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開展民族藝術的研究工作,這種工作是有實際意義的。其形式以民間自然傳承與傳播的方式為特徵,為研究和發現民族音樂文化提供更多詳實的材料,使之成為集學術性、實用性和資料性為一體的文本。
貴州民族音樂資源非常豐富,長期的傳承與發展昭示出其獨特的風格特點,而且每一地域及各個時期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全球化傳播理念的衝擊,不論是其他民族音樂的影響,還是西方音樂文化的滲透,貴州苗族音樂幾乎還保持在原生型的狀態下,體現著民族音樂的原生價值。
我一直關注著苗族音樂文化,曾經做、現在還在做著苗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思考,對民族音樂進行調查與研究,應該注重音樂事象背後的歷史、文化與社會,既不脫離民族音樂的語境,又不迴避音樂藝術鮮活的本體實質。傳承與傳播:全球化背景下貴州苗族音樂研究》一書通過對貴州苗族音樂生態文化及其文化變遷、貴州苗族音樂傳承與傳播行為、貴州苗族音樂現代媒介傳播等分別進行研究和分析,透視全球化背景下貴州苗族音樂傳承與傳播的本質,總結與梳理出的實踐經驗有利於彌補苗族音樂教育模式的某些不足。
苗族人是在歌唱與舞蹈中傳承與傳播音樂文化的,他們常常用歌樂的形式來交流思想、傳遞感情。苗族人不僅有人人會唱的「歌夏嘎咪(說唱)」音樂、「歌夏約(假聲)」音樂,而且有獨特的多聲部音樂,這些都是貴州苗族獨具特色的音樂資源。
如今,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民族藝術,特別是民族民間音樂,走出大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以其濃鬱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地域特點,引起全世界關注。作者在該書中對貴州苗族原生態音樂保護以及苗族音樂原生態推介進行了探索,具有較高的借鑑價值。
讀了該書後,我一直在思索,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研究應該做些什麼?我認為,首先是調查與研究,從收集與保護的角度來說,要統籌安排,明確目的、思路,建立保護民族音樂資源評價體系;民族音樂的保護工作不僅在博物館裡,更重要的是保護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東西。
二是搶救與利用,應該對民族音樂資源進行開發,使其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儘快搶救瀕臨滅絕的民族音樂品類。三是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資源可以轉化為音樂教育資源,在學校開設民族音樂課程,有利於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當然,民族音樂文化的研究工作主張學術研究和政策研究齊頭並進,調查、研究、搶救、利用、傳承、發展等是相輔相成的。
民族民間音樂是少數民族地區人們非常喜愛的藝術形式,人們運用歌舞進行思想交流、傳承文化。當然,歌舞就成了人們民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民族民間音樂極富民族特色,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隨著民族地區開發戰略的實施和各地文化旅遊產業的迅猛發展,民族音樂又贏得了國內外遊客的青睞,就拿貴州苗族音樂來說,貴州苗族音樂中的「苗族高腔」「苗族水腔」「土苗組合」等已經走上國際舞臺。
由於受到民族民間藝術危機「大氣候」的影響,其旺盛的生機仍很大程度上受到遏制,工業文明、全球化、外來文化和商品經濟的衝擊使民族音樂在傳承和創新中遇到了不少困惑,部分傳統音樂形式與種類已經失傳或瀕臨失傳或變味走樣,民族音樂特有的藝術魅力和蘊含的民族地域精神被逐漸消解。
民族音樂文化研究定要立足於大力倡導搶救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打造民族文化旅遊產業的大背景,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是保護民族民間音樂的具體實踐,它將為其他藝術種類乃至各種形式的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搜集、搶救、整理、傳承和創新研究提供一個典型的範例,同時對於民族音樂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軟實力提升兩種話語相併存的當下發展具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