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這俗話,基本上大都會蘊含著老一輩的智慧,以及他們的人生經驗。就比如題中所說的這句老話:「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從字面的意思上面,還是比較好理解的。這裡我個人通過我自己的理解,來單獨說說其中不同的地方。
三十不發:
三十,為而立之年。在古代,就是一個人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就應該成長為一個家庭的頂梁柱一般,就像家中房屋的柱子一般,可以擔起家庭的重擔。那麼,這裡的三十不發,從字面意思是理解,就是三十歲了,你還沒有發達,也就是事業有成,工作穩定的情況。
四十不富:
其實,這裡的四十不富,就是緊跟著三十不發而來。當你三十歲還沒有穩定的工作,那麼等你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你一般就很難富裕起來。這裡的富裕並不是一定指要很多的錢,但是這裡的富裕,就有一些穩定富足的意思。人的人生軌跡,基本就是這樣的一步緊跟著一步,步步為扣。
五十將來尋死路:
這句話的前提,就是前面的三十不發,四十不富而來的,意思就是說,你這個人三十歲沒有發達,四十歲還沒有富裕,那麼五十歲的時候,你就要想想自己的死後該怎麼辦了。一個人的黃金期就是人生的前幾十年,如果在自己三十歲、四十歲之前沒有做到工作穩定,事業有成的話,後面到了知天年之年後,生活沒有保障,人也無鬥志的時候,晚年生活將比較的悽涼。
其實,這句老話的意思還是很有鞭策意義的,就是告訴我們這些年輕人要抓住自己的黃金歲月,勤勤奮奮的工作,為自己的將來打好基礎,讓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夠比較安逸舒服。當然了,這句話,雖然確實有對我們的激勵作用,但是我們也不要悲觀地認為,自己在四十歲沒有事業有成,就消極悲觀。
人生的選擇很重要,但是人生也貴在堅持!其實,關於那些大器晚成的成功事跡,很多人都可以羅列出不少來。但是這些人為什麼會成功,很多人卻沒有去思考他們的前些年所積累下的知識等,也就是說,當你一直在不斷地積攢力量的時候,即使三十不發,四十不富,我們也可以在五十,甚至六十歲獲得成功。
雖說,這句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並不是絕對的。人生,不管什麼時候,只要自己不放棄,什麼時候奮鬥都不算晚!加油,致還在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