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幾個季節,孔子:三季,真正的道理往往這麼出人意料

2021-01-12 老才雜談

中國有句老話說道:人分三六九等、貨有二五八分。就是說,不但不同的事物有區別,即便是相同事物都是分層級的,比如說我們人類之於社會中的角色,其身份、修養、學識等都是有所差距的。

講到這裡,我們先來看一則小故事,很有一番趣味。

話說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貢正在打掃院子,忽然門外來了一位遍身綠衣的人,問子貢說,先生能說說一年有幾個季節嗎?子貢答道,四個季節啊,春夏秋冬;那人聽後感覺很不服氣,硬是說三季,春夏秋;於是,倆人便爭論起來,子貢說四季、綠衣人說三季,以此爭論到中午仍是難解難分。

這時,孔子出來了,他在聽了兩人爭辯的事由後,對兩人說,三季,並讓子貢給綠衣人磕頭道歉;當然,子貢肯定不服氣了。於是,待那人走後,孔子便跟子貢講了一通道理,孔子說,你沒看那人的模樣麼,就是個螞蚱精,螞蚱一生是春天生、秋天死,他沒有經歷過冬季,你跟這樣的人爭論,是沒有好結果的。子貢聽後,恍然大悟。

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就是說每個人的閱歷、見識、認知都是不一樣的,而且社會像這種『三季人』並不在少數,他們剛愎自用且冥頑不化,執拗且偏頗,和這樣的人講道理,一定是沒有好結果,而且自討苦吃。

類似的觀點在《莊子》一書中也曾經提及過,比如『井蛙不可語之海,夏蟲不可謂之冰』,這句話就更容易理解了;其意思是,井裡的青蛙只能看見井口那一片天,你不要試圖去跟他講大海的壯闊,而夏天生、夏天死的蟲子你也不要跟它講冬天的冰雪多麼美妙,因為它沒有見過。

所以,像社會中類似見識淺短的人,你不要和他講深奧的道理,這樣的結果往往不但得不到對方的認可,反而他會以他的無知來嘲笑你的『狂妄』,對於聰明的朋友來講,這樣的做法是不值得的。

說歸說吧,其實上述筆者的解釋也是比較狹隘的,因為我們先輩們傳教給我們的道理並不見得如此淺顯,如果我們將這些結論再引申一步,其道理就變得更接近真理了。就是說我們在不持有偏見的基礎上,應該尊重每一個人,因為你所見識的並不是大家都認可的,你所經歷的事情並不是大家都經歷過的,所處環境不同、所遇經歷不同,我們沒有必要自以為是、反譏他人。

那麼既然這樣,我們又如何在社會為人處事中做到遊刃有餘呢?

《論語》有一句話,孔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注意,這裡的君子和小人不帶有道德評價,只是基於一個人的學識修養所區分的。怎麼講呢?就是說和有一定學識修養的人談話,要多談些人生大義,因為他們有追求真理的欲望;而對於普通百姓,則就要多談些利益,因為他們對一些比較空洞的東西不感興趣。

好了,這篇小文就說到這裡吧,同時希望小夥伴們在將來的為人處世中,能多多取長補短、稱心如意。

註: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作者:老賊

相關焦點

  • 有人問:一年有幾個季節?孔子的回答出人意料
    說有一個人帶著問題來拜見孔子,來到孔子學堂門口,看見一個年輕人在掃地,就上前詢問:「請問孔老夫子在嗎?」對方回答:「您有什麼事嗎?」「我是來請教問題的,您是哪位?」來人問。「我是孔子的學生。」「是嗎?那太好了,您是孔子的弟子,那問你也可以。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就是一年有幾季?」弟子不假思索,說:「一年當然有四季啊。」來人馬上反駁:「哪有四季啊,明明一年只有三季。」弟子苦笑,道:「一年有四季是盡人皆知的事,你不知道嗎?」
  • 一人說一年只有三個季節,孔子看看他的衣服,說:果然只有三季
    子貢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二者之間發生過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三季人」又是其中獨具匠心的一則。故事從清晨照進庭院的第一縷陽光說起,子貢早早起床,在門前清掃客道。不多時,第一位拜訪者登門,他上來便問子貢:你是孔夫子嗎?子貢回道,有什麼事要勞煩我們老師?那人表明自己是來詢問關於時間的問題。子貢一聽,這何必勞先生出馬,我都能給捋順溜了,於是就讓那人出題。
  • 一年到底有幾個季節?孔老師教你如何與奇葩說話
    子貢考慮老師可能還在休息,就回答道:「您是有什麼事需要向孔老師請教?」「是的,我想請教孔老師一個關於季節的問題?」來人道。子貢一聽覺得問題不會太難,就道:「這點小問題就不用麻煩師父他老人家了,您試著說說看,我能不能回答」。「好的,那你說說一年有幾季?」來人歪著頭問道。「四季。」子貢拄著掃帚笑著答道。
  • 《論語-述而第七》如何對待有缺點與過失的人,孔子的道理太深奧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表現很好,有的人表現一般,有的人甚至會有嚴重的缺點與過失。對待有缺點與過失的人應該怎麼辦?是不接觸,不來往,還是不嫌棄他們,幫助他們呢?往往看法不一。《論語·述而第七》中說: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 南季北孔——孔子最敬仰的人,有三讓天下之美譽,你知道是誰嗎?
    三讓天下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經被孔子讚美為「至德」之人。上一篇已經講過吳國是由泰伯建立!數代後,壽夢繼承了吳國王位。他的四個兒子當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壽夢一直有意要傳位給他。季札的兄長也都認為季札的德行才幹,最應該繼承王位,所以都爭相擁戴他即位。但是季札自知自己不適合做王位,無論如何不肯接受,對比為了王位而兄弟相爭搞得你死我活的那些人,季札的厚德感動了吳國之人,他們如同眾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擁戴季札為國君。
  • 易經告訴我們:真正不好惹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要警惕了
    易經說,真正不好惹的人,一般城府深且隱藏很深,隱藏得沒有破綻,一般有3個特徵,假如你有遇到,要警惕了,最好是採用「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但是,有一句話叫「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即1個越多聖人宣傳和善的社會,其大盜和壓抑的惡反倒越多,這一切都是1個平衡體,壓抑的情緒不易消失,但會在別處爆發。
  • 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講道理(深度好文)
    訪客請教他,一年有幾季。子貢答道,春夏秋冬四季。訪客說,不對,明明是三季。兩人為此爭執不休。孔子聽到爭論,跑出來觀察了一番說:「一年確是三季。」那個人聽後,就高高興興的走了。事後子貢問孔子,一年明明有四季,老師您為什麼說三季呢?
  • 真正聰明的人 很少與人爭辯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天子貢在庭院打掃。一位鄉民問他:「你說說一年有幾季?」子貢理所當然地說:「四季。」那人卻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兩人爭論不休,孔子聞聲出來看看,於是兩人要他評理。孔子想了想後說:「一年的確只有三季。」那人聽了心滿意足,大笑而去。
  • 出生季節決定娃智商?哈佛大學:有科學道理,2個季節出生更聰明
    要知道,胎兒3個月的時候就開始發育大腦神經,而陽光中的維生素D,可以促進胎兒的腦神經發育。春夏懷孕的寶媽,恰好抓住了這段欣欣向榮的黃金時間,不僅有足夠的陽光沐浴,其他營養物資也非常充沛,因此胚胎發育也會更優質,寶寶出生後也會更聰明。
  • 紅薯一般什麼季節成熟 紅薯收穫季節是幾月 一年可以種植幾季
    紅薯一般什麼季節成熟?紅薯收穫季節是幾月?紅薯一年可以種植幾季?據悉,紅薯一般分為春紅薯和秋紅薯種植,而秋紅薯顧名思義就是在秋天收穫,下面就來了解下紅薯收穫注意事項吧。紅薯一般什麼季節成熟紅薯一般在8月到11月之間成熟。
  • 人際交往,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這五個忌諱,不懂就容易吃大虧
    人際交往,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以下這五個忌諱,不會輕犯,你會嗎?不懂的話,就容易吃大虧,一起來了解下吧。忌諱一:待人苛刻有一次,子貢問老師孔子:「有沒有哪個字可以作為一生奉行不渝的準則呢?」孔子說:「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這裡講的「恕」就是懂得寬恕,凡事替別人著想。與寬恕相反的,則是待人苛刻,它是人際交往一大忌諱。
  • 說實話:孔子邏輯思維很差,並且還不講道理地罵錯人
    相比較而言,孔子不講道理的言論相比孟子略少。這並不是說孔子比孟子邏輯性強,而是因為孔子「作品」的特殊性。孔子的《論語》,實際上是掛名之作——是其弟子記錄的孔子及其弟子日常生活的片言隻語。這些語錄體文章如同人生指南一樣,確實閃爍著智慧的火花。但大家知道,脫離了具體語境的語言,很有可能產生一些理解的偏差。
  • 《中庸》: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沒有脾氣,而是「會發脾氣」
    「不對,一年只有三季!」「四季!!」「三季!!」「四季!!!」子貢理直氣壯。「三季!!!」來人毫不示弱。子貢和此人爭論不止,一直爭論到中午也沒消停。孔子聽到聲音,從院內出來,子貢上前講明原委,要讓孔子來評定。孔子先是摸不不答,再觀察了一陣後,說道:「一年的確只有三季。「來人聽到孔子這番話後,哈哈大笑而去。待來人走後,子貢忙問老師孔子:「這與您所教有區別啊!且一年的確有四季啊!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在這三個方面「沉得住氣」
    每臨大事有靜氣。一個真正厲害的人,最能掌控自我情緒,哪怕內心已經翻江倒海,依舊能夠「沉得住氣」,讓眼看就無法控制住的場面,回歸到波瀾不驚。真正厲害的人,說話時沉得住氣,喜不言,怒不語。良言一句三冬暖,而語傷人六月寒。話語的力量往往不容小覷,說得好,往往事半功倍;說得不好,可能就功虧一簣。
  •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往往悟透了這三個道理
    小熊導語: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自然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人與人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喜歡獨來獨往,有的人喜歡游離在各色的人群之中,擅長人際交往,也擅長處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但是人又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人可能曾經也是一朵交際花,但後來慢慢的變成了獨來獨往的人。
  • 履世感悟|這幾句話對你有用
    有幾句話送給你,願你能聽透,看透,悟透。可與要好爭高下,莫和傻瓜論短長。「三季人」的故事應該聽說過吧:說是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弟子在院子裡掃地,從外面來了一個穿綠衣的年輕人問他是不是孔子的弟子,弟子回答說「是」。接著,那個綠衣人就問孔子弟子知道不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弟子一聽這個問題,是又好氣又好笑,不屑地答道當然是四個季節。
  • 《國學小名士》第二季今晚開播 孔子嫡長孫孔垂長加盟
    由中國領先的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APP獨家冠名播出的中國首檔名校國學少年競技節目《國學小名士》第二季將於今晚21:25在山東衛視開播。令觀眾期待已久的特邀出題官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先生和三位重磅嘉賓評委酈波、胡阿祥和江逐浪屆時將正式亮相,近百位「小名士」也將集體站上舞臺開啟正式角逐。
  • 感情太重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點,心裡累,容易受傷
    烏鴉對刺蝟說:「兄弟,我真羨慕你,有一身的盔甲,誰都傷害不了你。」刺蝟認為他們是朋友,但烏鴉不是局外人,所以他說:「咱們感情這麼好,我告訴你實話吧。其實我並沒有這麼厲害,我也有弱點。遇到敵人我會縮起來,而是肚子那裡卻沒有刺,我也兼顧不了。只要有人拍一下我的肚子,我就會打開身體了。」之後,刺蝟說:「你可不能告訴別人啊,咱們關係好,我才告訴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