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需要你我行動(健身新視野)

2020-12-15 人民網

核心閱讀

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要通過健康教育,幫助人們樹立健康觀念,掌握健康知識和技能,自覺採取有益於健康的行動。

最近,北京市民劉女士發現,全家人的生活習慣在悄然變化:年逾七旬的父母,從不願意戴口罩到當選社區宣傳員;一下班就不愛動的丈夫,每天在微信鍛鍊群裡「打卡」;兒子也懂得了勤洗手。「希望這些好的生活習慣能保持下去。」劉女士說。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人深刻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在影響健康的遺傳、醫療、環境等諸多因素中,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佔到60%。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方面。通過信息傳播,幫助人們樹立健康觀念,掌握健康知識和技能,自覺採取有益於健康的行動,正是健康教育的價值所在。

在健康促進方面,要重視發揮社區的作用

高鳳娟是北京市西城區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學副主任醫師,她所在的轄區包括21個居委會、12萬居民。疫情防控期間,轄區21支全科醫生團隊與居委會建立了「點對點」聯繫,告知群眾科學防疫知識和發熱患者的就診流程,及時推送疫情防護、居家飲食運動、情緒調整等信息。

高鳳娟負責的居民約有2000人,其中80%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預防是最好的治療,如何在日常引導居民科學健身、將防治疾病關口前移等方面,還有很多亟待完善之處。」

在健康促進方面,尤其要重視發揮社區的作用。從2014年起開展的全國健康促進縣(區)試點建設中,很多地方紛紛創建健康社區(村)和健康家庭。「家庭和社區相當於社會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吳敬說,社區健康教育要精準到每個人的健康如何去倡導或幹預,「比如將老年人打太極拳與進行心腦血管疾病幹預相結合,用最適合的服務去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把健康變成全社區的共同追求。」

「需要進一步強化社區的功能,加大人員編制、體育醫療設施向基層下沉,以社區民眾『少生病、晚生病、更健康』為目標,以全民健身為先導,提供集運動、營養、心理、健康幹預於一體的社區健康聯合體。」首都體育學院原校長鍾秉樞建議,探索建立社區體育健康等社團組織,加強社區與家庭之間日常性健康聯動。

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各地有序復學複課,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牽動著億萬家庭。《「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交流處處長王燕表示,健康教育要建立比較完善的體系,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課程,同時明確學校管理人員、教師與家長在健康教育中的具體職責。現階段,各地學校健康教育開展得並不平衡。國家課程標準設置了成體系的健康教育內容,但落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一些學校或開設課時不足,或缺乏穩定師資隊伍,或把健康教育窄化成單一體育課,沒有融入日常教學和學校活動中。這就導致學生難以形成正確的健康觀和運動觀,缺乏預防疾病、應對健康風險的能力。

在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院長季瀏看來,這需要國家層面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標準,加大健康教育師資培養力度等配套措施也要跟上。「要加強校長的健康教育意識和知識的培訓,在態度和行動上引起學校的普遍重視。」

「健康教育不應只體現在一門課上,而要圍繞如何促進學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來構建。」鍾秉樞舉例說,體育課教學應該加入預防損傷、消除疲勞等知識,通過運動實踐,逐步塑造學生健康習慣。

促進學校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教育部門、體育部門、衛生部門以及專業機構、社會組織都應參與。「比如,相關領域的專家多編制科普類讀物,與學校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學生就能獲取更多可靠、易懂的健康知識技能。」鍾秉樞說。

人們健康意識有了較大提升,但還需科學指導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漓表示,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科學提升體質、改變生活陋習的意義,但由於網上傳播的健康知識和健身技能良莠不齊,人們自身儲備又不足,容易陷入誤區。

張漓建議,儘早推出面向全社會的衛生與健康慕課,由醫學、公共衛生、體育、營養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對內容進行規範,將生命教育、疾病預防、鍛鍊意識、飲食衛生習慣等知識劃分體系,設計出包含不同年齡段特點的國民必修課。

從被動醫療轉為主動健康,既需要喚醒民眾的健康意識,更要進行科學有效的幹預。北京體育大學原副校長胡楊坦言,當前大多數國民體質監測站位於大型體育場館內,使用率不高。「如果能將體質測試儀器安置在社區醫院或健身中心,人們在便捷使用後及時得到配套的個性化指導方案,才能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時刻保持對個人健康的關切。」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康復學博士生導師王雪強表示,體醫融合的複合型人才在國內非常緊缺,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從業人員職業認定、建立針對不同人群的運動處方庫等舉措要綜合推進。

專家給出一個比較理想的模式是:在社區醫院或健身中心建立運動醫學診所,醫務工作者和運動科學專家匯集到一起,體檢中心發現問題,醫療中心出具運動處方,健身中心進行實際鍛鍊,「三位一體」為居民在家門口做好健康服務。

醫療服務體系要發揮好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應有作用,「重醫療、輕預防」的觀念也亟待改變。「首先需要公共衛生的專業化、普及化。就像戴口罩、勤洗手、多鍛鍊,大家如果都能做到位,預防搞得好,社會健康就會有保障。」內蒙古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宿莊說。

相關焦點

  • 全民健身日 健康動起來(健身新視野)_手機新浪網
    劉滿倉攝(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8月8日是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各項目協會、各地體育部門舉辦相關活動,激發全民參與健身的熱情。  全民健身的內容越發豐富,科學健身的理念深植人心,全民健身日更像一張「邀請函」,邀請人們進入天天都是健身日的廣闊空間。  8月8日,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來到了人們身邊。
  • 控煙、合理膳食、全民健身...18項重大行動打造「健康鄭州」!
    控煙、合理膳食、全民健身...18項重大行動打造「健康鄭州」!,昨日召開的全市衛生健康大會下發《健康鄭州行動實施方案》,聚焦市民當前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組織開展健康促進行動、合理膳食行動、全民健身行動等18項重大行動,促進實現「全民健康」。
  • 新視野號:第一顆飛越冥王星的探測器
    完成木星飛躍後的大多數時間裡,新視野號都處在休眠模式以保護星載系統,只在每年常規檢測時重新啟動。直到2014年12月6日,新視野號被再次激活聯網並開始儀器檢驗,準備邂逅冥王星。2015年1月15日,探測器正式開始向冥王星逼近。
  • 從「強身健體」到「健康生活」——新疆全民健身版本升級
    ——歡樂生活、寄寓情感、增進社交 而人們的健身理念 也從強身健體過渡到運動帶來的健康生活 「要想小康,首先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
  •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你我行動,科學減糖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你我行動,科學減糖 2020-09-10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尋找內在的桃花源》—— 喜悅、富足、健康的心靈新視野
    創造喜悅四.喜悅、富足、健康的心靈新視野
  • 環保,需要你我行動
    家在陝北的張昕,大學畢業了,鄰居問他的父親:「你兒子去哪兒工作了?」父親回答:「搞環保去了。」鄰居說:「去打掃衛生了呀。」「我是2012年畢業的,6年前,很多人對環境保護的認識還是很簡單、單一的。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環保意識滲透到衣食住行中。比如,用什麼保鮮膜是環保的,穿哪種衣服是無毒環保的,綠色發展越來越深入人心,這是很棒的事情。」張昕說。
  • 你健身了嗎?健身是為了身體的健康,也讓自己更加自信滿滿!
    你知道健身是為什麼嗎?有些人為什麼要健身,健身!為了自己好身材為了自己好體質為了自身一個好的氣質,通過健身來實現自己定的小目標,健身也讓自己變的自律一個全新的生活狀態。你變得更加自信了,滿滿的正能量,你的健身會影響你身邊的人,他們也會加入進來,你得到了夥伴。你的身體變得健康,你的精神變得越來越好,你會更加熱愛生活。 總之,健身能帶給我們的好處多之又多,有什麼理由不去堅持它呢?
  • 浦發銀行太原分行舉辦「健康浦發·青年贇動」健身行動啟動會
    5月16日,浦發銀行太原分行舉辦「健康浦發·青年贇動」健身行動啟動會暨青年團課。啟動會上,浦發銀行太原分行太極俱樂部老師現場講解太極運動的歷史沉澱和文化價值,分享太極運動獨特的樂趣和魅力。浦發銀行太原分行團委作了「浦慧·贇動」青年健身行動倡議,號召全行青年形成「體育生活化、健身常態化」的新理念,培養「常健身、樂健身」的好習慣。長期以來,浦發銀行太原分行大力弘揚「健康浦發」文化品牌精神,全行青年以強體促工作,做到工作強體兩不誤。
  • 2020全民健身的變與不變——找尋正確健康生活方式 - 國家體育總局
    2020全民健身的變與不變——找尋正確健康生活方式 發布時間:2020-12-30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劉昕彤 字體: 大 中 小
  • 讓我牽著你的手——信陽一高舉行「健身健心,你我同行」主題活動
    本報訊(記者 查少勝 張冬梅)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生活和工作節奏顯著加快,公眾心理壓力普遍增加,如果任由負面情緒累積,它可能就會成為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有關要求,信陽市一高學生處與校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及校團委聯合舉辦10·10」世界精神衛生日「健身健心,你我同行」活動!
  • 【實事項目】運動點亮健康生活——2020年度十佳職工健身角之上海...
    【實事項目】運動點亮健康生活——2020年度十佳職工健身角之上海市兒童醫院職工活動室 2021-01-05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做遙遠星球的訪客,細說新視野號對冥王星的發現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加哥,歡迎閱讀我的科學文章,喜歡的可以關注加哥哦!長久以來,冥王星都是太陽系最神秘的行星,因為它離我們極端遙遠,沒有任何探測器近距離探測過他,對於冥王星的具體地形,化學成分的性質,人們一無所知。
  • 吉林繪製健康中國行動施工圖 增進人民健康福祉
    在疫情防控保衛戰中,健康中國行動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吉林省廣泛開展健康科普、倡導健康生活行為,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風、少聚集、使用公筷公勺等健康生活方式正在被更多民眾所接受,群眾健康素養水平的提高,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奠定了堅實基礎。
  • 3個鍛鍊秘訣,讓你不再錯過任何健身計劃,擁有健康生活
    對於我們許多人而言,實現健康目標需要良好的鍛鍊和飲食習慣,還要致力於做出積極的改變。這是一遍又一遍的重複性工作。缺乏意志力是阻止大多數人將其目標變為現實的原因。當生活忙碌或動力不足時很難堅持鍛鍊計劃。那麼如何避免呢?這就是你需要了解以下內容。
  • 鍾南山:經此一疫,你形成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你有哪些健身故事?
    醫生鍾南山的問題是:經此一疫,你形成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你有哪些健身故事?「我會注意通風、勤洗手,打噴嚏掩住口鼻,不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堅持使用公筷,堅持鍛鍊身體,不吃太飽。」這是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分享的他的生活習慣。這些習慣,在此次疫情中尤顯珍貴。你在這場疫情中養成了哪些好的生活習慣?
  • 73歲老奶奶堅持健身13年,用實際行動詮釋,健身不只是年輕人專利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上了健身運動,而且在健身房中總是不缺乏揮汗如雨的年輕人,當然健身房也成為了不少人的鬥秀場,當然健身運動的人也是看上去格外年輕有活力,其實健身也並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73歲老奶奶堅持健身13年,用實際行動詮釋,健身不只是年輕人專利在健身房中有這樣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奶奶,如今已是73歲的高齡,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老年人也可以加入到健身的隊伍當中,而且健身也並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
  • 那麼多的人還在堅持健身,這些理由足夠讓你行動起來了
    那麼多的人還在堅持健身,這些理由足夠讓你行動起來了導語:我們先回答一個小問題,就是: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的人選擇健身了。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多元化的,沒有辦法從一個角度去回答。你改變了你自己,也影響了周圍的人群和朋友,他們注視你的時間已經更長了健身的成本:健身的成本就是時間,現在學習健身知識,網上大把的抓,你只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還為你節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費,你可能會吃更少的外賣和飯店別再做夢了:不要總是幻想自己的身材如何如何,放下這些內心包袱
  • 上海市民「不良生活方式排行榜」出爐,《健康上海行動》精準狙擊
    小心,一大波「生活方式病」正向你趕來,還不速速圍觀這張「不良生活方式排行榜」!4月13日,由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健康醫學院、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共同開展的「影響市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社會調查結果出爐。
  • 倡導健康科學生活方式——雲南體彩打造品牌賽事助推全民健身
    倡導健康科學生活方式雲南體彩打造品牌賽事助推全民健身「今年你走6000步了嗎?」日前,「中國體育彩票·雲南樂走」線上線下大型健步走活動在滇池國際會展中心圓滿收官,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的特殊一年,活動充分結合「體育+網際網路」,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倡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促進廣大群眾增強健康運動的意識。作為國家發行的公益彩票,中國體育彩票秉承「來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發行宗旨,全力支持全民健身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