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經常超長時間說話,會出現聲音嘶啞,聲音嘶啞。認為只要喝點水,潤潤喉嚨就行了,其實這是聲帶需要休息的一個小小提示,人們不能忽視。
為什麼有些人長時間說話或一感冒就聲音嘶啞呢?
別忘了給你的聲帶放個假
這得從正常的人體聲帶結構說起。通常我們一張嘴就能看見的部位叫做咽部,再往下稱為喉部,統稱為咽喉部。民間說法叫做"嗓子",但是具體到發聲的部位應該是聲帶。
聲帶像兩片韭菜葉,邊緣很薄、很齊、很直,活動自如。聲帶位於喉部,也就是氣管的最上端,其前端共同固定在甲狀軟骨的交角處,後方分別固定在左、右兩個披裂軟骨上。這兩個披裂軟骨像門軸一樣,帶著聲帶向內、外轉動,向內轉時聲帶閉合發出聲音,向外轉時聲帶張開進行呼吸。
聲帶在呼吸時是打開的,空氣可以自由流通,發音時候關閉。聲帶一張一合地運動,當氣流從氣管裡出來的時候通過聲帶黏膜的震動就會發出聲音。
當說話比較多,比較勞累的時候尤其是感冒後會出現聲音嘶啞,這時檢查可以看到聲帶黏膜發生腫脹,這時聲帶的震動就不好,因此聲音就表現得很嘶啞。
突然發不出聲音是怎麼回事?
老百姓可能會很吃驚,有時候,突然變成了"啞巴","心有餘而氣不足"。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是急性喉炎,由於說話過多、吃了過鹹的東西導致聲帶急性充血,經過一段時間休息或者一般的治療是可以恢復的。
保護聲帶.學會正確發聲
聲帶息肉、聲帶小結等慢性喉炎疾病,會使聲帶嗓音病變,即使做了手術或者其它治療後一度好轉,但若發聲習慣仍得不到正確的糾正,病變仍有可能再次發生。因此對嗓音病人來說,在藥物和手術治療外,更要注意進行正確的嗓音訓練。葉京英博士提出如下建議:
1、不要用嗓過度。用嗓過度是指濫用超過本人能力範圍的嗓音(用聲)。每人的發聲能力有音高(聲音頻率範圍)、音強(聲帶張力)、音時(發音用聲的時間)三個方面,超過此範圍將發生聲帶病變。說話要保持適宜的音量和音調,最好是勻速。用聲不要過長、過高、過累。
2、科學發音。高、低、中音交替使用,因為發高音時用聲帶前1/3,發中音時用聲帶中l,3,發低音時用聲帶後1/3。這樣發音不但有聲有色,還可以使聲帶交替休息。
3、改掉清嗓習慣。很多人可能經常用這個動作來咳掉喉中的痰或者使自己的聲音更加清晰。但這個動作使聲帶瞬間嚴重拉緊,容易造成聲帶損傷。
4、及早治療急性咽喉炎,避免轉成慢性咽喉炎。感冒時要注意聲音休息,尤其是感冒出現聲音嘶啞後。及時治療並避免咳嗽,以防咳嗽震傷聲帶。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酒後、感冒後或咽喉炎症時避免大聲喊叫或長時間說話,以免形成聲帶小結。
此外。平時應少吃刺激性食物;戒菸、戒酒;注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兒童不要經常大聲喊叫,以免聲帶形成喊叫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