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建築中的彈墨線,探秘能工巧匠彈墨技巧,展示傳統的製作工具

2021-02-07 雷振梁攝影天地

為探秘建築中的「彈墨線」, 弄清「彈墨線」怎麼彈,用的什麼工具?我們一行數人專程走進鳳凰縣南長城南門施工現場,見證了這裡的能工巧匠彈墨展才華,飛線走墨這一傳統的製作工具「彈墨線」的精彩展示。

「彈墨線」,用的是一種專門的工具。它是做直線標記用的:是一個裝了一卷線和一些沾有墨汁的棉花類物質的盒子。盒子上有一滾輪,是收放尼龍線用的,從盒孔伸出的線系在一根安裝在一個小木棒一端的鑽子上。以用於固定需彈線的一端。「彈墨線」時,當拉出尼龍線時,尼龍線通過沾有墨汁的棉花類物質,自然也就帶上了墨汁,因此就叫為墨線。

進行彈墨操作時,把用於定位的帶有拉線的針頭扦插在量好位置後的木頭的一端,然後把線經靠需劃線木頭的表面拉向另一頭,確定好劃線位置後,用手垂直輕拉起墨線,並使彈線用勁彈起,然後鬆手,使拉線擊向需劃線物質的表面,讓劃線物質的表面便留下一條直線墨痕。

不論是劃線木頭中的方孔槽,還是用於連接的木頭兩端的木筍的大小尺寸與圖形都是採用「彈墨線」定型來進行並製作的。

所謂的「彈墨線」, 實際上就是木工找水平線而彈,見過木工的墨斗嗎?就是一種普通的但強度挺好的線,浸泡在墨斗裡,像捲尺一樣可以拉出來收回去。彈線時,固定兩端,繃緊,拉住中間一彈即可。

大凡木製建築中的拱、昂、爵頭、鬥4類屬鋪作構件;以及柱,額枋,梁,蜀柱、駝峰託腳、叉手等,替木,椽和襻間,陽馬(角梁),椽,飛子(飛簷椽)等結構中的木質材料都是採用「彈墨線」來進行確定各項長度大小尺寸定位後進行製作與安裝的。

「彈墨線」, 是傳統的一種製作工具,是能工巧匠的一種彈墨技巧。既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傳奇。不知你怎麼看?留言評說一下吧。

相關焦點

  • 傳統的木工常用工具墨斗的結構功能,除了畫線你知道還能做什麼嗎
    墨斗:傳統的木工常用工具之一,用於木材表面劃線定位。主要結構為一纏繞墨線的線輪和浸有墨汁的墨倉,使用時,將墨線從墨倉中經線輪拉出,引於欲加工木材表面,繃直彈拉劃線,用畢裝墨線纏回線輪。墨斗是中國傳統木工行業中極為常見工具,主要是用來畫長直線(在泥、石、瓦等行業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其結構是後部有一個手搖轉動的輪,用來纏墨線,前端有一個圓鬥狀的墨倉,裡邊放有棉紗或海綿,可倒入墨汁。墨線由木輪經墨倉細孔牽出,固定於一端,像彈琴弦一樣將木線提起彈在要劃線的地方,用後轉動線輪將墨線纏回,因而古代又稱墨斗為「線墨」。
  • 傳統家具製作工藝(三):畫線
    這是一個全新的專題——傳統家具製作工藝。我們將用十次左右的推送,為朋友們介紹傳統家具的選料、下料、刨平、畫線、開榫鑿眼、打孔、試組裝、起線、雕刻、使鰾、淨活、打磨、上色、燙蠟等詳細過程。畫線是用鉛筆、角尺、勒刀、畫針(畫線刀)等木工畫線工具在已加工出的各零件淨料上確定榫眼、榫頭、槽口的具體位置,畫出其大小、形狀,並在榫眼及槽口位置標出榫眼及槽口的深度尺寸。木工行裡常說「好眼不如拙線」,畫線是硬木家具製作過程中重要的前期規劃環節。畫結構線常用的工具有墨斗、自由角尺(活尺)、曲尺、畫線器等。
  • 木匠老師傅分享放線墨斗,木工工具製作方法,墨斗可以這樣做?
    製作的時候先下好料,掏好造型,安好線圈,再導入墨汁。步驟1:做墨倉用手鋸切割好四方的槐木木塊,固定在木工工作檯上。再用手鑽分別鑽好墨倉和線槽,並用木工鑿清除多餘木屑,形成一個正方形墨倉和圓形的線槽。內倉製作好後,再把墨斗初呸固定在工作檯上。用手鋸切除外形,使形狀成圓形,再用木銼初步打磨即可。
  • 彈棉花、補鍋匠……九襄老街上即將消失的傳統手藝
    「彈棉花呀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彈棉花,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一堆棉花便壓成了一條整整齊齊的棉被。如今,羽絨被、蠶絲被等被子受到追捧,手工彈棉花製作的棉被在城市裡已不多見。  多年前,大街小巷裡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吆喝聲,彈棉匠挑著裝滿工具的擔子,走街串巷吆喝。  如今隨著蠶絲被、鴨絨被、駝毛被等種類繁多的被子佔領市場,彈棉花的行當在人們的視線中漸行漸遠,但舊時,一家人為了一床新彈出的棉被期待不已的心情,和棉花弓發出的「嘭嘭嘭……的聲響,卻始終不曾被遺忘。
  • 中西繪畫的造型手法不同,中國畫注重「墨線」的單一化
    繪畫的造型手段是線條和色彩、色彩在中國傳統的工筆畫中極為重要,線條是西方速寫的主要表現手段。這些都是事實。但這兩個事實對於中西繪畫來說畢竟不能說明線條和色彩這兩種造型手段在中西繪畫中的地位和作用。從主導方向來說,墨線是中國的主要造型手段,色彩是西方繪畫的主要造型手段,色彩在中國畫中,特別是在彩餵畫中,並不像它在油畫中那樣重要,同是線條,中國畫上的線條與西方油畫、素描上的線條比較起來具有獨特的表現力。
  • 溫暖的記憶——彈棉花
    「彈棉花呀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彈棉花,是我國傳統手工藝之一,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一堆棉花便壓成了一條整整齊齊的棉被多年前,鶴崗的大街小巷裡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吆喝聲,彈棉匠挑著裝滿工具的擔子,走街串巷吆喝。如今,羽絨被、蠶絲被、乳膠被、腈綸被、九孔被、太空棉等被子受到追捧,手工彈棉花製作的棉被在鶴崗已經基本上看不到了。 彈棉花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舊時,南方農村有不少農民和工匠因生活所迫,整年在全國各地為人彈棉絮,俗稱「彈棉郎」。
  • 【打毛被】宜黃即將消失的傳統老手藝--手工彈棉花做棉被
    彈、彈,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檀木榔頭,杉木梢金雞叫,雪花飄彈棉花在宜黃俗稱打毛被,是一種老手藝了,雖然如今在城市裡已經不多見了,但是40歲以上的宜黃人都會對「彈棉花」有著清晰的記憶。以前彈棉花匠多上門為農戶加工棉絮和紡紗、紡線、棉衣用的棉絮。用的工具有:彈花弓、木捶、磨盤等。鉤棉、彈棉、壓棉、牽紗、揉棉,五道工序下來,才能做出一條手工的棉花被。一個人一天可以做兩條。目前從事這個行業的工人大多已經年過半百,已經沒有年輕人肯學彈棉花了。
  • 彈,彈,彈棉花!冬日裡的溫暖記憶,廈門還有嗎?
    所以,彈花匠挑擔入家,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最後把一堆棉花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仿佛就是一種魔術,而這種魔術,對鄉親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一天中的晚飯過後,是最悠閒的時候,哪家在彈棉花,鄉親就往哪裡聚。但,這已經是過去的光景。從上世紀末起,彈棉花已慢慢淡出了我們的視線。家裡蓋的,不再是老的棉絮棉胎,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腈綸被、九孔被。而對於在棉弓上跳舞的彈花匠,你了解多少呢?
  • 劉秋來 : 彈棉記
    抖開一看,棉胎正中,拼綴著一朵麥餅恁大的牡丹;旁邊題仿宋體之富貴吉祥四字;落款1962年國慶,畫面以傳統之中國紅為主色,點綴以翠綠和萌黃。以時間看,無疑是父母之物,且作品十之八九出自下橫街老鄰舍——黃彈棉郎之手。黃彈棉郎世居西廓,祖公三代均以彈棉為生,彈棉技術遠近聞名。
  • 製作重慶火鍋底料之後,「文化頂流」李子柒今天教你「彈棉花」
    「彈棉花呀~彈棉花~ 半斤棉彈成了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彈好那個棉被姑娘要出嫁……」傳統文化頂級流量李子柒又出新作了。20日下午,這個有趣的姑娘上傳了一段11分左右的視頻,從播種到收穫,她完整展示了從種棉花到棉被製作的整個過程。
  • 【生活周刊】正在慢慢消失的老行當:彈棉花、編篾席、繃棕床
    行走在消失中的溫暖技藝二三十年前,大街小巷裡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吆喝聲:「彈棉花嘍,彈棉花嘍……」那是彈棉花匠人們挑著裝滿工具的擔子,在挨家挨戶地吆喝。記憶中,隨著漸起的秋風,家中長輩總是會把棉被送到路口的彈棉鋪子,請他們翻新,那時,「嘣嘣嘣」的彈棉花聲總是不絕於耳…… 現在,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家裡蓋的已經不僅僅是棉被,還有蠶絲被、羽絨被等,傳統的棉被漸漸地被束之高閣,彈棉鋪子日益消失於城市之中,而彈棉花的手藝,也因匠人們的老去正面臨著失傳的困境,這份「溫暖的職業」正在漸行漸遠。
  • 如何快速掌握彈鋼琴的技巧方法
    鋼琴中因為曲目的原因,中間會出現很多音階,琶音和弦啦,還有一些無規律的音符出現,所以我們要讓手指變得靈活,足夠隨時應付這些隨機出現的音符,所以手指練習真的很重要。但是如果自己只想隨便彈一下,也不想知道自己彈得是什麼那就另當別論了。
  • 活動回顧 | 植物繪畫技法:植物墨線圖講座
    北林大的胡冬梅老師為學員們講解植物墨線圖的繪畫技法。學員們圍坐在一起,時不時的提問和請教,一起討論植物和繪畫技法。那什麼是植物墨線圖呢?植物墨線圖即為表現植物體的外部形態輪廓、內部解剖及放大的特徵和質感等,不同長短、粗細而有規則的墨線組織。它能夠較科學、客觀、藝術、真實的表達科學內容。
  • 怎樣避免染色時墨線和顏色之間生硬的痕跡?
    一般來說,水線主要功能:區分色彩、保留墨線、體現物體厚度、裝飾效果等。如果從以上幾點去理解水線就容易掌握多了。墨線和顏色之間生硬是填色不夠仔細所致吧。顏色厚要做到「墨不礙色不礙墨」,顏色薄直接覆蓋墨線也是可以的。
  • 傳統彈棉花做棉被受追捧 市民愛舊翻新
    傳統彈棉花做棉被受追捧 市民愛舊翻新 2013-12-27 10:05:17 來源:中國紡織網 把棉花彈鬆軟手工鋪棉胎、縫製棉被,以前每逢新人結婚或要入冬時,家裡的老人都會飛針走線縫製幾床大棉被
  • 李子柒在線彈棉花,與觀眾分享農村生活,獲粉絲大讚
    新年即將來臨,相信許多小夥伴們也在一直緊張的準備年貨,或者在外地就業的朋友也在買票急著回家,近日,被譽為「東方美食生活家」的微博知名美食視頻博主李子柒,自己的公眾平臺分享自己放假期間,在老家的生活視頻,這次他分享的視頻中是她一身素衣的在自家小院子彈棉花的視頻。
  • 吉他彈獨奏曲的小技巧,三點要記牢,值得收藏
    吉他獨奏技巧一:先慢後快拿到一首吉他指彈曲或獨奏曲,很多時候,不知道如何彈起,或者彈兩小節後,發現有難度或沒有感覺,就放棄了繼續彈下去的興趣,個人在學習彈獨奏曲時,通常是先把整個曲子的主旋律先找出來,按著歌曲左上角上的標記,找到節拍與節奏,先有慢節拍,來彈出主旋律,把歌曲的感覺先找到,在心裡記著
  • 彈棉花
    斑駁的外牆,一間店鋪,一個中年男子正在那裡「彈棉花」。這早已被人遺忘的行當驟然出現在我面前,我甚感意外。這麼多年後我還能親眼見到兒時耳熟能詳的技藝感到萬分欣喜。記憶中的符號:一根弦一個木槌,彈出的美妙聲音和那濃烈的生活味道。彈棉花是一項古老的傳統手藝,歷史悠久。如今已是很少見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街頭巷尾打鐵、彈棉花、爆米花、編竹筐、補鍋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行當,曾經是那樣的繁榮而又引人注目。
  • 《逃離塔科夫》中的LPS、7N1、SNB各是什麼彈?
    二戰結束後,蘇聯對已經生產的7.62x54mmR步槍彈進行規整,取消了一些性能不佳的彈種,部分功能近似的彈種進行整合歸併,簡化彈種體系,同時又研製了一些以前沒有的新彈種,部分彈種在遊戲《逃離塔科夫》中被還原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