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天涯何處無芳草」是詩句,使用律句該如何應對

2021-02-08 十日讀書閒話

「天涯何處無芳草」,這一句本身不是詩句,也不是對聯,而是來自蘇軾的一首《蝶戀花》詞,它是本詞上片的最後一句。不過它似乎被人們「玩壞了」,常常作為安慰朋友失戀時的「道具」,或者自己失戀時的自嘲,於是才有了「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這樣極為有趣的句子。

第一、關於「天涯何處無芳草」的出處

作為學習或愛好詩詞格律的朋友,又或者喜歡對律句的朋友,對於這樣的句子能不能接受?這樣的句子又是否合律?其實並不難解釋,不過我們在對對句,或鑑賞今天說到的對句「何必單戀一枝花」之前,還是有必要先將蘇軾的原詞作個簡單介紹,以對本句的實際所指有個初步了解。

宋·蘇軾·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又名《鵲踏枝》等,雙調60字,上下片同調,本調押仄聲韻,這是五代及宋代不少文人都比較喜歡的詞牌,本詞譜我也在此前介紹過多次,今天不說《蝶戀花》詞譜的具體情況,喜歡本詞的朋友可以參看我此前專門介紹《蝶戀花》詞譜的文章。

詩是文學的大宗,而詞則是自詩演化而來,所以又被人們稱為「詩餘」,算是文學的小宗。相對而言,詞更適合表達細膩纏綿的情感,即便蘇軾的詞更適合關東大漢執紅牙板,唱「大江東去」,但蘇軾和辛棄疾這樣的大家此後再不會有,而且蘇軾的不少詞作同樣細膩清新,這首詞也是如此。

綜合幾部詞話及蘇軾年譜來看,哲宗紹聖元年8月,59歲的蘇軾被貶往嶺南,蘇軾與朝雲在惠州,朝雲每唱「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便淚滿衣襟,蘇軾還笑她:「我正悲秋呢,你卻又在傷春」。而朝雲卻很喜歡這一首詞,「病極,猶不釋口」。紹聖3年7月朝雲抱憾離世,蘇軾餘生再也沒有聽過自己的這一曲詞。

應該說這一首詞,最晚應該創於紹聖2年春末,最早應該在神宗熙寧9年時密州任上,但不應該在其中蘇軾春風得意的元祐年間,因此,蘇軾要麼也在傷春;要麼借傷春感懷自己的仕途坎坷,另一方面應該也有對被貶謫所抱持的豁達胸襟。

第二、「天涯何處無芳草」的平仄應對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既然了解了蘇軾的心情,現在我們再依次來看這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如果將它當作詩句的一聯,能否對出「何必單戀一枝花」這樣的句子來。當然,下片結句還有「多情卻被無情惱」,這2句使用的律句是一樣的,後面一句今天就不說了。

我們知道,大多數詞的詞譜,其平仄都由律句組成——這也是為什麼說了解了近體詩的格律之後,學習讀詞和填詞相對就簡單了的原因,這一句也同樣如此,先來看一下它的具體平仄:

天涯何處無芳草

平平平仄平平仄

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句的平仄來自於七律的平起仄收句,即: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中第1、第3字可平可仄。本句第3字「何」在下平五歌部,因此本句第3字換成了平聲。需要說明的是,第3字換平,仍然是正格律句,並非拗句,也就是說,無論本句第1、第3字是用平或用仄其實都屬正格,這是由近體詩的格律規定的。

那麼,這一句對出「何必單戀一枝花」,先不說作為七律的對仗聯,或者是律句聯,單說作為律句的應對,「何必單戀一枝花」合不合律?我們來看一下這一句的平仄:

何必單戀一枝花

平仄平仄仄平平

而對於「平平仄仄平平仄」這個律句,包括今天「天涯何處無芳草」這第3字仄換平的「平平平仄平平仄」,應對的律句只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因此這一句「何必單戀一枝花」,若要接「天涯何處無芳草」,只能算是順口溜,不,只有2句的話順口溜都還算不上。

根據近體詩的格律規則,包括律句聯,還有一個限定:忌用不規則重字。但「天涯何處無芳草」第3字用「何」,「何必單戀一枝花」的第1字又用「何」字,因此這一句「何必單戀一枝花」最終無法成為律句的對句選項。

那麼,如果將「天涯何處無芳草」當作七律的首聯或尾聯,還用「何必單戀一枝花」這層意思作應對,也就是不考慮對仗,我們對這個句子作一點的改動,能不能對出一個標準的律句?

首先,對句必須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因為關係到仄平腳句的犯孤平的問題,這一句只能有第1字可平可仄,所以平仄有彈性的地方只在第1字,若是真想要第3字換仄,又必須在第5字換平以補償失去的平聲,作為應對來說,就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其次,有不規則重字的,要用別的字來代替它,當然由於首字可平可仄,選擇的餘地不小,但我們為了不改變這一句的原意,因此我們不去選別的字,只將「何」字換成「不」字,「不」為入聲。

另外,「單戀」為平仄聲,需要將之換成平平聲,而與之相似的詞有「獨鍾」,「獨」又是入聲,因此我們可以將之再換成「鍾情」。

「一枝」,「一」是入聲,但「枝」是平聲,而這2個字必須是仄仄聲,所以要將這2字換成仄仄聲,「朵」在上聲,因此可以換成「一朵」,這樣這一句就成為「不必鍾情一朵花」。

是不是覺得略微有點不夠?從上面對蘇軾《蝶戀花》詞的介紹,我們也可以知道,本詞有可能創於紹聖2年的惠州,結合蘇軾一再被貶謫的遭遇,即便他的心胸如何開闊,也不會對停留嶺南而感到樂不思蜀,因此將「一朵」換成「嶺上」。

這樣一來,句子就變成了「不必鍾情嶺上花」。對於七律的首聯或尾聯來說,應對就是完全合律的。但是對於七律的頜聯或頸聯或者說對聯,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想要對出工對,只能將這個句子作一個更大的改變或徹底換掉,這就是以後可能要單獨說的對仗了。

第三、寫在最後

這一來自蘇軾詞中的句子,其實連同前面的一句,「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才是真正的千古佳句,但今天我們單獨列出來,與「何必單戀一枝花」這樣的句子在一起做一個有趣的解讀,並沒有其他意思,只是借這一句來說一說近體詩的格律知識。

今天對出的「不必鍾情嶺上花」,其實也只是針對「天涯何處無芳草」在律詩中的平仄應對,大概也只有如今的我們,可以這樣在詩詞中尋找樂趣,但若是蘇軾在那個時候敢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不必鍾情嶺上花」,恐怕又要發生一起「烏臺詩案」。

不過這樣的樂趣在詩詞中實在是不少,閒暇的時候我們不光可以寫詩填詞,還可以將這數萬首近體詩與五代及宋的詞作當作「改造」的範本,不停的揣摩,結合每一位詩人詞人的年譜加以解讀,常常會發現不一樣的東西。

今天是正月初一,十日祝所有讀者朋友春節快樂。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上方關注,與我共同解讀純美古詩詞。

相關焦點

  • 俗語:「天涯何處無芳草」,下半句才是重點,卻十人九不知
    很多人在朋友失戀的時候,用這句話安慰,但蘇軾如果穿越回來聽到了,可能要被活活氣死。事實上,此句的用意極為豁達陽光,可不是僅僅停留在愛情的表面,而它的上一句也哲理深厚,很多人卻並不知道。其實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的經常用的詩句,都被誤傳了。那麼「天涯何處無芳草」的下一句是什麼?
  • 俗話說「天涯何處無芳草」,後面並非「何必單戀一枝花」,究竟是啥?
    甚至很多人直接在「天涯何處無芳草」後面接「何必單戀一枝花」,用來表達愛情的不如意,帶有勸誡的味道。事實上,此句的用意極為豁達陽光,可不是僅僅停留在愛情的表面,而它的上一句也哲理深厚,很多人卻並不知道。此詩有2處名句,一句是「天涯何處無芳草」,另一句就是「多情卻被無情惱」。我們先來說「多情卻被無情惱」。
  • 你知道蘇軾的天涯何處無芳草是什麼意思嗎,愛情本該如此
    「天涯何處無芳草」出自蘇軾的《蝶戀花·春景》。這句詞常被後人用於勸慰失戀的人,聽過這句詞的人肯定還聽過「何必單戀一枝花」。意思多為不要為了不愛你人而錯失了整片森林,其實蘇軾的這首詞說的並非是這個意思。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 別在"天涯何處無芳草"後面接"何必單戀一枝花"了,原句美極了
    唐朝詩人韋應物有一句詩"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卻有偽文青硬要在後面接上"盡傾江海裡,贈飲天下人";李白有描寫靜謐的神句"樹深時見鹿",又有好事者狗尾續貂,接上了"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同樣的,被嚴重濫用的唯美句子還有——"天涯何處無芳草"。
  • 蘇軾名句:「天涯何處無芳草」,被惡搞多年,其實上一句也是精髓
    提到「天涯何處無芳草」你會不會馬上想到那句「何必單戀一枝花」?而且這句詩還經常被人們用來安慰失戀的人。天真的我曾經真的以為這就是一句完整的詩,然而現實卻無情的給了我一巴掌,讓我認清了自己的無知。以後都不要再說「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是蘇軾的詞了,多丟人啊!「天涯何處無芳草」選自蘇軾的《蝶戀花·春景》,因為這是一首關於傷春的詞,所以給人一種悲涼、冷寂的感覺。
  • 「天涯何處無芳草」聽起來粗鄙不堪,它的原句卻唯美無比
    前言當身邊有人遇到感情問題或者失戀時,我們總會聽到這麼一句勸誡人的話「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這句話通常用來安慰那些因感情而困擾的人,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放棄這棵樹,等待你的是整片森林。蝶戀花·春景且看「天涯何處無芳草」這一句話的出處:蝶戀花·春景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 「天涯何處無芳草」,下一句更加經典,很多人卻背不出全文
    我相信大家在生活起居中,都曾使用過蘇軾的名句「天涯何處無芳草」,來安慰失戀的朋友,能夠最愛的人也有很多,沒有必需死守這一個。大家都知道,這層含義是後人引用個人所得,它原先的含義則另有所指。那麼,廣為人知的這句話「天涯何處無芳草」,源自蘇東坡的哪首詞呢?你要能背出全篇嗎?
  • "天涯何處無芳草"的下一句是什麼?這些被誤傳的古詩詞你知道多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技花」,很多人在朋友失戀的時候,用這句話安慰過TA,但蘇軾如果穿越回來聽到了,可能要被活活氣死。
  • 「天涯何處無芳草」聽起來粗鄙不堪?那是你不知道它的原句有多美
    前言當身邊有人遇到感情問題或者失戀時,我們總會聽到這麼一句勸誡人的話「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這句話通常用來安慰那些因感情而困擾的人,
  •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春天走了,不要多情,多情傷人
    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我不急,確實有人跟我急,提醒我好幾遍了,大仙你念「寶寶念詩」三年多了,怎麼還不念這首《蝶戀花·春景》?難道它不好嗎?你是不是潛意識有些拒絕它?
  • 王力宏郎朗舊照曝光遭吐槽:天涯何處無芳草
    還有網友將微博轉發給「我的前任是極品」,並評價道,「傳說中的天涯何處無芳草,我看郎朗也挺好?」更有網友將王力宏戲稱為「鋼琴家屠夫」。  @天佑自然醒:已知王力宏身高180cm,體重67kg,試根據上圖,求郎朗的臉部面積大小。  @Ann10010:哎呀,好親密的感覺,毫無違和感。
  • 天涯何處無芳草(詩詞故事)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王朝雲與蘇軾蘇軾的這首《蝶戀花》是描寫春景的名詞,尤其是那句「天涯何處無芳草」,可謂家喻戶曉,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蘇軾的這首詞,與他的侍妾王朝雲大有淵源。
  • 【每日一詩】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枝頭上的柳絮隨風遠去,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裡沒有青青芳草呢。「柳綿」,即柳絮。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
  • 二十句揉進心頭詩句:句句經典,念著念著就成了生活!
    花開花落會有時,此情卻綿綿無絕期,落花杳杳,流水悽悽,飛舞的裙裾亦如臨風而起的深秋蝴蝶,獨自翩翩於滿目枯黃裡,不知何處是相思的歸處,不知何時亦是我情殤的終結。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二十句揉進心頭詩句。1.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唐.白居易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問是否曾經相識!2.
  • 「水龍詩說之二」聲調律是現代詩的自然句律
    民歌是勞動人民集體的口頭詩歌創作,順口詩句的聲調搭配直接反映現代口語的自然句律。筆者對《新民歌300首》②所有詩句的聲調節奏進行了分析。在295首新民歌中,四字及四字以上的詩句共1493句,其中聲調律句的標準句1127句,拗救句264句,兩者合計1391句,約佔詩句總數的93.2%。這說明了聲調律是現代漢語自然句律的真實反映。
  • 原來這些被我們深愛的詩句,很多是抄襲的!古人也太調皮了吧!
    合理地引用古人詩句,這種再創作,往往會使得詩詞更加出彩。所以我們目前耳熟能詳且拍手叫好的一些詩詞,其實很多都是直接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詩句。不知道這些被「抄襲」的前人,是該哭還是該笑呢?比如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北宋朝文壇盟主歐陽修的「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再比如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 關於描寫友誼的詩句古詩詞
    關於描寫友誼的詩句古詩詞 1、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 2、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王之渙《九日送別》 3、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4、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 陳少平山水詩選|聞道天涯風色好,有芳草處即天涯
    下午無事,復遊於望洋河但見:水光粼粼,落日溶金。漁舟鳴榔,四野回音。早春二月,草長江潯。鶯燕亂飛,出沒叢林。我來緣岸行,靜靜河流淌。燕子滿天飛,鶯兒一路唱。聞道天涯風色好,有芳草處即天涯。肖松兄陪餘與詩社諸友遊羅浮山,始覺去前遊二十年矣。山上風景殊異,不復辨舊路,蓋人為者也多。前與雪卿戲約,若遇雨同遊,則以傘遮餘,即得二句。然屢遇而不雨,今偶得雨,應以前盟,遂足成於後巉巖猿狖洞猶存,漫壑青煙灶尚溫。
  • 古今集句名聯薈萃
    (註:此聯見江蘇鎮江焦山夕陽樓)集李賀、石曼卿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集左傳行道有福能勤有繼,居安思危在約思純。窮不失義,富而無驕。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集宋之問、白居易句松間明月長如此,身外浮云何足論。
  •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出自何處?
    薄情在何處秦樓?贏得舊病加新病,新愁擁舊愁。雲山滿目,羞上晚妝樓。花含笑,柳帶羞。舞場何處系離愁?欲傳尺素仗誰修?把相思一筆都勾,見悽涼芳草增上萬千愁。休、休,腸斷湘江欲盡頭。寂寞幾時休,盼音書天際頭。加人病黃鳥枝頭,助人愁渭城衰柳。滿眼春江都是淚,也流不盡許多愁。若得歸來後,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