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長江流域地表水水質達到有監測以來最好水平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12月21日,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會,介紹安徽「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 許夢宇 攝

中新網合肥12月21日電 (記者 張強)記者21日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1月至11月,安徽長江流域地表水水質達到有監測以來最好水平,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84%,優於國家考核目標6.7%,比「十三五」初提高了17%。「十三五」以來,長江幹流(安徽段)水質基本穩定,達到Ⅱ類。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羅宏介紹,「十三五」以來,安徽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長江流域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狠抓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開展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推深做實河(湖)長制,高標準建設環巢湖十大溼地。

羅宏說,為打贏碧水保衛戰,安徽強化國考斷面地表水水質目標管理。採取「預警通報、幫扶指導、環評限批、定期會商」等措施,對水質斷面嚴重超標的市政府下達預警函,召開不達標斷面調度會,開展實地幫扶調研,全力推進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同時,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和工業園區水汙染處理設施整改,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規範化建設。長江流域84個縣級及以上在用和備用飲用水水源、426個農村「千噸萬人」水源均完成規範化建設、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和基礎信息調查,全部劃定保護區,並定期開展水源水質監測,實施有效保護。

此外,持續推進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積極爭取並用好中央水汙染防治專項資金。發揮生態補償資金的經濟槓桿作用,推進各地努力改善水質狀況。2018年以來,安徽長江流域共產生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金達3.42億。

下一步,安徽將謀劃實施升級版「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加快實現「一江碧水向東流」。(完)

相關焦點

  • 安徽省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
    記者昨日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獲悉,「十三五」時期,我省始終將汙染防治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環境汙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截至11月底,全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85.9%,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 ...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PM2.5、PM10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
    記者獲悉,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多項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 71.8%,全省 16 個設區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累計 70 天,同比下降 50.0%。長江流域總體水質狀況好轉,由良好轉為優,新安江流域 4 條支流水質狀況均為優。
  • 長江水文疫情防控期水質監測不放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同時,認真做好常規水質監測,並針對疫情防控集中過度使用消毒劑可能對河流水質的影響,主動作為,積極開展應急水質監測。
  • 藍天天數多了 水更清了 安徽多項環境指標達監測以來最好水平
    全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84%,同比提高10.4個百分點;長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再創新高,達到90%,同比提高8.3個百分點。以上指標均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是群眾的熱切期盼。
  • 長江流域抗生素汙染調查
    應儘快修訂標準、嚴控源頭、加強研究,管控江河湖庫水體的抗生素汙染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凌軍輝 秦華江 陸華東近年來,隨著長江大保護持續推進,長江流域水質明顯改善。然而,本刊記者近期調研發現,長江流域抗生素濃度偏高,水生態系統受到破壞。
  • 公報顯示:長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一些珍稀生物的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新華社武漢12月20日電(記者李思遠、譚元斌)多部門近日聯合發布的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長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重要漁業水域水質良好,但一些珍稀特有水生生物的保護形勢依然嚴峻。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等長江流域管理部門近日聯合發布了《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2019年)》。 公報顯示:2019年長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
  • 江西建立完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保障長江中下遊水生態安全
    中新網南昌12月10日電 (記者 吳鵬泉)籌集分配補償資金超110億元、去年主要河流水質優良比例98.9%、去年全省設區城市優良(達標)天數比例均值為89.7%……近年來,長江中下遊省份江西不斷建立完善合理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保障長江中下遊水生態安全。
  • 環保立體聲丨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安徽「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
    一是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從大氣環境質量來看,截至11月底,全省PM10平均濃度58.5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同期下降18.8%,年均值第一次穩定達到空氣品質二級標準;14個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同期下降28.8%,好於「十三五」考核目標;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 生態環境部通報11月和1-11月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品質狀況
    圖2  2020年1-11月全國地表水水質類別比例主要江河水質狀況2020年11月,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諸河、西南諸河和浙閩片河流水質優良其中,西北諸河、長江、珠江流域、西南諸河和浙閩片河流水質為優,黃河、松花江和淮河流域水質良好,遼河和海河流域為輕度汙染。
  • 湖北省147個縣級以上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滿足飲用...
    疫情發生以來,經對定點醫療機構、醫廢處置單位、承擔醫療廢水處理單位和集中式城鎮飲用水水源地、復產復工企業等開展相關監測,全省水質狀況總體與去年同期持平,水源地水質未受到疫情影響。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李瑞勤介紹,二月中下旬,湖北尤其是武漢市醫療廢物處置的確經受了極限考驗。
  • 長江流域重金屬汙染特徵及綜合防治研究進展
    Ⅲ類水質,其他幾種主要重金屬元素均能符合地表水Ⅰ~Ⅱ類標準[ 17 ];而太湖流域的重金屬汙染綜合水平處於安全至中度汙染之間[ 5,18-19 ]。定量分析的風險表徵法有商值法與概率法兩種。(2) 長江流域重金屬汙染對人體健康風險分析長江是沿岸城市主要的飲用水源,其水質狀況對人體的健康具有直接的影響。例如:As,Cd 具有致癌性;Pb 會干擾人體生殖腺的分泌,危害造血功能;Cu,Zn 攝入過量會危害大腦、消化系統。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同時,部分預期性指標,如地級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例下降25%、重點地區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減少1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0%以上、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重點生態功能區所屬縣域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達到60.4以上等,也要力保如期實現,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98年同期 未來3天仍有強降雨
    6月份以來,強降雨都集中在長江、太湖等流域,累計降雨量比常年平均要多5成到1.6倍。尤其在江西婺源,降雨量達1966毫米。「北京年平均降雨量是630毫米,婺源這一個點6月以來已經下了北京三年的雨量。」洪水集中。今年6月以來,珠江的西江、北江以及黃河上遊、長江和太湖都發生了1號洪水,全國有433條河流超警,佔了今年以來的96%。
  • 2019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水質排名出爐:呂梁、營口、滄州、深圳...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1月23日,生態環境部通報2019年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品質狀況,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排名出爐,包括所在水體、水質改善情況排名以及水質變化幅度排名等。
  • 甘肅: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大文章
    報告指出,2019年甘肅省從推進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和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入手,環境空氣品質、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核與輻射安全保障有效,環境風險態勢保持穩定,環境空氣品質和地表水環境質量均達到「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
  • ...質量狀況 1-11月,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2.0%、優良天數比例為87.9%
    主要江河水質狀況2020年11月,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諸河、西南諸河和浙閩片河流水質優良(Ⅰ類~Ⅲ類)斷面比例為86.2%,同比上升3.0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7%,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主要汙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 廣東環境質量創同期最好水平,上半年PM2.5達世衛第二階段標準
    今年上半年,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例(AQI)平均達97%,PM2.5濃度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標準,同時71個地表水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率(Ⅰ類-Ⅲ類)為85.9%,劣Ⅴ類國考斷面全部消除。省生態環境廳表示,全省上半年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任務和階段性任務全面完成,生態環境質量在高位穩中向好,創造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 生態環境汙染水處理,水質監測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生態環境汙染水處理,水質監測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在取得重大發展的同時,卻付出了資源過度開發浪費、環境嚴重汙染的沉重代價,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一年也難見幾回。水是生命之源,然而,當前許多河流、江流、湖泊、海洋等的水質已經變黑變臭,甚至地下水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已不能直接飲用或直接用以工農業生產。要全面治理水汙染和利用水資源,水質監測成為不可或缺的環節。
  • 長江全流域及重點區域司法協作已初步形成
    重慶雲陽縣檢察院檢察官在公益訴訟中進行水質監測。謝洪攝白鷺在安徽黃山市區西溪南生態溼地飛翔。徐明攝武漢長江大橋。自設立以來,兩江地區檢察院立案16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8件,成功辦理「長壽跨區域向長江幹流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汙染環境案」等一系列有影響的跨區域環保類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兩江地區檢察院的設立,是檢察公益訴訟破解長江生態跨區域治理難題邁出的關鍵一步。
  • 長江流域汛情地圖出爐 一圖看清未來哪裡防汛形勢最嚴峻
    中國天氣網訊 漢口超警、九江超警、鄱陽湖告急……長江流域汛情牽動人心。目前,長江中下遊水位緩退,但是今天(14日)至16日,新一輪強降雨來襲,今天早上中斷了僅一天的暴雨預警再次上線。中國天氣網獨家推出長江流域汛情地圖,詳解強降雨落區,看哪裡防汛要再次迎來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