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實體書店數量增長近五成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北京實體書店數量增長近五成

  截至11月,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增幅47%;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同比增長6.8%。未成年人人均圖書閱讀量達到12.23本,繼續增長;有陪伴孩子讀書習慣的家庭佔比高達93.1%。

  

(文章來源:大連日報)

(責任編輯:younannan)

相關焦點

  • 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較去年增長近五成
    截至11月,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增幅47%,提前實現每萬人擁有0.8個書店目標今年是北京閱讀季走過的第十個年頭,據北京閱讀季主辦方介紹,2020年,北京閱讀季多方發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
  • 新開書店數量是關門書店的8倍,不被看好的實體書店怎麼就成了網紅?
    2020中國書店大會上發布的《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2019中國新開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2019年中國關閉的書店有500多家,新開書店數量為關門書店數量的8倍。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程三國對《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進行解讀時表示,2019在中國網絡綜合書店打卡大數據顯示,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0000家,美團點評上書店打開數據顯示,2019中國新開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2019 中國關閉的書店有500多家,其中新華87家,民營129家。
  • 北京城市副中心年底將擁有近200家實體書店
    來源標題:副中心年底將擁有近200家實體書店 區圖書館一座難求、實體書店辦出特色、社區閱讀服務全覆蓋,這是記者日前隨北京全民閱讀「一區一品」調研組走進通州時看到的景象。
  • 數量不降反增,實體書店還有機會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上官雲)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這些年,人們記憶中的書店不斷展示出新的面貌,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更加有文化味兒。資料圖:8月19日,市民在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拍照打卡。 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書店經常被視作城市的文化地標之一。
  • 今年年底,北京通州實體書店有望增加到近200家
    區圖書館一座難求、實體書店辦出特色、社區閱讀服務全覆蓋,這是記者日前隨北京全民閱讀「一區一品」調研組走進通州時看到的景象。記者還在調研中獲悉,到今年年底,通州實體書店數量有望增加到近200家。「讀者雖然不能走進圖書館,但是和圖書館貼得更近了,因為線上方式能讓大家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同時,館裡通過自建、共享和購買,可以提供給讀者的數字資源已達到8個多T。」楊蘭英館長向記者列舉了一連串數字:2020年該館共開展線上活動405場,受眾約20萬人次,微信公眾號粉絲增長量較去年同比增加300%,數字資源查詢量達到了千萬人次。
  • 西安實體書店數量在全國城市中躍居第四
    1月8日,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的「新時代杯」2019時代出版·中國書店年度致敬盛典在北京落下帷幕。會上發布了《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實體書店數量最多的五個城市分別為成都、南京、瀋陽、西安、重慶。西安市憑藉2391家實體書店位居第四。
  • 誠品書店進駐香港 別讓實體書店成"免費樣品店"
    8月11日,被譽為「臺灣文化地標之一」的誠品書店首家香港分店在希慎廣場開業,三層約3700平方米的規模讓它榮升為全港最大書店,火爆程度就連工作日都人滿為患。  誠品駐港,多少讓人有些喜出望外。要知道,隨著實體書店的日漸式微,僅兩年內中國已有一萬多家書店關門,過去十年裡更是近五成民營書店倒閉。而就在不久前,北京人氣極高的獨立書店「單向街」也再度被迫搬遷。
  • 實體書店數量猛漲 鄉村書店異軍突起
    2020中國書店大會8日在京舉行。會上發布的《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實體書店轉型和渠道下沉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原本以城市為主陣地的實體書店將觸角伸向了鄉村,鄉村書店助力鄉村振興成為2019年實體書店發展的一個亮點。
  • 2019年西安實體書店數量位居全國第4名
    為了解西安市民對實體書店的關注和使用情況,國家統計局西安調查隊近日對300名西安市民在2019年走進實體書店閱讀的情況進行了線上調研。調查顯示,成人去實體書店的比重達到八成以上,但是能夠經常去實體書店的成人只有二成多。市民對近三年來西安實體書店快速建設的成果比較認可。
  •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機會來了嗎?
    近來,不斷有新的實體書店開業,光明日報報導稱,截至11月,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 結合這些數據,一個現實問題也隨之而來:書店數量增加的同時,有多少讀者會進店買書?如何才能吸引讀者「買買買」? 對喜歡讀書、逛書店的人來說,新開業的書店往往是必去之地。
  • 當實體書店成了不用交稅的咖啡店
    一位來自北京的實體書店經營者如是說。    他所在的書店已有30多年歷史,雖然很想「好好賣書」,但目前只能靠賣咖啡維持生存。    老店員說,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該書店有著「響噹噹的名氣」,「最紅火時,不算批發,光一天的零售量就能賣到三四千塊」。
  • 北京全市實體書店已有一千七百三十家,書香浸潤京城每個角落
    北京全市實體書店已有一千七百三十家,書香浸潤京城每個角落 2020-10-04 14:3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北京實體書店正日漸復甦:「人氣旺了很多」
    原標題:北京實體書店正日漸復甦:「人氣旺了很多」   受年初疫情的影響,實體書店陷入困境,即便是沒有關門歇業的
  • 誠品再見,實體書店還好嗎?
    今年4月,日本最大書店連鎖品牌蔦屋書店宣布將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文軒BOOKS招商花園城店成為疫情後國內新開的最大實體書城;世界讀書日當天,「最美書店」鍾書閣的北京第二家分店開始試營業,成為最具潛質的網紅書店。  一邊火速撤離,一邊蜂擁入場,書店行業平添了幾分魔幻色彩。當下,江蘇的實體書店生存如何?
  • 西安去年新增200多家實體書店 "圖書+咖啡+零售"成標配
    針對閱讀對生活影響的調查則顯示,八成以上受訪者認為閱讀能「讓精神生活更豐富」,近七成受訪者認為閱讀能「遠離焦慮」,「有助於提升工作技能」的受訪者佔比近50%。其中,認為閱讀能「遠離焦慮」的女性佔比為74%,高於男性的60%;而在不同年齡段中,90後的佔比為70%,高於其他年齡段。
  • 2019年全國書店淨增約3500家,實體書店為何「彎彎扁擔不斷」
    在碩大的環形書架前,在供讀者小憩的座椅上,在嵌刻名人名言的裝飾牆邊,姑娘們時而把身體扭成S型,時而用纖纖玉指輕抵下巴,露出楚楚可憐的神情,時而用手輕撫超短裙下那節雪白的大腿……店員似乎對這些「讀者」視而不見,賣力地搬書理貨,或搭梯子把書擺上五六米高的書架上。
  • 誠品再見,江蘇實體書店還好嗎?
    今年4月,日本最大書店連鎖品牌蔦屋書店宣布將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文軒BOOKS招商花園城店成為疫情後國內新開的最大實體書城;世界讀書日當天,「最美書店」鍾書閣的北京第二家分店開始試營業,成為最具潛質的網紅書店。一邊火速撤離,一邊蜂擁入場,書店行業平添了幾分魔幻色彩。當下,江蘇的實體書店生存如何?
  • 2019年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榜 教育大省擁有全國半數的書店
    近日,2020中國書店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上發布了《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報告中列舉了2019年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情況,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0000家,美團點評上則顯示了4000多家新開書店。就此,南方財富網根據相關數據,整理出以下信息。
  • 為應對疫情衝擊,3月初北京72家實體書店成為首批進駐美團平臺的...
    隨著首批72家實體書店陸續入駐美團外賣平臺,北京市委宣傳部與美團於3月第一周確認細節的「實體書店+美團平臺計劃」產業協同框架協議,正在逐步顯現成效。通過美團外賣平臺,北京實體書店以「30分鐘送達」滿足用戶居家閱讀需求。  「從入駐到現在,我們的中關村東升科技園店已經賣出了120單。」
  • 「咖啡+書店」經營模式或是實體書店突破口
    近兩年實體書店慘澹經營的消息不斷傳來,光合作用、季風書園、萬象書店、第三極書局……在全國各地,曾是城市文化地標的實體書店逐漸失去了城市中的位置。然而,一家名為「字裡行間」的連鎖書店,卻悄然開辦了第6家新店。  「字裡行間」為何能夠逆「市」而上?怎樣的經營方式才能讓實體書店重回城市中心?復興書店業又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