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也有G點?怎樣愛愛,才能達到極致體驗?戀愛兵法,約Pao指南,性ai知識,美男圖庫……最健康的同志百科,盡在天天微勃。節操已掉盡,關注需謹慎!
和於陽一樣,很多同性戀者都表示對這個規定很不理解,「我的血是拿去救人的,我對自己的血有信心。」但也有很多同性戀者提到了窗口期的問題,「如果認為沒事,給別人用,會害死很多人,所以要儘量注意。」衛生部1998年頒布的《血站管理辦法》規定,同性戀者和多個性伴侶者不能參加獻血。按照規定的內容,每一位無償獻血者在獻血之前都會被要求填寫一張健康徵詢表,北京市獻血辦公室的李學銘主任告訴時訊記者,《血站管理辦法》當中關於獻血者健康標準中「下列情形不能參與獻血」的規定應該在這一張表中都有反映。
世界慣例:同性戀和多個性伴侶者不參與獻血
那麼,為什麼健康徵詢表上一定要突出這一條呢?
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的高國靜主任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同性戀者感染愛滋病毒的機率比異性戀要高,而同性戀者一般不是只有同一個性夥伴的。他指出,這也不只是我們國家的規定,這是一個世界慣例。
「儘管愛滋病毒在異性之間也可以傳播,但是因為同性戀採取的畸形的性行為,肛交容易造成肌膚破損,這使得愛滋罹患機率大大高於異性戀者,因此,我們不提倡同性戀者獻血。」高主任說。高主任介紹,北京市每年臨床所需的血量大約是60噸,這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對於無償獻血人群進行規定和限制,歸根結底還是為了保護個人用血的安全。高主任同時也承認,把同性戀者簡單地等同於愛滋病毒攜帶者或者愛滋病患者是一個誤區,但是他並不認為這一規定體現了對同性戀人群的歧視,他說:「我們並不是不尊重同性戀者,但是作為同性戀本身,他也要本著尊重他人和對社會負責任的心態,因為你本身染上愛滋病毒的機率更高,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同性戀者,如果你真的想獻血,你必須確定自己對他人並不存在危害。」
現實困境:醫學篩查目前做不到百分之百
規定其實只是一種約束,但是如果同性戀和多個性伴侶者隱瞞自己的身份執意要參與獻血,沒有人可以阻攔。於是一種新的質疑開始浮出水面,那就是如果同性戀者和多個性伴侶者果真攜帶了愛滋病毒或者乾脆就是愛滋病患者並且已經參與了獻血,該怎麼辦?
高主任告訴我們,除了在獻血現場看到的降低淘汰率的檢測以外,採回來的血經過國產試劑的第一道檢測後還要經過靈敏度更高的進口試劑的第二次檢測,此外,他們還會採用不同廠家的試劑、不同的設備和不同的檢測人員的檢測來保證血液的安全。
儘管如此,但記者詢問能否將愛滋病毒百分之百的檢測出來時,李主任表示有待商榷,而高主任則說醫學上沒有百分之百,任何事情在獻血的風險上沒有零的突破,即使是在國外同樣的實際檢測也會存在幾十萬分之一甚至幾百萬分之一的失誤。
「這裡要引入一個窗口期的概念,病毒是抗原,進入體內以後,會產生相應的抗體,產生抗體是有一定的周期的,在產生抗體以前這一段時間我們叫病毒窗口期,對於愛滋病毒而言,窗口期大約是40多天。」高主任說,「目前的檢測手段對於處於窗口期的愛滋病毒還是無能為力的,這是一個潛在的隱患,儘管現實中我們能保證99%%的安全,但是剩下的1%%攤到任何人的頭上都是100%%。」
除了窗口期的隱患,試劑漏檢的問題、人工操作的誤差問題,還有環境的變化問題都是應該考慮的。
高主任向我們介紹,檢測手段的缺陷在短期內是無法彌補的。
高主任說,檢測手段的缺陷是不主張同性戀者和多個性伴侶者參與獻血的重要原因。
尊重愛心與遵守規則:獻血前的溝通是必要的
檢測手段固然是硬性的,但高主任還提出,為了保證血液的安全,醫務人員在獻血之前和獻血者有效的溝通是十分必要的。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減少攜帶或者可能攜帶愛滋病毒的同性戀者或者多個性伴侶者參與獻血。他說這種溝通是每一個負責任的採血醫務工作者所必需的。
高主任表示,在西方國家這種醫務人員與獻血者之間的溝通甚至是確認獻血者是否是同性戀者,這是極其正常和坦白的。但是,在北京市街頭的義務獻血現場,記者卻看到很多獻血車前,無償獻血者通常只是填完一張健康徵詢證就匆匆進入車廂開始獻血,很少看到醫生與獻血者之間的交談。
高主任認為,這是因為在西方,人們的思想已經很開放,並不是談到同性戀或是愛滋病毒就避之不及,而在中國,人們往往不願意公開自己的一些情況。
「這個時候,醫務人員可以採取比較婉轉的方式與獻血人員交流,如果獻血者還是拒絕透露,可以採取留下電話的方式,隨時接受獻血者的反饋,並進行保密性的棄血。」
別類出路:自體輸血有利有弊
自身輸血就是當病人需要輸血時,輸入病人自己預先貯存的或失血回收的血液。10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自身輸血,因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引起人們重視。上世紀80年代後人們認識到自身輸血有很多優點,特別是認識到輸異體血可傳播肝炎和愛滋病以後,重新激發了人們對自身輸血的興趣。
「輸血是有風險的,這是一個必須為大家所接受的觀念,不到實在不輸血會影響到生命安全的時候,最好不要輸血。」高主任在接受採訪時這麼說。
而李學銘主任則強調要倡導公眾接受自體輸血的觀念,他認為,異體輸血即便採用再嚴格的篩選檢查也不能完全避免同種輸血合併症的發生。而且,異體輸血還存在著血液傳播疾病的潛在危險性。而自體輸血,不傳播疾病,無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應,無異體抗體引起的免疫反應,節省血源,又可解決稀有血源缺乏的困難,還可以減少病人的開支。許多發達國家對術前存血已廣泛使用,副作用極少。
但是高主任認為自體輸血是針對部分人群的,具有局限性,其他的比如有些人已經不能骨髓造血,或者是外傷本身已經失去了很多血的情況下,不可以自體輸血。
實際操作:同性戀者是否聲明只能靠信任
是否如實填寫最終是由獻血者決定,前門採血車的工作人員說:「現在無償獻血的人不是為了錢,所以人家有什麼肯定要說,這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新鮮了,我們的採血車每個月可能有一兩個這樣的情況。」
這個工作人員說,獻血標準裡有的條款有時候確實不方便解釋,「我們先讓他仔細看看,如果有就如實填寫,這是為了獻血者的安全也為了受血者的安全。但是不清楚的一定要解釋,比如醫學術語一定要解釋。」
崇文門「新世界」外採血車的工作人員表示,無償獻血,首先是為什麼來獻血,當把出發點確定以後,每個人的出發點是獻血是好事,是為了做好事,如果有其中的一項,就會如實填寫,但是不可能強制。當記者問他如何向填寫了這一項的同性戀者解釋時,他說,「遇到這種情況必須要解釋,這是危險行為,有可能會傳染愛滋病。血液檢查是正常的,還有一些窗口期的問題,所以即使檢查合格也不成。萬一有問題,出現問題是用血人員。」
他還說:「如果覺得獻血是獻愛心,幫助別人,那很簡單,會如實填寫,不會隱瞞,如果有別的想法,可能會隱瞞。要是在公安局填寫什麼東西,不是真實的成嗎?但在我們這裡,就是信任問題,是以信任為基礎,你要對我們信任,我們對你也信任。」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微信公眾號回復為系統自動回復的哦!
對我們有任何意見或者建議,請加QQ249631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