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楢山節考」這部電影,佩服今村昌平導演對性,生存,生命的描寫之殘忍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中年人最大的失敗,就是讓父母在自己面前卑微的活著。
人上了年紀,就會自然熄滅往常誤以為燦爛的浮火,靜靜地去體味人生的厚味。
故事情節很簡單:在日本古時的信州有座楢山,因為糧食匱乏,生活在附近的村子裡的人們有個傳統,當老人活到七十歲時,就要由子女背到山裡遺棄。
電影的主旋律似乎在告訴我們這麼一個現實,父母上了年紀,就失去了價值?
年少時,父母曾是我們崇拜的對象,在我們眼裡,父母幾乎無所不能。
我們也曾做過不少讓父母驕傲的事情,父母的表揚和認同,一度讓我們非常滿足。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識,有了自己的眼界和看法,父母卻在一天天變的落伍,被我們嫌棄。
時間老人也有著高超驚人的手藝,喜歡在人身上留下他的傑作。
前不久朋友的父親來城裡串門,想讓朋友開車到車站接一下。
正好我們倆正在送貨,朋友很生氣的對他父親說:
「大冷天的不在家好好待著,跑出來幹什麼?」
朋友心裡很是埋怨,但又不得不放下手裡的活計,去車站接他父親。
一路上朋友不停地埋怨父親給自己添麻煩,耽誤生意。
來之前也沒有打個電話,晚上連個睡覺的地方都沒有。
我不知道朋友哪來的這麼大怨氣,有關他父親的各種不是,一口氣說了十幾分鐘。
期間我轉頭看了看:
他父親神情暗淡的望著窗外,沒有一句反駁,但是坐在他旁邊的我,能察覺到他父親的整個身體,都在努力的縮進車座裡,像極了犯錯的孩子。
也許他父親就是在家寂寞了,想出來串個門解解悶;
也許就是想搭兒子的順風車,不用再轉公交多跑路。
我相信他父親不是專門跑來聽朋友抱怨的,但是看著老人一聲不吭的承受著兒子的指責,心裡該是多麼的卑微。
我們總是害怕,我們也許根本不會到達的老年。
想起老家的一個姑奶奶,老伴走得早,一直獨自在老家生活。
頭兩年來城裡幫兒媳婦帶孩子,家裡房子也夠大,兒媳婦就專門給她收拾了一個房間起居生活,她心裡很是感動。
今年孫子上了幼兒園,白天不用接送,她在家裡就變成了閒人。
兒媳婦開始頗有微詞,說婆婆帶完孩子應該回老家,不該賴在家裡不走,甚至有時候還會在背後抱怨她在家白吃白喝。
城裡住習慣了,就不想再回農村,她趕緊在附近超市找了個散工做著,雖然錢不多,但至少能顯得自己有事做。
後來聽說她兒子嫌生活不方便,也想攆她回去,可老家已經好幾年沒人住了,她只能硬著頭皮求兒子,別攆她走。
以前她能幫著看孩子,被當成了香餑餑,如今到她需要人照顧了,兒子卻極力地想把她攆走。
雖然姑奶奶很傷心,但她需要靠兒子養老,只好忍著,活得一點尊嚴沒有。
沒有一個聰明人希望自己更年輕一些。
2020年母親節前夕,陝西榆林的58歲馬某,因為嫌照顧麻煩,把79歲的母親推至廢棄墓穴活埋。雖然受害的老母親被及時救出,倖免於難,但是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討論:難道失去價值的老人,就該死嗎?
看到這樣的悲劇,不知道會有多少老人傷心落淚,同樣的歲數,同樣的境遇,他們會不會感同身受?
為人年老沒生機,
為筍年老沒人吃。
熬糖老了第一苦,
殘花莫望春風時。
少年莫笑老人衰,風味似平昔。
雖然感嘆晚年悽涼,但還是有心的子女居多,同樣是人到中年,他們反而更懂得怎麼和父母相處:
1.替父母安排晚年生活,不做愚孝的子女
如果作為子女的你真的太忙,沒有時間陪伴老人,可以給老人安排好生活計劃,讓老人自娛自樂。
老家的表哥在福建打工,因為一年才回來一次,所以乾脆把老婆孩子也接了過去,但是又放心不下家裡的老人。
後來他想了個辦法,給老人買了幾隻種犬,告訴老人配一次狗收費200,一直小狗賣500。
老人覺得又能賺錢又能解悶,所以忙前忙後的一天沒閒著。
其實老人身體尚可的話,有點事做總比蹲牆根要好,適當的工作,不止能解悶,也能讓老人活得有信心,有底氣。
2.生活中,要有效的和老人溝通
老年人普遍比較固執,在一些自己不認可的事情上容易極端化。
這是因為老年人心理比較敏感,歲數大了,自我價值感降低,恐懼新事物,更害怕孤獨。
其實仔細揣摩,這些特點,在我們身上也會出現,所以,情感上我們並沒有和老年人有多大不同,區別就是如何有效的和他們溝通。
希望自己老了以後,身邊有一棟屋,一個花園,還有一個人,就足以讓我安享晚年。
老年人渴望被關愛,被傾聽,被接受,所以和他們溝通的時候,我們要做到兩點:
首先對老年人說的話,要多傾聽,要表現出足夠的耐心,如果出現重複性的話題,也儘量不要刻意打斷,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理解所要表達的信息。
「我們是為了理解和傾聽他們講的話,而不是為了評價他們而傾聽。」
其次跟老年人講話,要多解釋,儘量說得淺顯易懂,少用流行詞彙,網絡用語等。
老年人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都在衰退,他們時常會聽不懂你在說什麼,這個時候要有耐心解釋清楚,不要含混不清的糊弄老人,這是最基本的尊重。
最近一直在探討中老年人的生活話題,但是負面情緒有些多,對閱讀大嘴文章的朋友,先說一聲抱歉。還有就是最近在醞釀「六個錢包」的社會現象,如果有這方面的題材或者故事,都可以私信給大嘴,任何觀點都可能是下一個社會熱點,感謝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