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肘」的病名來源於現代西醫學, 中醫名為「臂痺」,屬於「傷筋」的範疇,本病乃氣滯血瘀,風寒溼邪積聚肘節,瘀阻筋經,絡脈失和,氣血運行失調,流通不暢造成。
病人會感到關節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麻木、僵硬、腫脹等症狀,通常關節晨僵的感覺在起床後最為明顯,而症狀並不會隨著活動頻繁而明顯緩解。
網球肘最常見的病因是前臂伸肌反覆用力牽拉引起的肌腱損傷,特別容易發生在 35-50 歲的患者身上。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病例經非手術療法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該病早期患臂注意休息,必要時用石膏或夾板固定,使肌肉保持在放鬆的位置,再配合按摩、物理治療或熱敷能使症狀大大減輕。但是少數疼痛嚴重、保守治療無效,或反覆發作的患者,只能採取手術治療。
對於輕度網球肘,接下來我們將介紹一種安全便捷的中醫穴位按摩方法吧。
1.預備式:站立或坐位均可,全身放鬆,雙手自然下垂,雙目微閉,靜養1~2分鐘。
2.揉合谷穴:經絡合穴,鎮痛通絡。
3.揉按肩井:以一手中指指端放在患側肩部肩井穴處,適當用力揉按0.5~l分鐘。
【功效】:通經活絡,鎮痛開竅。
4.揉拉肩髃:以一手中指指端放在患側肩部肩髃穴處,適當用力揉按0.5~l分鐘。
【功效】:祛風通絡,調和氣血。
5.拿捏肩周:以一手的大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用力,從上到下拿捏患側肩周0.5~l分鐘。
【功效】:溫經祛寒、通絡止痛。
6.掐曲池:以一手拇指指尖放在患側肘部曲池穴處,由輕漸重掐 0.5~l分鐘。
【功效】:疏通經絡、鎮靜安神。
7.按揉手三裡:以一手拇指指腹按在患側手三裡處,其餘四指附在穴位對側,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功效】:理氣和胃、通絡止痛。
8.推揉肱骨外上髁:以一手拇指指腹按在患側肱骨外上髁處,適當用力做上、下推揉動作0.5~l分鐘。
【功效】:松黏解痙、活血止痛。
9.掌揉肘痛處:以一手掌心放在患側肘痛處,做順時針、逆時針的揉動0.5~l分鐘,以局部發熱為佳。
【功效】: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10.點按疼痛點:以一手拇指指端放在患側肘部最疼痛點,適當用力點按0.5~1分鐘。
【功效】:松解粘連、活血止痛。
11.掌擦肘外側:以一手掌心放在患側肘部,適當用力在肘部上下擦摩0.5~l分鐘,以肘部發熱為佳,擦摩部位可適當大一些。
【功效】:溫經散寒、調理氣血。
自我按摩可每日做1~2次,開始手法宜輕,遂後逐日加重。同時避免肘臂受涼、吹風;避免過度疲勞,儘量少做伸腕運動。
【治療取穴】:肱骨外上髁壓痛點、手三裡、合谷、曲池。
【配方】:紅茴香注射液2-4ml,或紅茴香止痛液(紅茴香注射液2mI+利多卡因1-2ml+生理鹽水1-2ml)。
【注射藥量】:阿是穴紅茴香注射液1-4mI,其他穴位0.5-1ml。每次從中選2-5個穴,隔日1次,6次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