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清流》榮譽出品 | 跨越1500年,中日兩國匠人,重現魏晉風流

2021-02-17 獵宴

7500萬個氣泡、1500年的鴻溝、700個日夜、28人、12地走訪、2位匠人、1本書、1段史、1瓶酒 - 清流。

「清流」—— 選取秋田小町配合7號酵母釀造,酸度明快,口感微甘,如泉水清冽,氣泡升騰,米香環繞。5%的酒精度,輕鬆易飲,樂享微醺。

高陽太守賈思勰,洋洋灑灑10卷92篇,共11萬餘字,將中國古代農林牧副漁的時代大成集於一書。

其中1卷4篇,以「造神曲並酒、白醪曲、笨曲並酒、法酒」4部分共1萬多字完整記述了中國古代釀酒技藝。10例制曲法,43例製酒法,盡顯當時的人們對微生物促進生物釀造的認知,對後世釀酒技術的提升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京都增田家族,以銘柄「月之桂」打造了日本第一款濁清酒,更是文人墨客筆下優雅的「文人酒」。

而那本《齊民要術》,幾經流轉,其釀酒之法卻在一千年後為增田家族幾代人摸索,讓如今的月之桂清酒也深含其中奧義。

那款酸度獨特的「抱腹絕倒」,中文書酒標的清酒,也更顯中日釀酒文化交融的意趣。

公元2019-2020年,《舌尖上的清流》開啟影像記錄。

品樂PINOR,以兩季《舌尖上的清流》紀錄片,將日本酒的釀造工藝、起源、歷史傳承、與中國文化的淵源娓娓道來。兩年間,我們拜訪中日釀酒匠人,一起品酒、溯源。

2019年,《舌尖上的清流》第一季拜訪京都345年酒造月之桂,與第14代社長增田德兵衛暢聊月之桂的釀酒歷史。感受他們對技藝的精鑽,也同樣了解到中國酒文化在他們家族裡的流傳。

回到國內,2020年我們前往了古城紹興。小橋流水,靜心宜人,正適合潛心鑽研釀酒這件需要時間、耐心和細心的事。與紹興釀酒人、元祖米酒創始人張引峰的交談,讓我們更深刻了體味到當代中國釀酒人承古意、求創新的精神。

於是,經歷了這一千五百年的跨越,中日兩國釀酒匠人聯手並獻的一捧「清流」得以呈現。

清流,本是清澈水流,後寓意清流雅士。一捧清流,中日並獻,承接清流美意。

「清流」之米,選得是日本秋田縣開發的品種秋田小町。為何叫小町?那正是平安時代秋田縣著名的女和歌人小野小町的名字。

這才貌雙全的女子,也正是秋田小町的樣子。以「越光米」和「奧羽292號」為親本的它年紀雖輕,但抗病力強、稻穗整齊、米粒飽滿,蒸熟外觀油亮有光、晶瑩剔透,帶著明顯的清香甘甜。想像它被蒸熟發酵壓榨後產生的酒液,這份米香清透便是有跡可循。

而由米化酒,發酵自然是關鍵。協會7號(701)酵母,又名「真澄酵母」,由日本國家釀造試驗所從真澄酒造提取所得。這款酵母,曾在1946年助力長野縣宮坂釀造名酒「真澄」包攬日本全國新酒鑑評會、全國清酒品評會前三名。

7號酵母發酵力強且穩定,至今鮮有酵母能夠超越,而穩定的品質正是「清流」追尋的目標之一。何況,它自帶的優雅華麗吟釀香也成為了「清流」的加成,一品花果無形但清澈酒液間香氣縈繞而迷離。

註:清酒中酵母可分三大類,一是目前使用最廣的由日本釀造協會開發的「協會酵母」;二是日本全國其他自治體、研究機關開發的「開發酵母」;三是東京農業大學開發的「花酵母」。

發酵酒醪。古書中描述「接湯後漸漸發起泡沫,如魚眼、蝦跳之類」,又有「古法先浸曲,發如魚眼湯」。

除此之外,作為起泡清酒,「清流」中的氣泡卻絕非來自為了強增口感而注入的二氧化碳,而是採用同香檳一樣的瓶中二次發酵法。壓榨過濾後的酒液不殺菌直接裝瓶,瓶內殘留的帶有活性的酵母與殘糖繼續發酵,氣泡便自然形成。

日本的「七賢」、「水芭蕉Pure」、「花之香」、「八海山」等等銘柄下的起泡清酒也都以這樣的方式打造。氣泡均勻升騰、細膩跳動,沒有高酸的刺激,友好舒適的清新花果、優格留香四溢,有米味充盈成為依託而不必擔心口感輕飄,立體而均衡,也就難怪有了「米香檳」之稱。

所以,這款「清流」在淨飲時,酸度明快,口感微甘,如泉水清冽,氣泡升騰,米香環繞,而與餐食搭配,則又會呈現更多變化。

對於「清流」的餐酒搭配,中餐裡由北至南,魯菜、江浙菜、川湘菜、粵菜都有得可選,而日式、法餐、義大利、西班牙菜等其他國家的經典菜式也不在話下。

「清流」裡靚麗的酸、氣泡、微甜和米旨感都為配餐創造了極大的空間。米中豐富的胺基酸轉化成鮮美口感,與菌菇、醃篤鮮、醋香貽貝等以鮮為主的菜品搭配,鮮香無他。而與豆製品這種本身並無明顯記憶點的食材一起,酒中的酸與果香則能激發出更多風味。

若是從氣泡這點出發,冰鎮後的起泡清酒,是緩解刺激、恢復味蕾敏感的利器,非常適合熱辣的川湘菜;同時,它弱化油膩感的效果,剛好與東坡肉、獅子頭、馬德裡燉肉等同食。而氣泡和殘留的乳酸類物質可以幫助清理口腔,在轉換不同菜式的時候喝一杯,可以更好的享受下面的美味。

總的來說,五穀之首的稻米兼容並包,穩定的酵母吟釀清新,二次發酵的氣泡細膩跳躍,這是「清流式包容」。

◆ 家常菜 ◆

蟹粉豆腐、紅燒帶魚、五香牛肉、大閘蟹、可樂雞翅、糖醋排骨、酸辣土豆絲、小蔥拌豆腐

◆ 粵菜 ◆

蜜汁脆皮叉燒、白切雞、咕嚕肉、東江豆腐煲、普寧豆醬煮鹽水雜魚、豉汁蒸排骨

◆ 江浙菜 ◆

東坡肉、杭椒牛柳、宋嫂魚羹、淮陽獅子頭、大煮乾絲、鹽水鴨、醃篤鮮

◆ 川湘菜 ◆

麻婆豆腐、宮保雞丁、魚香肉絲、醬烤黃金酥蝦、東安仔雞、甜燒白

◆ 魯菜 ◆

四喜丸子、蜜汁梨球、糖醋鯉魚、一品豆腐、芙蓉雞片

◆ 日餐 ◆

照燒鰻魚、茶泡飯、鐵板日式豆腐、日式大阪燒、日式烤雞肉串,壽喜鍋

◆法餐 ◆

奶油花菜湯、白汁燴小牛肉、香橙煎鴨胸、法式奶香蛤蜊、巴斯克式燴雞

◆ 義大利菜 ◆

帕爾馬乾酪雞肉,雞肉煎火腿卷、蛤醬扁細面、羅馬式烤豬肉

◆ 西班牙菜 ◆

馬德裡燉肉、醃鳳尾魚、加利西亞章魚、摩爾肉串、醋香貽貝

清流之味,味通米與酵母之包容。秋田小町食用與釀酒皆宜,形有幻化但米香同縈;7號酵母平和中正,正合中日同行的「仁」之內涵。

而清流之意,意在溯米釀發酵酒之源。技藝、文化,無論中日,幾番輪轉,最終都記錄在這清澈酒液的細膩香甜。

一場「清流」之約,傳承《齊民要術》的釀造技藝,續寫釀酒工法的內涵。「形、味、情、意」合於這四合瓶內,跨越了一千五百年。

四合瓶:180ml為一合,四合瓶為現代單位720ml

相關焦點

  • 「盤點」2019年,中日兩國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而日本則進入令和新時代,同時2019年還是中日青少年交流促進年,這一年中日兩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交流都非常頻繁。讓我們通過以下熱點新聞盤點,一同回顧2019年中日兩國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 魏晉名士的特點是風流,但風流的背後往往是極端的醜陋
    魏晉名士的特點是風流,但風流的背後往往是極端的醜陋魏晉名士的精神特質和言行風範,為後世追慕不已,但是拋開時代的局限和個人的掙扎,魏晉名士的特點反而是「醜陋」,即所謂「風流」「通達」背後的「審醜」區位,這種超越了人性價值觀的人生氣度主要是在士族階層中形成,被人們廣泛接受和欣賞的背後,實際上是一種「醜
  • 魯迅眼裡的魏晉風流
    魯迅論魏晉風度細心的研究者已經注意到,儘管時隔一千餘年,清末民初的確與漢末魏晉有著某種精神上的相似性和共通性,且不說兩個亂世的世風和士風,即便文風上都有著某種親緣關係。別的不說,至少民國初年不少鼎鼎大名的文人學者,都喜歡「魏晉風度」及「六朝文」。
  • 河南雲臺山漢服花朝節開幕 重現魏晉名仕風採
    近百位漢服達人與遊客在自然中上演了一場漢服時尚嘉年華,重現「竹林七賢」魏晉名仕風採。雲臺山漢服花朝節開幕現場 雲臺山世界地質公園供圖   此次雲臺山漢服花朝節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力求突破與創新,以更加豐富的漢文化、更加有趣的互動體驗盛裝歸來,將山水與文化深度結合,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融入流行時尚元素,讓傳統文化迸發新活力。
  • 日本捐助湖北的物資上,附贈8字漢詩,見證了1500年的中日友誼!
    日本捐助湖北的物資上,附贈8字漢詩,見證了1500年的中日友誼!日本給湖北的捐贈物上,為何會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1/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近日,一幅普通的捐贈物資圖片,一下子刷遍了朋友圖。
  • 騰訊音樂人推出中日聯合抗疫歌曲《春風來》
    日前,由騰訊音樂人攜手坦誠音樂、深水星辰共同出品的中日聯合抗疫公益歌曲《春風來》已正式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多個音樂平臺完成上線,該曲由騰訊音樂人劉明輝、資深樂評人王磊攜手日本鋼琴家阿部篤志共同創作,傳遞了中日兩國跨越國界、齊聲抗「疫」的美好心願。
  • 中日小朋友連線日本藝術家 繪製1500顆愛心「巨作」
    中國僑網4月3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日前,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關愛嬰幼兒專項基金牽頭舉辦「一衣帶水·守望相助」活動,邀請中日兩國小朋友共同參與愛心繪製,共收到1500多顆來自中國、日本等各國小朋友繪製的愛心。
  • 同有七夕,中日兩國的七夕節到底有何不同?
    1873年,日本正處於明治維新時期,其廢除了原本使用的陰曆,統一使用西方曆法,但是有些地區仍舊守著老傳統,所以說在日本,七夕究竟什麼時候過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有的地方西曆七月七號過,有的地方仍保留在陰曆七月初七,有的地方還改到了西曆八月七號,日期之上的差距可以算得上是中日兩國在七夕之上的最大的不同之處了。
  • 中日兩國民間團體福建互贈傳統服飾 促進文化交流
    活動在悠揚的古琴聲中拉開帷幕,包括中日傳統服飾文化體驗、漢服與和服穿著文化展示、中日傳統茶藝展示、漢服展示等一系列活動,從不同層面展現兩國文化歷史的淵源。日本公益社團法人服飾文化研究會會長渡邊智慧女士向來賓介紹此次向福建省漢服文化促進會捐贈的一套百年歷史的日本和服。
  • ...中日合拍動畫片《LALALACOCO》第二季發布會在東京秋葉原舉辦
    人民網東京7月17日電(李沐航)2020年,是中日文化體育交流促進年」,以此為基礎,由「Hello Kitty」原創設計師清水侑子最新創作的動漫為原型,中日兩國合作拍攝了動畫片《LALALACOCO》。第一季已於今年1月6日至3月31日在日本東京電視臺播放。
  • 日媒:中日小朋友連線日本藝術家 繪製1500顆愛心「巨作」
    【來源:中國僑網】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日前,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關愛嬰幼兒專項基金牽頭舉辦「一衣帶水·守望相助」活動,邀請中日兩國小朋友共同參與愛心繪製,共收到1500多顆來自中國、日本等各國小朋友繪製的愛心。
  • 建盞匠人修光明:君子文化和匠人精神相連,跨越古今,煥發生機
    修光明作為一位建盞匠人,他相信一生專注一件事,做到極致,才是一個手藝人最重要的堅守。而建盞用其豐厚的文化內涵,把君子文化和匠人精神緊密相連,以此跨越古今,煥發生機。建盞基本特徵是口大底小,從器型上主要分分為束口、敞口、撇口、斂口,建盞造型古樸,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
  • 傅高義:中日做「好鄰居」的關鍵在於處理好歷史情緒
    在這種責任感的驅使下,8年前傅高義開始研讀了大量有關中日關係的文獻資料,最終完成了《中國和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他以中日兩國朋友的身份,向人們介紹中日兩國1500年深刻而複雜的關係。秉筆直書,不偏不倚。日前,89歲的傅高義接受《財經》專訪,暢談中日交往的歷史和現實。
  • 鯛魚與羊群,舌尖上的中日語言到底有什麼差異?
    翻開目錄,《鯛與羊》一書儼然是舌尖上的中日文化大全——「鯛和駱駝」「白魚和凝脂」「愁煞人的魚和家畜」「國字和海魚」等字眼,由「吃」及「文」,從餐桌上追溯中日語言文字的源流,趣談「海洋文化」與「大陸文化」的差異。
  • 中日兩國音樂家同臺獻演 弦笛聲聲漾東瀛
    上音協同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22日電 (陳靜 東寶)日本民謠改編的揚琴曲,揚琴與大提琴二重奏《但願人長久》和《天鵝》中外名曲……記者22日獲悉,中日兩國音樂家在第十回東京旋律音樂會上同臺獻演,贏來數百名聽眾聲聲喝彩。
  • [浦東]浦東輔讀:星光閃耀 跨越大海-2020年岡山上海殘障人士(兒童...
    [浦東]浦東輔讀:星光閃耀 跨越大海-2020年岡山上海殘障人士(兒童)繪畫交流展線上開幕式時間:2020/11/25 16:37:15 來源:上海市浦東新區輔讀學校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徐甦敏
  • 中日和合文明論壇成功舉行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奧林 責任編輯:張奧林 2020年12月04日 23:48 來源:新華網參與互動   中日和合文明論壇成功舉行  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 中日和合文明論壇4日以視頻方式在北京和東京舉行,中日雙方友好人士在雲端相聚,圍繞中日文化交流、文明互鑑為主題加強溝通,共同探討如何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表達了友好交流、增進共識、攜手為亞洲和世界和諧繁榮作貢獻的心願
  • 中日合拍動畫片《LALALACOCO》,聯手打造新潮可愛的時尚王國
    2020年是充滿挑戰和機遇的一年。在世界接連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中日關係穩步前行。2020年也是中日兩國政府認定的中日青年交流年,在舉世聞名的HelloKitty原創設計師清水侑子老師最新創作的動漫原型基礎上,中日合拍的動畫片《LALALACOCO》塑造了一個熱愛時尚充滿夢想的可愛主人公,COCO。在艾拉小鎮上,她和夥伴們,圍繞著這家叫做『LALALACOCO』的時尚小店,展開了多姿多彩的時尚故事。
  • 《嵇康之死》:所謂真名士自風流,不過是魏晉文人恣意背後的無奈
    在中國曆上,魏晉時期是一段充滿爭議的歷史。那個時代,政治混亂、戰爭不斷,孱弱的肉體和精神都需要得到撫慰。然而,今天我們回望魏晉,總感覺那是一個溫文爾雅詩,酒風流的年代,一群人寄情山水、飲酒賦詩、彈唱輕吟,好生令人嚮往。
  • 亞洲共・進化:中日企業在經營上共同進化――訪日本能率協會理事...
    2018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一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演講時指出,在亞洲的基礎設施、物流、醫療保健等各大商務領域,日中兩國攜手開展合作十分重要,其中企業應該發揮主要作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在演講中言及日中之間開展務實性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