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廣大概進化出了兩隻胃,一隻胃用來放早茶燒鵝腸粉雲吞麵牛雜大排檔福建人,還有一隻胃,專門留給糖水。
但糖水,真的不是名字上的「糖+水」這麼簡單粗暴。
比起「糖水」或者「甜品」,廣州糖水更貼切的稱呼,是「甜湯」。
炒奶,燉蛋,石磨芝麻糊,老廣在糖水的名字裡記錄了烹飪的精細,將廣州一地豐沛新鮮的各色食材、因季而變的時令風物,以老火靚湯一般的時間釀造,煲出一碗浸潤溫柔的甜湯來。
一碗糖水裡,可以領略匯集萬象食材的羊城繁華。
也盡顯老廣烹飪極為包容的奇妙創意:
火鍋的食材,到了廣州,就成了一碗腐竹蛋花糖水,鵪鶉蛋和海帶,舞臺從滷菜,變成了甜津津的綠豆沙。
來自北方的天團成員表示,不到廣州,一生難以思議吃到這樣的糖水成員。
這次就跟著天團一路向甜,看看老廣的糖水收藏夾裡,藏著的十家寶貝糖水鋪:
廣州糖水之行,要先從兩家沙灣甜品吃起。
《番禺縣續志》說廣州沙灣鎮這地方:每日出乳千餘斤,牛乳之名特著。其中的牛乳,正是指做糖水的好材料——乳脂濃滑,香味醇鬱的水牛奶。
沙灣擁有最早懂吃水牛奶美味的一批老饕,也成了廣式糖水中牛奶甜食的重要源頭,不少老店至今都還以「每日從沙灣進新鮮水牛奶「為地道的攬客招牌。
『 沙灣甜品食館』
廣州市區裡以「沙灣」為名的糖水鋪子眾多,老字號要數這間開在居民樓下的老店。如果碰巧早上九點登門,還能看到幾位糖水阿姨用新鮮牛乳製作雙皮奶。
雙皮奶如今算是各地都能吃到的大眾甜品,但出了廣州,卻很難再見炒奶糊,更別提是一碗熱氣騰騰的鳳凰炒奶糊。
蛋白和砂糖加入水牛奶,在鍋中快速翻炒,只有短短幾秒,蛋白質的凝固就在一瞬,奶液與蛋白融成一碗如芝麻糊般稠滑滋潤的奶糊,哪怕稍微過火,就只剩蛋花湯。
用蛋黃劃開一片金黃濃鬱的鮮醇,就是老廣餐桌上的「鳳凰」。
沙灣甜品食館的另一個名字,「糖水的百科全書」。上百種的選擇,格外適合作為入門級的糖水店。在廣州一夜入冬的大風天裡,點一碗薑糖味的番薯糖水,姜辛香混著紅薯溫暖的氣息。糖水帶來的安全感,仿佛寒風裡抱著一隻「冒著熱氣的烤紅薯」。
在廣州的糖水鋪子,儘管放心嘗試一些大膽的搭配。冰綠豆沙配鵪鶉蛋,蛋腥氣不見幹擾,反而吃到蛋白淡淡的甘甜與蛋黃細沙的綿柔,襯的綠豆沙多了幾分回味。
或者嘗試進階組合式點單,在基礎款的腐竹蛋花湯裡加額外兩顆芝麻湯圓,甜滑的蛋花一片片略過舌尖,嫩嫩的腐竹皮化作清澈的豆香,咬開豬油芝麻芯,濺了滿口的濃香。
『 永記沙灣甜品』
永記沙灣甜品的姜埋奶(姜撞奶),是大老遠就看得見的好吃。「看」的就是門口曬出的這一盤↓
姜渣。因為姜埋奶要以當地特產的老薑榨取薑汁,門口總是常年曬著老薑榨汁後剩下的渣滓。
幾十年的老店,依舊保持者手寫菜單的習慣,從進門一刻起,時光就被停在了店裡,人情味十足。
製作姜埋奶原料看似簡單,只有薑汁、砂糖、水牛奶三樣,但撞奶時處處都要依靠經驗把握,當天氣溫低,阿姨特意多把牛奶多熱幾秒,姜埋奶才好成型。
↑窩蛋姜埋奶
乳脂夠足的水牛奶,在凝結成型後,雖然比豆花更嫩,但卻可以穩穩託起一隻勺子。一片片刮著滑進嘴,辛辣的老薑立刻細密的卷裹起來。吃過廣州的姜埋奶,其他的就只能算果凍而已。
永記的紅豆雙皮奶,紅豆倒比雙皮奶還要驚豔,一顆顆飽滿的豆粒,在齒尖爆出綿軟的甜沙,仿佛《澄沙之味》裡淳厚的味道。
如果說姜埋奶是一瞬間滑入口的驚豔,雙皮奶帶來的是更為實質感的奶香和幼嫩,慢慢咀嚼,緩緩散開,整個人陷入了水牛奶純粹而濃厚的香氣中。
接連吃過10家糖水,我們吃過最好的雙皮奶,卻在路邊的奶站便利店。
招牌只有一張布的英英士多,既是鮮奶站,又兼營牛奶甜品,勉強擠下兩張單人桌,仿佛是在自家的廚房裡,就著鍋新鮮熱乎的開吃。
冰櫃裡的鮮牛奶,每天中午就被搶空,不少人專門來找店主預定凍牛奶帶上飛機。
英英士多的雙皮奶,紅豆粒都露著家常的粗糙,但等一勺入口,一切的評語,都變了。
市面的雙皮奶多用重糖,哪怕順德金榜街的幾家,也免不了甜度過高,吃完發膩。
但英英士多的雙皮奶,只用極淡的甜味,讓牛乳的香氣自由的發揮,從入口淺淡,在口腔的溫度加熱下瀰漫濃厚,逐漸席捲,化作一波一波浪潮般的奶蛋白奶香,自然而震撼。最後悻悻的嚼一下殘餘的紅豆粒,質樸的豆香恰到好處增添了香氣的厚度。
無論還有沒有胃口,英英士多的牛初乳一定不能錯過,只看表面一層淡黃色的乳脂,已經預感到更厚重美味的質地。奶站做起甜品來,其他店就危險了。
比起動輒上百種糖水的百科全書店,更多私房糖水往往只做幾樣,甚至專營一種糖水,但哪怕只吃這一碗,也值得跑上一趟~
在路邊現磨芝麻糊的芝麻糊世家,店裡只放五隻鍋子,芝麻糊、花生糊、杏仁糊、核桃糊、外添一鍋湯圓,再多一樣也不賣。
炒芝麻和大米,反覆搗磨成糊,堅果油脂的香味總能吸引來人坐滿三張小桌。
最實惠的吃法,是點一碗鴛鴦糊,老闆會俏皮的用花生糊和湯圓,在芝麻糊上點出一個太極。
雖然名為芝麻糊世家,但花生糊的味道卻更佳,仿佛花生醬一樣黏在嘴裡,化不開的香甜。
菜市場裡的和盛糖水,低調而家常價廉,糖水之外,還兼賣炒粉米麵。但這間掃地僧級別的居民大食堂,卻把豆花做的極妙。
發揮組合式糖水的魅力,黑芝麻做底,蓋上幾片嫩豆花,淡淡的芝麻香混合豆花中薑糖的辛甜,釋放多層的柔美。
但以上兩份的芝麻糊,儘管溫潤,卻都算不上驚豔,作為廣州糖水中經典的「二沙三糊」,這次的糖水之旅需要一碗更特別的芝麻糊。
開在北京路著名的甜品街上,玫瑰甜品沒有百花甜品那樣的熱鬧,卻多了一些老客慢慢喝一碗糖水的愜意。
已經泛黃褶皺的手寫菜單,大字驕傲的寫著松子芝麻糊,就是玫瑰甜品必須吃的這一碗。
細密的芝麻糊帶給勺子紮實的阻力,將表面一層炒松子慢慢攪勻,每一口拌著大顆松子的油脂,芝麻糊極富感染力的香氣衝出,來不及吃進嘴,已經先咽了一次口水。
玫瑰甜品儘管花樣不多,但多了私房甜品的精細繁複,桃膠煮的乾淨飽漲,襯著瑩潤的杏仁豆腐,每口都是恬淡卻細膩的杏仁乳香。
蘭芳園的奶茶名聲在外,但在廣州,它的本職卻是一家糖水店,手動括弧,難得的主營榴槤糖水。
大塊實在的果肉,在碗裡堆的豐盛,光是榴槤就已經值回票價。清新的果甜,自然的甜度已經是蜜津津,一勺椰奶把亮眼的味道融合,也只有廣州,才能把水果吃得這麼別開生面。
一輛舊三輪小車推出幾隻糖水桶,街坊車仔糖水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做給街坊吃的私藏老味道。
雖然都是簡單家常樣式,但糖水師傅做的耐心細緻,香芋西米露可以一顆一顆去考驗,都軟糯糯浸透了椰漿香,芋頭煮的半化,稠的黏在湯勺上,要甩幾次勺才能盛滿一碗。
一碗沉甸甸的芋頭西米露,化沙的芋頭,糯滑的稠漿,蹲在路邊吃完,偷得一碗糖水的快樂閒暇。
今天糖水已經成了b站的up主們心頭好,但商業的氣息卻一點也沒有侵襲這間連店都算不上的糖水鋪。
今天糖水的「全部鋪面」,只有這幾張板凳,兩張簡易桌子。店主一家就住在這間老屋,儘管狹小,卻樣樣處理的乾淨整潔。
因為人力有限,今天糖水的「規矩」很多,芝麻糊只供三天,每周不定時休息。但每樣製作都細緻講究,芝麻要親自炒香,海帶要剪的整齊。
很不巧,我們正趕上了處理白果的店鋪休息日,但店主還是端出一碗紅棗蓮子桃膠,又堅持要送一份木瓜糖水。這是她們在關店的日子特意備著的糖水,生怕來店裡的客人失望。
比起玫瑰甜品的精緻,今天糖水是家常質樸的熨帖,調味並不繁複精妙,但是足時足料,銀耳煮的滑潤,桃膠小顆卻純淨,舒舒服服吃完一碗,心裡踏實的滿足。
想最後過一把糖水癮,一切的答案都會指向糖水鋪。全場只要三元一碗的糖水,可以擺滿一桌的暢快。
在不知道吃什麼時候,乾脆點一整篇菜單。坐在路邊小板凳上,曬著太陽慢慢喝。
糖水鋪的價格雖然最低廉,卻保持著糖水的原則,綠豆綿軟爆沙,海帶燉的鬆軟,吸飽綠豆沙汁水後變得甜糯,一絲海帶的腥氣混合著綠豆沙必備的「臭草」,讓草本的清涼氣息,舒暢的滲透進味蕾的角落。
這一碗,是下午偷閒的糖水,飯後落胃的妥帖,也是夜宵時放鬆的高光,吃糖水如飲水,把糖水吃成生活的一部分,這也正是老廣收藏夾中糖水的真諦吧。
謝謝你看到這裡,點擊「 在看 」一起吃糖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