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教學視頻及動作要領口訣

2021-02-13 隨我慢慢學太極

易筋經相傳為中國佛教禪宗初祖達摩所創,是一種以變易筋骨為目的的健身方法。

「易筋經」繼承了傳統易筋經十二勢的精要,融科學性與普及性於一體,其格調古樸,蘊涵新意,突出肌肉、骨骼和關節的屈伸、扭轉和牽拉,以及脊柱的旋轉屈伸。各勢動作是連貫的有機整體,動作注重伸筋拔骨,舒展連綿,剛柔相濟;呼吸要求自然,動息相融;並以形導氣,意隨形走;易學易練,健身效果明顯。

動作舒展,伸筋拔骨;柔和勻稱,協調美觀;注重脊柱的旋轉屈伸是健身氣功·易筋經的功法特點。習練中要求習練者精神放鬆,形意合一;呼吸自然,貫穿始終;剛柔相濟,虛實相兼;循序漸進,個別動作配合發音。

易筋經以其架式、意守部位、調息次數等變化,適應於不同人群的健身鍛鍊。長期習練對改善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機能,提高平衡能力、柔韌性和肌肉力量均有良好的影響,可以降低焦慮和抑鬱程度,同時對骨關節病、中老年人的常見病症如尿頻尿急、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等也有顯著康復效應。

易筋經除預備勢、收勢外,共包含十二式動作,動作要領口訣分別是:


預備勢

並步站立身放鬆,下頦內收百會領, 

目光內含身中正,呼吸自然調身型。 

身心放鬆息調整,動作要與意隨行, 

順其自然除雜念,三調合一練好功。



第一式 韋馱獻杵第一勢

左腳開立身中正,兩臂前擺掌合胸,

氣定神斂調氣機,心澄目潔貌亦恭。

兩肩為軸臂帶動,屈肘合掌腋下松, 

深長細勻調呼吸,調理周身心神靜。




第二式 韋馱獻杵第二勢

兩肘抬起掌伸平,兩臂外展立掌撐, 

掌根用力趾抓地,緩慢外撐意擴胸。 

吸氣抬肘掌前伸,兩臂體側與肩平,

 豎指坐腕成立掌,內勁用力兩邊撐。




第三式 韋馱獻杵第三勢

松腕平摩收至胸,虎口耳垂相對應,

 兩掌上託展肩肘,重心前移要提踵。

 兩掌上託至頭頂,力達四肢腳掌撐,

 脊柱豎直下頦收,緊咬牙關勁不松。


第四式 摘星換鬥勢

握拳變掌身轉動,掌落髖旁腰間橫, 

緩慢起身至頭頂,掌經額前去摘星。 

以腰帶肩肩帶臂,直膝松腕身調正, 

目視掌心意命門,調整呼吸稍微停。


第五式 倒拽九牛尾勢

屈膝撤步身轉動,前後擺臂腿成弓,

兩手依次握成拳,前拉後拽臂旋擰。

以腰帶肩旋雙臂,力貫雙膀緊後松, 

左右互換做三遍,動作協調不僵硬。


第六式 出爪亮翅勢

收腳開立臂舉平,掌立雲門再擴胸, 

松肩前抻轉掌推,分指坐腕目要瞪。

輕如推窗緩慢行,重如排山內勁增,

海水還潮收雙臂,收推七次掌立胸。


第七式 九鬼拔馬刀勢

轉身掄臂繞頭頂,掌心掩耳頭轉動, 

一掌扶於玉枕處,一掌背貼脊柱中。 

緩慢展臂要擴胸,目視肘尖稍作停, 

合臂上推身扭轉,擰動脊柱後看踵。


第八式 三盤落地勢

轉身跨步臂抻平,屈蹲按掌力要重, 

口吐嗨音調氣息,翻掌起身緩慢行。 

上託如提千斤重,下按著力在勞宮, 

翻掌向下肩帶臂,轉掌向上手至胸。

第九式 青龍探爪勢

起身收步身調正,掌心向上臂端平, 

握固拳輪貼章門,伸臂屈肘龍爪形。

轉身探爪力掌中,變掌下按意不停, 

劃弧轉掌握固起,動作協調一氣成。


第十式 臥虎撲食勢

腳尖內扣身轉動,拳至雲門變爪形, 

向前撲按肘稍屈,手隨軀幹做湧動。 

上體下俯爪下按,塌腰抬頭要挺胸, 

力達指尖體上撐,腰背抻拉成反弓。


第十一式 打躬勢

起身轉體掩耳孔,指擊天鼓鳴七聲, 

由頸至尾體前屈,兩肘外展逐節動。 

緩慢起身尾至頸,牽拉脊柱身中正, 

屈伸連續做三次,加大幅度要適中。


第十二式 掉尾式

拔耳前伸指交叉,翻掌前抻收至胸, 

俯身塌腰抬頭看,雙手下按兩腳中。

左右調整臀扭動,頭臀相向手固定,

肩與髖合調脊柱,目視尾閭腰背動。

收勢

鬆手直立身中正,兩臂外旋成側平, 

兩臂緩慢向上舉,胸前下引至腹中。 

伸臂上舉兩手鬆,下引勻速緩慢行, 

先經湧泉引入地,引氣回歸丹田中。


歡迎關注此公眾號 隨我慢慢學太極 ID:LearnTaiji

相關焦點

  • 《易筋經》十二式口訣與動作要領
    左手動作與右手動作相同,唯左右相反。第五勢:倒拽九牛尾勢要領:1、右手後背,掌心朝外,置於腰部。左手上舉過頭,屈肘貼枕部抱頭,手指壓拉右耳,左腋張開。同時頭頸腰背擰轉向左後方,眼看右足跟。舌尖輕抵上顎,稍停片刻。2、擰身復正,側頭上觀。兩眼延展及遠。舌尖輕抵上顎,身直氣靜。兩手沿體前緩慢下落,恢復預備樁功。動作3、4與1、2同,唯左右相反。
  • 健身氣功——易筋經預備勢教學的五個環節
    本文根據健身氣功易筋經一書中對健身氣功易筋經預備勢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對該勢習練要領及教學方法作以下詳細講解,以期能為健身氣功教學和習練拋磚引玉。#二、教學組織1、教師做正面和側面的動作示範,讓習練了解「兩腳拼攏」、「百會虛領」,身體中正,呼吸自然,目光內含,心平氣和,全身放鬆的動作要求。
  • 易筋經第十式-臥虎撲食
    此為易筋經第十式,口訣為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這個招式是易筋經中最難的,需要老師指導下循序漸進,慢慢發展。在介紹臥虎撲食之前先給大家看看伏地挺身。上面是從網上找到的視頻,這樣的伏地挺身你連續做七個沒問題吧?但是據我所知,伏地挺身還有很多版本,這是低端的。接下來的版本就是一個push-up教學訓練版,這個版本比較實用。
  • 達摩易筋經,甩手療法,氣功,韋馱捧杵的口訣,中醫經絡,拉筋
    韋馱捧杵的口訣:韋馱獻杵的架子,與第二節三式是有密切關係的,這三種姿勢,是易筋經動功的基礎,練氣的入門。這個架子開始運用平心靜氣、斂神的原則,結合人體的內景生理,經絡氣脈,運用得非常合理。深得「動中涵靜」,「動靜兩賅」的精義。
  • 值得收藏:易筋經十二式標準教學 (視頻+圖文)
    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大腦及中樞神經得到休息,另一方面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各個系統的新陳代謝和調節作用,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充分的營養通過易筋經的鍛鍊,能對機體起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調動體內潛在的機能,使全身潤澤、生機旺盛,以達到舒心平血,益氣養肺,和胃健脾,疏筋壯骨,醒腦寧神的作用。易筋經十二式,以十二為數,那麼和人體十二經筋到底有何關係呢?
  • 《易筋經》十二式口訣與圖解(下)
    動作隨呼吸進行,吸氣時,如託物狀:呼氣時,如放物狀,反覆5-10 次。收功時,兩腳徐徐伸直,左腳收回,兩足併攏,成直立狀。這口訣的意思,是連接第七式而練上盤、中盤、下盤的方法,所以名叫三盤落地。左右交換,動作相反。連續5-10 次。  這口訣的作用,是專練肺臟、肝臟、膽髒和帶脈的方法,所謂降龍伏虎的動功。茲分析操作次第如下: 一、先就第九式兩掌上拿的姿勢,把左手陽掌翻轉,變成陰掌的「龍探爪」 ( 五個手指半伸半屈,把五指分散開,各約三四分的距離,掌心裡空而又圓,可以容納一枚雞蛋,氣脈集中在掌心,這叫做龍探爪 ) 。
  • 易筋經十二式標準教學 (視頻+圖文)
    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大腦及中樞神經得到休息,另一方面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各個系統的新陳代謝和調節作用,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充分的營養通過易筋經的鍛鍊,能對機體起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調動體內潛在的機能,使全身潤澤、生機旺盛,以達到舒心平血,益氣養肺,和胃健脾,疏筋壯骨,醒腦寧神的作用。
  • 古少林真本易筋經之行功口訣
    古少林真本易筋經之行功口訣,乃歷代宗師、歷代大成就者實證實修所總結凝練的體悟精論,同時也是歷代傳承者集體智慧的結晶,更是易筋洗髓經行功之核心指導思想
  • 少林達摩易筋經十二式標準教學(視頻+圖文)
    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大腦及中樞神經得到休息,另一方面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各個系統的新陳代謝和調節作用,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充分的營養通過易筋經的鍛鍊,能對機體起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調動體內潛在的機能,使全身潤澤、生機旺盛,以達到舒心平血,益氣養肺,和胃健脾,疏筋壯骨,醒腦寧神的作用。易筋經十二式,以十二為數,那麼和人體十二經筋到底有何關係呢?
  • 槓鈴箭步蹲標準動作要領圖解教學!
    如果說深蹲是所有人都必須做的腿部鍛鍊動作相信沒有人會否認,那除此之外如果讓你推薦一個動作呢?腿舉?不是,腿屈伸?也不是…有經驗的人都知道,當然是「箭步蹲」啦。箭步蹲又叫弓步蹲(個人覺得是一樣的,因為英文都叫lunges)雖然網上有關於兩者區別的爭議,不過我覺得沒有那個必要….而且也不符合我們今天的主題,今天我們主要就是來教大家箭步蹲的標準動作,關於弓箭步蹲的動作要領、技巧以及一些常見問題的解答,來看下吧。弓/箭步蹲其實有很多種做法,光是最平常的「蹲下,將腳收回原位」的你就可以徒手、啞鈴、槓鈴任選做法。
  • 易筋經:倒拽九牛尾勢
    易筋經—倒拽九牛尾勢視頻易筋經簡化版動作視頻(完整版)(指導老師親身示範)易筋經—倒拽九牛尾勢動作講解接摘星換鬥勢:(點擊這裡回顧:摘星換鬥勢)(點擊這裡回顧:韋馱獻杵第三勢)(點擊這裡回顧:韋馱獻杵第二勢)
  • 八段錦口訣和動作要領
    八段錦口訣站式八段錦口訣
  • 槓鈴直腿硬拉標準動作教學圖解和動作要領
    我們之前說了俯臥腿彎舉是很好的股二頭肌鍛鍊動作,然而和腿屈伸一樣這是一個固定器械,而且不是一個複合動作,因此我們很少會把俯臥腿彎舉作為最主要的鍛鍊股二頭肌的動作
  • 排舞教學 | 排舞胸腰的動作要領及解剖學分析
    動作姿態萬千,變化無窮。下面小編為您選擇這一動作的技術分析,是普遍適用於排舞(line dance)愛好者。通過這個分析,以求舉一反三,達到掌握排舞解剖學分析方法,並運用於實踐的目的。下面就解剖學的動作作解剖分析:1、「胸腰」的動作要領預備姿勢
  • 易筋經.三盤落地勢理法闡微
    許多練習易筋經功法的學員朋友對此多有疑惑!為此,本文擬從中國傳統醫學和養生學,以及運動生理、解剖學等角度,對三盤落地勢的理法進行詳細研究,以揭開三盤落地勢的運動規律和健身原理,為健身氣功的教學提供理論依據。一、功法文化三盤落地勢中的「三盤」是指上、中、下三盤。
  • 倪海廈文式易筋經和武式易筋經(收藏)
    五臟逼毒法和文武式易筋經總結教學文式易筋經是站姿練,就是不借外力,不要去舉重,不需要,一舉重,太過太重會傷腎嘛。諸位從後面看,我們在做易筋經的時候文氏易筋經下半身是不動的,都是一樣的,上半身動作比較多一點。肚臍以下要繃緊,所謂繃緊的意思就是說,當你,我們叫做,口訣歌訣是這樣的,腳趾頭像爪一樣抓在地上面,當然如果你鞋子脫掉打赤腳站在草地上,泥土上做最好。
  • 易筋經四式:摘星換鬥勢
    【口訣譯文】單掌頭上高撐起,目光雙雙看掌中。鼻吸頻繁來調氣,用力收回兩手齊。動作要領虛步動作要求前腿虛,後腿實,虛實分明。右勢動作與左勢動作方向相反,姿勢相同。對本穴的刺激恰恰是手少陰經筋和手少陰心經以及和臟腑的心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體,為動作和經脈之間建立了理論基礎。手少陰經筋分布於小指、臂的內側後緣及胸肋部位。初做此動作,小魚際會有酸脹感,久之手少陰經循行部位則生通暢感。
  • 易筋經:第五勢倒拽九牛尾
    目前流傳的易筋經雖然版本眾多,但核心動作大同小異,且其中精神並無二致,所以對此不用太過於糾結與懷疑,所謂「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重要的是循序漸進,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恆,帥之以誠,而困而知,而勉而行,無論做學問還是練功夫皆當如此。
  • 易筋經全套視頻公布!打通任督二脈,強身健體,你也能練會!
    楚天都市報記者 晏雯 視頻原創 金英 何婷 通訊員 胡夢無論你是否喜歡武俠小說,對「易筋經」這個名字一定都不陌生,它是金庸武俠世界中的四大內功之一,是武林大俠們夢寐以求的武功秘籍。這個「神功」並不神秘人們印象中神秘的《易筋經》究竟是什麼來頭?在掛牌儀式現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診療法——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代表性傳承人,嚴蔚冰教授表示,「《易筋經》並不神秘,這是老祖宗留下的中醫養生法」。嚴蔚冰教授介紹,《易筋經》是一套傳統中醫導引的養生方法,傳承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歷史。它能強筋壯骨、固攝精氣、濡養臟腑、涵養心性。
  • 口部操(舌部練習)的動作要領!
    下面,我們將為大家講述口部操(舌部練習)的動作要領。1. 定義。口部操(舌部操),是指運用吐字器官不出聲的活動,使各器官獲得靈活控制能力的一種方法。2.意義。①實現口腔內的共鳴。②有利於字音發音圓潤,達到字正腔圓。③可以讓自己的口腔發音狀態積極、集中,而不至於太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