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披露6起醫生購買論文案例背後:該以什麼評職稱?

2020-12-16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 9月16日,科技部官網披露了9起科研違規案件,涉及學術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項目資金等多方面,其中6起案件涉及醫生購買論文的問題。科技部通報中表示上述案件涉及的論文買賣、代寫代投第三方相關線索,科技部將按規定移送有關部門依法嚴厲打擊,同時還表示正在會同相關部門正在對網絡披露的涉嫌造假論文及網絡舉報的其他科研誠信案件開展調查,結果將陸續公布。

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執行理事長蔡江南對經濟觀察網表示,這種情況在醫療隊伍中並不罕見,如果是個別案例可以歸咎為個人的科研道德問題,但比較普遍的話就要看到其背後的原因,比如多年來對醫生採取行政化的管理手段。

9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要開展以能力為導向的考試評價改革,推進突出臨床實踐的職稱評定;要圍繞提升臨床實踐能力健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對經住院醫師培訓合格的本科學歷臨床醫師,在崗位聘用、職稱晉升等方面與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

6起論文購買案件始末

此次披露的論文購買事件暴露於此前海外研究者的網絡質疑。

2020年當地時間5月28日,學術打假人、前史丹福大學研究員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在網絡質疑至少有8篇論文在表值、線性圖等多個方面存在相似之處,而這8篇論文來自不同的作者、不同的醫院,基於了不同的病人,研究了不同種類的癌症。比如其中一篇基於286位胃癌患者所做的生存分析卻與另一篇基於384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所做的分析近似。

此次科技部披露的6篇醫院購買論文案件中有5篇均為伊莉莎白·比克彼時披露的論文。

按照經濟觀察網梳理,此次涉及醫院包括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煙臺毓璜頂醫院在內的六所醫院。

採取的處理措施包括終止相關基金、科研計劃項目,取消申報相關基金、科研計劃項目資格5年,暫停研究生招生,撤銷依託論文獲得的科研項目、學術獎勵、學術榮譽等,其中南京醫科大學對一位腎內科主任予以解聘,撤銷其腎內科黨支部書記,追回引進人才經費,取消其申報科技計劃項目、獎勵資格5年。

科技部在該份通報中表示正在會同相關部門正在對網絡披露的涉嫌造假論文及網絡舉報的其他科研誠信案件開展調查,結果將陸續公布。

醫療「重災區」?

一位醫療行業研究者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此次採取諸如取消學術獎勵,解聘等處理措施較為嚴格,能看出政策的決心。

科技部在通報中表示將會同各地方和相關部門持之以恆抓好科研作風學風建設,強化監督檢查,加大懲處力度,對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這種嚴格的力度一方面來自於政策層面對學風建設的高度重視,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中即提出要「主動發現、嚴肅查處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並持有「零容忍」的態度;另一方面也顯現了在醫療領域存在的部分問題。在此次處理的9起案件中,來自醫療系統的案例佔據了大部分的比重。

醫療行業論文代寫並不是僅僅是個例現象。一位二甲醫院的青年醫生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在醫院裡經常能收到代寫論文、代發論文的名片,他隨手留下的就有五張,其中一張名片上寫著「業務範圍:職稱諮詢、專利申請、論文發表、專利轉讓」。

另一位為醫院提供實驗外包的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這種論文購買的現象一直都有,但近年有越演愈烈的趨勢,甚至還影響了外包實驗的市場,畢竟實驗外包了不一定能發論文,正規的合作還得籤訂相關的實驗數據協議。

經濟觀察網資訊了相關論文代發機構,獲得的報價顯示,醫學論文代寫代發核心期刊的價格約為3.5萬元(不含版面費),代寫代發普通期刊的價格為一千元到三千元不等。經濟觀察網向相關醫療體系的人求證了這組報價的真實性,對方表示:「還可以有講價的空間」。

蔡江南對經濟觀察網表示,現在臨床醫生購買論文已經成為了一個系統性問題,有專門的機構和相關產業鏈。

該以什麼考核醫生?

「沒有文章,就沒有職稱,升不了職稱,有些手術就不能做,也不能升行政崗位,小醫院要求普刊或核心就可以,越是大醫院,對論文的要求就越高越嚴格,」,上述二甲醫院的青年醫生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對於每一個剛剛進入醫院的青年醫生而言,論文都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但對於一些科室的臨床醫生而言,卻很難擠出時間做論文,「有時候晚上回家就已經十一二點了,半夜急症還要出」。

一位醫療行業的人士對經濟觀察網分析,「論文決定論」是醫療行業一定時期的產物,1999年出臺的《臨床醫學專業中、高級技術資格評審條件(試行)》中並未對論文發表做出明確要求。「但是在後來的實踐中,醫院的規模和醫生的學歷水漲船高,不同科室也很難拉出一條衡量的線,論文就逐漸成為了一個核心的指標」。

蔡江南對經濟觀察網表示,這種論文決定職稱評級的現象其根本在於對醫生的行政化管理體制,而真正要緩解這個問題,還是需要減少行政的幹預,調整醫生的考核評價標準。

「醫生的好壞應該是由病人來評價,不能僅依靠行政體系的評定」,蔡江南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有關醫生職稱評定的改革已經推動已久,2015年、2016年、2017年人社部和多省份也相繼頒布過多份涉及基層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的實施意見。

根據中國政府網發布的信息,9月9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開展以能力為導向的考試評價改革,推進突出臨床實踐的職稱評定。

李克強說,據我了解,現在醫師職稱評定沒有論文是過不了關的,這是一個「硬槓槓」。所以醫生們為了評定職稱,把相當多的精力用於寫論文上,臨床實踐反倒少了。而臨床醫學和其他學科不一樣,臨床實踐和臨床病例非常重要。因此,要開展以能力為導向的考試評價改革,推進突出臨床實踐的職稱評定。

當天會議決定,要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建立臨床實踐保障機制,加強高校附屬醫院臨床教學職能,推進醫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建立中醫藥跟師臨床學習制度。要圍繞提升臨床實踐能力健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對經住院醫師培訓合格的本科學歷臨床醫師,在崗位聘用、職稱晉升等方面與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

相關焦點

  • 職稱論文發表,用來評職稱,如何判斷期刊是符合的?
    大家好,我是豆腐網王老師,專注於南京工程師職稱評審政策解讀,關注我,讓您輕鬆面對職稱評審,少走彎路。2021年已經到來,大部分工程師們早已做相關職稱申報準備了,但還是有部分工程師由於工作的忙碌或不知道該如何做準備,導致一拖再拖,尤其是對應職稱論文,弄的工程師們很混亂,到底該如果去判斷論文所發期刊是有用的?眾所周知,自2019年起政策文件中明確提出:將委託「中國知網文獻檢測系 統」進行學術相似性檢測,檢測結果將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參考依據。
  • 為了發論文評職稱,這些醫護人員被一夥初高中畢業生騙走600萬
    2019年,她終於等到了評職稱的機會,沒想到因為找人代寫、代發論文,喜事變悲劇。評職稱需要發論文,但多年未執筆,王女士很苦惱。2019年5月,她在網上搜索「代發論文」,聯繫上一位商家,對方稱不僅可以代發,甚至可以代寫,並保證見刊。談好價,王女士先付了3000元定金。
  • 評職稱發表論文選擇的學術期刊必須在知網上檢索嗎
    評職稱發表論文選擇的學術期刊必須在知網上檢索嗎對於沒有參加過職稱評審或者是初次在學術期刊雜誌上發表文章的作者來說對學術期刊雜誌上網情況不是很了解,覺得雜誌是不是都是上知網的,論文是不是都是要在或者是能在知網上檢索的到,其實這是存在了很大的誤區的了
  • 我想發表論文,一般的評職稱論文發表大概流程是什麼樣的?
    我想發表論文,一般的評職稱論文發表大概流程是什麼樣的?很多朋友因為評職稱的需求,想發表論文,但是又不知道怎麼操作,去網上搜,信息也是五花八門,越看越複雜,更是無從下手了,到底怎麼樣做才是最簡單便捷的呢?
  • 我的業績材料不夠亮眼,去年評職稱沒通過,今年該做什麼準備
    「我的業績材料不夠亮眼,去年評職稱沒通過,今年該做什麼準備?」別人都在擔心疫情,客戶許工卻在煩惱這個問題。說起來許工也是老熟人了,前年年底就聯繫上我們的職稱老師,說要評高工,但是又覺得全程代評價格貴,最後只讓我們幫忙發表了論文,剩下的組織材料和申報由許工自己處理。
  • 評職稱不唯學歷、論文 上海職稱制度新政策或惠及270多萬人才
    新華社上海5月22日電(記者 周蕊)一線產業工人也能成為高級工程師,網絡文學業未來將引入職稱評定,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申報職稱有了「直通車」……上海最新出臺的職稱制度改革政策,讓職稱評定不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課題,預計將惠及270多萬名專業技術人才。
  • 論文發表時間步驟必讀,中級職稱評審必須了解
    文發表後到評職稱申請中間需要多少時間例如:正常的職稱評審渠道是截止到6月底,那就面臨著兩種情況如果說您有論文,直接上報即可。如果說您沒有論文,如果走正常的職稱論文發表流程,就需要提前半年解決論文撰寫與發表的準備,申請職評只需要將論文與準備好的相關材料一併提交即可。04.
  • 科技部通報九起科研違規行為 其中江蘇兩起
    原標題:科技部通報一批科研違規行為 醫院成論文買賣「重災區」 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 (呂騫)科學技術部官網16日通報了九起科研違規行為,其中七起涉及論文買賣問題,醫院成為「重災區」。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科技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要求,將會同各地方和相關部門持之以恆抓好科研作風學風建設,強化監督檢查,加大懲處力度,對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目前,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正在對網絡披露的涉嫌造假論文及網絡舉報的其他科研誠信案件開展調查,結果將陸續公布。
  • 說明2021工程系列職稱評審論文
    說明2021工程系列職稱評審論文 通過評定獲得職稱z書的人比通過考試獲得職稱z書的人更容易被she會認可與接受。因為評定職稱的人有很好的資厲、有豐富的經驗;而通過考試獲得職稱z書的人缺少she會閱歷、缺少經驗。
  • 老師,恭喜你評上職稱了
    在聽到職稱評定名額的那幾天,各個辦公室聽到聊的最多的就是關於職稱評聘的,大家都在分析著某某老師可能有希望,某某人的獎狀多的你想不到,還有誰的論文發了十幾篇。言談舉止中就能看出來誰是什麼樣的人,誰是什麼職稱。高級職稱的炫耀著自己評定職稱時的「輝煌成就」,中級職稱的說著自己為「教育」付出了多少「精力」,初級職稱的自嘲著說評上一級就退休了。
  • 職稱期刊論文是否可以找中介發表?
    相信很多評過職稱的人,都有發表職稱論文的經歷,也有不少人懷著坎坷的心情找了中介發表論文,今天就給大家聊一聊這方面的事情。 現在的發表論文都是需要付費的,就算是你不通過中介也是需要付審稿費、檢測費、版面費,這個屬於業內普遍的現象。其實買賣論文主要是涉及到寫作,如果文章都不是你自己寫的,那確實就經不起推敲。但是如果你只是找到一些中介渠道投稿發表論文的話,是不會涉及到學術作假的。
  • 教師主持參與科研課題研究對評職稱有作用嗎?
    本網8月26日訊 很多單位評職稱要求的條件比較高,會對評職者上報的材料有這樣或那樣的評審考核。單位對職工評定高級職稱,需要參選者滿足一些條件,每個條件都相當於是一個加分項,分數達標了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職稱晉升。
  • 中級工程師職稱有什麼用途呢?評定中級工程師職稱意義是什麼呢?
    最近很多想要評中級工程師的朋友諮詢甘建二老師,部分人拿證是因為升職需要,有的是公司要求,還有一部分是想落戶,可以看出這個證書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那麼中級職稱的證書拿到手之後到底有什麼用處呢?3.專業論文和業務工作總結。4.身份證複印件5.畢業證複印件6.承諾書7.照片一寸、兩寸各4張8.其他證書:初級職稱、英語四六級等級證書、建造師證書等專業論文要求(1)必須親自撰寫,不得抄襲。(2)要結合本人工作和崗位實際。(3)字數不少於 3000 字。
  • 中國發布丨教育部:不得把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
    中國網12月15日訊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
  • 中高級職稱論文有什麼要求?不要到時候發表不成功後悔都來不及!
    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評審對論文有要求,職稱論文發表也是有要求的,不滿足要求很有可能導致論文發表不成功,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只能再等下一年。1、發表時間論文發表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不是說你今天上報了明天就能發表的,有些人就是想當然了,很晚才去投稿,然後就華麗麗地錯過了時間,只能等下一年職稱評審了。不同期刊發表時間也不同,有些專業性強的期刊發表時間是比較長的,所以建議大家最好能提前幾個月準備好。
  •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憑啥
    他們是怎麼評上正高的?什麼標準才能讓農民也能評上正高呢?總臺央廣記者周益帆採訪到了這四位正高職稱農民中的一位——婁建英。農民也能評正高職稱來自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00:0007:35通過自己所在企業參評此前已有技術成果並發表多篇論文婁建英評上了正高級農藝師,距離她2009年評上副高級職稱——也就是高級農藝師已經超過10年。
  • 科技部發《通知》 整治科研作風學風,論文與獎金不再掛鈎
    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這份由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的文件共提出10項要求,包括要嚴格執行信息報送制度,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等。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五、加強對本單位科研人員的日常教育引導,在入學入職、職稱晉升、參與各類科技活動等重要節點必須開展科研誠信教育,在年度考核、評獎、評優時要對科研人員的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情況進行考評。督促項目團隊負責人、研究生導師加強對團隊成員、學生的科研誠信教育和管理。
  •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 憑啥?
    他們是怎麼評上正高的?什麼標準才能讓農民也能評上正高呢?總臺央廣記者周益帆採訪到了這四位正高職稱農民中的一位——婁建英。通過自己所在企業參評此前已有技術成果並發表多篇論文婁建英評上了正高級農藝師,距離她2009年評上副高級職稱——也就是高級農藝師已經超過10年。
  •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憑啥→
    他們是怎麼評上正高的?什麼標準才能讓農民也能評上正高呢?總臺央廣記者周益帆採訪到了這四位正高職稱農民中的一位——婁建英。  通過自己所在企業參評  此前已有技術成果並發表多篇論文  婁建英評上了正高級農藝師,距離她2009年評上副高級職稱——也就是高級農藝師已經超過10年。
  • 高校教師評職稱: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改革逐步深化,隨著國家宏觀職稱政策的頒布,省級高校教師職稱政策也相繼出臺,高校教師職稱制度不斷得以深化和完善。2019年,人社部就明確表示:力爭2020年底前完成各系列職稱制度改革工作!那麼,職稱改革,對高校教師有什麼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