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外貿存變數:面臨用工難題、上下遊配套掣肘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網

原標題:面臨用工難題、上下遊配套掣肘 鞋業外貿存變數

本報記者 黨鵬 成都報導

「除了湖北之外,其他來自貴州、江西、湖南等地的製鞋工人已經基本返回復工了。」3月5日,溫州博美鞋業老闆魯欽來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雖然現在的產能尚未全面恢復,但在4月份向美國客戶交付成品鞋的計劃算是有譜了。

與此同時,遠在四川省安嶽縣的渝成國際製鞋產業園裡,來自當地和周邊區縣的3000餘名工人正在有序分批次面試。「園區裡70餘家企業已經復工90%了。」該園區副董事長鄒文華告訴記者,因為安嶽縣疫情較輕以及用工本地化,加之政府組織全縣46個鄉鎮有務工需求的勞動力到園區對接企業,園區企業復工的效率比較高。

對於勞動密集型的製鞋行業來說,產業工人無疑是目前復工潮裡最搶手的。為此,在國內製鞋主要基地的溫州、晉江、東莞等地,地方政府紛紛出手協助企業解決招工難問題。記者從上述地區的製鞋企業了解到,雖然部分企業已經陸續復工,但仍有一些中小企業因為工人、防疫條件等問題尚未復工,龍頭企業也因為用工、配套材料等問題未能恢復產能。

「按照慣例,目前復工企業主要是著手生產春、夏季鞋訂單。」長期觀察製鞋行業的專家馬運濤表示,因為疫情的影響,春節後的內貿壓力非常大。同時外貿方面受國際疫情的影響,在完成舊單之後能否持續開發新的國際市場尚充滿變數。

花式「搶人」大戰

魯欽來工廠裡的製鞋工人原有200餘人,其中湖北籍六七十人。現在只有湖北籍的工人尚未到崗,因此企業得以很快復工復產。

記者注意到,為了推進當地企業的復工復產,早在2月18日,溫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發布《關於近期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若干意見》 ,分類指導加快復工復產,各類企業復工復產不實行審批制,全面推行「備案制+負面清單+承諾制+現場服務」。

其中,為了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問題,地方政府更是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溫州市甌海區已派出多批次政府包車接返員工(不含企業包車)。從2月23日開始,來自四川、貴州的約800名員工乘坐全市首批覆工專列返回甌海,其中主要是製鞋產業工人。

此外,東莞、晉江等地政府也紛紛開啟包車、包機、高鐵專列的花式「搶人」,從廣西、江西、貴州、四川等地接回工人。「製鞋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很多工位都需要熟練工人,因此花樣『搶人』在情理之中。」馬運濤表示,但是根據各地疫情的不同,工人要完全回到崗位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

對於同處溫州的博友鞋業老闆倪建斌而言,現在就多少有些心急。作為鞋類出口企業,按照之前籤訂的協議,在5~7月就該向美國客戶交付訂單了。「已經向街道辦備案復工申請,但是工人多久能返崗還不清楚。」倪建斌介紹,他的工人主要來自四川、貴州等地。

此外,溫州瑞安市的製鞋企業中,包括大虎鞋業、大東鞋業、賽納集團、名都鞋業、吉爾康鞋業等龍頭企業已經陸續復工,但是仍有企業未能復工。一位鞋企負責人表示,由於疫情期間國內終端市場閉市,不少生產春季款式鞋子的鞋企由於員工無法及時趕到,無法按照原計劃組織正常生產,產能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到其產品銷往外地市場。一些生產安全鞋的廠家受影響不大,仍在按照之前訂單執行。

相對而言,位於四川安嶽縣的渝成國際製鞋產業園較為樂觀。該園區的企業主要從沿海以及女鞋之都成都、重慶璧山等地轉移而來,產業工人也基本上都是來自當地。「80%都是安嶽工人,同時還有一部分是從沿海鞋企返流過來的。」鄒文華介紹,一家原來在溫州從事製鞋的企業,正是基於工人問題現在已經有意向落戶該工業園區。

上下遊配套掣肘

2月24日,位於溫州市甌海區瞿溪街道的國際真皮大世界市場的百餘家經營戶復工開市,由此為下遊製鞋企業順利復工復產打好前站。

「即使如此,製鞋行業的上下遊配套企業仍然有很多未能開工開市,給整鞋製造產能的恢復帶來影響。」魯欽來表示,這是除用工之外鞋廠必須面對的困難。

馬運濤表示,製鞋工業的上下遊鏈條配套企業非常多,從皮革到鞋底、裝飾品、鞋膠、油漆、布料、針線,以及生產設備等等,但因為各地疫情的影響,不能及時給開工企業做好完整配套。

對於成都的鞋企卡美多集團而言,同樣面臨兩大問題。卡美多是成都最大的一家女鞋製造商,長期為美國、義大利、德國等名牌鞋做代工生產。但截至目前只有一半工人到崗,產能未完全恢復。「尤其是配套,對生產影響很大。」該集團董事長助理劉鷹告訴記者,因為上遊鏈條企業尚未完全開工開市,導致配套材料短缺,現有庫存和來料只能滿足百分之五六十的產能。

在產業鏈條相對完整的東莞製鞋基地,也同樣面臨這一問題。其中,綠洲鞋業從2月14日開始分四批陸續復工,現已有7178人到崗,復工率達70%以上,但企業產能還是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企業已根據實際復工情況取消部分訂單。

記者注意到,為了保證企業生產和供應,一些大企業在之前進行了產業轉移和「備份」。其中,鴻星爾克的生產基地已經搬遷到渝成國際製鞋產業園,安踏的代工企業三寶鞋業也同樣在該園區,兩家企業均已經復產。此外,361度早在2018年2月就投資5億元建設的四川大竹縣鞋服產業園,也已經復產。

出口貿易變數

按照計劃,從4月份開始,魯欽來的鞋廠就要向美國企業交付春、夏季鞋。這是春節之前的訂單,對於魯欽來而言,雖然企業還在繼續新的開發打樣,但是能否有新的訂單還要看疫情的發展。魯欽來的公司年產外貿鞋約200萬雙,出口產值為1000多萬美元。

同樣以出口美國為主的卡美多,現在也在生產老訂單。「預計今年鞋子出口不容樂觀。」劉鷹預測,訂單有可能會下降2~3成,因此還需要多開發歐洲等新的客戶。

在四川省鞋業協會秘書長賈燕茹看來,春節至今商超百貨業未能正常營業,對鞋企的內貿造成了很大壓力,因此很多企業只能轉線上銷售。與此同時,即將到來的4月份銷售旺季也因為復工復市情況充滿變數。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鞋類出口95.36億雙,出口金額449.54億美元,同比分別微增0.1%和1.1%。其中,出口美國的量佔比16.8%,金額佔比25.3%,儘管量值較上年均有5個百分點的下降,但仍是我國鞋類產品出口的最大目的國;出口歐盟的量值佔比分別為19.9%和22.4%,是另一個重要的出口目的地;東協佔比則分別達到11.6%和8.9%,排在其後的是日本,佔比分別為5.3%和4.5%。

「目前這些主要的出口國家存在著疫情擴散的風險。航空運輸、物流和更趨嚴格的進出口檢疫,會使我國的皮革出口貿易承受內外兩個市場的雙重壓力。」馬運濤表示,這樣既會造成我國製鞋企業乃至於上下遊配套企業、皮革及其製品企業的訂單流失,也會使國際產業鏈條受到影響,使出口目的國的皮革製成品銷售出現波動。「至於何時能夠恢復,還要看疫情的變化。」馬運濤說,國內製鞋企業必須做好預案,在恢復產能的同時,如何做好外貿和內銷,以此度過難關。

相關焦點

  • 面臨用工難題、鞋業外貿存變數!
    記者從上述地區的製鞋企業了解到,雖然部分企業已經陸續復工,但仍有一些中小企業因為工人、防疫條件等問題尚未復工,龍頭企業也因為用工、配套材料等問題未能恢復產能。「按照慣例,目前復工企業主要是著手生產春、夏季鞋訂單。」長期觀察製鞋行業的專家馬運濤表示,因為疫情的影響,春節後的內貿壓力非常大。同時外貿方面受國際疫情的影響,在完成舊單之後能否持續開發新的國際市場尚充滿變數。
  • 15項措施穩外貿外資基本盤 給予重點外企金融支持
    「一些外資企業放緩了在華投資力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擔心上下遊產業鏈因疫情衝擊出現中斷,導致業務發展進程明顯低於預期。」他表示。  任鴻斌指出,下一步,商務部將與各相關部門、各地方密切配合,加緊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切實增強外貿外資企業獲得感,堅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為促進世界經濟恢復與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 外貿回暖的東莞鏡像:訂單回流國內,企業面臨出海難題
    電子、醫療等行業訂單大增上半年,在疫情的衝擊下,環華家居也曾面臨沒有訂單可做的困境,羅蘭桂形容是「失去的上半年」。不過,隨著國內疫情的穩定,自5月份開始,環華家居的國外訂單逐步復甦,並在10月份左右出現大幅增長。
  • 河南隆祺鞋業復工復產見聞
    3月6日春光明媚,位於上蔡縣產業集聚區的河南隆祺鞋業行政人力資源經理胡長勝的心情也豁然開朗,說起前些天還讓他揪心的用工難題,開始笑得合不攏嘴。河南隆祺鞋業總佔地400餘畝,總投資10億元,是2018年奠基於上蔡縣產業集聚區的市級重點項目,2019年下半年開始進行試生產。
  • 焦點訪談:這邊招不到人,那邊留不住人……用工難題怎麼解?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內一些外貿企業的生產訂單也變得不太穩定,有時激增,有時銳減,這給企業的用工帶來了困難。
  • 千方百計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推動全市開放型經濟取得新發展
    陳敏爾強調,隨著全球疫情持續擴散,外貿外資發展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市開放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和壓力。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政企協作、抱團取暖,千方百計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要著力保訂單、穩市場,加強形勢分析研判,多措並舉解決企業履約難題,充分用好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工具,簡化外貿管理程序,努力穩住國際市場份額。
  • 東莞外貿回暖明顯,企業面臨出海難題
    白明認為,在其他國家產業鏈受到疫情衝擊的背景下,眾多外貿訂單轉移到了中國,這也為我國外貿企業贏得了發展先機。圖/21世紀經濟報導(甘俊 攝)電子、醫療等行業訂單大增上半年,在疫情的衝擊下,環華家居也曾面臨沒有訂單可做的困境,羅蘭桂形容是「失去的上半年」。不過,隨著國內疫情的穩定,自5月份開始,環華家居的國外訂單逐步復甦,並在10月份左右出現大幅增長。
  • 領頭羊訂單預增20% 三水外貿在堅守與求變中突圍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三水外貿企業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均帶來挑戰,但疫情沒有阻止企業復工復產的腳步。在三水,主攻外貿出口的製造業企業面臨的挑戰有哪些?轉危為機的機會在哪裡?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穩外貿,幫助外貿企業渡過難關?記者走訪發現,三水政企通力協作、共渡難關,不少外貿企業積極尋求機遇,在逆境中展現良好發展勢頭。
  • 2020年億聯銀行存款增速放緩 攬存或面臨壓力
    原標題:2020年億聯銀行存款增速放緩,攬存或面臨壓力   12月14日,
  • 南充高坪20餘家外貿企業復產 保證國際訂單不流失
    四川在線訊(李婷 記者 蒲南溪)為確保外貿出口企業儘快復工復產,南充市高坪區出臺系列舉措,推動解決外貿企業在招工用工、原料供應、物流運輸、防疫物資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幫助企業切實提高履約率,保證海外訂單不流失。
  • 廣東電視臺廣東新焦點報導—佛山市百厚鞋業有限公司
    在我國,尤其是廣東,外貿出口型企業眾多,好不容易頂著防疫壓力復工了,緊接著卻面臨著原有訂單暫停或取消的考驗。轉產,成為了部分企業緊急自救的方式。而佛山市百厚鞋業有限公司就僅用一個月的時間轉產口罩,開展自救。
  • 【今朝湘企更好看】凱盛鞋業6年前落戶祁陽縣 湘南「鞋都」在崛起
    在永州市祁陽縣,一則招商故事廣為流傳:2010年,國際知名運動品牌耐克的全球五大合作夥伴之一——廣東廣碩鞋業有限公司,打算將生產基地向內地轉移。祁陽縣黨政主要領導七下廣東,成功引來這家企業並建立凱盛鞋業,2011年建成投產。如今,這家鞋業「龍頭」通過科技「加持」,轉型升級成為當地外貿「龍頭」,引領當地加快形成輕紡製鞋產業集群。
  • 靈活用工如何迅猛發展?一文講清靈活用工的前世今生
    這一時期平臺企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了一個新的難題——平臺企業如何用工與勞動關係決定的應納問題。# 爆發期:靈活用工代表行業誕生2014-2018平臺進入爆發期,平臺競爭加劇,以戰爭開始以合併結束。
  • 鞋業巨頭寶成關停這家鞋廠,6000工人成了......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鞋業圈子!陽新縣委常委會會議上,圍繞鞋業何去何從,大家在討論中達成共識:千方百計穩住現有鞋企,大力招商引資做大製鞋產業。懷揣「6000富餘鞋匠」名片,加上湖北疫後重振的政策優勢,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吳坤坦言,招商比想像的順利。國內最大的運動鞋代工企業站成鞋業來了,租下6000平米廠房,註冊龍行天下鞋業公司,馬上投入生產。
  • 張雲燕:外資外貿企業復工法寶
    二、外資企業復工復產的若干建議根據法律法規並結合政策適用,筆者對外資外貿企業在復工復產復市提出以下建議:(一)擅用組合拳——保障現金流和生產運營的基本資金需求,化解「人、財、物」危機外資外貿企業在復工過程中面臨許多現實問題:比如勞動力短缺,需求和供給不平衡,用工和生產成本增加;同時受各公司復工日期不同及國內
  • 消費電子配件外貿訂單激增背後:有機矽暴漲晶片緊供應 疫情下工廠...
    對於消費電子外貿企業而言,全球疫情之下,訂單暴漲的除了充電器品類,藍牙耳機、數據線、平板電腦、智能穿戴等都迎來了較大的訂單漲幅。而追溯上下遊,人工緊張、原材料成本上漲,部分化工品原料暴漲、晶片緊供應也掣肘企業產能釋放。
  • 莆田鞋業,扛住!·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當前國際形勢下,外貿訂單減少、物流等要素成本增加。這對莆田市的外貿出口企業,特別是對訂單量佔全市出口量60%以上的外貿鞋企提出了新挑戰。    據業內人士反映,受疫情影響,許多外國客商提出訂單延期交付甚至取消。不少中小微企業因訂單排期需求,前期購置了大量原材料,退單導致無法變現,同時還要面臨人工、租金、水電等成本費用,資金周轉壓力巨大。
  • 廣州鞋業批發城大全
    廣州大都市鞋城廣州大都市鞋城,是珠三角地區最大的鞋業現貨「一站式」批發市場,位於廣州市解放南路與大新路交界處,該地段作為鞋類和鞋材產品分銷的黃金旺地,已有過百年的歷史。世界鞋業的中心在中國,中國鞋業的窗口在廣州,位於廣州市鞋業鞋材分銷黃金旺地——大新路與解放南路交界處的廣州市大都市鞋城。
  • 新華體育2019財報|健盛集團年產8億元運動襪,外貿訂單過重成掣肘
    在研發投入上的增加,使得公司能夠為國際大品牌客戶解決訂單開發難題,增強客戶粘性。  此外,從2013年起,健盛就未雨綢繆在越南布局完整的產業鏈,子公司健盛越南2019年設計產能已達到1.45億雙,同比增長32%,海防生產基地棉襪銷量達到1.46億雙,同比增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