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討論過有關那句「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問題。1939年,戴比爾斯提出的口號是「A Diamond is Forever」。1993年,奧美把這句話帶進了中國。某位大學老師很天才地提煉了這句話中的「A」,讓鑽石成為了某種「獨一無二」的象徵。
2008年起,官方已經不再用這句話了,然而在中國市場上,這句話還在流傳著。以至於後來它成了一部分人詬病鑽石行業的工具,比如「騙局論」、「壟斷論」、「非稀有論」等等。雖說無知,倒也有趣。
2018年,鑽石行業進入了新的時代——培育鑽石正式進入消費者的視野。
培育鑽石不是新東西,五十年代就有人在生產了。只不過那會兒人工培育的鑽石,無論顏色還是淨度都很差,根本不足以用在珠寶領域,所以一直都在工業圈子裡混。
培育鑽石有兩種製造方法:
一種叫HPHT(高溫高壓),中國工廠大都用這種方式生產,佔據了全球大部分的供應。三大巨頭(中南、黃河、華晶)是國產鑽石的驕傲。
另一種叫CVD(化學氣相沉積法),歐美工廠用的多。由於CVD鑽石的顏色和淨度比HPHT好很多(注意,這是普遍情況,但不絕對。現在HPHT工藝改進之後,顏色和淨度也非常好),並且CVD鑽石不導電,所以被視為「培育鑽石的未來」。
最近幾年,中國和印度在CVD鑽石上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基本就是買設備、投生產。
回到2018年的背景上來。
培育鑽石進入公眾視野,裡面有兩家公司的功勞。一家是Diamond Foundry,投資人之一是影星迪卡普裡奧,現在他們的零售品牌叫VRAI,之前我們有文章介紹過。
另一家就是戴比爾斯,他們推出了著名的Lightbox品牌,把培育鑽石的零售價格壓到了800美元/克拉。這個價格比當時市面上的培育鑽石珠寶零售價低了很多很多。由此造成的結果就是:培育鑽石價格猛降。
一切歸於下遊。現在下遊市場中,發展得最好的,是美國市場。那邊至少有20%的天然鑽石零售商開始賣培育鑽石珠寶(主流零售商基本都參與了),並且在線上營銷方面做得也不錯。像VRAI和Lightbox就不用說了,其他的比如Brilliant Earth、Mia Donna、Signet之類的還有一大批。
中國市場在培育鑽石方面其實是很初級的,絕大部分的消費者並沒有認同培育鑽石,購買的還是天然鑽石為主。我們認為這其實是一個好事情,因為現在對於培育鑽石的價值定位還沒有最後獲得廣泛共識,即使是幾個權威組織之間也在討論。美國消費者是第一撥兒「吃螃蟹」的,印度和中國消費者也許是第二和第三撥兒。跟在後面吃的螃蟹,應該會更安穩一些。
而且中國市場的人口基數大,所以,未來撐起培育鑽石市場是沒什麼問題的。
如果說,十年前鑽石行業有不少人認為培育鑽石是「攪局者」,那麼今天這種情況已經好了很多。畢竟至少業內的人都明白:1)培育鑽石不是假鑽石;2)兩類鑽石的消費者只是「局部重合」;3)現在的鑽石行業最需要擴大市場範圍。
培育鑽石代表的是科技的力量,這更能吸引新一代消費者的關注。從某種程度上講,下遊的意識形態可以左右上遊和中遊的作為。要不然,為啥印度那邊冒出了那麼多培育鑽石經銷商?這裡面除了利益關係之外(培育鑽石利潤高),更重要的是下遊市場的意識形態發生了轉變。
2019年的培育鑽石(毛坯石)總產量大概在750萬克拉左右,今年的增幅很可能超過50%,並且在未來幾年都保持這樣的增長。如此一來,培育鑽石將高速開闢自己的新戰場,與天然鑽石並駕齊驅。
說「並駕齊驅」有點兒過分,因為即使到了2030年,培育鑽石的市場佔比也不過10%。但沒人可以忽略它的存在,因為它代表著未來,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
所以,如果還有人喜歡用「鑽石恆久遠」這句宣傳語的話,麻煩加上五個字:
兩顆永流傳。
Diamond Spectator #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