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據告訴你,疫情對南京西路和淮海中路街鋪群的衝擊)
1.由於線上線下商業的飛速發展,商圈的輻射效應不斷削減,如果缺乏特色,消費者越來越不願意移動,這是擺在傳統商圈面前共同的時代課題;
2. 商圈由主街和后街群構成,好的商圈,后街群會各有主題,並與主街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兩個標的商圈街鋪路段中,都自然而然的出現了該特徵。去年靜安區提出了南京西路「后街經濟」的概念,在這統一規劃指導下,商圈會得到更好的提升。
3. 本地辦公客群重塑了南京西路商圈街鋪的形態,除了高端購物中心環繞的I級道路南京西路外,緊鄰的II級道路愚園路路段成為以餐飲、尤其是簡餐類為主的后街,在工作日滿足周邊辦公人群的需求,周末則延展服務更多商圈輻射客群;此外,南西商圈的零售和服務街鋪也皆以服務辦公客群為主;
4.相較南西商圈,淮海中路商圈今天的交通優勢(可達性)更大,可惜一方面淮中匱乏辦公供應難以聚集本地客群(主要指南北高架以西路段),另一方面也由於分散的產權和經營權,未能有效的進行整體更新和管理,這些都導致了淮中商圈的「吃老本」,從淮中商圈街鋪的多元化業態配比中可見一斑,可以說老少鹹宜,亦可以說客群定位模糊,當然,值得期待的是,優異的可達性至少為未來淮中的再次崛起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5. 商圈型街鋪的整體連鎖率沒有核心社區和社區型的街鋪高,但在各連鎖類型中,直營連鎖的佔比是最高的。
詳細調研內容請點擊:
上海街鋪群畫像| 1為你解讀熟悉又陌生的上海老牌商圈街鋪
市級商圈街鋪整體換租情況
南京西路標的商圈
租賃調整的店鋪數量佔比為13.4%
餐飲類店鋪是各業態店鋪租賃調整中最大的
餐飲類業態的調整最大,佔整體租賃調整店鋪數量的58.3%(對應2019年餐飲類業態整體數量佔比44.1%)。
受疫情影響,線下消費受阻,尤其對客流量較大的餐飲業造成衝擊導致調租。但即便疫情當前,由於南京西路辦公人口數量佔比較大,餐飲依舊是相對最受歡迎的新晉店鋪,尤其是物美價廉的簡餐。
換租前為可的便利店,將被替換為咖啡店@南京西路商圈(愚園路)
其次調整較大的為非日常零售類的服裝和配飾,推測原因與品牌的戰略布局相關。
新增空置店鋪數為6家,總佔比3.4%
租賃調整後,新開店鋪基本保持原店鋪的租賃業態,三類業態中均有發生空置。
淮海中路標的商圈
受到疫情衝擊較為嚴峻,租賃調整的店鋪數量佔比為27.4%
零售類店鋪是各業態店鋪租賃調整中最大的
零售類業態的調整最大,佔整體租賃調整店鋪數量的70.3%
新增空置店鋪數量驚人達到了50家,總佔比15.1%
租賃調整後,僅有不到一半(45.1%)的店鋪迎來了新的租戶,大量空置主要集中在原零售類業態的服裝配飾小店(此類店鋪調整後出現34家約60.8%的空置)上,其次為部分的原餐飲類業態的店鋪(調整後原餐飲類店鋪出現10家約47.6%的空置率)。
@淮中商圈(長樂路)內有成片的空置
商圈街鋪餐飲類店鋪換租情況
雖然數據數量有限,兩個商圈的異國類餐飲店鋪數量均有減少
@南京西路商圈(南陽路)內的一家西餐廳,疫情後慘遭閉店
@淮中商圈(襄陽北路襄陽坊)內2樓的西餐,疫情後關店
商圈街鋪零售類店鋪換租情況
商圈型零售類街鋪中,服裝配飾類店鋪為重災區,尤其在淮海中路商圈
在本次疫情中,零售類的各細分業態中,非日常生活類的服裝配飾受到的衝擊最大。
南京西路商圈I級道路南京西路以購物中心的沿街鋪為主,主要為奢侈品及高端服裝店,本次也有了一些調整;
主要的衝擊體現在了淮海中路商圈,淮海中路商圈的長樂路、陝西南路此前為著名的潮牌主題街,今年已逐漸式微,此次的疫情對該部分的店鋪的影響尤為嚴重,出現了閉店潮。
疫情後,@淮中商圈(長樂路)上有不少服裝零售正在經歷招租
商圈型街鋪面積與換租情況
南京西路商圈的中大鋪和淮海中路的中小鋪掉鋪嚴重
還是歸結於南京西路與淮海中路兩個商圈的不同特性,南京西路以辦公客群和輻射的跨區客群為主,且在I級道路南京西路上,主要為中高端購物中心的臨街鋪,整體店鋪的經營穩定性較淮海中路為高。
因此其租賃情況調整的主要面積段集中在100-300平方米這個區間,主要的店鋪類別為正餐和奢飾品服裝配飾店。
而淮海中路上,店鋪數量最多的集中在100平方米以下這個面積段,在這輪租賃調整中,主要的退租和空置也發生在這個區間,店鋪類別以陝西南路和長樂路的服裝小店為主。
商圈型街鋪的連鎖店換租情況
在商圈型街鋪中,各類連鎖與非連鎖店鋪受到的衝擊較為均衡
其中,南京西路商圈的直營類連鎖,在三類業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掉鋪後未有新增租戶的情況發生,新晉租戶有一定量的加盟類連鎖和其他類連鎖,以中式簡餐類為主,依舊看好周邊辦公客群的需求;
而淮海中路商圈的直營連鎖類店鋪經營相對其他類較為穩健,大量空置的為在陝西南路和長樂路上的非連鎖類小服裝店。
@南京西路商圈(南陽路)上的連鎖麵館被換成非連鎖的麵館
@淮中商圈(陝西南路)內不起眼的服裝店,疫情後空置
其他你不知道的事
疫情對市級商圈型街鋪產生一定的衝擊,同時疫情也將不符合客群消費需求的商戶踢出局,為市場篩選出了一批優質的商戶。
在整個調研過程中,我們驚奇的發現,有不少看似破破爛爛的小店,在疫情期間卻異常堅挺,有的甚至趁機翻新了店面。
時利綜合菸草店疫情前後對比@淮海中路商圈(襄陽北路)
十面歡騰趁疫情進行裝修@淮海中路商圈(長樂路)
另外疫情印證了,越是提供剛需類服務和產品的店鋪抗疫情以及經濟周期的能力越強。
@南京西路商圈(南京西路)1488號由疫情前的Costa coffee被替換成了客單價更親民但仍滿足辦公人群剛需的manner coffee,甚至還排起了長隊核心社區型街鋪在疫情前後的表現又是如何呢?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