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揭示GULP1調節尿路上皮癌中的NRF2-KEAP1信號通路機制

2020-12-23 生物谷

2020年8月21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與人工智慧藥物研發公司Insilico Medicine合作,在2020年8月18日的Science Signaling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標題為「GULP1 regulates the NRF2-KEAP1 signaling axis in urothelial carcinoma」的研究論文。

圖片來自Science Signaling, 2020, doi:10.1126/scisignal.aba0443。

KEAP1-NRF2通路在癌症預防和針對氧化應激和親電子應激(electrophilic stress)的保護性細胞反應中起著關鍵作用。在正常組織和癌變前組織中,由NRF2激活的這個信號通路可以阻止癌症的啟動和進展,但在完全惡性

腫瘤

細胞中,KEAP1-NRF2通路受到破壞會導致NRF2靶基因的反式激活,從而誘導癌細胞的細胞增殖和其他表型變化。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分析了蛋白GULP1及其對KEAP1-NRF2通路的影響。結果表明,GULP1敲降(即降低GULP1表達水平)會導致體外腫瘤細胞增殖和體內

腫瘤

生長增加,以及對順鉑藥物的耐藥性。在GULP1表達下降的同時,還觀察到順鉑耐藥性的癌細胞中抗氧化基因的表達增加。此外,在大多數順鉑無反應的病例中,觀察到GULP1的低表達或無表達。

這些發現共同證明了GULP1是一種KEAP1結合蛋白,可以調節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中的KEAP1-NRF2信號轉導,而且GULP1的啟動子高度甲基化是GULP1沉默的一種潛在機制。

Insilico Medicine公司執行長Alex Zhavoronkov博士表示,「我非常高興看到來自Insilico Medicine公司的同事們參與了這篇重要論文的發表。雖然KEAP1-NRF2通路是膀胱癌和其他實體惡性

腫瘤

的主要信號軸,但是靶向這一複雜通路仍然具有挑戰性。基於這項研究獲得的知識,我們將利用Insilico Medicine公司開發的新型計算平臺,比如Pandomics及其集成組件Target ID,專注於識別和驗證能夠以高特異性、高療效和高安全性抑制這個信號網絡的新型化合物。」(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Masamichi Hayashi et al. GULP1 regulates the NRF2-KEAP1 signaling axis in urothelial carcinoma. Science Signaling, 2020, doi:10.1126/scisignal.aba0443.

2.International team identifies a new regulatory pathway in bladder cancer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8-international-team-regulatory-pathway-bladder.html

相關焦點

  • Cell子刊:北大肖瑞平團隊揭示高糖抑制AMPK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
    另一方面,對於抑制AMPK活性的負調節機制,我們卻知之甚少,也因此缺乏對於AMPK信號通路調控方式的全面認識。研究能量過剩如何抑制AMPK信號通路,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全面了解AMPK信號通路的調控,而且對於探尋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分子機制和治療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 諾獎風向標:WNT信號通路重要研究成果!
    來自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Hans Clevers教授就獲得了2019年的「引文桂冠獎」,其因針對Wnt信號通路及其在幹細胞和癌症中的作用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藥物測試的環境,可以在不使用細胞系或實驗動物的情況下進行藥物試驗。本文中,小編就對近年來科學家們在WNT信號通路研究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進行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
  • Science子刊:揭示JAK抑制劑誘導骨修復機制
    2020年2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Janus激酶(JAK)介導的細胞因子信號轉導已成為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等炎症性疾病的一個重要治療靶標。作為一類藥物,Janus激酶(JAK)抑制劑可減輕炎症,並且兩種JAK抑制劑託法替尼(tofacitinib)和巴瑞替尼(baricitinib)已被批准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
  • Mol Cell|肖瑞平課題組報導高糖抑制AMPK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
    責編 | 兮AMPK是調節生物能量代謝的核心分子之一,是治療代謝疾病的重要靶點。AMPK感知細胞代謝狀況,葡萄糖、ATP等缺乏引起AMPK激活【1】,促進細胞中能量的產生,並抑制各種消耗能量的生理過程,從而維持細胞的代謝穩態。
  • Science子刊:揭示細胞核組分進入外泌體的機制
    外泌體是一種大小30-150nm的細胞外囊泡,包含特定的信號分子,包括各種蛋白質、mRNA、microRNA(miRNA)和其他非編碼
  • 腦科學日報:Science子刊揭示嗜酒成癮之謎;老年聾的真正原因
    1,史無前例!《Nature》子刊發布!全球獨一無二的資料庫,揭示人類和130種哺乳類動物大腦連通性守恆!β-澱粉樣蛋白的沉積在疾病病程中可能扮演「觸發者」 或是「驅動者」的角色,引發多細胞協同作用的複雜神經退化機制。
  • Nature子刊揭示化療如何推動膀胱癌進化產生藥物抵抗
    尿路上皮癌的治療選擇比較有限,多數病人在接受鉑類化療藥物治療後幾個月就會產生藥物抵抗。雖然近來免疫治療展現出癌症治療新希望,但是對於這種已經對化療藥物產生抵抗的疾病來說仍然沒有理想的治癒方法。來自康奈爾大學和特倫託大學的研究人員近來發現在病人進行化療治療後尿路上皮癌細胞會發生突變,這些突變為癌細胞提供了一種在化療治療中存活下來的進化優勢。
  • Mol Plant|中科院遺發所儲成才團隊揭示硝酸鹽誘導的磷響應機制
    氮和磷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兩種礦質營養元素,其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分布一直處於動態變化。因此,植物在進化過程中產生了複雜的信號調控網絡來整合不同營養元素信號,協調其吸收和利用。長期以來,人們對氮磷信號通路解析大多分開進行,導致對氮磷互作機制的理解非常有限。
  • Nature子刊:到底是促癌還是抑癌?PD-L1還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更深入地了解免疫檢查點通路的調控機制,將有助於我們解決在患者中觀察到的低應答率和缺乏長期治療效果等遺留問題。在癌症背景下,PD-L1通常在腫瘤細胞上高表達,從而逃避免疫監控,但也有報導稱,PD-L1高表達可使腫瘤細胞對PD-1/PD-L1抑制劑更敏感。此外,有研究發現,在人類結腸直腸癌和前列腺癌中,細胞核PD-L1的表達與不良預後相關。
  • 盤點 | 肥胖症信號通路最新研究進展
    既往研究肥胖基因(ob)和瘦素(leptin)、解偶聯蛋白基因(ucp)、下丘腦食慾調節網絡及其它相關因子等都在肥胖症發病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為大家盤點肥胖症最新研究結果,和大家分享代謝途徑在肥胖症中作用及不同藥物緩解肥胖症的機制。(回復170615可下載文獻包,一月有效) 1.
  • 致敬Roel Nusse丨Wnt信號通路的發現之旅
    結合突變克隆和遺傳上位實驗,Nusse, Peifer, Perrimon和Wieschaus實驗室發現了wg通路眾多基因,並決定它們先後作用的順序。至此,他們的工作完整的展示了Wnt信號通路的核心機制。在領域得到拓寬發展的時候,有遠見的科學家開始討論對int-1/wingless相關蛋白新的命名系統規則。
  • Science重磅:乾旱誘導落花是由多肽信號介導,多肽研究範文
    該研究揭示了研究人員發現,以前以調節植物細胞生長的能力而聞名的一種小的信號肽激素植物硫素也可以導致水果脫落。由枯草桿菌蛋白酶樣蛋白酶加工並因此激活的植物硫素又驅動水解酶的表達,水解酶降解脫落區的細胞壁,導致果實脫落。
  • 研究揭示泛素結合酶2S抑制幹擾素產生關鍵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基礎免疫創新團隊發現,泛素結合酶家族成員UBE2S是Ⅰ型幹擾素產生的負調控分子,並闡明其抑制Ⅰ型幹擾素產生的分子機制。該研究豐富了泛素化修飾參與I型幹擾素產生的調控網絡,對於理解機體抗病毒天然免疫的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 Science|內質網分泌的調節因子或是人腦大小的決定因素
    遺傳性原發性小頭症候群通常只存在單基因突變,研究這些基因可揭示出神經發生和人腦大小控制的關鍵機制。目前為止,發現有27個基因與小頭畸形有關,其中涉及中性粒/紡錘體生物發生和DNA損傷反應等途徑【1】。而臨床基因組測序研究將100多個基因與該病關聯起來,但大部分沒有被研究【2】。另外研究人腦發育和小頭畸形的難點之一在於缺乏合適的模型系統。
  • Neuron | 姜紅等揭示MCH神經元可調節正中隆突屏障的通透性
    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代謝所Jens Brüning課題組在Neuron上發表文章MCH Neurons Regulate Permeability of the Median Eminence Barrier,揭示了一類新的調節正中隆突屏障的神經機制
  • 白凡/徐濤課題組合作揭示癌旁正常上皮組織存在大量突變及克隆擴增
    然而與腫瘤相比,形態正常尿路上皮組織中的驅動基因突變主要集中在與染色質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相關的基因上(例如:KMT2D基因和KDM6A基因),而較少發生在腫瘤中高頻突變的關鍵驅動基因上(例如:PIK3CA基因和FGFR3基因)。這個差異反映了尿路上皮組織中早期克隆發展和最終尿路上皮癌的形成具有潛在的不同分子機制 (圖1)。
  • 【科技前沿】顏寧/閆創業合作解析固醇感受器分子機制
    SREBP(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信號通路通過一系列負反饋機制調控著細胞內固醇類物質的穩態。SREBP信號通路簡化示意圖儘管這條信號通路已經發現了幾十年,但是具體的結構信息和分子機制仍然尚未被完全闡述。
  • Science子刊:嚴重抑鬱症中的腸道菌群和代謝特徵,及其相互作用
    目前抑鬱症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國內外多項研究提示腸道微生物紊亂與MDD發生密切相關。腸道微生物群包含大量的細菌和病毒,既往研究更多地關注MDD的腸道微生物的組成改變,但對於其微生物組功能尤其是病毒組功能知之甚少,揭示它們的功能及相互作用將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腸道生態系統紊亂在MDD發病中的作用。
  • 內質網-線粒體應激雙向調節機制研究進展
    這種由線粒體逆向傳導至核的信號轉導過程稱之為mtUPR 。 2.1.2 mtUPR相關信號轉導通路線粒體作為雙膜細胞器,在mtUPR發生時,信號傳遞方式與ER-UPR不同,未摺疊蛋白或錯誤摺疊蛋白無法直接傳遞信號至細胞核,而是利用信號蛋白和分子伴侶蛋白的相互作用調節其信號轉導。
  • 蛋白質組學揭示多囊腎病的發病重要機制
    NRF2抗氧化通路的受損是氧化應激和囊腫形成的關鍵因素,並揭示了NRF2激活其靶基因的調控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在該雜誌以cover story的形式展示。這篇研究不僅揭示了ADPKD的發病機制,同時也為未來臨床上ADPKD的治療提供指導意義。景傑生物為該研究中的蛋白質組學結果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