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現役球員誰是奪得大滿貫最多的球員,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脫口而出說是費德勒。如果接著追問,誰是奪得大師賽冠軍最多的人,可能會有一些球友能正確地回答說是納達爾。如果再接著追問,奪得ATP500和ATP250冠軍最多的人分別是誰,恐怕很少有球友能回答正確。
以上三個問題,我覺得揭示了兩種現象。第一種現象就是,人們對事件關心的程度與事件的重要程度成正相關。也就是說,人們只喜歡關注在他們看來重要的事情,而對不重要的事情則鮮有興趣。
第二種現象則與第三個問題的答案有關。可能很少有人知道,ATP現役球員中,奪得ATP500冠軍最多的人是費德勒,數量是24個;奪得ATP250冠軍最多的人依然是費德勒,數量是25個。這是一種典型的「贏者通吃」現象。
而我們剛剛說到的兩種現象,可以用一個共同的理論來予以分析和解釋,那就是我們常說到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的名字就來源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一個國王給3個僕人每人1錠銀子,讓他們拿去做生意。過段時間後,第一個僕人說用那1錠銀子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說用那1錠銀子賺了5錠,於是國王獎勵他5座城邑;第三個僕人則說一直把銀子包在手帕裡。
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1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這就是「馬太效應」。現今「馬太效應」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經濟、教育、科技等領域,用來分析和解釋諸多社會現象。就經濟領域來說,馬太效應深刻揭示了贏家通吃的收入分配不公現象。
前階段,因網球賽事停擺導致眾多底層球員失去了收入,由此引發了高排位球員向低排位球員捐款的倡議。人們忽然發現,職業網壇的「馬太效應」現象已經變得十分嚴重,甚至可能會動搖未來職業網壇的發展根基。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要求ATP對賽事獎金分配製度進行改革,重點提高底層球員的待遇。畢竟,如果越來越多的底層球員被迫放棄職業網球,那麼世界網壇未來就不可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撇開賽事獎金和商業贊助不談,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現役ATP球員冠軍分布情況,來看看現今男子職業網壇的「馬太效應」已經到了何種恐怖的程度。
首先來看一下冠軍總數分布情況。
在現役ATP球員中,擁有單打冠軍頭銜的人有95人,總共獲得746個冠軍,其中:費德勒103個、納達爾85個、德約科維奇79個、穆雷46個、德爾波特羅22個、西裡奇和特松加各18個、瓦林卡和蒂姆各16個、加斯奎特和伊斯內爾各15個、西蒙14個、羅布雷多和錦織圭各12個、小茲維列夫11個、奎羅伊和孟菲爾斯各10個,其餘78人共獲得244個。也就是說,費納德三人所獲冠軍數比這78人的總數還多23個。如下面的餅圖所示。
再來看看最受關注的大滿貫冠軍數量分布情況。
現役ATP球員中,僅有7名球員擁有大滿貫單打冠軍頭銜,他們總共瓜分了過去的64個大滿貫,其中:費德勒20個,納達爾19個、德約科維奇17個、穆雷3個、瓦林卡3個、西裡奇和德爾波特羅各1個。如以下餅圖所示。
接著來看看年終總決賽冠軍歸屬情況。
過去15年以來,總共只有6位球員有幸奪得過ATP年終總決賽的冠軍,依奪冠次數排序分別是:費德勒6次,德約科維奇5次,穆雷、迪米特洛夫、小茲維列夫和西西帕斯各1次。如下圖所示。
下面再來看看1000分級別的大師賽冠軍情況。
現役ATP球員中共有18位球員獲得過128個大師賽冠軍,依奪冠次數排序分別是:納達爾35個,德約科維奇34個,費德勒28個,穆雷14個,小茲維列夫3個,特松加和梅德韋德夫各2個,羅布雷多等10人各1個。如下圖所示。
再看看ATP500賽事冠軍分布情況。
現役ATP球員中共有36位球員獲得過ATP500冠軍,依奪冠次數排序分別是:費德勒24個,納達爾21個,德約科維奇14個,穆雷和德爾波特羅各9個,錦織圭6個,蒂姆5個,瓦林卡、菲·洛佩茲、巴斯拉什維利、克耶高斯、孟菲爾斯各3個,克裡贊、特松加、奎雷伊、梅耶爾、西裡奇、小茲維列夫各2個,其餘18人各1個。如下圖所示。
最後再來看看ATP250賽事冠軍分布情況。
現役ATP球員中共有93位球員獲得過403個ATP250冠軍,依奪冠次數排序分別是:費德勒25個,納達爾、穆雷各17個,加斯奎特15個,西裡奇、伊斯特爾、特松加各14個,西蒙13個,德爾波特羅11個,羅布雷多和蒂姆各10個,其餘83人共260個。如下圖所示。
以上數據雄辯地說明,現今的男子職業網壇馬太效應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從各個級別的賽事冠軍歸屬來看,強者恆強、弱者更弱、贏家通吃的現象可謂是大行其道。在巨頭們的統治和碾壓下,普通球員、年輕一代似乎越來越難以出頭。
不過,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遵循「發生-發展-成熟-衰老-滅亡」的規律,沒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職業網壇也概莫能外,年老的一代終究會慢慢退隱,年輕一代終歸會走到舞臺的中央。對於暫時處於弱勢的普通球員和年輕一代們來說,如果目前的規則難以被打破和變革,那唯一的方法就是強大自己,不斷鞭策自己去奮發,去挑戰巨頭們的地位,激勵他們去追求和超越自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太效應也有積極的一面。
最後再回應一下前幾天一些球友在我文章後面的留言。
1.這些數據取自於一家名為Ultimate Tennis Statistics的網站。這是一家網球統計數據網站,其數據來源於ATP/WTA/ITF等官方網站。不過,我並沒有在該網站看到相關官方機構的授權書,我猜測該網站是採用爬蟲技術從相關官網提取的數據。儘管該網站不能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但經過我的驗證,這個網站的統計數據大體上還算比較靠譜。
2.隨著社會的發展,大數據技術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ATP、WTA、ITF這樣的專業機構在對球員進行評價時,也會將數據統計結果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不僅如此,網球解說評論也會用數據統計結果來評價球員表現和分析比賽進程,博彩公司會根據數據統計結果開出相應的賠率,好的教練團隊也會購買專業數據統計公司的研究成果對球員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利用這些結果來研究對手,從而制定相應的比賽策略。可以說,未來大數據應用的領域會越來越廣,將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3.數據具有客觀性,儘管數據分析有缺陷,但仍比那些盲目的主觀臆斷要強一些。某位球友留言說,「你這種來源於『某專業網球資料庫網站『』的一系列數據分析文,實話說,狗屁意義沒有。」我覺得這位球友可以質疑我的數據準確性和完整性、也可以具體指出我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你沒有理由指責我這樣的分析毫無意義。雖然我前上篇文章的分析方法與ATP官網採用的方法略有不同,但分析結果與ATP官網的分析結果是一致的,感興趣的球友可以去瀏覽一下ATP官網。
4.某位球友在我昨天的文章下面留言說,「其實數據能反應(原話如此,這位球友把反映誤寫成了反應)出什麼問題?連網球官方網站都不會整這些無聊的東西。」建議這位球友去找一些大數據方面的書讀讀,有空的時候去ATP官網看看,相信你會有新的發現。
謝謝各位的閱讀。 (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捲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