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馬太效應丨六組數據帶你看清ATP兩極分化多麼恐怖

2020-12-13 網球之家

如果問現役球員誰是奪得大滿貫最多的球員,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脫口而出說是費德勒。如果接著追問,誰是奪得大師賽冠軍最多的人,可能會有一些球友能正確地回答說是納達爾。如果再接著追問,奪得ATP500和ATP250冠軍最多的人分別是誰,恐怕很少有球友能回答正確。

以上三個問題,我覺得揭示了兩種現象。第一種現象就是,人們對事件關心的程度與事件的重要程度成正相關。也就是說,人們只喜歡關注在他們看來重要的事情,而對不重要的事情則鮮有興趣。

第二種現象則與第三個問題的答案有關。可能很少有人知道,ATP現役球員中,奪得ATP500冠軍最多的人是費德勒,數量是24個;奪得ATP250冠軍最多的人依然是費德勒,數量是25個。這是一種典型的「贏者通吃」現象。

而我們剛剛說到的兩種現象,可以用一個共同的理論來予以分析和解釋,那就是我們常說到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的名字就來源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一個國王給3個僕人每人1錠銀子,讓他們拿去做生意。過段時間後,第一個僕人說用那1錠銀子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說用那1錠銀子賺了5錠,於是國王獎勵他5座城邑;第三個僕人則說一直把銀子包在手帕裡。

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1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這就是「馬太效應」。現今「馬太效應」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經濟、教育、科技等領域,用來分析和解釋諸多社會現象。就經濟領域來說,馬太效應深刻揭示了贏家通吃的收入分配不公現象。

前階段,因網球賽事停擺導致眾多底層球員失去了收入,由此引發了高排位球員向低排位球員捐款的倡議。人們忽然發現,職業網壇的「馬太效應」現象已經變得十分嚴重,甚至可能會動搖未來職業網壇的發展根基。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要求ATP對賽事獎金分配製度進行改革,重點提高底層球員的待遇。畢竟,如果越來越多的底層球員被迫放棄職業網球,那麼世界網壇未來就不可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撇開賽事獎金和商業贊助不談,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現役ATP球員冠軍分布情況,來看看現今男子職業網壇的「馬太效應」已經到了何種恐怖的程度。

首先來看一下冠軍總數分布情況。

在現役ATP球員中,擁有單打冠軍頭銜的人有95人,總共獲得746個冠軍,其中:費德勒103個、納達爾85個、德約科維奇79個、穆雷46個、德爾波特羅22個、西裡奇和特松加各18個、瓦林卡和蒂姆各16個、加斯奎特和伊斯內爾各15個、西蒙14個、羅布雷多和錦織圭各12個、小茲維列夫11個、奎羅伊和孟菲爾斯各10個,其餘78人共獲得244個。也就是說,費納德三人所獲冠軍數比這78人的總數還多23個。如下面的餅圖所示。

再來看看最受關注的大滿貫冠軍數量分布情況。

現役ATP球員中,僅有7名球員擁有大滿貫單打冠軍頭銜,他們總共瓜分了過去的64個大滿貫,其中:費德勒20個,納達爾19個、德約科維奇17個、穆雷3個、瓦林卡3個、西裡奇和德爾波特羅各1個。如以下餅圖所示。

接著來看看年終總決賽冠軍歸屬情況。

過去15年以來,總共只有6位球員有幸奪得過ATP年終總決賽的冠軍,依奪冠次數排序分別是:費德勒6次,德約科維奇5次,穆雷、迪米特洛夫、小茲維列夫和西西帕斯各1次。如下圖所示。

下面再來看看1000分級別的大師賽冠軍情況。

現役ATP球員中共有18位球員獲得過128個大師賽冠軍,依奪冠次數排序分別是:納達爾35個,德約科維奇34個,費德勒28個,穆雷14個,小茲維列夫3個,特松加和梅德韋德夫各2個,羅布雷多等10人各1個。如下圖所示。

再看看ATP500賽事冠軍分布情況。

現役ATP球員中共有36位球員獲得過ATP500冠軍,依奪冠次數排序分別是:費德勒24個,納達爾21個,德約科維奇14個,穆雷和德爾波特羅各9個,錦織圭6個,蒂姆5個,瓦林卡、菲·洛佩茲、巴斯拉什維利、克耶高斯、孟菲爾斯各3個,克裡贊、特松加、奎雷伊、梅耶爾、西裡奇、小茲維列夫各2個,其餘18人各1個。如下圖所示。

最後再來看看ATP250賽事冠軍分布情況。

現役ATP球員中共有93位球員獲得過403個ATP250冠軍,依奪冠次數排序分別是:費德勒25個,納達爾、穆雷各17個,加斯奎特15個,西裡奇、伊斯特爾、特松加各14個,西蒙13個,德爾波特羅11個,羅布雷多和蒂姆各10個,其餘83人共260個。如下圖所示。

以上數據雄辯地說明,現今的男子職業網壇馬太效應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從各個級別的賽事冠軍歸屬來看,強者恆強、弱者更弱、贏家通吃的現象可謂是大行其道。在巨頭們的統治和碾壓下,普通球員、年輕一代似乎越來越難以出頭。

不過,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遵循「發生-發展-成熟-衰老-滅亡」的規律,沒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職業網壇也概莫能外,年老的一代終究會慢慢退隱,年輕一代終歸會走到舞臺的中央。對於暫時處於弱勢的普通球員和年輕一代們來說,如果目前的規則難以被打破和變革,那唯一的方法就是強大自己,不斷鞭策自己去奮發,去挑戰巨頭們的地位,激勵他們去追求和超越自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太效應也有積極的一面。

最後再回應一下前幾天一些球友在我文章後面的留言。

1.這些數據取自於一家名為Ultimate Tennis Statistics的網站。這是一家網球統計數據網站,其數據來源於ATP/WTA/ITF等官方網站。不過,我並沒有在該網站看到相關官方機構的授權書,我猜測該網站是採用爬蟲技術從相關官網提取的數據。儘管該網站不能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但經過我的驗證,這個網站的統計數據大體上還算比較靠譜。

2.隨著社會的發展,大數據技術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ATP、WTA、ITF這樣的專業機構在對球員進行評價時,也會將數據統計結果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不僅如此,網球解說評論也會用數據統計結果來評價球員表現和分析比賽進程,博彩公司會根據數據統計結果開出相應的賠率,好的教練團隊也會購買專業數據統計公司的研究成果對球員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利用這些結果來研究對手,從而制定相應的比賽策略。可以說,未來大數據應用的領域會越來越廣,將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3.數據具有客觀性,儘管數據分析有缺陷,但仍比那些盲目的主觀臆斷要強一些。某位球友留言說,「你這種來源於『某專業網球資料庫網站『』的一系列數據分析文,實話說,狗屁意義沒有。」我覺得這位球友可以質疑我的數據準確性和完整性、也可以具體指出我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你沒有理由指責我這樣的分析毫無意義。雖然我前上篇文章的分析方法與ATP官網採用的方法略有不同,但分析結果與ATP官網的分析結果是一致的,感興趣的球友可以去瀏覽一下ATP官網。

4.某位球友在我昨天的文章下面留言說,「其實數據能反應(原話如此,這位球友把反映誤寫成了反應)出什麼問題?連網球官方網站都不會整這些無聊的東西。」建議這位球友去找一些大數據方面的書讀讀,有空的時候去ATP官網看看,相信你會有新的發現。

謝謝各位的閱讀。 (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捲雲舒)

相關焦點

  • 一日募集超百億,「日光基」頻發 市場兩極分化愈演愈烈
    然而,新發基金市場的兩極分化也愈演愈烈,記者梳理發現,年內有15家基金公司募集規模不足5億,另有29家基金管理人「顆粒無收」。「今年前兩個月,市場行情較好,再加上人們的理財需求爆發,入市熱情高漲,而公募基金因其公開、透明及專業成為大眾理財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從而推動了新發基金爆款頻出。」6月16日,嘉實基金一位不願具名的內容策劃經理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
  • 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馬太效應,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從前,一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交給3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
  • 和異性交往,忌諱「馬太效應」
    你付出的太多,以至於讓對方一味地享受,最終失去了為你付出的動力。或許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馬太效應」,不平衡的付出,那兩個人的感情兩極分化,從而導致感情失敗。所以,不管你對他的愛到底有多深,要學會節制自己的感情。
  • 完善制度 防範市場兩極分化負面效應
    證券時報記者 潘玉蓉延續著2020年的勢頭,2021年的A股結構性行情持續強化,兩極分化明顯。這種兩極分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市值股票明顯且持續強於小市值股票。昨日A股主要指數全部收漲,但上漲上市公司家數僅784家,而下跌家數達到3295家。
  • 五大不可不知的心理學效應
    01, 巴納姆效應當你在進行星座性格測試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他說的簡直就是你本人,事實上,這就是很典型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其實不過是那些星座測試描繪了大多數人都會有的情況,只不過是你自己的主觀將你自己代入了。
  • 「馬太效應」成主流,投資者如何尋找生存空間?
    作者 | 陶丹「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馬太效應正持續在A股上演。僅就本周而言,公募基金年內新發行規模逼近三萬億和11家基金公司顆粒無收形成鮮明對比,第二隻「千元股」誕生、百元股陣容持續擴容和低價「一元股」大面積下跌反差巨大,可轉債市場也同時刷新了最高價和最低價的歷史紀錄。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效應——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指好的越好,壞的越壞、多得越多,少的越少的現象。也可以總結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區域,一旦在某個方面(如地位、金錢、聲譽、品牌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 心理學的6個經典實用心理效應,讓你的生活事半功倍
    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六條著名的心理學效應歡迎關注點點訂閱一起長知識第一個暈輪效應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在生活中所以也形象的稱之為光環效應追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你因為一個歌手寫詞寫的很好而喜歡上他久而久之就很可能會喜歡上其他的特點比如你漸漸的會覺得他是世界上聲音最動聽的人
  • 聰明女人的戀愛技巧:掌握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最常用於經濟學和社會學當中,用於表述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而在情感中馬太效應同樣存在,而聰明女人的戀愛技巧其實就是通過馬太效應而展開。男人情感需求:被依賴感正如馬太效應中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概念,在男女的戀愛之中其實也常常出現這樣的狀態,我們常說愛情裡若是一個女人太強勢,她往往過得沒那麼幸福,女人越強勢,情感需求就更獨立,得到男人的忽略也就更多。另外在感情中沒有讓對方完全地充當"男人"的角色,忽略了伴侶的心理要求,結局自然不言而喻。
  • LOL季中杯隊伍分析,LCK1項數據碾壓LPL,IG兩極分化太嚴重
    #520遊我寵你#大家好,我是克格汪,本期汪汪為大家帶來LOL季中杯的賽前數據分析;在LPL夏季賽開始之前,LOL官方選擇舉辦一個季中杯,由LCK前四名和LPL前四名參與,分別是JDG、TES、FPX、IG、T1、GEN、DRX、DWG,將在5月28號開打,對於這場比賽,我們這些LOL老粉們當然是期待的,本期為大家分析一下八支隊伍的春季賽數據,共有六項數據,分為常規賽和季後賽,克格汪逐一和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 海銀財富副總裁惠曉川:財富管理行業「馬太效應」凸顯
    「疫情將加速行業的洗牌,未來資源或加速向頭部機構集中,馬太效應更為凸顯,」在惠曉川看來,疫情固然有衝擊,但對於頭部財富管理機構來說,機會大於挑戰。惠曉川解釋說,當前中國經濟正在向高質量增長模式轉型,中國財富管理行業也正從粗放式增長向更加精細化、專業化發展轉變。
  • 這部動漫電影,上映前與《你的名字》作比較,口碑兩極分化
    而下面讓小陳君帶大家來看看,一部三年前的動漫電影,它講述了有關校園欺凌與救贖,上映前曾被拿來跟《你的名字》作比較,在B站評分達到9.6分。這部動漫電影就是《聲之形》,無論是畫面還是人物塑造都是十分優秀的,大家通過視覺可以或者下面小陳君分享的圖片都能感受得到。而劇情也是十分吸引人的,同時也打動人。
  • 中了500萬,你會怎麼辦?—被誤解的「馬太效應」
    這句話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馬太效應」,原出自馬可福音4:21-25 (馬太福音13章11~12)中:向上滑動閱覽馬可福音 4:21-25 21 耶穌又對他們說:「人拿燈來,豈是要放在鬥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燈臺上嗎?
  • 華為員工的工資表,多少年看錯的「馬太效應」
    圖片來自網絡「馬太效應」,強者越強的定律著名的馬太效應說,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這個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的寓言原話說的是:「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我們盯住了「多餘」的部分,忽視了最重要的部分「有的」。馬太效應的重點,要「有」。
  • 《道德經》和《聖經》裡都出現的一句話,馬太效應的正反饋成功學
    馬太效應 《道德經》第77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這個就是馬太效應。 身邊的馬太效應 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有這種情況,只要獲得一點成功,就會產生累積優勢,進而能夠擁有更多機會獲得更卓越的成就。
  • 考研把「馬太效應」形容到極致,但一個槓桿也有撬動地球的力量!
    那麼為什麼說馬太效應把考研形容到了極致?因為考研的成功就是努力和心態的結合。為什麼有一部分學生對考研如此重視,因為他們知道考研的成功就是一個正向的開始。有很多人可能不認可,認為人生無限可能,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也歡迎小夥伴們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是真正在市場摸爬滾打過的人,都會懷念高考,都會清楚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其實是一條「捷徑」。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033,蔡加尼克效應從心理學來講,一個人更有可能記住尚未完成的事情或動作,例如,服務員會記住你的訂單,直到將其帶給你,然後再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客人身上044,霍桑效應相信你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超市購物時,商家讓你品嘗他們的一款食物,而旁邊聚集了很多顧客,結果在這樣的關注度之下,品嘗後會馬上給出好評
  • 手機產業鏈公司去年業績兩極分化 勝利精密等12家企業淨利下滑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6日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稿時,53家手機產業鏈公司發布了2019年度業績快報或年報,49家公司實現盈利。但業績兩極分化明顯,35家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9家公司漲幅超過50%;12家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三成以上。  業內人士認為,手機產業鏈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呈現強者恆強局面。
  • 現在社會,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很大,基本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態
    現在社會,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很大,基本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態。一種是放假上課外班,包括基礎學科和音體美,同時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平時注重閱讀,父母引導比較多,孩子把自律的習慣內化到心裡。另一種孩子,父母不管教,完全交給學校,孩子的課餘時間是玩手機打遊戲,初中之後早戀。
  • 全球半導體清洗設備行業馬太效應明顯,溼法清洗佔據市場90%份額
    打開APP 全球半導體清洗設備行業馬太效應明顯,溼法清洗佔據市場90%份額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8 14: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