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覺得工作量太大,想辭職出去,好不好?

2020-12-21 Molly小秘書

不要辭職。

現在這個情況你還敢辭職。茉莉就告訴你,我們那棟大樓有多少公司老闆在蠢蠢欲動地想炒人或者想降薪。

第一,你有沒有特殊的技能

其實茉莉自己就從國企出來,壟斷型那種,以前覺得自己還是蠻有本事哈,看不慣身邊的同事,主要是茉莉在國企之前是在500強的外企,所以有點自視甚高,現在覺得自己真是看高了自己了,確實在國企會有優勢,但是確實我的同事比我弱很多。所以不是我強,只是他們弱而已。

跳出來工作後,就算能勝任的,其實也真的很累,可能也有一個原因是,我在國企待了有幾年,整個人的狀態都改變了,主觀能動性弱了很多。

但是更多的,是茉莉覺得自己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什麼核心的特殊的技能,甚至我覺得過往我僅僅是在混日子。當然我有一顆追求積極向上的心,但是這顆心可會受不了老闆的折磨。

第二,人際關係問題

茉莉以前總是說,啊,國企,體制內人際關係好複雜啊,動一動就怎麼樣了。其實也不會怎麼樣,說句實話 。如果你沒有背景,如果想做老黃牛,那就甘心做唄;如果不想做老黃牛,也想躲貓貓,那就撒潑唄,當然茉莉說的是國企,現在體制內,可不是那麼容易,比如說,茉莉有個同學,就在體制呢,今晚這個時候,剛剛結束了站在街頭測體溫的工作。他們容易嗎?累嗎?不容易也累,但是唯一的好處就是,放寬心來,他們的工作也是能做到退休啊。就從女性來說,工人編制50,管理人員55歲退休。實話說,你就算在很好的外企,也不見的能做到這個年齡。

所以人際關係,你自己調節好吧,茉莉現在覺得過去的自己,太過於鑽牛角尖了。

第三,工作量和待遇問題

確實是的,現在的公務員工作量是比較以前來說大了很多,混日子是很難得,如果是核心部門更加是累得夠嗆。但是題主你也說到了工資和公積金還是讓你很滿意的 。

茉莉就告訴你,茉莉有個朋友在私企,只買五險,沒有公積金,而且她和我說了,有五險很好了,其他公司還沒有呢。

茉莉以前在國企,五險一金是按照最高標準買的,而且還有住房補貼,餐補、企業年金,雖然總體工資不高,但是對比我現在的工時工資來說,好很多了。

關鍵是,經過此次的疫情,能撐住的只有效益好的國企和公務員啊,工作量多點,你的工作還在呢。廣東人有句話,唔辛苦,點得世間財。意思就是要辛勤勞作才能致富。

所以各位公務員親啊,穩住,好好做吧。

相關焦點

  • 用體制外的心態和法則過好體制內的日子
    「體制」一詞的基本含義是指規則、制度,不知從何時起成了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的代名詞,在體制內工作意味著穩定、安逸、社會地位高,許多人都羨慕,就像俗話說:這山望著那山高,別碗裡的肉更香。體制內外就像錢鍾書的圍牆所說,牆外的人想進來,牆裡的人想出去。
  • 體制外到體制內,35歲想辭職,一線城市15萬劃不划算
    從體制內,到體制外,再想回到體制內,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從資產來說,奔忙在一線,房車是有了,但屬於「二手」。繼續追問,那你辭職後想幹什麼?大家繼續鼓動、調侃。大山朋友,撓了撓頭,怪不好意思地說,這說到我的心坎了,這才是我心中的痛。你說我一個語文老師,本應詩書棋畫精通吧,可我除了愛喝酒、吹牛,就別無長處。想過靠文字過活,過逍遙日子。去報社,沒有作品敲門,人家看不上啊。
  • 35歲,逃離體制,創業3年,去送外賣。體制悖論幾時休?
    那些鼓吹逃離體制的人什麼時候進過體制?現在吹捧體制的人,又真的努力考試想進體制嗎?不。他們只是想蹭個熱點,表現自己的無比睿智,然後成功收一波韭菜。至於那些聽了他們、信了他們的人最後怎麼樣了?誰會在意。很多人都會問體制裡到底好不好?
  • 為什麼體制內的人,都不大愛發朋友圈?
    原單位的人,覺得她「高升」了,嫉妒她。借調單位的人,則把她當「下級」和「借調人員」看,讓她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借調期間,她也跟自己單位的同事抱怨:借調的日子,就是寄人籬下,不好過,想早點回去。某日,她在微信朋友圈發了個牢騷,配了一張小孩豎中指的圖,然後配了幾個文字:「此刻心情如下圖。」
  • 我想辭職,但是父母覺得當老師很好,我卻不開心。我該怎麼辦?
    可能你出去幹其它行業就意味著要經歷更大的挑戰,而做教師工作比較穩定,比較適合你。你擔心父母反對還在其次,相信你想好了有把握做好的事,你耐心地和他們溝通交流,父母不會太過反對。畢竟,他們更在乎你過得好、過得開心。
  • 工作量巨大,焦慮、崩潰,辭職或不辭職都存在風險,該怎麼選擇?
    有網友問:工作量極大,事兒還雜,舊的沒幹完新的就來了,客戶像催命一樣催活兒,我就像欠高利貸似的,長期的壓力導致我極其焦慮,甚至崩潰,存在一些身體的小毛病,比如頭疼、耳悶、胸口疼。再三權衡,不辭職怕對懷孕有影響,辭職又怕已婚未育的女性不好找工作,該怎麼辦呢?我的看法是:如果能不辭職,就不要輕易辭職,看看自己是不是還能調整。可以嘗試把自己一個月的工作任務及時間分配情況列成一張時間表,看看究竟是自己工作方法的問題,還是上司安排的工作量的確過大。
  • 性格內向的人其實很適合體制內工作
    體制內對於性格內向的的寬容度是相對比較高的,相對於體制外來說,體制內對於性格內向者的寬容度其實要大一些。為什麼呢?這是由體制內的工作性質決定的,體制內的工作大部分都是按部就班,政策性也比較強,辦事講究規矩、講究程序,講究下級服從上級,要求一個人低調、穩重,不能太外向、太張揚。
  • 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這位女老師說的話,雖然不代表所有人的觀點,但也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就是「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事實上,體制內的女人,和體制外的男人結婚,相對來說,概率要小一些。體制內的女人,嫁給體制外的男人,覺得沒有面子。
  • 我,31歲,事業編制,工作太累:天天都想辭職又沒有勇氣辭職
    現在覺得工作太累,想辭職又沒有勇氣遞交辭職報告。可見,在辭職這件事情上,面臨著不少壓力,在這個年齡,壓力可能源自:經濟上的壓力,畢竟31歲也是成家的年齡,買房買車,需要承擔家庭經濟的責任。對就業競爭信心不足的壓力,一方面在事業單位工作久了,個人的成長和能力優勢越來越弱,另一方面則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旦辭職,再重新找工作越來越困難。
  • 阿里巴巴員工:熬不住了非常想辭職,網友:難怪馬雲要辭職
    阿里巴巴員工:熬不住了非常想辭職,網友:難怪馬雲要辭職說到阿里巴巴,可能沒有人不知道吧!它是馬雲的公司,大公司。當然有很多人都想去那裡上班,工資肯定就是沒話說。確實阿里巴巴的工資不低,但是具體是不是真的有我們想的那麼安逸,我們來聽聽阿里巴巴的員工們的心聲吧!
  • 每天上班都不爽,有壓抑感,總是想辭職,什麼原因,怎麼辦?
    特別是體制內的有些工作,說句不客氣的話,如果你不積極進取,可以說一眼望到頭,很難升職加薪。年年如斯,一成不變。其它的工作也都有相對的固定期,一定的自律性,不是孫悟空的七十二變,想怎麼變就怎麼變,隨心所欲。
  • 在體制內生存,修心很重要
    於是有人就說了,走公務員這條路,就是這點不好,職務晉升是最核心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要麼強融進這個暗藏刀光劍影的圈子,使出渾身解數往上擠,要麼才氣過人,硬本事考上去,要麼就只能一輩子坐冷板凳,勉強自己安於平凡。其實這只是很多人過於悲觀的論斷了。相對來說,公務員的各項保障和社會地位還是不錯的,能夠得到晉升的也大有人在。
  • 我,35歲,體制內工作,辭職創業,賠光60萬存款,現在好後悔
    面對當今如此嚴峻的經濟形勢,毫無疑問,公務員制度下的工作總是讓人羨慕,不得不說,體制內的工作代表著穩定,有活力,有幹勁。對於女生來說,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不用擔心失業,工作壓力相對較小,除了能自給自足外,還能有彈性的時間照顧家庭,偶爾請假,接孩子上學,帶父母看病,領導也會說好話。
  • 今年35歲了國企上班,年收入8萬左右,想辭職,又不知道幹什麼?
    今年35歲了國企上班,年收入8萬左右,想辭職,又不知道幹什麼?有什麼好的建議嗎?如果你不知道辭職後幹什麼,建議是先不辭職。35歲年薪8萬,也就是月薪6000元左右,加上年終獎等共計80000元的年薪,只要你不胡亂花錢,已經完全足夠養活自己了。
  • 體制內外關於狼和狗的理論【深度好文】
    這和體制內的生存邏輯完全一樣。體制外不同於體制內,沒有庇護、沒有保障,完全自生自滅,就像狼的生存一樣,不去捕獵,就會餓肚子,完全遵循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體制外想要獲得成功,必須夠狠夠努力,能忍受體制內不能忍受的痛苦和煎熬,持之以恆,堅持到底,只有這樣才能吃上好的,才能生存。
  • 面對體制內學歷無用論,清華北大學霸現身說法
    現在社會上,不時會間歇性地出現一股說法,即讀書無用論,學歷再高有什麼用,還不是在給我打工,讀再多書工作還不是一樣不好找。尤其是現在大學生多的如過江之鯽的情況下,好像現在讀書真沒什麼太大用。在體制內,有時候也是這樣的,進了體制,大家做的事情都是很簡單重複的,基本上只要認識字都可以做,比如去執法,有時候這不讀書的憑著一股子蠻勁,比讀書的還遊刃有餘。面對稍微複雜一點的,外聘專家就是了。那這是不是讀書真的就在體制內沒用了?
  • 體制內的累,不在身體,更多的是心累,精神疲憊
    實事求是地說,體制內工作量與體制外相比,是無法相提並論的。體制外是嚴格的叢林法則,優勝劣汰,危機感時刻在心頭,逼得你不得不全力以赴,拼命衝刺,一步落後,可能就被會淘汰出局。體制內,沒有這麼大的生存壓力,也沒有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在側,讓你惶恐不安,大部分的時間還是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讓局外人心生豔羨,看體制內多好,過得多舒坦。然而,除了極少部分老油子,無所事事外,大部分體制內人覺得自己活得很累,壓力很大,每天都精疲力竭,身心疲憊,回到家裡一動都不想動。
  • 我,31歲,體制內7年後,成為溫水中青蛙,發現這裡才是避風港
    總想到外面去闖蕩,總嚮往外面的世界,覺得外面更加精彩,有更多的可能。 但是在體制內工作多年後,不知道是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慢慢變老了,也變成了溫水中的青蛙,很多時候,突然發覺體制內的穩定其實也很好。特別是最近,總是有這種念頭。
  • 北京大學75%畢業生進入體制,體制內是工程人的歸宿嗎?
    也就是說,超過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雖然這篇《南方周末》的文章有標題黨之嫌,仔細分析文章數據的話,可以分析出不少問題,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一統計數據還是反映了一個現實的問題——體制內越來越吃香了。
  • 體制內奇葩領導如何應對?
    剛步入職場,能遇到一個好領導真的是一大幸運,在好領導的幫助和帶領下,你可能會很快適應職場的節奏,並能學到很多知識。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這麼幸運,在企業內,我們遇到不順心的領導大可以不用過多考慮,直接把他給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