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 染色體、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和四分體辨析

2021-02-08 高中生物競賽

在細胞分裂間期,主要完成染色體的複製,複製的結果是每條染色體都含有兩條完全一樣的姐妹染色單體。這兩條姐妹染色單體連接在同一個著絲點上,由於一個著絲點表示一條染色體,所以一條染色單體不等於一條染色體。如圖中的1為一條染色體,1中的a與a』為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同源染色體是指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能兩兩配對(聯會)的一對染色體。如圖中的1和2為一對同源染色體,3和4為一對同源染色體。

形狀、大小不相同,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不聯會的染色體叫非同源染色體。如圖中有四對非同源染色體,它們是1和3,1和4,2和3,2和4。

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由於同源染色體的聯會,使得每對同源染色體中含有四條染色單體,這時的一對同源染色體又叫一個四分體,即同源染色體對數=四分體個數。圖中有兩個四分體,1和2為一個四分體,由a、a』、b、b』四條染色單體姐成;3和4為一個四分體,由c、c』、d、d』四條染色單體組成。

此外,在體細胞內也有同源染色體,但在體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不出現同源染色體的聯會現象。

例1  某二倍體生物的體細胞含有42條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細胞內含有的染色單體、染色體、四分體和DNA分子數依次是  (    )

A. 42、84、21、84

B. 84、42、21、84

C. 84、42、42、42

D. 42、42、42、84

解析: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DNA分子已經複製,這時的每1條染色體含有2條染色單體(2個DNA分子)。因此,體細胞含有42條染色體(即21對同源染色體)的某二倍體生物,在該時期的染色單體、染色體、四分體和DNA分子數分別為84、42、21、84。

答案:B


例2、下圖中甲~丁為某動物(染色體數=2n)睪丸中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DNA分子數的比例圖,下列關於此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 甲圖可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圖可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

C. 丙圖可表示有絲分裂間期的第一階段

D. 丁圖可表示有絲分裂後期

解析:動物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每條染色體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和兩個 DNA分子。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體數減半,但每條染色體中仍含有兩條染色單體,兩個DNA分子。丙圖中染色體數為2n,且無染色單體,與體細胞相同,可表示有絲分裂間期的第一階段(此時染色體並沒有複製)。

答案:D

相關焦點

  • 微課:染色體、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的理解
    ①染色體:以著絲點數目為準,常染色體:在雌雄個體中沒有差異的染色體,性染色體:在雌雄個體中有顯著差異的染色體;②染色單體:
  • 高中生物知識點,基因與染色體的關係
    卵細胞形成(生物必修二課本)減數第二次分裂全程無同源染色體。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聯會。由於每條染色體都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因此聯會後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做四分體。
  • 可遺傳變異(三)——染色體變異
    寬葉紅花與窄葉紅花植株的比為2:1 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協調,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這樣對待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答案】 (1)紡錘體  不會     (2)分生  76(3)①隱②R  AARR  10/13③植株丙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體未分離(或植株丙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開)   1/48【例2】
  • 講課小妙招:妙「喻」生花——輕鬆運用比喻法講解同源染色體的概念
    我們都知道同源染色體的概念:減數第一次分裂期開始不久,初級精母細胞中原來分散的染色體進行兩兩配對。
  • 染色質和染色體的結構
    在染色質的主要成分中,DNA和組蛋白是穩定存在的,DNA與組蛋白之比約為1:1非組蛋白與RNA的含量則隨著細胞生理狀態的不同而變化,非組蛋白與DNA含量之比為(0.2~0.8):1,RNA與DNA含量之比約為0.1:1.通常細胞代謝活動越旺盛,非組蛋白和RNA的含量就越高。細胞中的DNA絕大部分存在於染色質中,並且含量十分穩定。
  • X染色體失活
    雖然在體細胞中失活的X染色體非常穩定,但在正常發育過程中的一些情況下,整條染色體還可以再被激活。例如,在發育中的原始生殖細胞內,可以激活失活的X染色體。在重編程實驗中,也可以觀察到X染色體的再激活。從染色質到染色體的四級結構染色質和染色體的基本成分相同,主要包括DNA和組蛋白,除此之外,還有非組蛋白和RNA。染色體是染色質經過髙度聚縮後形成的特殊結構。
  • 秋水仙素誘導細胞染色體加倍的真相
    【傳統思維】1、誘導染色體加倍過程:適量秋水仙素→有絲分裂前期→抑制紡錘體形成→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染色體加倍→無紡錘絲牽引,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細胞質不分裂→細胞中染色體加倍2、主要原因:分裂期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與紡錘絲是否牽引無關。
  • 染色體異常形成的四分體
    染色體結構變異包括:缺失、重複、倒位、易位。
  • 【梳理與歸納】§8.1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稱聯會),形成四分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常常發生對等片段的互換。(有絲分裂中也有同源染色體,但不聯會)。※同源染色體的形態、大小不一定相同。如人的X和Y染色體,X染色體比Y染色體大得多,但減Ⅰ過程中能聯會,仍稱為同源染色體。※形態、大小相同的染色體也不一定是同源染色體。例如:姐妹染色單體著絲點分開後形成的兩條染色體形態、大小完全相同,由於來源相同不屬於同源染色體,一般稱為相同染色體。
  • 染色體多態 VS 異常
    染色體多態(chromosome polymorphism)也稱異態性,是指正常人群的染色體上存在的各種非病理性的微小變異,主要表現為同源染色體大小形態
  •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課後習題及答案 5.2染色體變異
    ( ) 2.秋水仙素能誘導多倍體形成的原因是( )A.促進細胞融合B.誘導染色體多次複製C.促進染色單體分開,形成染色體D.抑制細胞有絲分裂時紡錘體的形成3.該病是由於9號染色體和22號染色體互換片段所致。
  • 染色體多態性知多少?
    染色體的多態性是指正常健康人群中存在的各種染色體上的微小變異,主要表現為同源染色體大小形態、帶紋寬窄或著色強度等方面的變異。染色體多態性是可遺傳的,可能還與壓力刺激相關。染色體多態性的常見核型有哪些?1、D組(13,14,15號染色體)和G組(21,22號染色體)的隨體增大(ps+)、重複(雙隨體)或缺如(ps-),隨體柄的長短(pstk+或pstk-);2、1、9、16號染色體的次縊痕區加長(qh+)或縮短(qh-);3、Y染色體長臂的長度變異,可大於F組(Yqh+),也可小於G組(Yqh-);4、Y、9號染色體等臂間倒位
  • 高中生物—— 如何快速區分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2、有絲分裂各期特點(口訣):①間期:「染色體」複製現「單體」②前期:膜、仁消失現兩體③中期:赤道板上排整齊④後期:均分牽引到兩極⑤末期:膜、仁(板)重現兩體失3、細胞分裂中有關染色體的一組概念(染色體和DNA等的數量判斷要點):①染色體組:二倍體生物配子中的一套染色體(大小
  • 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重點知識列表梳理
    減數分裂各時期細胞特徵比較時期主要特徵分裂間期①細胞體積增大;②染色體複製;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①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②四分體中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中期①四分體排列在赤道板上;②著絲點一側連有紡錘絲後期
  • 染色體的多態性與臨床效應
    除了長度以外,結構性異染色質的改變也可以表現為與異染色質區域相關的結構變化。如inv(9)(p12q13)是指9號染色體長臂區域的異染色質部分倒位到了9號染色體的短臂上,這也是染色體變異的一種常見類型,9號染色體和Y染色體的倒位最為常見[2]。    著絲粒的長度變異通常也認為是染色體的多態性。
  • 染色體核型分析是什麼?
    染色體是生物遺傳物質——是染色質的特殊表現形態,它僅出現在細胞分裂中期,染色質在細胞分裂中期形成的特殊形態稱為染色體
  • 解密:男性的染色體是XY,女性是XX,那會出現染色體是YY的人嗎?
    或許有一些實驗方法可以將男性染色體第二次減數分裂中的單體移動到同一位置,致使YY染色體產生,但是想將之培育成人是不可能的。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認為擁有Y染色體的男性生來就比女性高貴,並且指出Y染色體從誕生之初就十分特殊。這種看法完全是錯誤的,因為根據多年的研究來看這兩個染色體本就屬於「同源」。
  • 試管胚胎染色體異常
    胚胎染色體異常是導致胚胎種植失敗、反覆流產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遺傳性疾病,隨著女方年齡的增加,卵子染色體的異常率也會增加,導致正常胚胎數量的急劇下降。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能夠幫助我們篩選染色體正常的胚胎進行移植,從而減少了因胚胎染色體異常導致的胚停、反覆種植失敗的概率。目前傳統的胚胎植入前遺傳檢測主要是對胚胎卵裂球活檢,或囊胚滋養外胚層細胞活檢兩種方法,都可能對胚胎產生一定的損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無創胚胎檢測以其獨特的優點逐漸被大家所關注。
  • 這些染色體異常的臨床意義,你都掌握了嗎?
    異染色質在著絲粒功能方面其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正確的姐妹染色單體結合和染色體分離所必需的,異染色質的異常有可能影響生殖細胞在減數分裂時染色體配對聯合,乃至影響配子的形成;或者因為位置效應,使一些生殖相關的基因沉默,從而引起生殖異常【2】。
  • 如何解讀染色體核型報告
    染色體結構人類有22對常染色體和1對性染色體著絲粒(cen):兩條染色單體彼此相連之處,也是有絲分裂中紡錘絲附著的部位次縊痕(h):是染色體物質稀少或去螺旋化的結果,較常見於核型表述方法區和帶的序號均從著絲粒為起點標號,染色體上不存在「非帶區」簡式:染色體數,性染色體,重排類型(染色體號)(斷裂點)詳式:染色體數,性染色體,重排類型(染色體號)(染色體具體構成)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