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綏芬河和滿洲裡口岸的境外輸入病例事件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家開始注意到,原來在中國東北的中俄邊界上,還有這麼頻繁的人口流動。
▲中俄邊境主要口岸
其實,俄羅斯遠東地區靠近中國邊境的區域,並非很多人想像的人跡罕至。
這片土地曾在中國墾荒者的開拓下,從原始森林變為東北亞一片熱土。
1860至今的150年間,從沙俄到蘇俄,再到如今的俄羅斯聯邦,在每個不同的歷史背景下,都有過華人到遠東地區工作和生活的移民潮,也有過好幾次歸國潮。
遠東華人佔當地人口比重也出現了三起三落的漲落,他們在遠東從事著哪些工作,這些年他們過的好嗎?
1.華工才是俄羅斯遠東基建的主力
1858年的《璦琿條約》籤訂之前,中國人去黑龍江以北或者烏蘇里江以東,就算是國內移居。
滿清政權興起之初(1635年之前),就將烏蘇里江流域及興凱湖南至日本海的這片區域,以及黑龍江兩岸作為自己的政權根據地。
當然,那時候居住在這裡的主要是赫哲人、鄂溫克人等中國少數民族。
清朝政權入主中原以後,這片土地當然是仍然是大清疆域,但清朝廷又過於重視這裡了,認為東北白山黑水乃是滿清龍興之地,所以禁止漢人來這裡生存繁衍。
這種人為製造的人口真空,讓黑龍江、烏蘇里江兩岸百業凋敝。終於在清朝鹹豐年間,招惹來了魔鬼——被老百姓稱為羅剎鬼的沙皇俄國人。
沙俄確實如吸血鬼嗜血一樣,對領土有瘋狂迷戀。趁著中國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人丁空虛,沙俄先實行武裝移民,實現事實上的人口佔領,再逼清朝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完成從形式到實質對遠東地區的佔領。
剛剛從清政府手中獲得遠東地區大量土地的沙皇俄國,為了儘快控制住這塊廣袤的土地,在遠東地區開始了一系列大手筆的基建工程。
尋找出海口一直是俄羅斯人最狂熱的追求,在獲得遠東地區太平洋海岸線以後,俄羅斯勢必會選一個出海口,並建立成為軍民兩用的重要港口。
遠東的太平洋海岸線緯度過高,冬天大都會結冰,即便是冬天結冰期最短的海參崴,也常常需要破冰船的幫助才能通航。自然條件與中國東北的大連、旅順這些天然良港相比其實要差很多。
但對於沙俄來說,聊勝於無,建設海參崴港口成為遠東的第一個大型基建項目。從此,不論政權如何變遷,海參崴都是俄國最重要的海軍基地和航運中心之一。
▲當今俄羅斯的主要港口中,遠東的幾個港口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沙俄的行政中心和人口聚集區始終是在俄國的歐洲部分。建設了太平洋港口,總需要把它與俄國的傳統區域連接起來,為了儘快貫通東西,沙俄首先想到的便是修鐵路,而歷時13年修建的從莫斯科到海參崴9288公裡的西伯利亞大鐵路,至今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之一。
▲西伯利亞大鐵路路線圖
▲1912年修建的卡馬河鐵路橋
多個大手筆的基建工程,自然會需要很多人力。以吃苦耐勞而著稱的華工就成了在遠東地區歸屬沙俄後,第一批移民來到這裡的華人。
▲20世紀初的海參崴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華人來遠東搞基建呢?其實沙俄政府當然更願意鼓勵俄國人自己移民到遠東來參與建設,剛剛新佔的地盤,依靠本國移民來穩住陣腳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無奈遠東地區離歐俄地區實在太遠了。在沒有便捷交通、氣候惡劣的情況下,很難動員本國人口移民到這裡。雖然在1861年,沙俄就出臺了《阿穆爾州和濱海州移民法令》,想通過減免稅收、提供土地的方式吸引本國公民,但仍然收效甚微。
順便說一句,阿穆爾就是俄國人對黑龍江這條河流的稱呼。有趣的是,我們甚至可以將中國黑龍江省隔河相望的這個俄羅斯行政區意譯為「黑龍江省」(音譯當然還是阿穆爾州)。
最終來參與遠東地區開拓和建設的,還是跨越黑龍江和烏蘇里江而來的華人,他們大多來自我國東北和山東等地。
有數據顯示,當時俄國沿海邊疆區中大多數行業都是華人勞工為主。其中矽酸鹽行業華人勞工甚至到達九成以上。森林產業、港口工業的華人勞工佔比也都超過六成。
▲俄國遠東最重要的鐵路之一——烏蘇里鐵路的建設中,53%的勞工是華人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大型基建項目也會持續很多年,久而久之,來俄羅斯的華工分成了兩類。
一類是候鳥型華工,由於遠東地區的氣候在冬季是不可能戶外作業的,他們就會在每年的冬天回到中國,春天再回到俄國搞建設。另一類則是慢慢的在俄遠東城市定居下來,到19世紀末,在海參崴、廟街等地慢慢的形成了華人團體。
▲1900年,俄羅斯遠東地區流浪的中國修鞋匠
根據當時的不完全統計,1893年俄羅斯遠東居民人數總計大概有90萬人,其中來自中國的漢人有2.8萬,佔居民總數的3.2%。而到1910年,在俄遠東地區的中國漢人增長了5倍,已經超過了15萬,佔該地區人口總數的12%。
▲20世紀初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流浪的中國人靠吹拉彈唱賣藝求生存
清政府將這片土地割讓給沙俄的短短幾十年間,這裡的中國人卻更多了。
遠東地區華人的迅速增多,華人社區的逐漸繁盛,使沙俄政府感到不安。他們很害怕華人數量的增長會影響遠東地區的政權穩定。
於是,沙俄政府對中國移民的態度迅速轉彎,通過減少工作許可證,增加外國人賦稅和關稅等方式限制華人移民和華工。
恰好在1910年,中國東北的黑龍江、吉林一帶爆發鼠疫,這更給了沙俄政府限制中國人入境以機會,很長一段時間,俄國以傳染病為名,全面禁止了中國人入境。
▲1910年中國東北爆發鼠疫疫情
傳染病是魔鬼,但同樣邪惡的是利用傳染病製造敵對情緒的人。沙俄統治者就是這樣的人間魔鬼。他們利用東北鼠疫大肆甩鍋給遠東地區華人,將鼠疫歸咎於華人的到來,挑唆俄羅斯人和華人的仇恨對立。
▲清朝末年,全球流行「黃禍論」,這就是當時一張辱華漫畫
在俄羅斯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排斥下,華人被當成「瘟神」一樣被攆走。實際上,瘟疫只不過是藉口,俄國人最擔心的是華人以人口優勢成為遠東真正的主人。
2.戰前、戰後,從不可或缺的勞動力補給到人口威脅論
然而,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讓俄羅斯人又開始「懷念」起華人和華工。戰爭使得俄羅斯的青壯年男性都被徵召入伍,留下來的老弱婦孺完全不能維持當地基本的勞動力需求,戰爭又急需後方在農業糧食、工業儲備物質的大量補給。
戰爭讓當地政府再次意識到華工的重要性,眼看著同是協約國的英國、法國都在戰爭時期大肆招募華工,俄國也不得不重新加大力度,鼓勵華工赴俄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華工
戰後,政權從沙俄變為蘇俄後,遠東華人又參與進當地的戰後重建工作,從事著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築業等工作。
但好景不長,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開始,蘇聯國內局勢迅速變化。國家意志急劇擴張,比如在農村,全面實施農場集體化,把農民編入一個個社會單元中管理。
然而本就長期處於社會邊緣的華人只能被排除在集體農場以外。
▲1944年伯力(哈巴羅夫斯克)附近集體農場的農民與幹部
國家意志的進一步擴張,就是開始了大清洗。1935年蘇聯通過了《關於前往邊界區域及其居留之決議》,開始了對遠東華人的大清洗運動,從此給遠東的中國人帶來了滅頂之災。在整個30年代末期,共有上萬華人被捕,8000多人被驅逐出境,受遠東環境的影響,遠東華人數量再次驟降。
3.當代遠東華人,多樣的色彩
蘇聯時代,中蘇之間人員交流總是被政治局勢緊緊左右著。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蘇蜜月期,中國工人的到蘇聯境內實習,不過目前的史料來看,到烏拉爾工業區的居多。遠東則很少。
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蘇交惡期間,兩國人員交往幾乎斷絕。
▲蘇聯小朋友接受領土教育,教棍所指位置為中蘇邊境伯力
80年代中蘇軍事對峙降溫,一時間,中國的大衣、保溫瓶、布料、搪瓷雜件,如同歌中唱的「船兒滿江魚滿倉」一樣,跨過烏蘇里江、黑龍江出口到蘇聯境內,彌補蘇聯重工業過度發展而輕工業畸弱的短板。
大量的邊境貿易,催生了中國「倒爺」這一特殊群體,用簡單但生活中很實用的輕工業品,去換取蘇聯的木材、水泥、化肥。中蘇「倒爺」手中的財富也一度堪比深圳辦廠當老闆。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聯邦與中國關係日趨穩定。上世紀90年代至今,受不同時期政策和兩國經濟的影響,遠東華人人數呈現出平穩波動的狀態。
雖然近年來赴遠東從事勞務工作的人員不斷減少,但是到遠東地區從事農林業、商貿等相關工作仍是中國東北地區,特別是邊境城市華人的選擇之一。
俄羅斯遠東地區地廣人稀,土地資源利用率極低,而與遠東地區接壤的我國黑龍江省,是我國的重要糧倉,有良好的農業種植、養殖技術和大量有經驗的農業種植人口。
▲人造衛星上拍攝的照片顯示,黑龍江兩岸(中俄邊界兩側)差別明顯,中方一側是發達的農業,俄方一側則是茂密的森林
中方人多、俄方地多,有人有地,這就是農林產業發展最基本的兩個要素。這兩者一結合,說句不太恰當的比喻,好比乾柴遇烈火。
以林業開發為例:
俄羅斯遠東地區是世界上森林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但同樣,當地的林業和木材加工業水平十分落後。
▲俄羅斯森林資源十分豐富,而遠東地區林業資源更是尤為突出
而與之相鄰的我國東北及內蒙古地區不僅擁有大量的森林採伐、木材加工、家具製造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還擁有大量的專業化機械設備。
因此,林業和木材加工業也成為了俄羅斯遠東中國移民從事的主要行業之一。目前,中國市場上讓很多的實木家具都是用的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木材,而在這一件件精美的家具背後,是很多遠東華人辛勤的勞動。
▲綏芬河口岸大量的木材進口(外媒攝於2013年)
▲外媒拍攝的俄遠東地區伐木場,工人很多都是東亞面孔
4.俄羅斯遠東華人過得好嗎?
中國人自古就有「落葉歸根」的觀念和傳統,遠赴異國他鄉工作,遠東華人無非是為了獲得相對更高的經濟利益,大多數人並沒有長期定居或者移民俄羅斯的想法。
▲俄羅斯邊疆城市哈巴羅夫斯克(中國人稱伯力)就位於黑龍江岸邊
而在俄遠東生活的他們,也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不同的挑戰。
從沙俄到蘇俄在到目前的俄聯邦,俄政府對於遠東華人的態度總是在左右搖擺。一方面,他們非常需要華人作為當地勞動力的重要補充,也需要華人來刺激當地的商貿和經濟活動;另一方面,俄始終擔心遠東華人勢力的壯大會影響當地的政治穩定。
於是,俄羅斯對遠東華人的政策經常發生變化,華人的各種商貿活動經常會受到限制。例如,2007年,俄羅斯聯邦政府就突然全面禁止華商從事零售業,時間長達8個月之久。俄政府也常常會通過壓縮中國工人的配額的方式,來減少中國務工人員的流入。
▲在俄遠東工作的中國農民
遠東地區的勞動力始終都是嚴重缺乏的,在壓縮中國務工人員配額的同時,俄政府也在不斷尋找替代人口,與俄羅斯語言文化更為接近的獨立國協國家人口成為了重要的補充。在俄羅斯更加優待獨立國協國家的移民的政策體制下,作為少數民族的華人,各種經濟貿易活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海參崴
同時,遠東地區社會治安相對較差,黑社會活動頻發。由於該地區經濟落後,又相對封閉,成為俄羅斯黑社會組織罪犯活動的主要場所。除了黑社會,在遠東地區的幾個主要城市,夜晚的醉漢和無業游民也是當地的一大治安隱患。
2006年在赤塔發生的六名中國商人被殺,2010年阿穆爾州潔雅市的兩個華人市場被人為縱火。多起涉及華人的社會治安事件加劇了遠東華人的恐懼。多數人表示晚上不會隨意外出,對自身財物和人身安全非常擔心。
2020年,全球疫情的蔓延使很多的遠東華人回到了中國。而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越來越多的遠東華人只是把在自己在遠東地區的工作作為自己的謀生手段之一,而身後的祖國,才是他們永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