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書店數量是關門書店的8倍,不被看好的實體書店怎麼就成了網紅?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三聯書店總店重張迎客並將於今年世界讀書日恢復24小時營業。不僅僅是三聯書店,2019年更多實體書店實現「逆襲」。 2020中國書店大會上發布的《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2019中國新開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2019年中國關閉的書店有500多家,新開書店數量為關門書店數量的8倍。

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程三國對《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進行解讀時表示,2019在中國網絡綜合書店打卡大數據顯示,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0000家,美團點評上書店打開數據顯示,2019中國新開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2019 中國關閉的書店有500多家,其中新華87家,民營129家。「相比較而言,2019每天有8219家餐廳倒閉,倒閉率91.6%,因此過分放大書店閉店的聲音既不尊重數據,也不符合事實。」

程三國介紹,2019 年中國是世界上書店總量最多的國家。目前,中國書店總量有70000多家,印度為21800家,美國是13968家,德國6000家。相比較中國的新開店數量,美國在2019年只有99家新書店,英國只有15家。2019年中國書店最多的五個城市分別為成都、南京、瀋陽、西安、重慶。報告稱,未來十年,中國將誕生世界上最大的品牌書店。

盤點2019年書店建設與發展情況,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受政策拉動影響,校園書店特別是高校書店成為建設重點,鄉村書店和社區書店蓬勃發展,為城鄉讀者提供了更多閱讀空間;二是實體書店傳統賣場升級改造的力度不斷加大,湖北、安徽、雲南、江蘇、浙江、四川、湖南、新疆等省區國有新華書店都投入大量資金,實現了書店環境改造和功能提升;三是大書城建設仍在持續,一些大型書城相繼落成投入使用,成為新的城市文化地標。

實體書店的回暖復甦得益於政府支持以及全民閱讀活動的持續推動。以北京市為例,近年來,北京持續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繼2018年投入實體書店扶持資金5000萬元後,2019年實體書店扶持資金增加至1億元,扶持實體書店239家。據報導,截至2019年9月,北京共新建實體書店285家,全民閱讀綜合閱讀率達到93.48%,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不過,對於實體書店來說,光靠賣書難有持久的生命力,未來書店的形態或將發生變化。 「我們也要看到,在書店規模不斷擴張的同時,書店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全行業的銷售收入雖有增長,但利潤卻在下降。」 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表示,如果離開了政府的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一些書店恐怕還是有生存問題。實體書店要在整體功能、經營方式和業態整合上更加適應當前新零售和新消費帶來的變化,用新的商業邏輯推動文化消費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相關焦點

  • 網紅書店鼻祖誠品書店深圳關門,網紅書店為啥紅不起來了?
    來源:江瀚視野說起書店,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關於書的印象,基本上大多數人對書店的印象都是兩個,一個是幾乎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國營圖書經營企業:新華書店,另一個則是最近幾年在網絡爆紅的以誠品書店為代表的網紅書店,但是就是網紅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最近似乎也有些日子不好過了
  • 江瀚:網紅書店鼻祖誠品書店深圳關門 網紅書店為啥紅不起來了?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江瀚說起書店,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關於書的印象,基本上大多數人對書店的印象都是兩個,一個是幾乎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國營圖書經營企業:新華書店,另一個則是最近幾年在網絡爆紅的以誠品書店為代表的網紅書店,但是就是網紅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最近似乎也有些日子不好過了,深圳誠品書店關店
  • 實體書店「網紅化」:翻書的不多,拍照的不少
    微信公眾號「新華每日電訊」8月31日消息,「我拍了那麼多張,就沒一張你滿意的嗎!」小夥子忍不住衝拉長臉皺著眉在手機上划來划去的姑娘嚷了一句。這是一個普通工作日的下午,在北京西單商圈的一家「網紅」書店內,拍照的人不少,翻書的人很少。
  • 買書的不多,拍照的不少 網紅實體書店靠什麼賺錢?
    受疫情影響,商圈內不少商鋪關門轉租,但這家書店卻逆勢而行,在北京疫情防控仍未降級的4月開張試營業,並以其精美別致的室內設計迅速成為「網紅」,吸引人們戴著口罩前來「打卡」。 記者調查發現,與之類似的「網紅」書店,無論在北京,還是在全國其他城市,還有不少。
  • 2019年全國書店淨增約3500家,實體書店為何「彎彎扁擔不斷」
    ▲8月25日,一個女士帶著兩個孩子在全民暢讀(郎園park店)看書。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尹平平攝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尹平平)8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2019年全國書店淨增約3500家,實體書店為何「彎彎扁擔不斷」》的報導。「我拍了那麼多張,就沒一張你滿意的嗎!」
  • 實體書店集體失守,乘風破浪無望?
    除此之外,房租、人工都是壓在實體書店肩上的重擔,在不開工沒有收入的情況下,每個月還要支出相當數額的固定成本。以絕大多數中小獨立書店為例,每月開支少則10萬上下,多則高達50萬。而國內大部分獨立書店缺乏其他產業支撐,在關店後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店關了,只能坐吃山空,直至最後徹底關門。 另一個問題來了,如果持續暫停營業,書店的資金儲備可以維持店鋪運轉多久?
  • 網紅書店向何處去?
    ,令人既喜且憂: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書店大會發布《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七萬家,2019年國內關閉了500多家書店,但新開書店數量超4000家,書店總量與增加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 實體書店數量猛漲 鄉村書店異軍突起
    2020中國書店大會8日在京舉行。會上發布的《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實體書店轉型和渠道下沉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原本以城市為主陣地的實體書店將觸角伸向了鄉村,鄉村書店助力鄉村振興成為2019年實體書店發展的一個亮點。
  • 深圳實體書店迎開業潮:西西弗、誠品書店等即將亮相
    像是約好了一樣,一批新書店今年將在深圳接二連三地開張——   3月底,西西弗書店將進駐梅林卓悅匯;9月,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將亮相深圳萬象天地;8月~10月,深圳友誼書城旗下的覔書店將連開三店;深圳出版發行集團的簡閱書吧,將在今年新開十家新店以上;位於深業上城的本來書店雖未正式公布開業時間,但雛形已現。
  • 越來越「網紅」的實體書店,還有必要逛嗎?還真有 | 專稿
    近幾年的世界讀書日,總有一個話題繞不開,那就是「實體書店要怎麼突圍」。2004年到2014年,全國有近五成實體書店倒閉;2019年,實體書店銷售額下滑7.68%,網絡銷售增長24.7%。過去的2020年,中國有1573家實體書店關閉,關店數量是2019年的3倍。線上渠道擠壓,新書利潤過薄,庫存成本抬升,疫情現金緊張,每一環都是實體書店避不開的結。
  • 誠品再見,實體書店還好嗎?
    時間已至小暑,可實體書店似乎還沒有踏出寒冬。  7月3日下午,誠品生活深圳在微信公眾號宣布,將會在今年的12月31日結束營業。  5月31日,「言幾又」全國第一店成都凱德天府店關閉,6月25日,方所重慶店終止營業,6月30日,物外書店漢口店宣布關門歇業……從目前的行情來看,這還是一份未完待續的名單。
  • 逛書店的人不買書,實體書店怎麼辦?
    你去書店幹什麼,這個問題可能關係到實體書店的未來。近日有報告指出,2019年,實體書店行業呈現兩個基本態勢:一是連鎖書店規模擴張繼續,二是不同規模書店普遍在業務上進行多元嘗試。在遍地新開書店的場景下,「書店+」也早已不是一個新詞——咖啡、文創、讀書沙龍、展覽、小劇場,甚至超市、酒店、加油站。思路無外乎兩種:一是售賣加號之後的商品,為書店帶來書以外的收益;二是以加號之後的內容吸引人流,間接提升圖書銷量。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然而,實體書店的這兩種思路依然會觸碰發展的天花板。論賣書,相比電商始終存在價格劣勢;論賣別的,又似乎離書有些遠。
  • 成為網紅——實體書店求生之道
    成為網紅      網際網路時代,書店除了面臨電子書對紙質書的衝擊,還要面對電商平臺的低價競爭,而直播則給了書店生存指出一條道路:成為文化的網紅。      其實,在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之前,誠品書店就已經實踐了這條網紅之路:從1989年開辦以來它一直秉承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理念,守護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和閱讀,正如其創始人吳清友所說的,「誠品書店一開始不是為了要賣書,而是要推廣閱讀,所以會從人、空間、活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 深圳實體書店迎開業潮 誠品書店9月亮相萬象天地
    像是約好了一樣,一批新書店今年將在深圳接二連三地開張—— 3月底,西西弗書店將進駐梅林卓悅匯;9月,誠品書店將亮相深圳萬象天地;8月~10月,深圳友誼書城旗下的覔書店將連開三店;深圳出版發行集團的簡閱書吧,將在今年新開十家新店以上;位於深業上城的本來書店雖未正式公布開業時間,但雛形已現。
  •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機會來了嗎?
    資料圖:8月19日,市民在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拍照打卡。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 書店經常被視作城市的文化地標之一。近來,不斷有新的實體書店開業,光明日報報導稱,截至11月,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 結合這些數據,一個現實問題也隨之而來:書店數量增加的同時,有多少讀者會進店買書?如何才能吸引讀者「買買買」? 對喜歡讀書、逛書店的人來說,新開業的書店往往是必去之地。
  • 數量不降反增,實體書店還有機會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上官雲)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這些年,人們記憶中的書店不斷展示出新的面貌,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更加有文化味兒。資料圖:8月19日,市民在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拍照打卡。 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書店經常被視作城市的文化地標之一。
  • 誠品再見,江蘇實體書店還好嗎?
    今年4月,日本最大書店連鎖品牌蔦屋書店宣布將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文軒BOOKS招商花園城店成為疫情後國內新開的最大實體書城;世界讀書日當天,「最美書店」鍾書閣的北京第二家分店開始試營業,成為最具潛質的網紅書店。一邊火速撤離,一邊蜂擁入場,書店行業平添了幾分魔幻色彩。當下,江蘇的實體書店生存如何?
  • 2019年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榜 教育大省擁有全國半數的書店
    近日,2020中國書店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上發布了《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報告中列舉了2019年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情況,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0000家,美團點評上則顯示了4000多家新開書店。就此,南方財富網根據相關數據,整理出以下信息。
  • 誠品書店進駐香港 別讓實體書店成"免費樣品店"
    8月11日,被譽為「臺灣文化地標之一」的誠品書店首家香港分店在希慎廣場開業,三層約3700平方米的規模讓它榮升為全港最大書店,火爆程度就連工作日都人滿為患。  誠品駐港,多少讓人有些喜出望外。要知道,隨著實體書店的日漸式微,僅兩年內中國已有一萬多家書店關門,過去十年裡更是近五成民營書店倒閉。而就在不久前,北京人氣極高的獨立書店「單向街」也再度被迫搬遷。
  • 北京實體書店數量增長近五成
    原標題:北京實體書店數量增長近五成   截至11月,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增幅47%;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