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是橫跨歐亞的超級大國,但是1.45億人口中的大部分卻生活在只佔國土面積1/4的歐洲地區,其餘地區尤其是遠東可以用荒無人煙來形容。據了解,俄國遠東地區佔地為621.59萬平方公裡,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與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佔了俄國總儲量的20%,煤礦佔了30%,鉬礦佔了90%,這些資源粗略統計價值已超過25萬億美元。讓人產生疑惑的是,俄國人寧願留在危機四伏的歐洲地區與美國、北約死磕,卻白白放著這個堪稱"聚寶盆"的大片土地荒廢著,難道是什麼難言之隱?
以俄國目前面臨的複雜形勢與普京的強悍性格,把重心放在威脅更大的西方,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我國的明代,在整個大明276年裡,國都與天子都始終堅守在抵禦侵略的前沿,這是不可抹殺的史實。這兩件事乍看起來蠻像的,但卻是兩回事,首先,俄國現時的惡劣境況是蘇聯解體後才發生的,換言之,在此之前是蘇聯壓得西方喘不過氣來;其次,從地圖看俄國從東到西幾乎就在同一緯度上,但實際上東西部的氣候差異極大,東部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冬季最低溫度能降到零下50度以下,最高溫度不超過20度,而且冬季極漫長,是世界上最大片的永久凍土區。換言之,在西部的俄國人正生活在俄國最適合居住的區域,這與大明國都建立在大明的最北部是完全兩個概念了。
俄國遠東地區領土的出現始於沙皇伊凡三世在15世紀末的東擴,到了17世紀中俄國東徵軍終於走到了亞洲大陸的最東端,於是白令海峽以西全歸了俄國,隨後又南下到達我國北部區域,被清代康熙帝派大軍擊退,至此俄國人得到了整個西伯利亞與遠東的土地。這片苦寒之地本來人口就不多,俄國人來後又燒殺了一遍,最後就真成了無人區。為了開發這片新領土就只能「填人」進來了,亞歷山大二世還特地廢除了農奴制,用土地來激勵獲得解放的農奴去遠東墾殖,可惜至今也只有630萬新移民,以每平方公裡1個人的稀疏密度,所謂的遠東開發能做出點啥?
在人口方面,俄國已經出現增長困難的大問題,據統計俄國人口每年以半個百分點在下降,從蘇聯解體到2015年的25年裡,俄國總人口已經淨減少了300萬。按照這樣的趨勢,到了下世紀初,俄國人口將只剩下6500萬。俄政府雖然出臺了生育補貼政策,規定每生育1個嬰兒就獎勵1萬盧布,但收效甚微,經調查發現超過6成年輕人認為,補貼對於養育下一代只是杯水車薪,如果沒有穩定的物質基礎是不會考慮結婚的,更別提生育了。俄國經濟數十年的不景氣正是人口出現負增長的主因,加上老齡化日益嚴重,俄國目前的勞動力缺口已經達到了1000萬人,在經濟相對好些的西部都是如此,那麼遠東地區就更糟了,不但經濟得不到援助,人口更是往西部流失。
綜上所述,俄國並非不想經營遠東地區,借用普京的話,"俄國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苦寒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足夠的人口。隨著我國的發展,俄國也想搭上這趟高速經濟列車,可是俄國遠東的條件實在太差了,其它基礎設施先不說,首先面對的就是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雖然理論上可以從周邊人口富餘的國家引入移民來解決,但是好不容易才取得這片土地而人口又不佔優的俄國是不會放心讓這麼多"異族"進來的,俄國深知自己的"同化"能力不強,萬一因此而失去遠東控制權就得不償失了,在移民問題上不敢鬆口也就註定了遠東開發其實只是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