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物理特性
2化學成分
3形成原理
4產地分布
5主要儲量
6鑑定標準
▪ 顏色
▪ 淨度
▪ 克拉
▪ 切工
7鑑別方法
▪ 簡易鑑別
▪ 硬度檢驗
▪ 導熱試驗
▪ 觀察方法
▪ 鉛筆鑑別
8鑑定機構
▪ IGI認證
▪ GIA認證
▪ HRD認證
▪ 其他
9鑑別案例
10人造鑽石
11切割程序
▪ 劈割
▪ 鋸切
▪ 成型
▪ 拋光
12保養方法
13營銷歷史
14鑽石價值
15世界排名
16發現案例
1物理特性
鑽石在天然礦物中的硬度最高, 其脆性也相當高,用力碰撞仍會碎裂。源於古希臘語Adamant,意思是堅硬不可侵犯的物質,是公認的寶石之王。鑽石的。也就是說,鑽石其實是一種密度相當高的碳結晶體。
卡,或譯克拉、克拉(Carat),是鑽石的質量單位。一卡相等於200毫克,相傳早期鑽石商人稱量鑽石所用的砝碼為稻子豆樹(carob)果實,一粒這樣的果實大約就重200毫克。因為鑽石的密度基本上相同,因此越重的鑽石體積越大。越大的鑽石越稀有,每卡的價值亦越高。
2化學成分
(鑽石)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常含有0.05%-0.2%的雜質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N和B,他們的存在關係到鑽石的類型和性質。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及它們的聚形。純淨的鑽石無色透明,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為0.044。均質體。熱導率為0.35卡/釐米/秒/度。用熱導儀測試,反應最為靈敏。硬度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礦物,絕對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怕重擊,重擊後會順其解理破碎。一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釐米。鑽石具有發光性,日光照射後 ,夜晚能發出淡青色磷光。X射線照射,發出天藍色螢光。鑽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常溫下不容易溶於酸和鹼,酸鹼不會對其產生作用。
鑽石與相似寶石、合成鑽石的區別。寶石市場上常見的代用品或贗品有無色寶石、無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鋯、鈦酸鍶、釔鋁榴石、釔鎵榴石、人造金紅石。合成鑽石於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製成功,但未批量生產。因為合成鑽石要比天然鑽石費用高,所以市場上合成鑽石很少見。鑽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與其相似的寶石區別。如:仿鑽立方氧化鋯多無色,色散強(0.060)、光澤強、密度大,為5.8克/立方釐米,手掂重感明顯。釔鋁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難將它與鑽石區別開。
3形成原理
鑽石是金剛石精加工而成的產品,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無色)。
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就有人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鑽石,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遊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巖,被風化、破碎後,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遊地帶,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
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巖石,它就是鑽石原巖——金伯利巖(kimberlite)。金伯利巖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巖,這種巖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巖、榴輝巖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巖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裡以下。由於這種巖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巖稱鉀鎂煌斑巖(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巖,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鑽石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已經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導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4產地分布
世界各地均有鑽石產出,鑽石已有三十多個國家擁有鑽石資源,年產量一億克拉左右。產量前五位的國家是澳大利亞、薩伊、波札那、俄羅斯、南非。這五個國家的鑽石產量佔全世界鑽石產量的90%左右。其它產鑽石的國家有剛果(金)、 巴西、蓋亞那、委內瑞拉、安哥拉、中非、加納、幾內亞、象牙海岸、利比利亞、納米比亞、獅子山、坦尚尼亞、辛巴威、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加拿大等。
世界主要的鑽石切磨中心有:比利時安特衛普,以色列特拉維夫,美國紐約,印度孟買,泰國曼谷。安特衛普有"世界鑽石之都"的美譽,全世界鑽石交易有一半左右在這裡完成,「安特衛普切工」便是完美切工的代名詞。
納米比亞
對於鑽石的毛坯和寶石級鑽石所佔比例來說,最好的鑽石來自於納米比亞衝積礦床中開採出來的鑽石。這些鑽石經歷的自然風化搬運到海邊,路程長達1000英裡。經過這段旅程鑽石中脆弱部分都分離。在特定沉積環境中鑽石按不同粒級不同形狀一定規律分布於巖層中。該礦區寶石級鑽石最高達到97%。對切磨好的鑽石戒面,很難分辯出產自哪個國家和礦區。
任何礦區產出的鑽石都有好、中、差。拿礦區中最好的鑽石與納米比亞產出最差的鑽石比,納米比亞衝積礦床的鑽石也不一定就好。
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鑽石的國家,3000年前,印度是鑽石的唯一產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紀初印度克裡希納河、彭納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產出鑽石的地方,歷史上許多著名鑽石如光明之山(kohi-noor)、奧爾洛夫(orloff)和大莫臥兒(great mogul)都來自印度,但印度的鑽石產量很小。
巴西
至1725年巴西鑽石的發現及開採,使巴西取代印度,成為當時全球鑽石的最重要產地。
南非
1867年以後,南非發現了衝積砂礦床和大量原生金伯利巖筒使得南非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鑽石生產國,其產量長期處於世界前列,並由此開創了鑽石業的新紀元。1905年,在南非阿扎氏亞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金伯利巖巖筒—普列米爾巖筒,並在此發現最大的鑽石(庫利南鑽石)。南非擁有世界上產量最大、且最現代化的維尼蒂亞鑽石礦。南非鑽石顆粒大,品質優,50%的金剛石均是可切割的,其產量雖不及澳大利亞等國,但產值一直居世界前列。
澳大利亞
自1979年澳大利亞西部發現鉀鎂斑巖中含有金剛石起,至1986年,澳大利亞的金剛石產量已居霸主地位,但寶石級僅佔其產量的5%。澳大利亞鑽石主要分布西澳新南威爾斯的bingara和copeton,尤其是阿蓋爾(argle)礦床儲量為5.5億克拉。
波札那
盛產優質金剛石,寶石級佔50%,其產值居世界首位。波札那的鑽石來自露天開採的金伯利巖,巨大的礦山有orapa巖筒(1967年)、letihakena巖筒(1977年)和jwaneng鑽礦(1982年),三個礦的總產量在1989年超過1500萬克拉。
俄羅斯
俄羅斯的鑽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中部雅庫特地區,該區找到有一百多個含金剛石金伯利巖筒,1988年,俄羅斯在靠近歐洲附近又找到新的鑽石礦。俄羅斯鑽石產量在1200萬克拉左右,一半為寶石級。多年來俄羅斯形成了獨立的鑽石開採加工銷售體系,其鑽石數量大、質量優、均勻性好,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加拿大
前幾年報導加拿大北部地區發現大量金伯利巖,幾年後鑽石產量可佔全世界產量的10%。
1871年7月16日,堅持向深處挖掘的庫力斯堡合夥採掘隊獲得了成功,他們在佔據的幾十平方米的土地上,一直往深處挖掘,在這一天終於找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鑽石。全世界第一座鑽石礦也就誕生了。命名「庫力斯堡礦」也叫「新熱潮礦」。
南非
南非產出的鑽石素以顆粒大,質量佳而著名。從礦山開採出來的鑽石英鐘毛胚中有50%可以達到寶石級。五十幾年前,南非的鑽石產量居世界首位。隨著時間的推移,南非的鑽石產量逐年減少。1987年南非鑽石產量為1000萬克拉是世界總產量的10%左右。
2014年8月,非洲南部內陸國家賴索托的旗艦礦發現198克拉的白色鑽石。該顆超乎尋常的白鑽石擁有高品質,無瑕疵。該鑽石可以賣「超過1千萬美元,可能達1500萬美元。
中國
中國金剛石探明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產量在20萬克拉,主要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湖南沅江流域,遼寧瓦房店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金剛石礦山。
中國於1965年先後在貴州和山東找到了金伯利巖和鑽石原生礦床。1971年遼寧瓦房店找到鑽石原生礦床。仍在開採的兩個鑽石原生礦床分布於遼寧瓦房店和山東蒙陰地區。鑽石砂礦則見於湖南沅江流域、西藏、廣西以及跨蘇皖兩省的郯廬斷裂等地。
中國鑽石主要產地有三個: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臨沭,湖南沅江流域.都是金伯利巖型,但湖南尚未找到原生礦.其中遼寧的質量好,山東的個頭較大.
中國現存發現的最大鑽石為常林鑽石,於1977年12月21日發現於山東,由常林大隊魏振芳發現,故而得名「常林鑽石」,現藏銀行國庫中。常林鑽石重158.786克拉,呈八面體,質地潔淨、透明,淡黃色。
另據傳,中國最大的鑽石曾是金雞鑽石,也發現於該地區,重281.25克拉,但在二戰期間被日軍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5主要儲量
全世界鑽石的儲量和生產概況:已探明天然鑽石儲量大約有25億克拉,其中澳大利亞6.5億克拉,薩伊5.5億克拉。按開採水平現有鑽石儲量只能開採25年,但隨找礦科技水平的提高,每年都發現有新的礦區,近幾年加拿大鑽石儲量明顯增加。
自從鑽石開採以來,共採出鑽石350噸左右,即17.5億克拉,全世界每年開採鑽石在9000萬-1億克拉,其中寶石級佔17%-20%。20%寶石級鑽石價值相當於80%工業級金剛石價值的5倍。
6鑑定標準
衡量一顆鑽石品質的標準主要有四個維度,即重量(CARAT)、淨度(CLARITY)、色澤(COLOUR)和切工(CUT),也就是通常所說的「4C標準」。這個標準由GIA(美國寶石學院)創立,是目前在世界上包括中國最為主流的鑽石評價標準。
鑽石由國際認可的寶石學家進行鑑定並籤發第三方獨立的意見書,基於4C標準,繼而決定鑽石價格。
顏色無色為最好,色調越深,質量越差。在無色鑽石分級裡,頂級顏色是D色,依次往下排列到Z,在這裡只說從D到J的顏色級別,D-F是無色級別,G-J是近無色級別,從K往下基本沒有收藏意義,K色以下的戒託做黃金的也很漂亮。因為從K往下鑽石就會逐漸偏黃,選鑽的時候,選H 以上的顏色,I-J級別也在近無色範疇,但也能察覺到一絲微黃.具有彩色的鑽石,如:黃色、綠色、藍色、褐色、粉紅色、橙色、紅色、黑色、紫色等,屬於鑽石中珍品,價格昂貴。紅鑽最為名貴。
不同國家和地區分別採用不同的顏色分級體系,美國寶石學院的分為23個級別,分別用英文字母D-Z來表示。其中D-N這11個級別是最常用的。歐洲的顏色級別體系CIBJO為代表。中國1996年新制定的國家標準綜合了GIA、CIBJO,該標準將顏色劃分為12個級別,並用D-N和<N來表示,還將百分數法和文字描述並用。
由D級往下,價格也變低,每個色級價格一般差10%-45%,高色級間的差價比低色級間的差價高。
鑽石顏色等級
D 100 極白
E 99
F 98 優白
G 97
H 96 白
I 95 微黃白(褐、灰)
J 94
K 93 淺黃(褐、灰)白
L 92
M 91 淺黃(褐、灰)
N 90
<N <90 黃(褐、灰)
淨度
名鑽-金色慶典淨度分級依據是內含物位置,大小和數量的不同來劃分.由高到低詳細可分為FL,IF,VVS1,VVS2,VS 1,VS2,SI1,SI2,SI3,P1,P2,P3.在十倍顯微鏡下仔細觀察鑽石潔淨程度,瑕疵越多,所在位置越明顯,則質量越差,價格也相應要降低。
其中FL - 「Flawless」,完美無瑕。在十倍放大鏡下內外俱無瑕疵
IF - 「Internally flawless」,內部無瑕。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表面有輕微花痕
VVS1,VVS2 - 「Very Very Slight」,非常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鏡下有很難看見的瑕疵。VVS1 淨度高於VVS2。
VS1 and VS2 - 「Very Slight」,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鏡下可見瑕疵,但肉眼難以辨認。VS1淨度高於VS2。
SI1 and SI2 - 「Slight Inclusions」,小瑕疵,肉眼可能看見。
I1,I2 and I3 - 「Imperfect」,有瑕疵,可以被肉眼看見。
按中國的標準則可以細分出從LC到P級10個級別,P級以下一般不作為寶石用鑽。已鑲嵌鑽石則劃分為極好、很好、好、較好、一般5個級別。
鑽石淨度分為10級,但要留意「小級」。比如,在VS級中,就有VS1和VS2的差別。購買成品鑽飾時,0.47克拉以下的鑽飾,國家允許不分小級。因此你買小於0.47克拉的鑽石時,要小心花了VS1的錢,買下了VS2的鑽。
克拉D級鑽石在其他三C相同情況下,鑽石價格與重量平方成正比,重量越大,價值越高。鑽石重量是以克拉為單位的。1克拉(ct)=0.2克(g)。把一克拉平均分成一百份,每一份是一分,商場價籤上標的0.3ct,0.4ct就是所說30分40分.重量也有級別之分,0.30ct-0.39ct,0.40ct-0.49ct,0.50ct-0.69ct,0.70-0.89ct,0.90-0.99ct,1.00ct-1.50ct,1.50-2.00ct(每一級別分別由逗號隔開,不是一個級別的,就算差一分,價格也會相差很多,這就是為什麼象0.48~0.49,0.68~0.69,0.88~0.89.會很難買到的原因)而在鑽石的證書上,鑽石的重量都精確到小數點後的第三位。
鑽石很稀有,一般都不大。一般來講,重量為0.1-0.24克拉的稱為小鑽,主要用於服飾或其他寶石飾品的群鑲;重量為0.25-1克拉的稱為中鑽,主要用於鑽石飾品的主體,作為戒指的價格也能夠被大眾所接受;大於1克拉的鑽石可用於投資,已具備一定的保值、增值能力。
鑽石重量是分級計價的,比如18-22分為20分級,28-39分為30分級等(具體可購買時詳詢)。一個級別的價差有時會達到1000元甚至更多,如果學會合理選擇重量,就能省下不少錢。
切工非洲之星Ⅰ切工是指成品裸鑽各種瓣面的幾何形狀及排列方式.切工分為切割比例,拋光,修飾度三項。每一項都有五個級別,由高到低依次是EXCELLENT,VERY GOOD,GOOD,FAIR,POOR。一般所見鑽石都是標準圓鑽型切工。頂級切工的石頭,對於光線反射可以達到一個最接近完美的比例,也就是三項E X(EXCELLENT)切工,但是像這種切工價錢也稍微貴一些,因為它的出成率比較低,比不是三項EX切工的價錢高5%左右,但三項EX的石頭色彩絕對是最絢麗的.
其它幾種常見切割形式有圓形祖母綠型、橢圓形、梨形、公主方型、 枕形、心形、八心八箭-邱比特切工等。
切工標準在每個國家都有一定差別,中國國檢把鑽石的切工分為很好、好、一般三個級別。
7鑑別方法
簡易鑑別鑽石的簡易鑑別方法:需要藉助一個10-20倍放大鏡作輔助並作數個簡單的觀測。
觀察鑽石的腰部,若是磨沙狀腰圍就最適合用此方法,鑽石因為比任何冒仿品堅硬,因此不會像冒仿品般出現細條狀的紋路,鑽石的腰圍乃呈顆粒狀外觀。
鑽石比冒仿品堅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線往往會比鑽石的感覺圓鈍,而鑽石的刻面稜線必是銳利的。
基於鑽石比冒仿品堅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線常常出現磨損的情況。
若鑽石留有天然面,天然面上有機會發現到鑽石獨有的『三角形生長紋』。
若鑽石出現崩斷口,外觀通常皆為階梯狀,而冒仿品則會截然不同地呈彎弧或貝殼狀。
硬度檢驗鑽石是已知最硬的自然生成物質,沒有什麼東西可在鑽石上劃上痕跡,若能劃上痕跡的則絕非鑽石。
導熱試驗在待辯鑽石和其它相似物品上同時呼一口氣,若是鑽石則其表面凝聚的水霧應比其它物品上的水霧蒸發得快,這是因為鑽石具有高導熱性的原因。
觀察方法觀察反射光
用放大鏡可觀察到鑽石的腰圍處呈現一種很細的磨砂狀並有亮晶晶的反射光。鑽石的這種特徵是獨一無二的。
看生長點
在放大鏡下觀察,真品鑽石的晶面上常有溝紋和三角形生長點,而贗品有三類:①加了氧化鋁的普通玻璃,因折射率和色散提高, 容易誤入,但硬度低。②用化學合成的藍寶石和無色尖晶石仿製,硬度接近,但折射率低並有雙折射現象,在放大鏡下可見重影。
鉛筆鑑別鉛筆的化學成分是碳和鑽石一樣,只是物理結構不一樣,所以很多人用鉛筆去檢測鑽石的真偽,屬於一種比較實用有效的方法,在鑑定的時候,要先把鑽石用水溼潤,然後再用鉛筆輕輕的刻劃,在真鑽石的晶面上,鉛筆划過的地方,是不留痕跡的,而如果不是鑽石,而是玻璃、水晶等材料,就會在表面上留下痕跡,一般情況下,用鉛筆刻劃來鑑別鑽石的真假,這種方法的準確性是較高的。硬度較高,折射好,但在轉動時會反射較多的彩光,與真品在轉動時只反射出微弱的黃、藍色彩光相比,有明顯的差別。
8鑑定機構
IGI認證
國際寶石學院(International Gemological Institute)是世界頂尖的寶石學院,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獨立珠寶首飾鑑定實驗室。IGI 自1975年成立於比利時安特衛普。廣泛的經驗、專業的意見以及長期可靠正直之聲譽使得IGI成為珠寶行業參照標準的代名詞。作為全球最大的獨立實驗室,IGI數十年鑑定中開發了雷射刻字,暗室照片等專利技術並開創推廣了3EX切工評價體系,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寶石學的領先者和規範制定者。IGI剛開始的時候只為比利時的少數鑽石世家做私人鑽石鑑定。後來一些高品質的大鑽被銷往了歐洲的各個的王室,IGI的名字漸漸在王室之間傳開來,歐洲、中東和亞洲的王室就把一些普通鑑定師難以鑑定的精細珠寶首飾送到比利時讓IGI作分析。因為很多這類珠寶都已經鑲嵌為非常複雜的頭冠、項鍊、戒指等,IGI也漸漸從只做鑽石鑑定發展為專門為鑽石和高端首飾提供鑑定的全球寶石學機構。由於服務人群的特殊性,IGI在提供寶石學信息的同時,每張證書沿用了奢侈品的手工製作程序,為的是保證各方面品質都與珠寶相匹配。基於在鑽石切工領域的權威研究,IGI制定了世界第一張完整全面的鑽石切工評級表(Cut Grade Chart),成為了現代鑽石切工體系評定標準的雛形。2007年,IGI首席鑑定師被比利時王室任命為比利時外交部鑽石顧問。
GIA認證美國寶石學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是把鑽石鑑定證書推廣成為國際化的創使者。它是在公元1931年由Mr. Robert Shipley所創立,至今已有將近70幾年的歷史,其鑑定費用依舊十分高昂。GIA在鑑定書內容品質方面,頗具公信力。GIA雖然是非贏利機構,其經費大部分卻由美國各大珠寶公司贊助,其證書的出現也符合了美國珠寶商的發展利益,同時它也為很多面向大眾人群的消費品牌提供鑑定證書。如主打主流中產階級男性的著名美國網店「藍色尼羅河」,基本上都用的GIA和AGS的證書。Tiffany原來在走中產階級路線的時期也用大量美國寶石學院的證書,隨著自身定位和品牌營銷走高端路線和GIA的大眾人群定位發生了偏移,也開始使用自己的證書了。從證書的頁面來看,明星的珠寶和街邊小店的貨品都統一使用同樣的製版和設計,就像美國的麥當勞、GAP。因此可以說,美國寶石學院滿足了現代工業化大部分民眾的消費需求。
HRD認證比利時鑽石高層議會(Diamond High Council)成立於1973年,主要協調比利時鑽石業的活動。長年以來,HRD Antwerp已經成為比利時和國際認可的官方組織,擔當安特衛普鑽石行業的組織者、發言人以及媒體的角色。
其他中國NJQSIC證書 中國NGTC證書 中國NGGC證書
美國GTC證書 美國GTA證書 美國EGL證書
日本CGL證書 美國GEMES證書
鑑別案例
結晶習性
合成鑽石常為:立方體、八面體以及兩者的聚形
天然鑽石常為: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以及兩者的聚形,還有常見三角薄片雙晶
顏色
合成鑽石常為黃褐色,並且經常被輻照改色成藍、橙、粉、褐以及金黃色
天然鑽石98%都是無色—淺黃系列。
內部紋理
合成鑽石:可顯示樹枝狀或者交叉狀紋理
天然鑽石:表面常見三角凹痕或者三角座,內部常顯示與結構相關的紋理。
放大觀察
合成鑽石:籽晶及其幻影區,各種形態的金屬包體
天然鑽石:沒有金屬包體
可見光吸收光譜
合成鑽石:無415.5nm吸收線,在液氮獲得的低溫條件下可以測得658nm吸收峰和500nm以下全吸收
天然鑽石:絕大部分都是415.5nm吸收線
紫外螢光
合成鑽石:長波下通常是沒有螢光的,短波下有黃綠色、橙黃色螢光,有「馬爾他十字分帶」現象,同時有明顯磷光
天然鑽石:在長波下多為藍白色螢光,短波下較弱或者顯示惰性。
陰極發光儀
合成鑽石:與紫外螢光分布特徵相似,不同成長區顯示不同的螢光分帶
天然鑽石:多是不規則
因為天然鑽石生長的時候,環境是時刻都會變化的,然而合成鑽石的生長環境都是一成不變。
紅外光譜
合成鑽石:1130波束的吸收普帶
天然鑽石:1176、1282波束的吸收譜帶。
導電性
合成鑽石:有的可能具有導電性或者導熱性
天然鑽石:除了藍色鑽石是半導體之外,均不導電,而且是沒有磁性。
其他
比如異常雙折射形形色色
人造鑽石
玻璃
鑽石玻璃不僅可以用來製作假鑽石,而且幾乎可以用來作為任何天然寶石的代用品。用玻璃磨成的假鑽石很輕易區別,因為它的折光率低,沒有真鑽石那種閃爍的彩色光線。一種非常簡單的區別方法是,用白瓷碗盛一碗清水,將有懷疑的寶石浸入清水中,冒充鑽石的無色玻璃製品似乎消失在水中看不清輪廓,真鑽石的輪廓暗黑,在水中十分清楚。
人造尖晶石和玻璃一樣,生產它的目的就是為了作為許多種天然寶石的代用品和冒充品。它和鑽石的區別是,缺少閃爍的彩色光線,將它浸入二碘甲烷中,也會輪廓模糊不清,而真鑽石則十分清楚。
水晶和託帕石
這是兩種天然礦物。無色透明的水晶和託帕石在琢磨後,粗看也有點像鑽石,細看類似玻璃,缺少閃爍的彩色光線。另外,它們都是「非均質」的,而鑽石卻是「均質」的,用偏光儀能迅速地區別開來。
人造藍寶石
人造藍寶石是大規模生產的物質。它不僅作為寶石的代用品,在工業上也有很多用途。無色透明的人造藍寶石在琢磨後也可作為鑽石的代用品。常有這種情況,一件鑲有大量小鑽石的胸針或項鍊等首飾,可能一部分鑽石是真的,而又混入了一些人造藍寶石製成的假鑽石。由於寶石鑲在首飾上,測試不便,此時可將整件首飾浸入「二碘甲烷」這種液體中。真鑽石在液體中邊緣暗黑,好似在液中凸起,非常清楚;人造藍寶石(或水晶)在「二碘甲烷」中幾乎消失看不見,這樣真假便一目了然了。在沒有「二碘甲烷」時,用清水也可以,雖然真假的差別較小,但仍然很清楚。
此外,人造藍寶石也是「非均質」的,而鑽石卻是「均質」的,二者用「偏光儀」也很輕易區別。
鋯石
(鋯石)
鋯石是一種天然礦物,它本身也是一種中檔寶石,無色透明的鋯石經過細心琢磨後,是鑽石的良好代用品。鋯石的折光率近於2,色散也與鑽石相近。因此從外觀上看,鋯石也會閃爍著彩色光線,與鑽石很相像。在後述的各種人造假鑽石出現之前,鋯石是最佳的鑽石代用品。
鈮酸鋰
這是一種典型的人造化合物,沒有天然產的礦物,商品名稱又叫「鋰鈮石」(linobate)。鈮酸鋰的硬度為摩氏5.5,與普通玻璃及鋼刀相似,折光串與鑽石相近,為2.21—2.30,色散是鑽石的3倍。
鈮酸鋰本身是透明無色的,因此是鑽石的良好代用品或冒充品。不過區別並不困難,首先,它琢磨後的成品和鑽石、金紅石一樣,有明顯的雙影。另外,它的硬度太低。
鈦酸鍶
這也是一種人造化合物,沒有天然礦物,它的商品名稱為「鈦鍶礦」或「神石」(fabu1ite)。鈦酸鍶硬度為摩氏5.5,用鋼針可能劃傷它。比重5.13,為鑽石的1.46倍。它的折光率與鑽石完全相同,也是2.41,色散是鑽石的4倍。因此,用無色透明的欽酸鎔琢磨成寶石後,閃光強度與鑽石完全相同,但色彩比鑽石還要絢麗。
鈦酸鍶比鈮酸鋰更像鑽石,因為它也是均質的,用放大鏡觀察沒有雙影現象。
釔鋁石榴石
這也是人造化合物,沒有天然礦物,商品代號為UAG。均質體,硬度高達8.25,比重4.55,折光率1.83。在1960年以前,無色透明的釔鋁石榴石曾作為鑽石的代用品。不過它的折光率太低,琢磨出的成品遠不如鑽石美觀。自從後來生產出性質更接近於鑽石的代用品如釓鎵石榴石後,釔鋁石榴石除作為其它寶石的廉價代用品外,已不再用它磨製假鑽石。
立方氧化鋯
這是專門製造出來作為鑽石代用品或冒充品的人造化合物,沒有天然礦物。
自從70年代中期製成立方氧化鋯後,上面敘述的9種人造寶石原料,只用作別的中低檔寶石代用品,不再用來磨製假鑽石了。
立方氧化鋯之所以能取代所有的磨製假鑽石的原料,是由於它有著與真鑽石非常相近的性質。首先,立方氧化鋯的折光率為2.17,色散0.06,與鑽石很接近,又與鑽石同屬均質性。立方氧化鋯的硬度高達8.5,這使它琢磨成寶石後,可以鑲嵌在首飾上長期佩戴,不會被劃傷磨毛而失去光澤。立方氧化鋯可以制出透明度極佳、完全無色的產品。這樣,將它磨成寶石後,外觀與鑽石非常相似。據說在剛生產出來的那幾年,用它冒充真鑽石使一些有經驗的寶石界人士也上過。
當然,立方氧化鋯與鑽石仍有不少差別;首先是硬度,什麼物質也比不上鑽石,立方氧化鋯也不例外的低於它。此外,立方氧化鋯的比重高達5.6—6,是鑽石的1.6—1.7倍。有條件用儀器測一下比重,立即可以區別。立方氧化鋯的商品代號為CZ,因此,用它磨成的假鑽石 也常叫做「CZ鑽」。CZ鑽由於價格非常低廉,可外觀又極像鑽石,因此獲得 了廣大顧客的歡迎,不僅一般人常戴鑲CZ鑽的首飾,就是擁 有真鑽石首飾的人,平時為了安全,也佩戴鑲CZ鑽的首飾。立方氧化鉻的產量也與日俱增,僅美國的年產量已超過l0億克拉,即200噸。
莫桑石
是合成產品,也是最新的鑽石模仿品。其常見顏色是微黃色的,化學成分是碳化矽,摩氏硬度9.25,比重3.22。具雙折射率,折射率2.648-2.691,雙折射率是0.043。
莫桑石的導熱能力與鑽石接近,用鑽石熱導儀測試莫桑石會出現鑽石反應,所以不能依靠熱導儀鑑定莫桑石有一9.5度的硬度筆將它不顯眼的位置會留下輕微摩擦紋,鑽石的硬度是摩氏10度,所以不受影響,由於莫桑石的高硬度及高折射率特性的原因,已切割的蜞桑石表面反光及光澤與鑽石極為接近。
11切割程序
鑽石一顆鑽坯看起來並不起眼,必須經過仔細的切磨、加工,才會成為我們所慣見的閃爍生輝的鑽石。因此,鑽石的車工,直接影響鑽石的價值,詳見後述。最理想的切割效果當然是保持鑽石的最大重量、儘量減少瑕疵,並充分展示鑽石的美,以使鑽石光彩照人。一般的切割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標記(劃線):這是鑽石切割的第一步,先檢驗鑽坯、並在鑽石表面做標記,做這項工作的人有著豐富的經驗並精通加工技術。最終目的是製造出最大、最乾淨、最完美的鑽石,以儘可能高地體現鑽石的價值。劃線員必須留意兩點:即既要儘量保持最大的重量,又要儘量減少內含物。劃線員利用放大鏡研究鑽坯的結構,如果是大顆粒鑽石,這項工作可能要歷時數月,對普通鑽坯則需要幾分鐘。不過,不論鑽坯如何細小,每一顆鑽石都要經過詳細的檢查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劃線員用印第安墨水在鑽坯上劃下標記,顯示該鑽坯要沿此線分割。通常儘可能沿鑽石的天然紋理方向劃線。
劈割劈割師將劃好的線的鑽坯安放在套架上,然後以另一顆鑽石沿分割線削一個凹痕,再把方邊刀放在凹痕上,以手捶在劈刀上以合適的力敲擊,鑽石會沿紋理方向被劈成兩半或多塊。
鋸切大多數鑽石並不適宜劈開,這時需要用鋸切開,由於只有鑽石才能切割鑽石,因此鋸片是一張在邊緣塗有鑽石粉及潤滑劑的磷青銅圓片。鑽石固定在夾子上,鋸盤以高速旋轉,即可將鑽石鋸開。現代雷射技術引入鑽石切割,大大提高了鑽坯的加工效率。
成型鋸開或劈開的鑽石再送到打圓部門去打圓、成型,即按照設計要求將鑽石做成圓形、心形、橢圓形、攬尖形、祖母綠形等常見的切割花形,或其它特殊的形狀。由於鑽石是目前為止人類所認識到的最硬的天然物質,所以只有鑽石才能打磨鑽石,而且因鑽石各個方向的硬度略有不同。所以研磨時要憑藉經驗,把握住鑽石的基本形態:三方體、八面體、十二面體及晶體特性。一般方法是將鑽坯高速旋轉的車床上,然後用另一臂杆上的鑽石把轉動中的鑽坯打圓。
拋光在一個塗有鑽石粉和潤滑油的鑄鐵圓盤上,車磨出所有瓣面(刻面),使鑽石發出光彩。研磨的過程通常是,首先在底層做出8個大面,然後做16個刻面。加尖底,共25個刻面,並由此延伸出三角小面,風箏面及腰上刻面,一共33個刻面,這樣一顆圓形鑽石一共58個刻面,如果沒有底尖的小刻面則共有57個刻面。
並不是每顆鑽坯都必須經過全部以上工序,這須視鑽坯的本身特點、所要達到的目標而定,如對前述的「扁平狀」鑽坯可能就不用劈割這道工序,又如加工祖母綠鑽石就不須經「打圓」的工序。
然而,任何鑽石毛坯,有兩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劃線」、「起瓣、拋光」。一顆精工切割的鑽石所產生的瓣面,其位置和角度都是經精確計算的,使鑽石發出最大的光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雷射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引入,可以使鑽坯的設計、切磨更加精確無誤。
12保養方法
1.當你做家務時,不要讓佩戴的鑽石染上油汙或漂白水,油汙會影響鑽飾的光澤;漂白水會使金屬產生斑點。
2.不宜佩戴鑽飾做粗重工作,鑽石雖然堅硬、耐磨,但如依其紋理方向受到重擊的話,也可能會受損。
3.切勿將鑽飾與其它珠寶一起放在抽屜或首飾盒內,因鑽石在摩擦時會將其它珠寶刮傷。同時,鉑金首飾也不宜和黃金首飾同時佩戴,因黃金較軟,若互相摩擦,不但會使黃金飾品受損,也會使黃金染在鉑金上,使之變黃,且很難去掉。
4.每年應將鉑金飾品送到珠寶店檢驗一下,查看鑽石與鑲託是否有鬆動與磨損,以便及時整修。
5.鑽石對油脂有粘結性,粘上皮膚油脂、化妝品及廚房油脂的鑽石 會失去光澤,因此應每月清洗一次。清洗方法是:將鉑金首飾浸入首飾清洗液中約5分鐘,取出後用小牙刷輕刷鑽石,再將其放入濾網上用水衝洗,最後用軟布吸乾水分。
6.保養鑽戒,切勿撞擊: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東西,但其實它很怕撞擊。由於特殊的分子結構,它雖然能在任何寶石上刻劃出痕跡,卻經不起碰撞。特別是「爪鑲」的鑽石,鑽石腰部很脆弱。
7.保養鑽戒,好好愛護:在做粗重活時應取下鑽戒,以免導致戒託受重力變形,影響鑽石牢固度。
8.保養鑽戒,專業清洗:鑽石的親油性非常強,容易沾染油汙,所以塗抹手霜,洗碗時要摘下鑽飾。遊泳時也不能佩戴,水中的氯化物漂白劑會腐蝕鑽戒。建議選擇專業珠寶清潔劑和儀器清洗。
9.保養鑽戒,分類存放:分類存放不同的寶石,以防飾品與飾品間相互磨擦。
13營銷歷史
1939年,由於經濟不景氣,為此,當時戴比爾斯不得不削減自己90%的生產量,為了打動世界鑽石需求,打出了「A diamond is forever」的經典口號,成功把鑽石推銷給了大眾,使鑽石的價格一路走高,並最終形成了如今高度壟斷的鑽石市場。
1948年紐約著名廣告公司,愛爾廣告公司(NW Ayer)為國際鑽石推廣中心(DTC)創作的20世紀堪稱經典的廣告語「A diamond is forever 」。跨越了一個世紀,被鑽石這一稀有、珍貴的「寶石之王」所深深的吸引。
1993年是中國鑽石發展史上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DTC通過香港的奧美廣告公司,徵集「A diamond is forever 」的中文翻譯,經過半年的評比,一名大學教師的一句話被選上,於是「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經典的廣告語成功的進入中國,並歷經超過十年的時間使中國消費者開始廣泛接受鑽石文化。而在這之前中國對鑽石的了解可謂知之甚少,鑽石行業發展並不成熟,鑽石文化理念更是無從談起。而打開這個歷史性局面大門的鑰匙就是這句20世紀最著名的廣告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經典的一句廣告語也從此改變了中國人婚慶以配戴黃金、翡翠的傳統局面,進而形成了中國新婚人們「無鑽不婚」的理念。
20世紀,「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成為中國大陸最為經典的廣告語,如同一次愛情核爆炸,響徹全球。在古老東方中國這句話更是意味深長,短短的十九年間徹底改變了中國人婚慶以配戴黃金、翡翠的傳統習俗,一枚鑽戒成為承載兩人愛情最美好的信物。
2004年,歲歲歡珠寶借鑑De Beers的成功經驗,在結合當時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開發出各種主題的鑽石系統,使得鑽石首飾的佩戴涵蓋老中青幼各種年齡段,歲歲歡珠寶試圖把「無鑽不婚」的理念演變為「無鑽不愛」的全新理念!這種「愛」,可以是你對太太的愛;這種「愛」,可以是你對女兒的愛;這種「愛」,可以是你對媽媽的愛;這種「愛」,可以是你對戀人的愛。
2014年,歲歲歡珠寶創始人,給歲歲歡珠寶想了一句廣告語,那就是「歲歲有你·歲歲歡」!這句廣告語源於生命中有「你」,源於此生對「你」的愛,這種「愛」,來自內心最深處,因為心裡有愛,所以世界也充滿愛!因為年年歲歲有你,所以年年歲歲歡樂無比!濃縮成一句話,那就是「歲歲有你·歲歲歡」!
至2020年中國將替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鑽石消費大國。希望那時的大地上,都能流傳著一句人人都朗朗上口的佳話,那就是「歲歲有你·歲歲歡」!
14鑽石價值
特質
鑽石作為寶石,必須具備美麗、耐久和稀少這三大要素。鑽石是唯一一種集最高硬度,強折射率和高色散於一體的寶石品種,勝於其它寶石品種。
文化因素
自古以來,鑽石一直被人類視為權力、威嚴、地位和富貴的象徵。
礦床探尋
鑽石礦床的探尋往往要花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和勞動,耗資巨大。如原蘇聯西伯利亞原生金剛石礦床的探尋,從1913年開始,歷經18年才得以發現;波札那的「歐拉」原生礦床,耗資3200萬美元,歷經12年才挖掘出來;近幾年,在加拿大西北部發現的金剛石原生礦床,世界金剛石礦床的數量,如果與鐵、銅和金礦數量相比的話,可以說是屈指可數。在開採出的金剛石中,平均只有20%達到寶石級,而其餘80%只能用於工業。但這 20%寶石級金剛石的價值卻相當於80%工業金剛石的5倍之多。世界金剛石年產量約為10000萬克拉,寶石級約為1500萬克拉,而加工成鑽石的約為400萬克拉(相當於800千克)。有人粗略統計發現,要得到1克拉(0.2克)已打磨好的鑽石,需要挖掘約250噸礦石。
開採難度
鑽石礦床的開採,可以說是一件規模巨大,鑽石指環卻又細心備至的工作。開採過程中,既需充分開採含有鑽石的礦石,又要確保礦石中鑽石原石顆粒完好無損。開採不當會導致經濟的巨大損失。不論是露天開採,還是地下挖掘,都是一項聲勢和場面浩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加工複雜
開採出的礦石經精心破碎和分選後,並不像其它金屬礦床一樣,可以立即投入大批量的冶煉,而是要對每一粒鑽石毛坯進行逐粒精心細緻的分析,才能確定下切磨方案,以確保其重量、淨度和款式。這往往需要對鑽石本身物理光學性質有充分了解、經驗相當豐富的人員來進行。一般步驟是:設計標線;劈鑽;鋸鑽;車鑽;磨鑽;清洗分級。而這每一步驟中還包括了許許多多的小程序。每一小步都需要精湛的工藝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就拿世界之最的庫利南鑽石來說,原石重3106克拉,三個經驗豐富、技藝超群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時,共耗時8個月,才將它分割成4顆大鑽和101顆小鑽。有些世界著名鑽石的加工,往往僅設計都要花費幾個月,甚至1—2年的時間。
15世界排名
歷史上最著名的十顆鑽石
偉大的非洲之星
英國國王權杖上的鑽石 非洲之星I「非洲之星」是世界上最大的切割鑽石。這顆鑽石由美國一家公司切割,該公司在研究了這顆鑽石6個月後,才確定如何切割。
2.光之山鑽石
這顆鑽石有最古老的記載歷史,它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1304年。在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被再度切割,之後被鑲嵌在英國女王的王冠上,這顆鑽石重108.93克拉。「光之山」鑽石據說是上帝送給一名忠實信徒的禮物。
3.艾克沙修鑽石
「艾克沙修」不光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之一,它還是迄今為止全球發現的第二大鑽石。
4.大莫臥兒鑽石
大莫臥兒是17世紀在印度發現的鑽石。大莫臥兒根據泰姬陵的建造者沙迦汗命名。但是,這顆鑽石後來失蹤了。有人認為,光之山鑽石可能就是由這顆鑽石切割而成。
5.神像之眼鑽石
這是一顆扁平的梨形鑽石,大小有如一顆雞蛋。「神像之眼」重70.2克拉。傳說它是克什米爾酋長交給勒索拉沙塔哈公主的土耳其蘇丹的「贖金」。
6.攝政王鑽石
攝政王鑽石是一名印度奴隸於1702年在谷康達附近發現的。攝政王鑽石以其罕見純淨和完美切割聞名,它無可爭議當屬世界最美鑽石。
7.奧爾洛夫鑽石
奧爾洛夫鑽石是世界第三大切割鑽石。它有著印度最美鑽石的典型純淨度,帶有少許藍綠色彩。
8.藍色希望鑽石
它被認為有著名的塔維奈爾藍鑽的特點,1642年被從印度帶到歐洲。它曾屬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今天你可以在華盛頓史密森學會看到這顆鑽石。
9.仙希鑽石
它最初屬於法國勃艮第「大膽的查爾斯」公爵,公爵於1477年在戰爭中弄丟了這顆鑽石。仙希鑽石為淺黃色,顯然出自印度,據說它是被切割成擁有對稱面的第一大鑽石。
10.泰勒·伯頓鑽石
這顆梨形鑽石是1966年在南非德蘭士瓦省第一礦發現。理察·巴頓為伊莉莎白·泰勒花110萬美元買下了這顆鑽石,給它重新取名為「泰勒·巴頓」。
世界十大鑽石
1、 庫利南(cullinan)。1905年1月21日發現於南非普利米爾礦山。它純淨透明,帶有淡藍色調,重3106克拉。
2、 布拉崗扎(braganza)。1725年發現,是巴西境內發現的最大的鑽石,它近乎無聲,僅帶有極輕微的黃色,重量為1680克拉。
3、 一顆未予命名的大鑽石。1919年,在普列米爾礦山找到一顆重達1500克拉的寶石金剛石,顏色也和庫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認為它和庫利南是同一個大晶體破裂而成的,故沒有給這塊金剛石專門命名。
4、 尤裡卡(eureka)。1893年,發現於南非奧蘭治自由邦的賈格斯豐坦鑽石礦。它光滑透明,呈藍白色,光澤極佳。
5、 塞拉裡昂之星(star of sierra leone)。塞拉裡昂之星是1972年2月在楊格瑪的鑽石礦上發現的,重為968.9克拉,無色。
6、 科爾德曼.德迪奧斯.是巴西在發現」布拉崗扎」之後所發現的最大的鑽石,重922.5克拉。
7、 庫稀努爾(kohinur)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鑽石.相傳早在13世紀時發現於印度著名的古鑽石礦區——哥爾負達。原石重約800克拉,被稱為「庫稀努爾」。
8、 大莫臥兒(great mogul),世界著名的古鑽石之一。大約1630—1650年發現於印度的可拉礦區,原石重787.5舊克拉。
9、 沃耶河(weyie river),1945年發現於塞拉裡昂沃耶河谷砂礦中.石重770克拉,近於無色,品質甚佳。
10、金色紀念幣(golden jubilee),1986年發現於南非的普利米爾礦山.原石重755.5克拉,呈深金褐色。
16發現案例
2014年8月18日,南非採掘一顆絕世粉鑽,這顆鑽石完美無瑕,非常稀有,而且還是是漂亮的粉紅色。這顆8.41克拉的絕世粉鑽將於9月在倫敦展出,並且將在香港由蘇富比拍賣行拍賣。
2014年9月9日,採掘自南非的一顆重達232.08克的白鑽以其「不同尋常的大小和透明度」令人驚嘆,目前估價為1000萬英鎊(約為9900.99萬元人民幣)。
這顆D色類型2的鑽石由南非佩特拉鑽石公司在南非的庫裡南礦區發現。類型2鑽石是經過很長時間自然形成的,一般都很大,並且外形不規則,因為沒有可測量的氮雜質所以屬於頂級的鑽石。類型2鑽石通常在色澤和透明度方面擁有極高的品質。不僅如此,D色鑽石是最為透明無色的鑽石,因此也最為昂貴和令世人著迷。
圖片欣賞
歲歲歡珠寶·聯繫方式
公眾微信號:suisuihuangongzhong
客服微信號:suisuihuanzhubao
新浪微博@歲歲歡珠寶
http://weibo.com/suisuihuanzhubao
騰訊微博@歲歲歡珠寶
http://t.qq.com/suisuihuangongzhong
電話:0594-2518888
TEL:86-594-251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