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向朝倫 燕巧
蒼溪縣五龍鎮三會村聚居點航拍圖。 縣委宣傳部供圖
「有些習慣養成就壞了。」趙興春半開玩笑的話,說的是刷牙。
這位66歲的三會村村民,三年前習慣了刷牙。這不,原來的牙刷磨毛了,8月3日趕到村上的便民超市買新的,「一天不刷牙,嘴都張不開,不買不行呀。」
這幾年,隨著脫貧攻堅推進,群眾生活條件改善,刷牙的習慣在廣元市蒼溪縣三會村得到普及。7月31日,廣元市蒼溪縣五龍鎮三會村便民超市盤點,超市負責人張翔華統計,7月又賣了31把牙刷,「是銷量增長最快的單品之一」。
一把牙刷熱銷的背後,是當地村民脫貧後生活習慣的大改變。
老習慣:買牙刷不如買煙抽
三會村距離蒼溪縣城32公裡,隱在叢山峻岭中,從縣城開車過去,需要40分鐘。
走進村民張宗保家,只見廚房裡嵌了白瓷磚,自來水接到灶臺邊,幾張毛巾掛在金屬杆上,兩個瓷盅豎著牙刷牙膏。張宗保說,不怕你們笑,以前我們一家老少幾口人,都用一條毛巾,親戚朋友來,也是共用,也不刷牙,「現在各人一張毛巾、一把牙刷。」
刷牙很簡單,但這個貧困村當年普及衛生習慣的時候,簡直是一場革命。
當時村裡路通了,自來水入戶了,手機也能視頻了,獼猴桃等產業也起來了,鄉村旅遊吸引了很多客人來村裡玩,村民慢慢富了。2017年5月,村裡要創健康村,駐村幫扶幹部、村幹部組織大家上夜校,講衛生知識、垃圾分類處理,希望大家做好家庭和個人衛生。
剛說到刷牙的事,一些村民呵呵笑了,特別是年紀大點的,有的說幾十歲都過了,沒刷牙還不是照樣過,還有的說身體好能吃能喝的,刷不刷牙有什麼嘛,甚至有村民打趣:買牙膏牙刷的錢,還不如買煙抽買酒喝安逸。
一段時間後響應的不多,村裡請來鎮醫院醫生,有名有姓的案例說給大家聽,又是圖片又是視頻放給大家看,牙齒壞了怎樣影響身體健康的。「很多人慢慢明白了,衛生習慣不好,小病變大病,富了也要變窮。」五龍鎮衛生院醫生庹寶露說。
「牙刷革命」顯出效果,一些村民開始自覺買牙刷。村裡又推出積分獎勵辦法,凡被評選為健康家庭的,可到超市兌換牙膏牙刷、米麵油等物資。
村民趙興春在村裡的便民超市買牙刷
新習慣:早晚要刷牙、垃圾要分類
三會村便民超市開在村委會一樓,30平方米的房間,安裝了四排一人高的貨架,貨架上擺放著菸酒飲料礦泉水等副食品,還有牙膏牙刷衛生紙等日用品,花花綠綠的商品,零零總總有150多種。超市主人張翔華坐在門口的收銀桌邊,有村民進來,招呼一聲,徑直去選貨。
村民趙興春進門,在貨架前挑挑揀揀選了三樣東西,一把牙刷、一提抽紙、一包雲煙,一共付款31元。其中牙刷最便宜,一把6元,沙宣牌的,抽紙最貴,心心相印牌,塑膠袋6包裝的,15元/提,雲煙一盒10元。
「煙可以少抽點,牙刷必須買。」看著記者疑惑的眼神,66歲的趙興春笑著解釋,自己抽了40多年的煙,不過用牙刷還是這兩三年的事,雖然時間不長,但也改不掉了。「以前8歲的孫子老說爺爺嘴巴有煙臭味,刷牙後也說得少了。」
揚了揚手中的抽紙,老漢又講開了:這兩年在外務工的兒子兒媳帶著孫子一回來,上桌吃飯就嚷嚷著要用餐巾紙,還帶著老人去買,現在也習慣了。
三會村有1235人,大部分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中老年群眾有600多人。「現在家庭、個人衛生習慣大改變,家家做到毛巾分開、早晚刷牙、垃圾分類了,全村創成省級健康村,80%以上家庭被村上評為健康戶。」三會村第一書記黃本波說。
三會村便民超市從2016年開張,一般每月只能賣到幾把牙刷,2018年後每月能賣到20多把,今年1-7月共賣了149把,銷售走勢不錯,張翔華翻看記錄本,跟著牙刷一併旺銷的還有牙膏,今年前七月賣了193盒。「目前牙刷有三個牌子,牙膏有三個牌子,準備再增加兩個品種,讓村民有更多選擇。」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