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是公曆新年,是什麼來歷,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習俗

2020-12-15 成長新視點

元旦是公曆新年,是什麼來歷,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習俗

文/@成長新視點

元旦,是中國公曆新年的稱呼,也叫陽曆年、公曆年和新曆年。元旦,也是世界人民的新年。

元旦的來歷,在中國頗為曲折,節日的形成背後有著很多故事。元旦習俗,也與春節的習俗有所不同。

一、元旦來歷 。

在中國歷史上,元旦指的是夏曆(農曆)正月初一。可是,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之前,因各朝代變換使用不同的曆法,導致各代的元旦月、日並不一致。

所以,漢武帝之前,元旦有幾個不同的日期。夏朝的夏曆是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是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是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在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自漢武帝起,重新啟用夏曆,並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陽曆),把農曆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陽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但當時並未正式公布。 在民國元年,政府決定正式使用陽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稱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隆重召開,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陽曆。

在討論中,為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 「立春」恰在農曆新年前後,所以把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節日。

二、元旦習俗。

1、在中國古代,元旦的習俗,多與飲食有關,在《荊楚歲時記》的記述有集中體現,主要有喝椒柏酒、膠牙餳,吃五辛盤、雞蛋、湯餅和年糕等。

一是椒柏酒 。椒是花椒,柏是柏樹葉,可分別浸製酒,也可一起泡酒飲用。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在民間一直流傳下來,明代山東歷城、浙江嘉興均有此俗。

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有「正旦闢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之句,描繪了元旦朝賀受到賞賜椒柏酒的喜悅心情。

二是膠牙餳 。膠牙,是使牙齒牢固不動的含義。自居易《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兼呈張侍御殷判官》有「春盤先勸膠牙餳」之句,反映了唐代的元旦習俗。

膠牙餳,寄託了長壽的美好願望,因為牙齒堅固,能吃能喝,自然身體健康。不過膠牙餳在南宋以後作為送灶的供物,漸漸從元旦食品中消失。

三是五辛盤。五辛菜,是五種有辛味的菜,《荊楚歲時記》中為大蒜、小蒜、韭菜、雲臺、胡荽。吳晉間周處的《風土記》說:「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發五藏氣」,意思是可活動五臟,有益身體健康。古代醫學家孫思邈和李時珍,均有對五辛菜的記載。

四是雞蛋。《風土記》說:「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練形是道家用語,指修鍊形體,認為可以成仙,生吃雞蛋是為了長生不老。

五是湯餅 。指古代用小麥麵製作,用水煮的食品。北宋《歲時雜記》說:「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餺飥,或此之類」。《歲時廣記》中指出,索餅就是前代的長引。長引是指拉長的東西,索餅指像繩索一樣細長的餅,講的都是形狀細長的食物。可見,在宋代的元旦節,已經流行吃麵條之類的食品。

六是年糕 。也叫粘粘糕,取年年糕之意。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在南方最為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有:「正月元旦,夙興盥激,吃棗糕,日年年糕」。

2、在現代,中國人過元旦,一些單位多會舉行集體活動,民間沒有什麼特殊的習俗。

相關焦點

  • 元旦的來歷及習俗 人民是怎樣慶祝這個節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旦的來歷及習俗 人民是怎樣慶祝這個節日 元旦的來歷及習俗,建議家長講給孩子聽 元旦節是什麼節日,只有中國人過元旦節嗎?關於元旦還有哪些知識、風俗習慣,人民是怎樣慶祝這個節日呢?
  • 中國的元旦有哪些習俗?2021年元旦跨年怎麼慶祝?__萬家熱線-安徽...
    元旦,即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公曆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曆年」、「新曆年」或「公曆年」。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元旦的節日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元旦習俗元有開始之意,「旦」指明天的意思。
  • 「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公曆「元旦」只有「65歲」
    > 新華網天津1月1日電(記者周潤健)1月1日,標誌著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
  • 元旦手抄報圖片內容大全 2020元旦黑板報圖片元旦的來歷介紹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旦手抄報圖片內容大全 2020元旦黑板報圖片元旦的來歷介紹 再過幾天就是2020年元旦了,每年元旦老師都會布置學生們進行元旦主題的手抄報黑板報製作,那麼2020年元旦手抄報黑板報應該怎麼畫寫哪些內容呢?
  • 元旦有哪些別名 關於元旦的知識有哪些?
    2、元旦有哪些別名?據我國史料記載,在歷史上「元旦」有許多不同的稱謂。在漢代崔瑗的《三子釵銘》中,這一天叫「元正」。晉代詩人辛蘭就寫有一首《元正》詩:《元正》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
  • 慶元旦迎新年手抄報資料內容
    2015新年臨近,你想找迎新年手抄報資料內容嗎?來這裡看看吧,太平洋電腦網下面就為大家提供一份慶元旦迎新年手抄報資料內容的文章。要做新年手抄報朋友趕快來看看吧。   迎新年手抄報資料一:關於元旦的來歷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 到底是元旦快樂還是新年快樂?元旦是中國傳統還是西方舶來品嗎?
    公曆的1月1日這天是元旦,這已經是公認的事實,在這一天人們都會相互道一聲元旦快樂,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元旦快樂變成了新年快樂,這讓很多人非常的不適應,還有些年輕人和小孩子就直接有點分裂了,到底哪個才是新年,如果按照隆重程度來說的話,那肯定是陰曆年更像新年,但如果按照我們平時工作生活用的日曆來說,1月1日的確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而且用的是元旦這麼富有中國古代文化韻味的詞語
  • 【迎新年手抄報】外國人迎新年習俗
    【迎新年手抄報】外國人迎新年習俗2012-07-30 22:31:5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俄羅斯人新年豐盛無比的傳統家宴匯集多種多樣冷盤、熱菜和甜點,其中一道名為「奧利維爾」的沙拉是保留菜品,使用香腸、雞蛋、青豆、土豆、酸黃瓜和奶油等食材,一般都是家裡人一起動手做,其樂融融
  • 今日元旦:2020,新年快樂!
    IT之家1月1日消息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IT之家祝各位新老朋友2020新年快樂!Happy New Year!說起新年,咱們國家有兩個。一個就是今天,公曆的1月1日,我們現在習慣把這個新年叫元旦;另一個是春節,農曆的正月初一。▲雲日曆截圖,2020年1月1日,元旦。
  • 「元旦」為何謂元旦?它又有著什麼特殊含義?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這是古人對元旦的描述。元旦又要到了,你準備好了嗎?我們可能只直到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旦是放假休息的日子。但很少有人知道或去深究元旦為何稱為「元旦」,而不叫別的什麼?元旦的來歷又是什麼?
  • 為什麼公曆新年的第一天叫元旦節?
    每年公曆新年的第一天即,用語言表述,明明是xx年1月1日,怎麼會被叫做元旦,而且由來已久,為什麼呢?小編為你揭秘。元,意為"開始",就是數之始,稱為"元";旦,意為"日";"元旦"釋義為"初始之日"。在中國古代,"元旦"指的是夏曆(陰曆,又稱農曆)正月初一,在漢語各地方言中也有不同叫法,有的地方叫"大年初一"的,有的地方叫"大天初一"的,如今大部分地方又叫"正月初一"。考古專家在發掘大汶口遺址文化的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巔升起,中間雲煙繚繞的圖畫。據考證,這幅圖是我國古人最初的"旦"字寫法。
  • 元旦的來歷及各國慶祝方式
    現在我們所說的「元旦」,即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新年的通稱。但你知道嗎?「元旦」一詞在我國文學作品中最早出現於《晉書》,而我國歷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關於「正月」的計算方法有很多不同說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日期並不一致。
  • 德國新年竟然有這些習俗!
    在德國新年通常被稱為Neujahr, 德國的新年是公曆第一月的第一天, 也就是我們的元旦。 德國人會在前期做很多的準備工作,以確保辭舊迎新能夠順利無虞。新年在的德語裡叫『Sylvester』。
  • 魚臺縣圖書館「激情元旦,喜迎新年」活動舉辦
    新年的鐘聲已敲響,這一刻我們送走不平凡的2020年,迎來了放飛希望的2021年。為了讓少年兒童度過一個溫馨、祥和的節日,2021年元旦來臨之際,魚臺縣圖書館舉辦「激情元旦,喜迎新年」親子活動,此次活動約30餘人參加。元旦,即公曆的一月一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
  • 「元旦」趣談:春節、新年日期如何確定?
    而「春節」、「新年」以及「元旦」等名稱和日期的確定,也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演變過程。  古代「元旦」二字有啥含義?  說起元旦,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解釋,可以理解為「首日」。  「春節」名稱的由來  時間走到了1912年,那一年1月份,孫中山發布《臨時大總統關於頒布曆書令》,要求內務部編印新曆書,隨後又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不叫「元旦」。
  • 中國的元旦和外國的元旦有什麼不一樣?
    所以我們現在過的春節正月初一都是遵循的夏曆,直到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開始「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公曆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曆年」、「新曆年」或「公曆年」。
  • 2020年元旦是幾月幾日星期幾,2020年元旦放假安排時間表
    元旦的由來元旦,即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中國歷史上的「元旦」之名稱指的是夏曆(陰曆,又稱農曆)正月初一,有現存文獻記載的「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
  • 古代有春節嗎?春節還有這些國家也在過,它的背後又有哪些故事
    那麼你了解春節嗎,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春節的起源又是怎麼來的,這些你都知道嗎?春節的起源關於春節的起源的說法有很多,你知道春節為什麼叫做過年?在小學課本我們就學過:是為了驅逐一個叫做「年」的怪獸。春節從起源上來看的話,是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活動演變來的。在《說文解字》中說:「年,谷熟也。
  • 「元旦」趣談:春節、新年等名稱和日期如何確定?
    而「春節」、「新年」以及「元旦」等名稱和日期的確定,也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演變過程。古代「元旦」二字有啥含義?說起元旦,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解釋,可以理解為「首日」。「春節」名稱的由來時間走到了1912年,那一年1月份,孫中山發布《臨時大總統關於頒布曆書令》,要求內務部編印新曆書,隨後又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不叫「元旦」。
  • 歷史上,春節、新年、元旦、立春是怎樣分離交融的?答案在這裡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04年,由漢武帝劉徹頒布施行的《太初曆》明確指出將農曆的正月初一為新年伊始即為新年第一天,這一規定沿襲至今,農曆的正月新年成為一年之中最為盛大節日。早在周代,人們就有除舊迎新的祭祀活動和慶賀活動。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日、元旦、正旦等,老百姓稱之為「新年」。因此,歷史早期可將「元旦」等同於「新年」即為農曆的正月初一。古代的春節為立春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