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十二式標準教學 (視頻+圖文)

2021-02-08 伴你走過一段風景

易筋經是以站式為主的練功法,使軀幹、四肢保持一定的姿勢,全身肌肉放鬆,手臂呈靜力性,灌注有力,思想集中,排除雜念,呼吸均勻。


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大腦及中樞神經得到休息,另一方面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各個系統的新陳代謝和調節作用,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充分的營養


通過易筋經的鍛鍊,能對機體起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調動體內潛在的機能,使全身潤澤、生機旺盛,以達到舒心平血,益氣養肺,和胃健脾,疏筋壯骨,醒腦寧神的作用。


易筋經十二式,以十二為數,那麼和人體十二經筋到底有何關係呢?關於十二式每一式對用某條經筋或者經絡的說法做了一些總結,綜述如下:


黃帝內經記載,十二經筋對應的人體正經的,是經絡運行的基礎和供給。十二經筋處於人體經筋的的主要內容,但如果說把易筋十二式對應某一經筋是不可能的。人體的經筋組織複雜,包含內容諸多。

十二經絡是循行於經筋之中的精微物質,經氣是按照特定的軌跡來運行的,而且在人體系統內部流轉,人體運動和經絡運氣是相互影響的,只有經筋的改變才會使得經絡經氣發生變化,對於病人來說,經絡經氣的阻礙和衰緩並不單單是經筋的問題。



第一式 韋陀獻杵

這一式中鍛鍊的經筋是手陽明經筋,練習時兩腳跟併攏,腳尖打開成八字狀。

第二式 韋陀獻杵-橫擔降魔杵

這一式中有雙掌上託的動作,這對太陽經筋有很好的拉伸效果。雙掌上託的過程中,小指外側面能感覺到抻拉,立掌時則食指抻拔明顯,雙掌向下,則食指、中指兩處經筋都有明顯感覺。

下肢擔負全身重量,腳尖踮起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從足趾到腹部的筋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皆走腿之內側,所以這個動作的主要目的是強化肝腎功能。


第三式 韋陀獻杵-掌託天門

從頭頂天門穴往上觀去,意思實則為使得全身氣脈從下往上灌輸之意。並非是好像手掌託著天門一般往上用力。這一式對少陽經筋和足陽明經筋都有作用。


第四式 摘星換鬥

這一式鍛鍊足太陰脾經筋,練習中上手手腕處要向裡繃緊,要養成習慣,手臂要略彎,手用暗勁撐著;身體前面不要動,後面要拉伸,腿微彎,吸氣時上手用背來託,不是臂上去的,整個上舉的過程都用暗勁含著,需要仔細體會。

這樣慢慢就會感受到腰眼的開閉了。腰眼起伏是自動發生的,只要做好,就會這樣。慢慢腰會熱,強腎。



第五式 倒拽九牛尾

弓步是鍛鍊下肢經筋的,練習時不能抬後腳跟,以為腿部和胳膊相對著反方向,一個陰面經筋一個陽面經筋。

第六式 出爪亮翅

這一式的動作不是很難,雙掌推出時要挑食指,手繃緊,肘微彎,推到盡頭時略停頓,用肩膀的力量再往前送一下,想像手裡有個月亮。立掌前推的話,所抻拔的經筋會感到掌根發緊,說明所對應的是陰面經筋。


第七式 九鬼拔馬刀

練習過程中頭背扭轉,肩手反襯,對鍛鍊脊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這一式鍛鍊的是足太陽經筋。


第八式 三盤落地

這一式鍛鍊足少陰經筋,強健腎部。練習時脊柱要正直,不可彎曲前傾,要如棍插地一般,而人之三盤則如串上之珠,上下疊落,下蹲時,頭略抬,則可身子不彎。

還有就是要緩,起吸落呼,越緩慢越好,不可時快時慢,另此式可演變為樁功,另有練法。



第九式 青龍探爪

這一式鍛鍊的是手厥陰經筋,練習時中指根要伸舒,意在使心火下降以制腎水,水上而火下,水火即濟,旋轉帶脈而練腰腎,而調息微噓,則指呼氣用嘴輕吹而噓,而一開一閉之欺門穴為肝經之募穴,也是降火之法。


第十式 臥虎撲食

這一式四肢著地,不光鍛鍊手少陽經筋,也鍛鍊足部陽面經筋。練習要點是伏地上下時要利用腰腹的前後收放,實現身體起伏,不要單純使用肩臂力量,抬起的腳要穩,並含著勁,不能松垮。


第十一式 打躬式

這一式鍛鍊足太陽經筋,練習時俯身彎腰,不可一彎而下,需從腰椎慢慢下彎,整個脊柱保持抻拉,慢慢一節一節下彎,收回時候則也要從腰椎開始一節一節往上卷著收,如卷尾之狀,此式可以斂氣入骨。


第十二式 掉尾式

這一式鍛鍊足厥陰經筋,練習此勢為掉尾,是使全身放鬆,調理周身氣機,隨著做拔伸下肢後,再「起而頓足」,使全身鬆開。


筋長一寸,壽延十年;骨正筋柔,氣血自流。」通過少林易筋洗髓功中易筋經的練習,可使筋骨變柔,四肢關節靈活,血脈暢通,頭腦清明外強內壯,改善人體體質。從而達到祛病強身、防病治病、抵禦早寰延年益壽的功效。

祝大家練功愉快,身心健康


相關焦點

  • 值得收藏:易筋經十二式標準教學 (視頻+圖文)
    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大腦及中樞神經得到休息,另一方面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各個系統的新陳代謝和調節作用,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充分的營養通過易筋經的鍛鍊,能對機體起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調動體內潛在的機能,使全身潤澤、生機旺盛,以達到舒心平血,益氣養肺,和胃健脾,疏筋壯骨,醒腦寧神的作用。易筋經十二式,以十二為數,那麼和人體十二經筋到底有何關係呢?
  • 少林達摩易筋經十二式標準教學(視頻+圖文)
    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大腦及中樞神經得到休息,另一方面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各個系統的新陳代謝和調節作用,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充分的營養通過易筋經的鍛鍊,能對機體起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調動體內潛在的機能,使全身潤澤、生機旺盛,以達到舒心平血,益氣養肺,和胃健脾,疏筋壯骨,醒腦寧神的作用。易筋經十二式,以十二為數,那麼和人體十二經筋到底有何關係呢?
  • 易筋經十二式【附:易筋經全文】
    易筋經十二式第一式  預備式預備式身體正直站立,腳尖外撇,兩腳與肩同寬。周身放鬆,澄心斂神。兩臂自然下垂,緊貼兩大腿外側,下頷微收,兩眼半睜半閉。做三次深呼吸。    易筋經十二式口訣易乃變通、改換、脫換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經」則帶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經》就是改變筋骨的方法。按原來的功法要求,須先練一年左右內功:達到內壯後,方可練《易筋經》,進而再練《洗髓經》。在此期間,還要內服外塗佐功藥,約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
  • 易筋經教學視頻及動作要領口訣
    易筋經相傳為中國佛教禪宗初祖達摩所創,是一種以變易筋骨為目的的健身方法。
  • 易筋經十二式
    想必各位都在影視劇中聽說過易筋經吧,易即改變,筋就是指人體的肌腱,經指固定套路。易筋經能舒筋活絡,通暢氣路,散淤鎮痛,健身強體。
  • [達摩易筋經十二式]演示版 與 跟練版
    達摩易筋經十二式(簡述)動作演示與
  • 倪海廈文式易筋經和武式易筋經(收藏)
    五臟逼毒法和文武式易筋經總結教學如果肌肉關節酸痛就是信號,有風寒入體了,這個時候可以喝桂枝湯(桂枝3錢,白芍3錢,炙甘草2錢,生薑2片,大棗12枚)解肌發汗,也可以練練文式易筋經,練完身體也會出微微的一層細汗,也可以把風寒排出體外。文式易筋經有十二個動作,覺得四肢比較重、肌肉酸、有點感冒風寒就可以練,把溼排掉。張仲景說「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遣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腠者,三焦通會元真之處。」
  • 達摩易筋經外經十二式
    達摩易筋經外經十二式----本功可以與紅砂手合練。
  • 達摩易筋經動功十二式練法詳解
    因此,易筋經的主要作用,即在於強筋壯骨,攻變練習者的基本身體素質。  這套練功法,相傳是達摩祖師所傳,唐初李靖在《易筋經序》中說及此事,後來《易筋經》流入民間,出現了不同的幾套。在練《易筋經》前應做好準備工作,如換穿寬鬆的衣著,不穿皮鞋,換布鞋等。在練功過程中,注意力要集中,呼吸要調勻;練功完畢或中間休息時,不可當風,並應作適當的活動,但不應作激烈活動。
  • 拉筋方法,易筋經十二式,健身,氣功,易筋經,中醫經絡養生
    拉筋方法,氣功,易筋經,中醫經絡養生易筋經不是「氣功」,是武功基本功。不要拿氣功那套什麼「意念」、「氣感」來追求易筋經的效果。易筋經有多個版本,目前,許多人練習的是易筋經十二式。究其原因,是因為一些易筋經的表演者(講授者)沒有說清楚,或者自己就不知道,練習易筋經的關鍵竅門是什麼。多數練習者非常在乎動作的複雜,好像動作越多,越複雜,這個功才好,才會有效果。那些表演者也是一樣,總是把動作做得很複雜,還有許多模仿動作。
  • 易筋經第十式-臥虎撲食
    今天要和大家說一說易筋經之臥虎撲食
  • 易筋經全套視頻公布!打通任督二脈,強身健體,你也能練會!
    楚天都市報記者 晏雯 視頻原創 金英 何婷 通訊員 胡夢無論你是否喜歡武俠小說,對「易筋經」這個名字一定都不陌生,它是金庸武俠世界中的四大內功之一,是武林大俠們夢寐以求的武功秘籍。楚天君特邀「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傳承基地業務負責人,湖北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韋丹出鏡,將此絕學一招一式傳授給大家!練好易筋經,稱霸武林不是夢!還不速速收下這枚安利!
  • 國術易筋經十二式【附:招式圖】拿去練!
    在金庸小說中《易筋經》被稱為「武林第一絕學」,神乎其技,獨步武林。《笑傲江湖》中令狐衝還用《易筋經》化解了體內「吸星大法」的遺患。
  • 《易筋經》十二勢圖解
    在武俠小說中,《易筋經》是武林中人夢寐以求的武功秘籍。
  • 《易筋經》十六式之倒拽九牛尾右勢
    動作分解這一式可以幫助人們增加自身內勁。抬頭挺胸站立,右腳向右邁出一步,兩腳間距與肩膀同寬。雙手緩緩上抬,手心朝上,指尖朝前。(圖1~3)◎文化策劃人 ◎少林《易筋經》、《洗髓經》大關實修者實修者 ◎少林易筋洗髓研修基地(修徳谷
  • 《易筋經》十二式口訣與圖解(下)
    第八式、三盤落地的口訣上顎抵尖舌,張眸又咬牙,開襠騎馬式,雙手按兼拿,兩掌翻陽起,千斤仿佛加,口呼鼻吸氣,蹲足莫稍斜。二、次在兩手平伸之後,隨即把左腳順著左側的正方向,分開胯襠,兩腳的距離,大約以二尺五寸為標準,但高長的人可以跨大些,矮小的人,可以跨小些,總以不大不小,兩腿不覺蹩扭為原則。 三、兩腿下彎,變做「騎馬襠」,騎馬襠的標準,以大腿緩緩下彎,其彎的程度與膝臏骨成水平線為度。同時腰背脊柱,不能彎腰駝背,須求筆直,與大腿的騎馬襠成九十度的角。
  • 易筋經四式:摘星換鬥勢
    結束式調勻呼吸後,幔慢呼氣,收左腳,同時雙手變掌下落於體側。本招式可以舒筋活絡、壯腰健心、延緩衰老,增強頸、肩、腰等部位的活動功能,可防治肩、背、腰、腿肌肉損傷,還可增加肌力,尤其是兩臂旋前、旋後肌群和五指的力量。
  • 健身氣功——易筋經預備勢教學的五個環節
    本文根據健身氣功易筋經一書中對健身氣功易筋經預備勢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對該勢習練要領及教學方法作以下詳細講解,以期能為健身氣功教學和習練拋磚引玉。(三)呼吸方法以自然舒適的呼吸為標準,不可過分講求呼吸。首先只要按動作要求做好調身的形體活動,一般過一段時間後,會有心靜體松、心情舒暢,身體舒適的本體感覺。然後再結合調心要領進行調整呼吸三次,也就是吸氣時意想肚臍後貼命門,呼氣時命門前推肚臍。
  • 經筋系統與少林易筋經
    易筋經是按照中國傳統導引理論和中醫學基本理論,按照人體陰陽五行運動的規律,通過經絡溝通表理上下,聯繫臟腑器官,通行氣血,調節臟腑器官的機能,從而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使人體保持正常的健康狀態。易筋經通過簡單的樁式和動作對相應的經筋組織進行良性刺激,根本目的都在於練就充足的內氣,並運行內氣貫通十二經脈、奇經八脈,通大小周天,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目的。
  • 易筋經,健身氣功,腰間盤突出症康復拉筋方法
    顧名思義,「易筋經」就是活動肌肉、筋骨,使全身各部分得到鍛鍊,從而增進健康、祛病延年的一種傳統養生康複方法。易筋經是為了鍛鍊肌肉、筋骨而創立的。易筋經活動以形體屈伸、俯仰扭轉為特點,以達到「抻筋拔骨」的鍛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