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正常行走的速度是每小時5公裡左右;體質較弱的每小時3公裡左右。
普通人跑步的速度是每小時10公裡。接受過一般訓練的跑步每小時20—30公裡。
1、專一性規則
最有效的訓練方式就是模仿即將參加的比賽環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規則。如果你想以每七分鐘跑1.6公裡的速度跑10公裡,那你就需要按照這個速度進行訓練。
例外:想在訓練中完全模仿一項比賽是不切實際的,尤其是長距離比賽。訓練距離要比目標比賽的距離短,或者按照目標速度進行間歇訓練。
2、10%規則
每周的訓練量增加幅度不要超過10%。跑步專家JoanUllyot博士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10%規則,「我注意到,如果跑步者增加訓練量太快,容易出現受傷。」
例外:如果你剛剛經過了一段休息,這時每周的訓練量增加幅度可以超過10%,直到接近你的正常訓練量。
3、2小時規則
吃過飯後等2個小時再跑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兩個小時已足夠讓胃內的食物消化,即使是吃了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科羅拉多州的運動營養專家達洛爾說,「如果你等待的時間不夠長,食物不會正確的消化吸收,可能會導致腹部痛性痙攣、腹脹甚至是嘔吐。」
例外:在吃了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之後,可以進行90分鐘的輕跑,而如果吃的食物含高蛋白和高脂肪,則需要等待3個小時。
4、10分鐘規則
每次跑步前進行10分鐘的走路和慢跑,跑完也用同樣的方法平靜。
例外:在氣溫較高的情況下,熱身時間可以少於10分鐘。
5、2天規則
如果在跑步時連續兩天受傷,那麼你需要休息兩天。如果連續兩天感到疼痛,可能就是受傷的先兆。「即使是完全休息五天,也不會對你的健康水平產生很大影響。」美國三項全能醫生說。
例外:如果傷勢持續兩周,即使你休息了一段時間,也要去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