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升級!華為的生存之路上,有哪些國內企業可以成為幫手?

2020-12-17 和訊網

距離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一整年後,美方對華為的制裁力度再次升級。

北京時間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公告,要求採用美國技術和設備生產的晶片,也必須先經過美國同意才可出售給華為。

此次美國的制裁升級,重在打擊華為晶片的上遊,包括晶圓代工在內的晶片生產製造供應鏈,意在強制各大供應商不得為華為提供晶片代工服務。

而華為也在昨日的全球分析師大會上回應,「儘管艱難,仍會盡最大努力尋找解決方案。」

國內晶片製造,究竟離國際供應商水平還差多遠?

這個從2018年以來被反覆拷問的話題,時下再次成為當下熱點。我們從國泰君安多個研究團隊之前發表的報告中抽取出相關分析,結合國泰君安計算機團隊最新發布的鯤鵬生態研究,看華為的生存之路上,有哪些國內企業可以成為幫手?

華為供應鏈

在國泰君安研究團隊去年9月發布的《華為產業鏈上的149家公司,誰將重現蘋果產業鏈上牛股的輝煌?》報告中,我們曾經根據公開資料和上市公司年報,以及相關公司招股說明書的五大客戶名錄等途徑,整理出了華為的供應商體系總共164家。

扣除房地產、交運等提供輔助性服務的公司後,屬於電子、通信、計算機行業的中外供應商供149家。

華為2018年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

梳理之後不難看出,華為在晶片代工、光通信器件上高度依賴全球供應商。

2018年爆發的中美風波使得華為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扶持國內供應商是保障供應鏈安全的必經之路,而在過去的一年多中,華為在晶片設計端已基本實現自研替代或非美供應商切換。

然而,如同昨日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第17屆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所說,

「華為不具備晶片設計之外的晶片製造能力,我們還在努力尋找解決方案。求生存是華為現在的主題詞。」

種種數據表示,華為在晶片製造端仍高度依賴臺積電,且上遊半導體設備、EDA軟體仍被美國廠商壟斷。而這兩個領域,也毫無意外地成為本次美國限制的重點打擊對象。

為進一步緩解衝擊,目前華為已緊急向臺積電追加7億美元的訂單,當中包括5納米及7納米晶片。

市場預計,如果這筆訂單順利交付,最起碼能滿足華為一個季度的晶片需求量。

中國晶片製造現狀

反觀國內,在晶片製造領域,有誰可以取代臺積電?

一個我們不得不正對的事實是,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雖然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迅速,但一直呈現出封裝和設計強,製造弱的格局。

這一結構,與不同細分領域所需要的技術難度有關,發展較快的是技術壁壘低,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的封裝環節;緊隨其後的是設計,一批諸如海思晶片的設計廠商也正在快速崛起;而相對薄弱的晶片製造行業,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半導體產業垂直分工流程和基礎環節

2019年10月22日,國家大基金二期成立。根據規劃,其投資方向將重點放在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和清洗設備等晶片製造領域。

與五年前成立的大基金一期相比,二期的規模翻了一倍不止,超出市場的預期,而從這些真金白銀中,我們可以看出國家扶持半導體行業的決心。

上周五,國家大基金二期在美國宣布對華為的制裁之後,宣布向晶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增資近200億,其意義不言而喻。

中芯國際也隨即表示,由於預期先進位程的市場需求持續急增,中芯南方計劃將產能由每月6000片增加至35000片,以滿足未來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生產需要。

國產化的良機

以晶片製造行業中極為重要的半導體設備為例,國泰君安電子團隊此前在《越過7到10億的山丘,哪些國產半導體設備企業將突破盈利加速拐點?》報告中曾給出詳細分析,認為國產晶片生產的突圍應該從國產設備和內資產線兩個維度來尋找出路。

設備方面,技術難度高的關鍵性設備仍由外企把持,如投資額最高的光刻設備仍然是日本的佔比最高,先進光刻機則依然由荷蘭ASML壟斷,整體國產化率不足2%,且國產光刻設備僅為塗膠顯影設備,並非高技術難度的核心光刻機。

量測設備同樣國產化率不足2%,主要供應方還是美國企業佔比最高。此外,投資額達23%的成膜設備國產化率也不足10%。

但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內資龍頭在部分細分領域已有突破,如中微半導體CCP刻蝕機在大陸晶圓廠市場佔比為25%,北方華創則是約有22%的IC設備通過產線驗證。

此外,刻蝕設備、摻雜設備和CMP設備方面也看到了國產化的曙光,當前三者國產化率在15%左右,而清洗設備的國產化率更是達到了30%。

總體來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前路漫漫,但國產設備在逐步進入大陸產線後佔比在持續提升,內資企業均已經開啟加速追趕模式,未來具備較大的突破潛力。

關鍵設備已逐步實現國產化

下遊產線方面,根據半導體行業觀察以及各公司官網數據,武漢長存、長鑫、中芯14nm、中芯國際65/55nm、積塔、華虹無錫、華虹FaB6、士蘭微、粵芯這幾條主要產線2018-2020年規劃的設備總投資額約為7916億元。

如果選取長江存儲、華虹無錫以及華力微三條產線作為統計樣本,預計當產線建設完成後設備總體國產化率可以達到25%,因此可以得到整個項目在2018-2020年對國產設備總體需求空間約為1979億元,其中2020年可以達到94.8億元,同比增長69%。

與國產設備相類似的是,內資產線的國產化率也在呈現逐步提升趨勢。

各類設備國產化率情況統計

在目前國產設備廠商滲透率仍有所不足,且內資產線的國產化率呈現逐步提升的良好趨勢下,刻蝕、成膜與清洗等設備方面均具備較大的突破潛力。

從各條產線的實際情況來看,2018年與2019年實際投資額少於計劃投資金額,我們預計半導體設備的大年將在2023年後來臨。

從晶片到生態 華為「鯤鵬計劃」

打鐵還需自身硬,技術必須成為華為的最重要核心競爭力,這一堅定信念從華為的歷年研發投入中也可以得到驗證。

2019年,華為研發投入1317億元,研發費用率為15.33%。公司持續加大5G、雲、人工智慧及智能終端等面向未來的研發費用,高研發投入是公司探索理論突破和基礎創新的基礎。

保持高研發投入支撐公司探索理論突破和基礎創新

2019年9月,華為聯合產業夥伴發布了《鯤鵬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闡述了鯤鵬計算產業發展藍圖、關鍵挑戰和舉措,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的策略打造計算生態。

基於ARM架構的華為鯤鵬(Kunpeng)處理器具有多核高並發的技術優勢,可以有效解決行業數位化升級中海量數據高並發、數據中心能耗高,以及隨著人工智慧和5G而爆發的邊緣計算晶片功耗、響應時間、體積等問題,為行業數位化提供最優解決方案。

這枚處理器,也因此成為鯤鵬計算產業的底座。

據華為報告顯示,鯤鵬上下遊產業鏈包括PC、伺服器、存儲、作業系統、中間件、虛擬化、資料庫、雲服務、行業應用以及諮詢管理服務等。

鯤鵬計算產業定義

截止2020年5月,華為鯤鵬生態已經吸引了眾多合作夥伴:

1、整機(伺服器和PC)廠商:神州數碼、東華軟體、長虹、拓維信息,同方股份、黃河科技集團、山西百信、寶德等;

2、基礎軟體廠商:中標軟體、東方通、寶蘭德、中創中間件、普華軟體、人大金倉、達夢資料庫、深信服等;

3、應用軟體廠商:WPS、美亞柏科、金蝶軟體、用友軟體、長亮科技、宇信科技、科藍軟體、博思軟體、南威軟體、致遠互聯、東方國信、超圖軟體、稅友集團、廣電運通、佳都科技等。

即便千瘡百孔,也要積極有為。

希望「不死鳥」華為在浴火重生之後,能夠帶領中國晶片產業鏈和生態圈層層突圍。

來源:國泰君安研究團隊

相關焦點

  • 美國制裁了華為,為什麼中國不能同樣地,去制裁蘋果呢?
    現在提到華為我們就想到5G,一提到5G我們就想到晶片,一想到晶片我們就想到高通,想到美國政府。進而又引出華為與美國政府之間的鬥爭,從美國出臺第一部封禁華為的政策政策至今已經將近三個年頭了。這段時間以來,在我們普通百姓眼中,變化最大的就是華為。
  • 美國聯合英法意制裁華為,華為的出路在哪裡?掌握核心技術是關鍵
    美國步步為營,圍堵華為和其它中國企業和機構一、禁售晶片從2019年美國宣布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公司出售晶片開始,華為抵制住壓力,積極開始自主研發晶片,海思麒麟應運而生,在華為主流4G旗艦機型和5G機型上紛紛開始採用麒麟晶片
  • 繞過騰訊、阿里,美國為何堅決鎖定製裁華為?
    此前美國政府發布通告,將華為列入制裁企業名單,原因是華為公司危及美國國家安全,這是美國第一次對華為發動制裁,一年後,美國政府在國家商務部網站發布了對華為的新制裁,升級對華為的制裁內容範圍,華為的處境越來越艱難。
  • 2019年5月15日:美國「制裁」華為
    2019年5月15日(農曆2019年4月11日),美國「封殺」華為。  揮舞「關稅大棒」升級中美經貿摩擦,假借「國家安全」之名對華為等中國企業實施出口管制……美國近來種種破壞國際貿易規則的行徑,在國際社會激起一片反對之聲。
  • 很多人想不明白:美國能制裁華為,為什麼中國不能同樣制裁蘋果?
    這讓許多國家都產生了一定的危機感,許多國家政府都在盯著華為的一舉一動,其中就包括了美國政府。自從2019開始,美國政府就將我國的華為列入其所謂的實體清單,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那只是美國政府用來壓制外國企業的常用手段。
  • 美國對華為打出終極制裁,2020年將成華為最關鍵的一年
    這次的BIS規定,要求全世界所有公司,只要利用到美國的設備和技術,要想幫華為生產產品,就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批准。大家知道,在今年2月份疫情嚴重的時候,美國就在謀劃新一輪的針對華為的制裁。從當時傳出的結果來看,這次BIS的制裁比2月份的時候還要嚴重。
  • 一年了,被美國制裁的華為過得怎麼樣?
    據新京報、騰訊新聞大數據統計顯示,任正非在這20多萬字的採訪中,提到頻率最高的詞就是美國、川普、孟晚舟、谷歌、蘋果、5G、後門、接班人等問題,裡面不乏尖銳直接的問題,但任正非均以巧妙幽默的方式化解,或者正能量滿滿,每次採訪必上熱搜,也會給華為帶來更大關注度。這一點從百度指數可以看出,每次任正非採訪內容的曝光,「華為」關鍵詞就會走向小高峰。
  • 美芯企業迫於壓力制裁華為,高通憤怒發飆,這是制裁美國
    美國商務部明確表示:「美國設備的晶片企業在沒有美國允許的前提下不得跟華為合作」,其實不僅針對華為,就在2020年的中旬,美國德州儀器的TI製造廠接連取消了中國的代理,TI對於中國手機用戶來講顯得十分陌生,殊不知他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國防、航天、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CPU,幾乎所有的電子市場都有他的影子,雖然對手機的影響不大,但他自身屬於研發CPU、GPU的頂級國際企業
  • 華為進入最艱難時刻!國內國外有哪些力挺?如何破局才能渡過難關
    在打壓華為一周年之際,美國變本加厲,將實施更加瘋狂的制裁,即限制華為在全球範圍內採購晶片。這等同於美國以國家力量全面封殺華為,是要利用美國在全球的科技霸權對華為下重手,目的就是將華為完全徹底擊倒。因此,華為到了最為艱難的時刻,但華為並不孤單,國內必然力挺,國外也有支持!
  • 又一家科技企業被美國列入「黑名單」,作為反制,波音該被制裁了
    除了中芯外,此次實體名單上又增加了60多個其他實體,這些實體被認為與中國軍方有關係,違反了美國的國家安全或外交利益。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如果消息屬實,這將是美國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的又一力證,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 求生存是華為現在的主題詞!剛剛的分析師大會,信息量很大
    例行連開三天的分析師大會是華為每年向外界傳遞公司整體策略、行業未來趨勢的重要窗口。今年也由於「516」禁令一周年、美國商務部升級對華為的限制級別,會議意義變得格外不同。 窗外風雨變幻莫測,然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
  • 為什麼美國能3次制裁華為,卻對深圳這家企業無可奈何?
    編輯:三三來源:正和島8月2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對大疆的337調查仲裁,決定不發布禁令。美國能3次制裁華為,卻對深圳這家企業無可奈何。找投資,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想法就找團隊討論,終於在拼命苦幹下,2008年,大疆第一款,比較成熟的直升機飛控系統XP3.1面世,可以進行半徑1公裡內的,半自動飛行遙控。 2013年,大疆推出「大疆精靈」,集飛行器及飛行和圖像傳輸於一身,一問世就受到市場熱捧,高大上的無人機,從此飛入尋常百姓家。大疆就此一舉成名,在無人機領域的藍海裡,砸出重重的漩渦。
  • 美國的刀 華為的盾
    簡單來說,華為在2020年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三大類,核心零部件斷供、主流晶片製程代工能力缺失、合作夥伴信任降低。03被制裁的一年裡 華為做了哪些事?一般來說,存貨的同比增長幅度應該與營收同比增幅一致,當存貨增長幅度遠高於營收增長幅度,就可以說明公司存在存貨的跡象,據Wind數據顯示,華為存貸數據從19年開始有了顯著的提升,說明華為從19年開始就開始存貨。此外,據國內媒體報導,華為還利用120天緩衝期向臺積電下了大量的7nm、5nm訂單,金額高達7億美元,此舉讓其在禁令生效前獲得了接近2020全年的供應數量。
  • 美國限制華為晶片供應,華為:我們也可以禁止美國手機在中國使用
    面對美國的打壓,華為很多的老客戶,最終在5G上並沒有在選擇繼續合作下去,這讓華為在2019年甚是困難。就算美國強制谷歌不準再提供系統給華為,這也沒有難倒華為,自己開發的鴻蒙系統面世,讓國人從心底自豪了一把。
  • 華為在美國制裁中尋找出路,推出自主OS,獲得德國5G許可
    」中國華為在美國全方位制裁中尋找出路。華為出售低價品牌,專注高端產品,並加速開發自己的作業系統「鴻蒙·和諧」,在歐洲市場,隨著德國有條件授權華為5G設備,可以鬆口氣了。自主研發的智慧型手機「鴻蒙OS」公測版面世據《中國經濟周刊》7日報導,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前一天召開開發者大會,正式公開了智慧型手機開發者版的「鴻蒙OS」Beta版本。
  • 2年前,中興被制裁,給了騰訊華為提醒,現在華為斷供,提醒了誰
    眾所周知,美國的華為的制裁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在2018年4月,美國就宣布未來7年內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銷售敏感產品,這就是企業內著名「中興事件」的開始。和華為不同的是,中興是上市企業,所以,即便中興實力強大,美國的「制裁」依然成功了,中興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繳納共計22.92億美元,約合146.7億元罰款,相當於正常情況下,中興3年的純利潤。另外,中興30天內還將撤換整個領導層,未來5年相當於全部為美國人打工。
  • 美國對中國企業發起新一輪管制,從去年開始都有哪些國內公司被「拉...
    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再次加大對華為的制裁。其宣布一項新計劃,將修改出口管制規定,限制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的外國公司再向華為或海思等關聯公司供應部分晶片。也就是再次升級出口管制,切斷華為全球晶片供應。針對美國進一步制裁華為行為,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外交部在5月16日發布的聲明中表示,中國將堅決捍衛本國企業的合法權利,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對華為等中國公司的「不合理打壓」。
  • 實體清單新增11企業用何「藉口」?尚有40餘家企業有制裁風險
    7月21日,美國將11家中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美國稱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企業存在針對維吾爾族人員的「強迫勞動」、「檢測基因」等侵犯人權行為。相關公司已經發表公開聲明反駁美方觀點,並反對美國以人權為藉口打壓中國企業的行為。近期,美國已經將數十名中國企業、大學列入實體清單,美國對近期將中國企業、大學、個人列入實體清單的藉口均指向「新疆問題」。
  • 被封殺的華為,只靠這一招,就讓美帝傻眼了
    兩年前,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發布採購禁令,讓中興在一夜之間處於癱瘓狀態,年邁的董事長親自赴美國談判,更換高層,巨額賠款,才換取了生存空間,而且時不時還得向美國進貢。在中興身上嘗到甜頭後,美國政府為了制約中國5G發展,又開始對華為故技重施,利用其在供應鏈上的優勢,對華為實行制裁。出乎美國意外的是,華為並沒有屈服,而是迅速啟用備胎計劃。
  • 美國傳來消息,這就是制裁華為的後果?
    美國傳來消息,這就是制裁華為的後果?美國從一開始開始制裁華為,因為發現華為的勢頭太過於旺盛,更加讓美國感到緊張的是,華為擁有了世界先進的5g技術,而美國卻還沒有,美國想要通過對華為施壓,企圖讓華為主動讓出這項技術給美國,這可是華為花了大量的心血才研究出來的技術,美國的算盤似乎打的太好,想要不勞而獲也得有個限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