中國醫藥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中藥不僅在醫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應用於書畫裝裱,其能幫助書畫抵抗外界的侵襲和歲月的洗禮,使書畫保存久遠,為世人珍愛。
比如,在書畫修復裝裱制糊時,加入中藥不僅能使裝裱後的書畫粘性增加,而且具有脫水、防潮、避蟲等功效。裱畫依賴漿糊的粘性,漿糊用得恰到好處,書畫在捲起和舒展時都會平滑柔軟。
本文就來說說八味中藥在書畫修復裝裱中的應用。
【八味中藥】
1.白芨
白芨制糊,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南北朝時期,醫學家陶弘景《本草經集注》曰:「(醫)方可亦稀,可以做糊。」可知,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有人用白芨制糊了。白芨的主要化學成分為粘性質的、俗稱的「白芨液」,約佔55%,並含有澱粉及揮髮油等。白芨其性苦平,不腐紙素。
2.明膠
明膠是一種從動物結締或表皮組織的膠原部分水解出來的蛋白質,具有許多優良的物理及化學性質,如形成可逆性凝膠、黏結性、表面活性等,也可食用。對紙質沒有傷害。
3.白礬
白礬也稱「明礬」,是白色半透明塊狀物,化學成分為含有結晶水的硫酸鋁鉀,以其純淨、透明度高為優味酸,性寒。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礬有四性:酸苦湧洩,酸澀而收,收而燥溼,解毒之性。」白礬用於製漿,有防腐、解毒、殺蟲、收斂、燥溼之性。
4.黃蠟
黃蠟石屬矽化安山巖或砂巖,主要成份為石英,油狀蠟質的表層為低溫熔物,韌性強,摩氏硬度為6.5~7.5。據明周嘉胄《裝潢志》載:「碑帖冊頁之偉觀而能歷久無患者,功系硬殼。工倍料增,不敢厚望於裝者。餘裝有碑帖百餘種,冊頁十數種,皆手制硬殼。糊用白芨、明膠,少加乳香、黃蠟、又用花椒、百部煎水投之……」可見黃蠟等藥物製成的漿糊,做碑帖、冊頁的硬殼,待乾燥後,既能防蛀,又堅硬,而且由於用了黃蠟,幹後用砑畫石頭砑平,既光潔又美觀,可永無蠹蝕脫落等患。」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裝背裱軸》中提出:「汧國公家背(褙)書畫,少入蠟,要在密潤,此法得宜。候陰陽之氣以調適,秋為上時,春為中時,夏為下時。暑溼之時不可用。「加入黃蠟可使書畫紙素緊密、堅挺和防潮作用,減輕潮氣對書畫的侵蝕。
5.鹼
這裡用到的是食用鹼,呈固體狀態,色潔白,易溶於水。鹼的運用可以軟化紙張纖維,降低酸性物質。
6.皂角
皂角質硬,氣微,有刺激性,味辛辣。性溫、味辛含有酚性成分、生物鹼。宋代大書畫家、裝裱大師米芾在《畫史》中亦載:「淋洗舊畫,尤為經心。用皂莢水浸過再以清水洗上幾遍,務使紙墨不動而垢盡去。」可以看出古時多用皂莢洗除古舊字畫上的黴汙。在製漿中運用皂角最大的功效是穩色、防蟲。
7.茅香
茅香又名香草,性甘寒。茅香根狀莖幹燥後具香氣,製漿中有防蟲蛀的功效。
8.藿香
藿香味辛,性微溫。藿香的化學成分中含有藿香酮,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在書畫相對不穩定的條件下可以抑制黴菌的滋生,也有其防蟲的功效。
【書畫裝裱中的應用】
漿糊是書畫裝裱優劣成敗的關鍵,是裝裱中用到的最主要的粘合劑之一。製漿糊的原料應該是除去麥皮、麵筋和燥性的澱粉。據研究分析,澱粉中的麵筋是裱件上發生黴變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澱粉一定要去除麵筋,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切不可省略。現在市場上已有售小麥澱粉,純度高、含麵筋少,可用來直接制糊,可免洗粉之煩。
在熬製中藥和製漿時,一般選用蒸餾水。之所以用蒸餾水是因為水的情況複雜,水質會直接影響制糊的效果,蒸餾水不含酸鹼,是純淨的中性軟水。古書《後山談叢》中有「寒食麵、臘月雪為糊」句,即明示了古人在制糊選料時的謹慎態度和對水的重視。
八味中藥製漿不僅能延長書畫的壽命,而且對紙質本身也能起到降低酸性物質,減緩紙張老化的功效。我國書畫和裝裱中主要用的是宣紙,因產於安徽宣州而得名,以青檀皮為主要原料。隨著時間的流失,紙張會逐漸發黃、變脆,滋生黴菌,這些都與紙張中酸性物質有著重要的關係,酸能腐蝕紙張,使紙張性能惡化。國家檔案局科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制定的《文件用紙耐久性測試法》,測試發現,漿糊中的中藥成分能夠降低紙張的酸性物質。從而使紙張能夠健康的保存和利用。筆者還對常用的裝裱材料如錦綾、棉綾、絹等材料進行了試驗,用中藥漿糊託裱後粘性大,可逆性強,耐久不容易腐爛。
【其他妙用】
1.全色時替代膠礬水
殘舊書畫一經衝洗接裱,即可調兌顏色,根據原作的藝術特點,以筆補全殘缺,使之復原,便為「全色」。傳統在進行全色前要在破損殘缺的地方罩上一層膠礬水,使顏色不擴散洇染周圍畫意,隔離覆被紙,鎖住水分。在熬製的中藥水中,有兩種成分可以替代單一的膠礬水,而且中藥水本身的功效和成分更能保護局部破損的紙張。要注意的是,因為中藥水本身帶有顏色,全色之人一定要把握局部顏色與整體顏色的和諧。此外,在全色後,為了防止脫色、落墨,也可在畫上罩一層中藥水,以固定色墨,但因為其含有顏色,一定要用蒸餾水稀釋,使用也只限於古舊書畫。
2.紙張做舊染色
古人對古舊的絹本字畫,必須用黃土染成的託紙來襯託,這樣字畫的神氣和顏色顯得清爽,看上去很美觀,且經歷的時間越長,就越美妙。現在,託舊畫心就要調配染色紙,一般都是淺色的,如常用的淡灰色的紙,就是用墨稍加赭石、藤黃染之。藤黃裡稍加赭石染出的紙,也很容易被採用。在工作中所需要的託心紙很多,想要一些特殊色調的畫心,就可當時調色刷染。熬製的中藥水本身帶有淡焦茶色,可做染紙色的底色,跟據畫心色調的不同再加以國畫顏料調劑,染成需要的裝裱色紙,同時使紙張增加本身的抵抗力。需要注意的是,中藥水不可染舊紙,舊紙由於抗拉力強度小,纖維氧化等諸多影響,忌浸水染色再用。中藥水中含有膠和礬,能增強抗水力,減少伸縮性,還能防止染出的綾絹、紙料出現花斑。但是在染色的中藥水中礬的量不能過多,不然時間長了,染色的紙絹上會結晶析出白霜。
3.裝配天地杆
天地杆經年日久,最常見的疾患是地杆軸與包紙裂口、折川紙與地杆的開裂現象,以至畫幅變形、走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古法粘經書,以楮樹汁和白芨,飛面調糊,接紙永不脫解,過於膠漆。」我們也可在熬製的中藥漿糊中加大白芨的用量,增加粘度來粘川,包裹天地杆,可使其長久地保持裱件不裂口、不變形。
參考文獻:
1. 謝友生:《書畫裝裱技法》,人民日報出版社,1981年2月
2. 夏東波:《藥物與書畫裝裱》中藥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
3. 江蘇新醫學編:《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4月
4. 《中國檔案文獻遺產保護研究》
5. 馮增木:《中國書畫裝裱》,山東藝術出版社,2008年6月
(本文節選自國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配圖除特別說明外,攝影均為周子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