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可以說是中國人想像力的極致體現了。
在唐朝之前,月餅就已經出現了。歷經千年直到如今,月餅的種類已經數不勝數,口味也千變萬化。按口味分,有甜味、鹹味、鹹甜味、麻辣味等;按餅皮分,有冰皮、酥皮、混糖皮;按產地分就更多了,有京式、廣式、蘇式、臺式、滇式、港式甚至日式……
每到中秋挑選月餅的時候,大家往往眼花繚亂,這麼多月餅不知道選哪個。其實在挑挑揀揀時,月餅人們的心中,已經有了高低之分。在某個方面來講,挑月餅和相親也有相似之處。如果說相親存在鄙視鏈,那麼在月餅界的戰況只會更加激烈。
01地域鄙視鏈
潮式月餅>京式月餅>蘇式月餅>廣式月餅
提到月餅的種類,繞不開最常見的四大流派:廣式、潮式、蘇式、京式。
俗話說:廣式月餅甲天下。廣式月餅的輝煌,其他種類的月餅無可比擬。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到了晚清和民國時期,廣式月餅一枝獨秀,獨步天下。廣式月餅有個優點:耐儲存,但是這個優點逐漸變為了廣式月餅的致命傷。因為廣式月餅耐儲存,所以可以批量生產,大家可以發現,超市裡賣的月餅禮盒裝裡面都是廣式的。
在其他地方的人看來,廣式月餅基本就是個「買來送人,自己不吃」的印象。為什麼能流行?還不是因為好送人!拎著一盒雍容華貴的廣式月餅禮盒,倍兒有面子。
蘇式月餅與廣式月餅相比,不耐儲存,現做出來的蘇式月餅外酥內軟,十分好吃。蘇式月餅長得更像是一種小糕點,最特色的就是酥皮。薄如蟬翼、重重疊疊、層次分明的酥皮,是月餅界裡對唇齒最大的寵幸。
但老北京人撇了撇嘴:廣式、蘇式月餅是啥啊?只有稻香村的自來紅月餅、自來白月餅才是他們的心頭好。帶有獨特麻油口味的京式月餅,口味清甜、口感脆松,早已佔據了北京人心中的第一位。
然而還是「任性」的潮式月餅佔據了鄙視鏈的頂端,能在美食最豐富的廣東地區殺出一條血路,還自立門戶的潮式月餅,才是食物鏈頂端的王者。但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廣式月餅佔據了我國月餅市場規模的大頭:63%;其次是蘇式月餅,佔15%;然後是京式月餅,佔9%。雖然廣式月餅在鄙視鏈最低端,但實力最強,比較要靠數據說話。
02口味鄙視鏈
五仁月餅>蛋黃月餅>豆沙月餅
豆沙月餅一直是主要月餅口味之一,擁有眾多的狂熱追捧者。在他們心中,豆沙餡的口感簡直一級棒,綿綿細軟,舌尖仿佛被絲綢纏繞著,再混合絲絲的甜味,沒有什麼能比吃豆沙餡的月餅更幸福的事了。
但是蛋黃月餅不服,作為全民熱度最高的月餅餡料,蛋黃月餅有著超多的粉絲。無論是月餅、粽子、雪糕、餅乾,甚至泡麵,只要是蛋黃味的,就有擁有超高的人氣。尤其是鹹蛋黃,那鹹鹹粉粉沙沙油油的口感,頓時讓人們感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不過,一旦說到五仁月餅,似乎大家都會投來鄙夷的目光。南北方網友似乎在五仁月餅上達成了共識,什麼「恨一個人,就送他五仁月餅」、「五仁月餅太難吃不配活在世上」……其實五仁月餅也感到很委屈。市面上冒充的假五仁月餅太多了,冒牌五仁月餅的顏色是那種髒的灰白色,吃起來還會硌牙。再來看看看正宗的五仁月餅,看看這色澤,這餡料,這果仁密度,簡直食慾大開有木有。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