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賈雨村所作的中秋詩,暗含著種種動人之處

2021-01-10 值得易讀

之前的幾篇文章裡,我跟大家一起探討了《紅樓夢》裡的一個「穿針引線」似的人物:賈雨村。

賈雨村的出場並不起眼,不過是個「窮酸書生」,連趕考的盤纏都湊不齊。然而,他一開口,雖然談不上「語驚四座」,卻也著實透露出了他不凡的才學。

那麼,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就從賈雨村不經意間透露的才學入手,來分析一下藏在這背後的玄機。

1 中秋節感懷之作裡的「冰清玉潔」

相信大家還記得他在中秋節那天心心念念惦記著甄士隱家的丫鬟,不免有些感懷,就創作了一首詩: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這首詩裡流露出的情感,除了男女之情,似乎還有屢屢「知音之感」。賈雨村因為嬌杏回頭看了自己兩次,就認定她是「巨眼英雄」和「風塵中之知己也」。他對嬌杏的這種情感,既有愛慕之心,又有對紅顏知己的留戀之情。

而這首詩的意境和典故也正好符合了賈雨村的這兩種情感,雖然在斟詞酌句上有些許推敲的餘地,但表達的「分寸」剛剛好——多一分嫌俗濫,少一分又不夠真性情。

我們就先來看看這首詩裡的「意境」。賈雨村以「蟾光」為立意,在雲淡風輕裡娓娓訴說了自己的心事。「蟾光」是指什麼呢?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人們常常把兔子、蟾蜍、嫦娥和月亮聯繫在一起。因為月球上的環形山會在光的照耀下透射出陰影, 陰影的形狀就讓古人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就連我們非常熟悉的天文學家張衡也在著作《靈憲》裡寫道:「月者,陰精,積而成獸,像蛤兔焉。」意思就是說月亮積攢的精華慢慢聚集,形成了像是蟾蜍和兔子的形狀。

因為這個原因,古代的人們常常用蟾蜍來代表月亮。所以,「蟾光」指的就是月光,古人也有「銀蟾光滿」的說法。

而以「蟾光」立意的古代詩詞也不少,我們在此僅舉一例全做賞析之用。宋代詞人謝逸曾填過一闋《點絳唇》: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愛國詩人屈原在《天問》裡寫過這樣一句:「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惟何,而顧菟在腹?」這裡的「顧菟」,經過聞一多先生的考證,意思就是「蟾蜍」。古人認為月亮在白天「隱身」,到了夜晚又再次散發光芒;而月亮裡面就藏著「蟾蜍」,也就是環形山的陰影。

根據史料記載,兔子和蟾蜍都跟月亮相關聯的傳說盛行於西漢末年。那時候的人們認為「銀蟾」和「玉兔」都隱藏在月亮裡面,最主要的原因是「陰」和「陽」既要相互依賴,也要相互制約。

西漢的文學家劉向就曾說過:「月,陰也;蟾蜍,陽也,而與兔並,明陰繫於陽也。」不過實際上,月球表面的陰影呈現左大右小的分布。左邊的陰影像是伸展開前肢的蟾蜍,而右邊的陰影則像是奔跑的兔子。

無獨有偶,印度和日本也都流傳著月亮裡有兔子的神話、瑪雅文明裡也有「月兔」的痕跡。季羨林先生則認為中國版的「月兔」最早應該是來源於印度。

那麼,既然古人認為日是「陽」之極,月是「陰」之極,月亮上的「陽」就對應著「銀蟾」和「玉兔」——那麼還有什麼能跟月亮之「陰」相對應呢?自然就是女性。這樣一來,「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就隨之誕生了。

關於嫦娥的故事,最早的記載應該是出現在《淮南子·外八篇》中:

「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於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 ……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託與姮娥。逢蒙往而竊之,竊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無以為計,吞不死藥以升天。」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嫦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內,非常惦念自己的丈夫羿。偏偏廣寒宮裡寂寞清冷,嫦娥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自己配製成飛升之藥。這樣的話,嫦娥就能早日回到人間與羿團聚。 而羿在聽說娥奔月的事情之後,痛不欲生。月母被這兩人的真情所觸動,就允許嫦娥每年在月圓之日可以下界,在月桂樹下與羿團聚一次。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賈雨村詩中的意境,是不是也充滿了些許清冷的意味,但又寄託著他幾分盼望「團聚」的期許?

從意境來講,這首詩拿捏得恰到好處,不失為一首佳作。

2 「三生緣」

而賈雨村在這首立意十分冰清玉潔的詩中,還頗費心思地用了幾處典故。

第一處是詩句開頭的「三生願」,引用的是「三生」的典故。

「三生」的故事說的是富家子弟李源,因為父親的突然亡故而感悟到了人生的無常,於是他便發誓不做官、不娶妻、並把自己的家宅捐出來修建了寺廟,自己就在寺裡修行。

寺裡的住持是圓澤禪師,他跟李源成了密友,經常整天在一起談心。二人相約一起去峨眉山旅行,李源想從水路入川,而圓澤想走陸路。在產生分歧以後,圓澤只能同意了李源的提議,但他似乎心事重重。

在走水路進入四川的路上,有一天,他們看到一個婦人在河邊打水。圓澤看到她以後就流下了眼淚。李源不解,圓澤就解釋道:他原本要投胎做這個婦人的兒子,但是因為自己一直不願意,導致這個婦人懷孕三年還沒有生產。既然這次遇到了,就不能夠再迴避。

於是,圓澤請李源用符咒幫他去投胎,並約好了三天以後讓李源去看望那個嬰兒,而嬰兒會向李源微笑。而十三年後,圓澤會去到天竺寺外再次跟李源相見。

十三年後,李源如約來到杭州的天竺寺外跟圓澤相見,他看到了一個牧童。牧童對他說自己俗緣未了,不能繼續跟李源做朋友,但是二人可以繼續修行,以期未來再次相會。

此後,李源一直在寺裡修行,直到八十歲時去世。

圓澤和李源的故事為世人廣為傳頌,天竺寺外至今還留下了一塊「三生石」,以紀念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

而《紅樓夢》裡,除了賈雨村寫的這首詩,在全書開篇的第一回裡,也有「三生石」的元素。

「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便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遊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

這裡的三生石,頗具「緣定三生」的意味。「緣定三生」源自佛教當中的因果輪迴,認為人都有前世、今生和來世。我們所說的「緣分」,就包含著很多人都是從「似曾相識」的第一次見面成就了「姻緣」。而《紅樓夢》裡寶玉和黛玉也是這樣開始的:他們前世分別是神瑛侍者和接受灌溉的絳珠草;而今生第一次見面時,大家記得寶玉和黛玉當時是怎麼想怎麼說的嗎?

原著第三回裡,林黛玉初進賈府時,見到寶玉「便大吃一驚」,「心下想道:

『好生奇怪,倒象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脂硯齋就在此處寫下了一個批語說:「正是想必在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見過。」

緊接著,寶玉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在被賈母反駁以後,寶玉又說:「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裡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

「三生」本來是說兩個男性人物之間的深厚友誼,而發展到後來,它被賦予了情人之間海誓山盟的堅貞意涵。而每每想到黛玉「一字一淚化為一血珠」,最後淚盡而亡,這場「緣定三生」沒有圓滿結局,只留下了一種意象美時,我心裡就總會唏噓感慨。

與此同時,我又會深深折服於《紅樓夢》的藝術魅力——約定「三生」的圓澤並不知下落,李源看破一切世俗以修行終此一生;黛玉以淚還盡了前世之甘露,香消玉殞,寶玉看破了紅塵遁入空門,「留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這其中不乏超凡脫俗的禪意,而「緣定三生」似乎又有了更深一層的堅持與意義。

3 那一縷愁情萬千

熟悉李白詩作的讀者可能記得,他曾經寫過兩首組詩,叫做《長門怨二首》。

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古代皇宮內的哀愁與牽掛。第一首著重以景物勾勒了深宮內的清冷寂寞,並以此暗示住所的主人心底埋藏的深深苦悶與哀怨;而第二首詩則直接抒情,觸景生情,直白地描繪了「長門宮裡人」的孤寂處境。

第一首:天回北鬥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第二首: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裡人。

而賈雨村中秋詩作中的「一段愁」,典故正是出自於李白的「別作深宮一段愁」。李白組詩中的第一首隻有景物沒有人物,而畫外那個人卻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腦海裡。詩的前兩句點明了在一個清冷秋天的午夜,畫外的人在寂寞冰冷的深宮裡獨居。她的心境冰冷到什麼程度呢?像「北鬥掛西樓」那樣遙不可及,又像「無人螢火流」那樣無望。這樣悽涼的感覺,就從字裡行間袒露出來,令人心酸。

後兩句「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直點題意,意境深遠而婉轉旖旎——看似是「一段愁」,卻如月光一樣流轉,如深宮一樣哀怨。這樣的愁思,雖然只有「一段」,卻可以萬古流長。

我們再回頭看賈雨村的這「一段愁」。他寄居葫蘆廟裡,靠賣字寫文章為生;滿腹才學無人得知,赴京趕考沒有盤纏。沒錯,他只是個「窮酸書生」,心裡惦念一個女子也不能表露心跡——沒有養家的資本,何以成家?可嘆那名女子還曾回眸留意看他,真是「風塵中的知己」!知心人自古可遇而不可求,賈雨村遇到了,卻只能在當下將她深藏於心中。這樣的「愁」,簡單而深沉,無言卻悲愴。

而這「一段愁」在多年以後,賈雨村也依然深深記得。他得志以後,趕往甄士隱家求娶嬌杏。在那個「士庶不婚」的年代,可見賈雨村對當年這個「一面之緣的知己」多麼牽掛。雖然這樣的一見鍾情只是「僥倖」有了美滿的結果,但也足以感人至深。

賈雨村的這一段愁,也許沒有什麼偉大之處,但它總能觸動我心底柔軟的地方。因我自幼喜愛宋詞,在讀到《紅樓夢》賈雨村這一段時,更會莫名感念辛棄疾的「眾裡尋他千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4 煢然一身,孑孑獨我

賈雨村中秋詩裡,最讓我感懷的,是這兩句:「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這個「儔」字,是「伴侶」的意思。月下有伴侶,是不是暗指「月老牽線」?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提到過,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時,融合了滿族文化與漢族文化的多重元素。而賈雨村作的這首詩,雖然文字相對平實,但裡面的漢族文化元素卻不少。

月老,是漢族民間傳說當中主管姻緣的神仙。這個神仙形象最早是出現在唐代小說家李復言的小說集《續玄怪錄》裡。

故事說的是唐朝元和二年,有一位叫做韋固的書生去清河訪友,途中借宿在宋城縣的南店客棧裡。一起同住客棧的人裡,有一位張姓客人。在聽說韋固尚未婚娶時,就主動提出要為韋固做媒,並約定第二天早晨在龍興寺門前見面。

第二天,韋固早早起床趕往龍興寺,那位姓張的客人還沒到。門口卻有一位白髮老翁在對月翻書。韋固湊過去看,發現自己完全不認識書上的字。老翁解釋說,這是天下男女婚配的書,並非人間凡書。而自己身邊的布袋裡裝的都是用來拴住男方和女方的紅線。

韋固不信,就問自己的妻子應該是誰。老翁告訴他,是一個今年才三歲的鄉村小姑娘。韋固找到了老翁說的小姑娘,命令僕人將小女孩殺掉。而僕人膽小,只刺破了小女孩的眉心便匆匆逃跑了。

後來,韋固事業有成,但仍未成家。相州刺史王泰是韋固的上司,欣賞他的才學,就把十六歲的女兒許配給他。韋固和刺史之女成婚後,夫妻相敬如賓,十分美滿。但是,妻子眉間總貼著一枚彩色紙花,從來不取下來。韋固細細一問,才知道當年那個鄉村小姑娘被刺史王泰和夫人收養了,後來跟韋固結成了夫妻。這時,韋固想起了當年那個對月翻書的老翁,「月下老人」的故事也就傳播開來。

故事裡的男女姻緣早有安排,而賈雨村也深信自己未來的伴侶應該是命中注定。他屬意於甄家的丫鬟嬌杏,心裡也暗暗期盼著月老能為他們牽線。這樣的情思,也被寫在了他的詩裡,借著典故表達了出來。雖然不十分細膩,但不乏動人之處。

今天這篇文章,算是一篇賞析詩句的短文。而我們從這一首短短的中秋詩裡也能看出,曹雪芹在刻畫每一個人物的時候,都用了很多心思。賈雨村的這首詩,雖然不能夠跟蘇軾辛棄疾的作品相提並論,但其中用典準確、意境簡潔、意涵深厚、分寸恰到好處。僅僅是一首詩,也藏著很多有意思的東西。這也是《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吧。感謝大家的關注與閱讀!

相關焦點

  • 人性複雜,小說人物更要立體化,談《紅樓夢》賈雨村其人的多面性
    忽聽得窗外有女子嗽聲,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來是一個丫鬟,在那裡擷花,生得儀容不俗,眉目清明,雖無十分姿色,卻亦有動人之處。雨村不覺看的呆了。」按照古代的規矩,女眷一般不見外客,而前來做客的男賓遇到主人家中女眷,也應該主動迴避。賈雨村作為一個讀書人,此時的行為就不符合古代「儒生」的定義了。
  • 紅樓夢|賈雨村尋機謀缺復職,林黛玉初見賈府眾親
    話說紅樓夢第二回的最後,說道賈雨村和冷子興,在說完別人家的閒話後,酒足興盡,二人見天色已晚,正準備結帳進城之際,忽聞一人向賈雨村報喜。來者何人?所道何喜?紅樓夢第三回裡,我們一起來看。次日,賈雨村便與林如海論及此事,將心下所欲一概告知,這林如海聽後哪裡會推辭,當下便開始為其籌划起來,其熱心程度絲毫不亞於,當日因聽聞賈雨村自語有雄才大略卻無路費行囊,不能進京施展抱負,而慷慨解囊資助其銀錢衣物的甄士隱。
  • 進士賈雨村如何帶動《紅樓夢》全書?牽著「釵黛」二人還徇私枉法
    2 賈雨村的姓名附著曹雪芹警示意圖《紅樓夢》一開篇就有這樣一段話:「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 … 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 … 故曰賈雨村云云。」
  • 無情最是天上月——淺談《紅樓夢》裡的詠月詩
    其實,書中寫月亮意象,更多還是體現在人物的詩詞歌賦裡,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下面三處詠月詩。一、賈雨村的「小人之月」書裡第一回,便是賈雨村的兩首詠月詩,首先一首是五律: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若不看賈雨村這人,以及他後面做的齷齪事;單看這兩首詩;尤其是後一首,真的不像是一般文弱書生所能道。簡直有趙匡胤未發跡前,「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詠月詩的帝王之象。
  • 釵於奩內待時飛,職場達人賈雨村
    因此,在雨村官做到一定程度後,一定會遇人讒陷,以至於舊帳新帳一併清算,難逃牢獄之災。終歸為「幻」。 賈雨村由一介窮書生,因依附權貴而不斷高升。他所表現出來的才能、見識乃至抱負全都超凡脫俗,然而他最終屈從於世俗。 賈雨村詩賞析 其一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 《紅樓夢》賈雨村人面獸心,作惡多端,為何卻頻頻有貴人相助?
    賈雨村這個人物,筆者個人覺得是目前《紅樓夢》眾多人物中被嚴重「臉譜化」的人物之一。何為臉譜化?就是讓讀者產生好人、壞人印象的文學形象,讀者一旦看到這個人物,立刻會以主觀好惡來評價人物,使得評判過於主觀,不夠客觀、精準。
  • 假作真時真亦假,甄士隱和賈雨村原本就是一個人!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無名氏《紅樓夢》最初就叫《石頭記》!後來有了很多的名字,諸如《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紅樓夢》……還有很多。每一種稱謂之後,都有一段經歷或是故事。而在這諸多名字當中,我唯獨青睞《石頭記》,總感覺即使是用《紅樓夢》來做書名,都差些意思 ,不是那個味道……關於《紅樓夢》的作者也多有爭議,但通行本均是以曹雪芹為作者。其實,我更傾向於《紅樓夢》是無名氏所作。一部《石頭記》,由一個叫做無名氏的人所寫著。多好!少了多少紛爭呢?少了多少原本就不該屬於《紅樓夢》中的「故事」呢?
  • 《紅樓夢》的故事發生在哪裡?答案就在賈雨村身上
    門子給賈雨村的《護官符》說得很清楚,也就是除了薛家外,其他三家都是京城和原籍分房住著。那麼原籍在哪裡?京城又在哪裡?我們從王熙鳳的身上找突破口。王熙鳳判詞:哭向金陵事更哀。已經表明她老家在金陵。後面王仁薛蝌李嬸娘邢大舅幾家人一起進京,都表明他們從原籍金陵來。而薛蟠當初打死人由應天府接案,賈雨村處理的,應天也是金陵別稱。
  • 賈政為何願意舉薦賈雨村復官?3點人情世故,欺騙了他的雙眼
    文/詩綠鳳文/詩綠鳳賈雨村行將謝幕,他的故事很快就要接近尾聲了,從下一章(第13章)開始,《紅樓夢》女主人公黛玉就要閃亮登場,一場感人肺腑的悽美愛情故事即將上演從揚州沿著大運河一路走來,賈雨村的心情用唐代詩人孟郊的《登科後》這首詩來形容可謂貼切不過: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賈雨村的友誼:那一夜的白月光
    於是,門子開始推心置腹,告訴他薛蟠是賈政的外甥,告訴他護官符的盤根錯節,告訴他英蓮即是恩人的女兒,這無疑於一枚枚炮彈,把賈雨村想秉公執法的那一丁點兒官員抱負和殘留的清高不俗打得灰飛煙滅。這是一道選擇題,也是曹公他老人家寫書的高明之處。誰不知道順水人情?誰不知道知恩圖報?為官一任誰不想落個好名聲?
  • 《紅樓夢》中淫濁不堪的饅頭庵,和色空住持鐵檻寺,有什麼寓意?
    《紅樓夢》是經典名著,代表著古典小說的高峰。古典小說一大特色就是人名和地名常常都是有所指代的,《紅樓夢》一開始就把「賈雨村言」說成是「假語村言」,直接告訴讀者書中的名字都是有意義的,或諧音或意譯,這可謂是古典小說的藝術手法之一。
  • 深度心理學解析一個不為人知的賈雨村
    賈雨村是紅樓夢極為重要的角色。不是因為戲份多,而是因為他價值獨特。他跟甄士隱几乎同時登場,從開篇一直貫穿到幾大家族徹底覆滅。差不多每個家族他都掛過鉤,串聯起全書框架。其他角色都是犧牲品,都在坐以待斃,被動接受沒落覆滅,唯有他是個弄潮兒!
  • 賈雨村初遇嬌杏,脂硯齋一句批語讓人笑噴
    《紅樓夢》第一回,是脂硯齋的批語最多的一回,作者寫下第一句話:「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雖近荒唐……」脂硯齋的批語就開始了:「自佔地步,自言荒唐,妙!」接下來的脂批,更是點醒了初讀《紅樓夢》的讀者,「大荒山」是「荒唐也」;「無稽崖」是「無稽也」;練就高經十二丈(總應十二釵),方經二十四丈(照應副二十四釵)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合周天之數)……脂硯齋的批語,有時候很悲涼,元春省親時點的戲文,他偏要說《一捧雪》伏賈家之敗,《長生殿》伏元春之死,《邯鄲夢》伏甄寶玉送玉,《牡丹亭》伏黛玉之死
  • 他縱然滿腹經綸,實際不過是一個寡廉鮮恥之人
    在《紅樓夢》中第一回就出現賈雨村,這個人物不算是主角,但是這個人物在書中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書裡一開始,賈雨村就是一個窮困潦倒的書生,寄居在葫蘆廟裡,終日賣字作文為生,一心想籌措一筆資金赴京趕考,奈何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這位懷才不遇的書生常常對月長嘆。
  • 賈雨村早知曉林黛玉之母是賈府千金,卻佯裝不知,暴露其梟雄本色
    《紅樓夢》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他告訴賈雨村,鹽政林如海之妻名叫賈敏,是京城榮國府的千金。賈赦和賈政的妹妹。賈雨村恍然大悟一般笑道:「怪道我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為榮府之外孫,又不足罕矣」。仿佛他以前並不知道林夫人的身份。
  • 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第一回裡,就把甄士隱一家的遭遇說了個大概,開門見山的手法,讓人在看後來任何一個家族乃至個人的故事之時,都會不由得想起甄家。我以為,甄士隱一家的遭遇故事,大略能影射出之後出現的,以賈府為首的四大家族的興衰際遇了,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 《紅樓夢》第3回的回目有講究,原來這個回目才貼合曹雪芹的原意
    文/詩綠鳳【開講前小語】《紅樓夢》是一本神秘重重、增長人的靈心慧性的」人情世故小說」,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的活標本。《紅樓夢》又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 《紅樓夢》裡細思極恐的人情世故
    現代人對《紅樓夢》的認識還是停留在表層上。《紅樓夢》主要反映的不是皇權,而是世事人情。《紅樓夢》對社會作出了最深刻的剖析。其實一個有是非之爭的社會都是一個很好的社會,當一個社會沒有了是非之爭,都變成了利害之爭的時候,這個社會也就徹底的崩潰了,輿論在社會上已經失去了監督的作用,而且輿論本身都已經變了味道。
  • 玉在匱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賈雨村這副對聯揭開寶黛釵結局
    賈雨村從隔壁葫蘆廟走出,暗示他是「禍起」之人。第十八回,脂硯齋批語《一捧雪》伏賈家之敗。《一捧雪》中莫懷古被小人湯勤恩將仇報害得家破人亡。湯勤正是賈雨村原型。賈雨村家族沒落想進京趕考,苦於沒有路費不得已寄居在葫蘆廟。
  • 滿目珠玉,《紅樓夢》的語言有多美,精美的文字卻有這樣的目的!
    《紅樓夢》的語言之美體現在3個方面:一.文章開篇就以起名和隱喻開始,然後以精美的判詞詩句,統攜全篇。2.小說開頭貌似毫無關係得寫了甄士隱和賈雨村,其實以世俗的故事引出小說故事,更見小說主體故事的美妙之處。用甄賈的故事暗喻小說在真假之間「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有哲學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