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達夫曾因積極進行反蔣抗日的新文化運動,從而獲罪於國民黨反動派,也上了他們暗殺的黑名單。1933年詩人離開上海、避居杭州,過上了流連山水、散淡交遊的生活。但敵人並未放過他,在杭州香山碧水之間,鬱達夫家破人亡,不得不流亡南洋,過著離鄉背井的生活。下面分享鬱達夫的一首無題詩,56個字用了5個典故,詩味濃厚。
無題
作者:鬱達夫
贅秦原不為身謀,攬轡猶思定十州。
誰信風流張敞筆,曾鳴悲憤謝翱樓。
彎弓有待南山虎,拔劍寧慚帶上鉤。
何日西施隨範蠡,五湖煙水洗恩仇。
為了掩蓋身份以便開展活動,鬱達夫曾與一位沒有多少共同語言的當地姑娘結了婚。這首詩就創作於他正新婚燕爾之際,從作品中可以感觸到詩人複雜苦悶的心緒、以及愛國之心不泯的情懷,是鬱達夫後期詩歌的代表作。
「贅秦原不為身謀,攬轡猶思定十州」,開篇緊扣特定環境。詩人辯解說,招贅東南亞,做人家的女婿並非為了自己,而是時時想到祖國的安定與解放。攬,收住韁繩,沒有放開戰馬,比喻自己謫居鄉間,沒能披掛上陣,但報國之心並沒有泯滅。
以下幾句扣住「思定十州」四字。「誰信風流張敞筆,曾鳴悲憤謝翱樓。」張敞是西漢平陽人,宣帝時做太僕,以切諫而得名,但此人曾經為他的夫人畫眉毛,而被有司奏請皇上予以責罰,故有風流張敞之譏。
謝翱是宋末長溪人,其詩直溯盛唐,其文嶄拔峭勁,為人倜儻有大節。文天祥抗元時,他曾散家資,募鄉兵數百人赴難。文天祥罹難後,乃適嚴陵登釣臺,作《西臺慟哭記》,語極悲憤。
這兩句也是詩人的自況與剖白,當時有人批評他過分纏綿於兒女私情。鬱達夫自辯說,張敞曾為夫人畫眉,可謂風流,但他卻捕賊有功,文辭切諫,為人稱道。也有人對鬱達夫過分流連山川、過多抒發閒情逸緻的言行有些微辭,鬱達夫則以謝翱自比,說謝翱也是文人,但仍有悲憤之作而名於世。詩人通過這兩個典故,表達自己執著的憂國之情。
頸聯「彎弓有待山南虎,拔劍寧慚帶上鉤」,這裡又引用李廣射虎的故事,以及管仲曾用箭射齊桓公的故事,表達自己擺脫家事糾纏,等待時機,投身抗日救亡的偉大鬥爭的決心。
最後又引用西施、範蠡的典故,他們在幫助越王勾踐消滅了吳國以後、泛舟五湖,藉以說明等到抗戰勝利以後,作者也要忘卻過去的恩怨,攜妻子過上幸福平靜的生活。
這首詩含蓄婉轉,詩味很濃。作為一位知名的作家,又有過抗日愛國的輝煌經歷,現在卻流亡他鄉、隱姓埋名,與一位外國女子結婚,這本身就有難言的悽楚。而故鄉還有妻子兒女,內心就更加悽苦。在國難當頭之際,愛國之心、報國之志足以戰勝個人隱痛,所以詩人オ決心放韁縱馬,彎弓拔劍,投身到火熱的抗日鬥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