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記載,十二經筋對應的人體正經的,是經絡運行的基礎和供給。十二經筋處於人體經筋的的主要內容,但如果說把易筋十二式對應某一經筋是不可能的。人體的經筋組織複雜,包含內容諸多。
十二經絡是循行於經筋之中的精微物質,經氣是按照特定的軌跡來運行的,而且在人體系統內部流轉,人體運動和經絡運氣是相互影響的,只有經筋的改變才會使得經絡經氣發生變化,對於病人來說,經絡經氣的阻礙和衰緩並不單單是經筋的問題。
第一式 韋陀獻杵
這一式中鍛鍊的經筋是手陽明經筋,練習時兩腳跟併攏,腳尖打開成八字狀。
第二式 韋陀獻杵-橫擔降魔杵
這一式中有雙掌上託的動作,這對太陽經筋有很好的拉伸效果。雙掌上託的過程中,小指外側面能感覺到抻拉,立掌時則食指抻拔明顯,雙掌向下,則食指、中指兩處經筋都有明顯感覺。
下肢擔負全身重量,腳尖踮起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從足趾到腹部的筋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皆走腿之內側,所以這個動作的主要目的是強化肝腎功能。
第三式 韋陀獻杵-掌託天門
從頭頂天門穴往上觀去,意思實則為使得全身氣脈從下往上灌輸之意。並非是好像手掌託著天門一般往上用力。這一式對少陽經筋和足陽明經筋都有作用。
第四式 摘星換鬥
這一式鍛鍊足太陰脾經筋,練習中上手手腕處要向裡繃緊,要養成習慣,手臂要略彎,手用暗勁撐著;身體前面不要動,後面要拉伸,腿微彎,吸氣時上手用背來託,不是臂上去的,整個上舉的過程都用暗勁含著,需要仔細體會。
這樣慢慢就會感受到腰眼的開閉了。腰眼起伏是自動發生的,只要做好,就會這樣。慢慢腰會熱,強腎。
第五式 倒拽九牛尾
弓步是鍛鍊下肢經筋的,練習時不能抬後腳跟,以為腿部和胳膊相對著反方向,一個陰面經筋一個陽面經筋。
第六式 出爪亮翅
這一式的動作不是很難,雙掌推出時要挑食指,手繃緊,肘微彎,推到盡頭時略停頓,用肩膀的力量再往前送一下,想像手裡有個月亮。立掌前推的話,所抻拔的經筋會感到掌根發緊,說明所對應的是陰面經筋。
第七式 九鬼拔馬刀
練習過程中頭背扭轉,肩手反襯,對鍛鍊脊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這一式鍛鍊的是足太陽經筋。
第八式 三盤落地
這一式鍛鍊足少陰經筋,強健腎部。練習時脊柱要正直,不可彎曲前傾,要如棍插地一般,而人之三盤則如串上之珠,上下疊落,下蹲時,頭略抬,則可身子不彎。
還有就是要緩,起吸落呼,越緩慢越好,不可時快時慢,另此式可演變為樁功,另有練法。
第九式 青龍探爪
這一式鍛鍊的是手厥陰經筋,練習時中指根要伸舒,意在使心火下降以制腎水,水上而火下,水火即濟,旋轉帶脈而練腰腎,而調息微噓,則指呼氣用嘴輕吹而噓,而一開一閉之欺門穴為肝經之募穴,也是降火之法。
第十式 臥虎撲食
這一式四肢著地,不光鍛鍊手少陽經筋,也鍛鍊足部陽面經筋。練習要點是伏地上下時要利用腰腹的前後收放,實現身體起伏,不要單純使用肩臂力量,抬起的腳要穩,並含著勁,不能松垮。
第十一式 打躬式
這一式鍛鍊足太陽經筋,練習時俯身彎腰,不可一彎而下,需從腰椎慢慢下彎,整個脊柱保持抻拉,慢慢一節一節下彎,收回時候則也要從腰椎開始一節一節往上卷著收,如卷尾之狀,此式可以斂氣入骨。
第十二式 掉尾式
這一式鍛鍊足厥陰經筋,練習此勢為掉尾,是使全身放鬆,調理周身氣機,隨著做拔伸下肢後,再「起而頓足」,使全身鬆開。
祝大家練功愉快,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