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春風松月樓在靜安久光百貨開設首家分店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今天,豫園百年淨素菜館「春風松月樓」於久光百貨步行街分店開門迎客,也是其在豫園商圈營業110年以來的首次出「圈」開分店。新店供應超過40款淨素美食及飲品,增設包括零售商品、文創用品等在內的多元化產品,開通了線下自助、線上購物等服務項目,積極探索百年老店新零售發展模式。
吃過橋素麵一度成時髦事
1910年,從素六露軒素菜館當學徒出身的徐蕙嘉集資租借豫園西面凝暉閣開設「春風松月樓」素菜館。徐老闆深諳只有保證質量才能保證素菜館金字招牌的道理,開業後四處採購上等食材原料,親自上灶當主廚,親自帶徒傳藝,並對淨素清戒之嚴,既不準本店員工自帶葷食進店,也不讓顧客自帶葷菜入內,否則寧可不做這筆生意。久而久之,春風松月樓的聲譽與日俱增,很快成為當時滬上素食業的一家名店。
圖說:豫園春風松月樓歷史照片
春風松月樓十分注重創導素食文化,在堅持葷不入內的傳統基礎上不斷創製素菜新品種,更開創了素齋以浸發菌菇的原汁鮮湯作為調味佳品的先河,使鮮味純正天然。店內聞名遐邇的素麵,別看小小一碗,製作工藝卻十分講究:特別請師傅專做的麵條坯子,相較市面上切面要多軋一次,使面坯薄滑有勁道,搭配湯汁爽滑鮮美。
以前,老城隍廟吃過橋素麵一度是上海灘的時髦事,當年的社會名流們時常來春風松月樓用餐。比如著名畫家豐子愷,當年便是春風松月樓的常客之一,《豐子愷散文集》內有言:「這裡有一家素菜館,叫做春風松月樓,百年老店,名聞遐邇。」店前懸掛的金字招牌「春風松月樓」則出自著名書法家林曦明之手。
圖說:招牌-金牌香菇麵筋面
除過橋素麵以外,春風松月樓的淨素菜包也是一絕:挑選上等的中筋粉和面,蒸出的包子外皮不粘牙,內餡選用上海青、安徽香菇、自製麵筋及本幫豆乾,剁成餡混合後按比例滴入菜油和麻油,使口感層次分明,香氣四溢,回味鮮甜。
近年來,春風松月樓不斷探索求新,以講究的食材選料,推出了象形仿葷菜的製作,做到「素菜葷名,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以假亂真」的程度,大大滿足了現代人對食素口味的需求。特別是店內招牌的素蟹粉,不僅外觀色澤都像真蟹粉,吃起來滋味同樣鮮美不說,還帶有獨特的「蟹膏」口感,令人嘖嘖稱奇,回味無窮。
圖說:淨素菜包
新模式為老字號連鎖化提速
今天上午10時,春風松月樓在久光百貨步行街的首家分店開門營業。新店由內到外再次煥新升級,把青長磚、黃銅、原木等在上海傳統建築中大量運用的經典元素進行重構,從而傳達出更年輕、更明快、更時尚的品牌主張及視覺效果,還頗有幾分受時下年輕群體喜愛的文藝範兒。為了紀念豐子愷先生與豫園總店的一「面」之緣,店內特意還原了一套古色古香的桌椅,為這家新店注入了一抹文化的韻味。
圖說:招牌-松月素蟹粉
「久光百貨周圍有好幾座寫字樓、商場、展覽中心等,工作日上班族的就餐需求較大。」新店店長許姜介紹,他們在新店籌備時對周邊消費市場進行了廣泛調研,並及時調整:取消製作過程相對耗時的熱菜,改以蒸點、面類、冷菜、小吃、自製飲品為主,還研發了諸如蜜煉槐花柳葉包、鮮爽辣子小酥肉、飄香臭豆腐拌麵等新口味,既可以當佐餐小菜又可以做面澆頭,產品數量總計超過40款。同時,新店還打破了傳統餐飲業的服務模式,把人工點單、人工送餐、人工回收餐盤改為自助點餐、自助取餐、自助回收餐盤,如此一來既環保又節省人力。
除堂食以外,這家新店還將銷售零售商品、文創用品等。消費者從線下門店掃碼,便可進入老字號線上微店,一鍵即可購買老城隍廟的經典五香豆、青豆嫩筍絲、香脆花生糖、梨膏露等一批經典小吃。
新民晚報記者 楊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