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過氣了嗎?
很多人的答案是當然沒有。
如今,「咖啡=星巴克」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有一批人,早就對這種流水線作業出售的手工咖啡不滿了,他們更加看重咖啡的地域之味,強調咖啡品質和衝泡技藝。
於是,一大批獨立精品咖啡館應運而生。其中,有一個咖啡品牌,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捲起新一代咖啡革命,成為比星巴克更潮的咖啡代名詞,並贏得矽谷大佬們如Twitter和Instagram創始人爭相投資。
它就是有著「咖啡界的Apple」之稱的 Blue Bottle Coffee(藍瓶咖啡)。
Blue Bottle與第三波咖啡浪潮
2002年,詹姆斯·弗裡曼為追求真正美味的咖啡在美國西海岸創立了Blue Bottle Coffee。
Blue Bottle Coffee品牌名源於1683年歐洲第一間咖啡店的店名,單從名字來講,Blue Bottle Coffee就要成為一間開創先例的咖啡店,而現在Blue Bottle的精品咖啡文化,已成功深植人心。
Blue Bottle誕生之時,當年11月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的Roasters Guild正好做了一份報導,在報導中美國烘焙師Trish Rothgeb女士首次提出了「第三次咖啡浪潮」的概念。
第一次咖啡浪潮——19世紀,咖啡豆得以量產後,淺煎美式咖啡逐漸被普及。
第二次咖啡浪潮——進入80年代以後,當時流行深煎咖啡豆,星巴克和Tully's Coffee等咖啡店在濃咖啡中混合牛奶、糖漿等,製作出風味濃鬱的點心般的咖啡,並迅速紅遍全球。現在,有星巴克的地方都飄蕩著一種特別的都市感。
第三次咖啡浪潮——在星巴克席捲全球之時,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一杯咖啡的價值。簡單地說,第三次咖啡浪潮的要義在於,與其統一製作,不如泡好每一杯咖啡。選擇高品質的咖啡豆,少量焙煎,一杯一杯手衝,這些都是第三次咖啡浪潮的特徵。
此時的Blue Bottle可謂是順勢而為,強調手工衝泡精品咖啡,強調地域風味和單品咖啡,其極簡主義設計風格與高品質的咖啡飲品瞬間收穫芳心無數,成為第三波咖啡浪潮中商業化經營最成功的代表。
做個咖啡瘋子,絕不辜負味覺
Blue Bottle創始人詹姆斯·弗裡曼是一個自由職業音樂家、咖啡瘋子,對於市場上的可以買到的咖啡和陳舊又過度烘焙的咖啡豆感到極度的厭倦,決定向人們提供那些新鮮咖啡豆的真正味道。
他發出一個歷史性的誓言:「我只售賣烘焙出爐不超過48小時的咖啡給我的客人,讓他們可以享受咖啡豆最美味最巔峰的時刻。原料用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最美味的咖啡豆,選擇最好的咖啡種植來源」。
在這位魔鬼老闆的帶領下,Blue Bottle Coffee咖啡師們通過手衝、冰滴這些既費工又耗時的方式展現了他們對「好喝」的極致追求。
他們甚至會花費十幾個小時,一滴一滴收集咖啡豆風味,寧願讓客人多等幾分鐘,也不願犧牲咖啡的多層次口感,這在其他連鎖咖啡店是難以想像的。
可以說Blue Bottle定義了什麼是一杯優質的咖啡。顧客喝到的不是一杯星巴克的「流水線產品」,而是一杯杯經過嚴選、烘焙咖啡豆,再由專業咖啡師仔細手衝和盛裝的「有靈魂」的咖啡。
不簡單的場景體驗
除卻對口感的追求,Blue Bottle在選址和店面設計上也非常獨特。
舊工廠、老倉庫、歌劇院、藝術博物館這類有故事、有格調的場地,每間咖啡館與所處社區的格調相符,有著獨一無二的靈魂,也讓每家店自誕生時起就像是一件藝術品。
例如,一開店便曾引起轟動的東京一號分店,就是由倉儲大樓重新改造而成,大型的透明門窗打造了一個開放空間。
消費者在這不僅可以看到咖啡如何從一顆顆咖啡豆變成美味的咖啡,還能透過天花板的透明設計看到二樓辦公室裡的工作場景,這種交互的場景體驗和口味絕佳的咖啡融為一體,為消費者帶來獨特的消費記憶。
星巴克原本想要打造既非工作場所也非家中的「第三空間」,最終卻成了自由職業者的低成本辦公室。
在Blue Bottle Coffee內,沒有折扣商品,也不提供無線網絡。品牌所採用的模式是:好好享用你的飲品,然後趕緊走人。
品牌創始人並不希望讓你和自己的電腦親密無間,甚至也不想促成你和其他顧客的交流。他希望你與咖啡師交談。談論的內容就是咖啡。
打造「藍瓶風格」的生活方式
在產品和服務之外,如何豐富品牌價值,使消費者成為狂熱粉絲?Blue Bottle也有獨家秘籍。
咖啡杯、旅行套、桌布、帆布袋子,這些設計獨特的周邊產品讓消費者愛不釋手,從店中帶走的周邊更發揮了移動廣告的功能。
詹姆斯·弗裡曼已不滿足於只是簡單賣個咖啡,而是偏向於打造一種「藍瓶風格」的生活方式。
2015年和瑞士家具品牌Vitra合作辦展覽。在店中的創新空間——工作坊,會定期會組織小型的講座、討論會,探討與咖啡有關的各種話題,成為凝聚粉絲的利器。
另外,2017年1月,Blue Bottle Coffee與知名巧克力品牌TCHO聯手開發,製作出全新的巧克力系列品牌 「Mokaccino」,一經推出引起廣泛關注。
不僅如此,Blue Bottle Coffee還經常聯手各地藝術家、手工藝人,旨在發據在地文化與風格。以藍瓶為靈感的「Support Local」系列,希望透過手藝人們的巧手,創造出一個溫暖的世界,也將內心的詩意傳遞給每一個人。
Blue Bottle甚至專門出了一本書《藍瓶咖啡的匠藝》,從種植、烘焙、衝泡等方面詳細解說,讓消費者在家也能做出一杯完美的咖啡。同時講述了「藍瓶」對咖啡品質的堅持與「藍瓶」的創業經歷。
全書近百張精美圖片,「咖啡」不再是封存在罐子裡的黑色粉末,而是種植、烘焙、衝泡等各個環節凝聚成的結晶。對消費者的教育和引導最終還會返哺品牌,使精品咖啡愛好者這一小眾群體不斷擴大,成為Blue Bottle的忠實粉絲。
Blue Bottle包裹的不僅是咖啡質量本身,還承載了咖啡的文化和歷史,也打造了一種屬於藍瓶咖啡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許這就是Blue Bottle獲得成功的秘密吧。
-END-
生活君私人微信
ppapxixi
聽說
搭訕生活君
老有意思了
生活榜Life(ID:KnowYourLife)
構建中國生活方式行業,賦能生活方式轉型
為產品建立全新評價標準,為品牌提供全新交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