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姚萇、慕容垂慫恿苻堅伐晉,並不是他們知道苻堅伐晉一定會失敗,而是苻堅如果不伐晉,接下來苻堅就有可能全力整頓帝國內部,到時他們就會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
當時,在前秦帝國統一整個北方之後,苻堅就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上,當時的他面臨兩個選擇:
一個選擇先整頓帝國內部,通過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壓制帝國內部的豪門貴族、軍政大佬以及那些投降過來的異族首領的勢力,等把這些全部完成後,再考慮統一天下的事情。
第二個選擇,就是繼續尊重這些人的既得利益,先把天下統一起來後,再慢慢想辦法削弱這些豪門貴族、軍政大佬和異族首領的勢力。
客觀來說,這兩種選擇很難說孰優孰劣,因為選擇第一種方案,意味著帝國要停下擴張的勢頭,主動削弱自己的力量,那將來還有沒有機會統一天下,顯然是個未知數;選擇第二種方案,意味著帝國要在內部不穩的情況下發動戰爭,這個過程中會不會出現什麼意外,誰也不知道。
所以圍繞這兩種方案,前秦帝國內部也產生了爭論,而以王猛為首的前秦嫡系派,在反對符堅徵伐東晉時,都是有意無意地說異己的豪門貴族和軍政大佬(前秦後來徵服的羌、鮮卑利益集團)才是前秦最危險的敵人,在這些敵人沒有清理之前,是絕對不可以徵伐東晉的。
換句話說,王猛等人的潛臺詞就是建議苻堅先整頓內部,把慕容垂、姚萇等貴族代表先清理出局再說。當然,王猛等人之所以希望苻堅先清洗異己豪門貴族和軍政大佬,絕不是因為他們先知先覺,知道慕容垂、姚萇等貴族一定會謀反;而是帝國的權力是有限的,如果不把他們給清理掉,那前秦嫡系派所佔據的權力就會不斷被稀釋。
當然,也不管王猛等人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麼,既然以王猛為首的前秦嫡系派,已經把話說得這麼露骨,慕容垂、姚萇等貴族代表,他們全力支持符堅徵伐江南就很好理解了。因為他們不支持符堅徵伐江南,豈不是等於默許符堅執行王猛等人的政策,在帝國內部清洗他們嗎?
或許,他們並不會預測到徵伐東晉的結果,但如果當時不徵伐東晉,前秦帝國就會全力整頓帝國內部,到時他們就會立馬成為被清理出局的對象。相反,如果苻堅徵伐東晉,他們至少還有趁機渾水摸魚的機會。
事實上,後來前秦軍隊的大敗退,就是因為軍隊內部存在大量心懷鬼胎的人,最明顯的就是朱序在前秦主動後移時高呼「前秦敗了」,於是一場有組織地向後移動,遂演變成了大規模的潰逃。
如果前秦部隊內只有一個朱序,那朱序馬上就會被就地正法。因為軍人臨陣亂說話,通常就是死罪。最簡單而言,在正常情景下,當朱序高呼「前秦敗了」時,他旁邊的人肯定都會自立馬與他劃清界限,因為與這種公然惑亂軍心的人聯繫在一起,也會被馬上被就地正法的。在這種背景下,朱序肯定當場就會被拉出來就地正法。
問題是,如果軍隊中有千千萬萬個類似朱序這樣的人,那就是另一種情景。所以當時前秦軍隊就發生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當朱序公然惑亂軍心之時,沒有人主動與他劃清界限,相反都有意無意地開始跟他一塊去起鬨,於是高呼「前秦敗了」的聲音越來越多。
在這種背景下,那些心懷鬼胎希望前秦帝國混亂的人就更加肆無忌憚了,於是他們就開始主動逃跑,甚至煽動、脅迫其他人逃跑。一支軍隊到了此時,基本就已處於完全失控的狀態,到了此時,苻堅也是無力回天,再加上東晉軍隊趁勢進攻,前秦軍隊自然只能全線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