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控制狂

2022-01-29 海外文摘雜誌社

圖:提線木偶

有時,被控制者本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意志已經不受自己控制了,而是被別人所牽引和操縱著,仿佛一個沒有思想和自我的提線木偶。


控制狂是一個心理學範疇的詞語,指的是那些試圖支配周遭一切事物的人,控制狂們總是喜歡弱化他人的思想,企圖讓周圍所有人都按照他們的想法行事。千萬不要以為控制狂離你很遙遠,他們有可能就是你身邊的朋友、同事,甚至是你的伴侶。那麼,要如何儘早地發現周圍的控制狂,並且免於淪為被他們操控的提線木偶呢?

無處不在的控制狂和控制欲

一位要求匿名的小姐向我們講述了她曾交往過的一位控制狂男友的故事:「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就像個正常男友一樣對我很好,我們幾乎每天都黏在一起。但漸漸地,他開始控制我的生活,規定我的交友範圍,慢慢地我發覺自己的生活變得完全以他為中心,社交圈子也變得越來越小。當時我過得很不開心,可他卻對我不聞不問,甚至會在節假日裡把我一個人丟在家自己跑出去玩,還同時和其他女人有著曖昧不清的關係。但當時我不敢質問他,也不敢懷疑他,只是對自己越來越沒有自信。那段時間裡,我整個人就仿佛是被他操控的提線木偶,他讓我做什麼我就得做什麼,他讓我去哪兒我就得去哪兒,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直到我受不了去看了心理醫生,在醫生的幫助下我才有勇氣離開那個控制狂男友,終於又找回了獨立的自我。」這是一個典型的控制狂案例,以這位小姐前男友為代表的控制狂們都以操控他人的思想和行為為樂,被控制的人往往因為一開始對其沒有防備而輕信了對方,從而落入了他們設下的情緒陷阱。

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不止一個控制狂,他們有可能是朋友、家人、同事、上司,路上偶然碰到的陌生人,甚至是我們自己。喬治·西蒙的書《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披著羊皮的狼》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控制欲,也會在需要的時候施展一點控制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這並不代表每個人都是控制狂。

在職場中,老闆和上司的控制欲體現在他們會對下屬口頭侮辱,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態度,用工資和獎金威脅員工。在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則體現在他們以關心的名義,用物質獎勵誘惑,或者打罵讓孩子達成他們的意願。千萬不要以為小孩就只有被大人控制的份,其實小孩也有控制欲,他們從嬰兒時期就懂得利用哭鬧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再長大一點就學會撒嬌或是耍賴讓大人給他們買玩具。說到底,小孩控制大人的武器,就是大人對他們的關心和愛。

有恃無恐

有時候,控制狂會在另一半的面前和其他異性曖昧地調情,他們不怕伴侶生氣或吃醋,因為控制狂有信心把對方的情緒玩弄於股掌之中


控制狂的慣用手法

那真正的控制狂,他們控制別人的武器又是什麼呢?心理學家克勞德·斯坦納在他的書《控制狂的陰暗面》中,分析總結出了控制狂們對他人慣用的4種操控手法:

       第一種是「極端狀況脅迫法」,即只留給被控制者兩個相當極端的選項,中間沒有任何的過渡或者迴旋的餘地,例如「要不你就按我說的做,要不然我們就分手」或者「要不你現在就去,要不你就永遠都別去了」,在這種情況下被控制者出於害怕讓事情變嚴重,往往會在兩種極端狀況中選擇傷害更小的那一種。

第二種是「暗示性誘導法」,控制狂們會用一些帶有明顯暗示性的話語來誘導被控制者的思想和行為,例如「你想去看電影,是不是?」或者「你也覺得那個人很討人厭,對不對?」,被控制者往往就是這樣模糊了自己的認知,而一步步地落入了控制狂設下的陷阱。

第三種是「花言巧語法」,控制狂們會用各種花言巧語來包裝他們的真實意圖,但無論說得有多好聽,到頭來全都是謊言。

第四種是「情感要挾法」,控制狂們會利用他們與被控制者之間的情感來要挾對方,例如「我是這麼地愛你,為什麼你不去……」和「我都為你做了這麼多,難道你就不能……」,當聽到這些「感人至深」的話語時,被控制者們也就心甘情願地按照對方的要求去做了,如此一來便成為了他們的傀儡。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有時候,對付控制狂最好的方法就是模仿他們說過的話和行為,以此來反擊他們試圖對你產生的控制


什麼樣的人容易被操控?

事實上,沒有哪一種人格是很容易就能被他人所操控的。但是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性格缺陷,而控制狂們則善於發現和利用這些缺陷來達到他們的目的。加拿大心理學家伊莎貝爾·娜扎爾·阿卡發現有兩種類型的人比較容易被他人操控,一種是迴避型人格的人,他們極度缺乏自信且有很強烈的不安全感,碰到一些不如意的小事或是被人拒絕就感覺受到了很深的傷害,儘管他們會迴避正常的人際關係,但在內心深處卻非常渴望被人認可和接受。另一種是依賴型人格的人,他們害怕孤獨和寂寞,極度渴望陪伴,總是將自己的人生價值依賴於和別人的情感關係,甚至不在乎依賴對象是誰,他們只要有人可以依賴就心滿意足了。

當一段關係中的被控制者察覺到事情有點不太對勁兒,向另一方質詢時,對方就會找出百般藉口為自己狡辯,畢竟要清晰地去定義一個人是控制狂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控制狂們在日常生活中又沒有特別明顯和具體的特徵。在面對質疑時,控制狂們慣用的伎倆就是扮無辜,他們會先堅決地否認自己有問題,然後假裝無辜地問對方:「你說誰呢?是說我嗎?」

另外,他們會為自己的行為找一些合理化的藉口,來證明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對方好,然後用這些美化過的理由說服對方同時也說服自己。控制狂常用的手段還有打岔,儘量繞開一些核心話題而只談論一些不重要的事情。還有就是裝作很生氣很委屈的樣子,然後再利用他人的負罪感來為自己開脫,比如「你怎麼可以這樣懷疑我呢?我真的覺得很受傷!」這樣一來對方也就不好意思再深究下去了。

言語控制

有一些控制狂甚至不允許被控制人在公開場合說話和發表自己的意見


控制狂是種隱性心理疾病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專家艾莉西亞·斯派德認為,控制狂傾向是一種亞臨床心理病態,控制狂們能毫無顧忌地使用欺騙和誘導等手段去控制他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缺乏共情能力。艾莉西亞在研究了612名有控制狂傾向的人的言行舉止後,發現他們比一般人更容易做出一些危險行為,更傾向於採取暴力手段解決問題,更容易產生一些負面的想法,甚至在情感關係中更容易出軌。

同樣地,倫敦大學心理學教授法拉·阿里和託馬斯·查莫也通過研究發現,那些有控制狂傾向的人,往往同時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傾向。他們自私自利,幾乎沒有羞愧感,大多屬於外傾性人格,對自身信心十足,遇事容易

衝動,且具有一定的攻擊性。

如何應對控制狂?

控制狂聽起來是如此的可怕,那麼,當我們和有控制狂傾向的人相處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呢?首先,要知道控制狂也不過是有心理缺陷的正常人而已,可以嘗試著去了解他們,但在接觸的過程中要小心不被他們所影響。

社會學家格蕾絲·奇列和心理學家格洛麗亞·哈斯曼合著了一本書叫做《控制狂的陷阱》,兩位作者在研究了許多真實案例後,在書中總結出了應對控制狂的一系列小對策。由於控制狂的行為認知模式一旦養成是很難改變的,強行讓他們做出改變是不現實也是幾乎不可能的,所以兩位專家提出的對策,主要是讓被控制者們改變他們應對控制狂的方式。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被控制者要有意識地讓自己不要太過於順從對方,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不要讓控制狂們在這段關係中逐步建立起不可撼動的權威。比如,當他們挑剔你的朋友時,你大可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也當然沒有完美的朋友,如果你想找個什麼毛病都沒有的朋友,那乾脆不交朋友算了。」或者在探討某個話題的時候,當他們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你,先不要急著全盤接受,而是站在他們觀點的對立面冷靜地思考一下,再對他們提出你自己思考過後的想法。

在這之前,控制狂已經習慣了你把他的話當做命令去遵從,一旦發覺你不像之前那麼聽話了,可能會對你施加更大的壓力,來保證他們在這段關係中的主導地位。這時,你不妨說:「我們回頭再討論這件事吧,大家都好好冷靜一下。」這樣可以避免對方出現過激的言語和行為。

在和控制狂相處的過程中,切記要始終保持冷靜,遇到事情要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是對方說什麼你就聽什麼,對方讓你做什麼你就去做什麼。兩人約定好了的事情最好白紙黑字地寫下來,用書面約定來代替口頭承諾,以防對方哪天說翻臉就翻臉。

小孩子們早就發現,與其直接反抗大人,不如先假裝順從更為明智


控制狂帶來的傷害

儘管給出了這麼多條應對控制狂的策略,我們還是必須要分析一下這一類人的危險性,以及他們可能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因為畢竟以上策略不是每次都能奏效的,而控制狂可能對我們造成的心理傷害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平復。

巴西聖卡塔琳娜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情感關係中有控制狂傾向的一方,其出軌或背叛伴侶的概率也比較高,而那些遭遇伴侶背叛的人,往往需要一定的心理幫助才能儘快走出陰影。研究報告中也列舉了一些較為可行的治癒方法,例如多聽家人和朋友的開導,閱讀書籍,求諸於宗教信仰,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等。

馬德裡康普頓斯大學的阿方索·洛佩斯·昆塔斯教授認為:「控制狂習慣於把其他人當作一件物品,而並非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所以他們總是試圖壓抑他人的個性並操控他人,卻不能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和其他人友好地正常相處。」

受害者心理

既然控制狂們這麼可惡,那些受害者們為什麼不跳出來揭發他們呢?從心理學角度上來看,主要的原因有兩點:受害者的習得性無助和自我欺騙心理。

「習得性無助」是1975年由美國心理學家馬丁·賽格裡曼提出的,指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對現實失望,聽任擺布的行為和心理狀態。當一個人總是在一件事上失敗,認為憑自己的努力無法改變結果,他就會放棄在這件事上再做努力,甚至還會因此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無可救藥。而事實上,他並不是「真的不行」,只是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自己給自己設置了障礙,又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放棄了繼續努力的勇氣和信心,結果只能破罐子破摔。美國心理學家雷昂納·沃克也發現,那些長期遭受到虐待的人們,相比奮起反抗暴虐,往往寧願選擇消極被動地接受,因為他們認定了即使反抗也無法改變現狀。

羅格斯大學的生物學教授羅比特·特裡夫斯說過:「當一個人面臨的問題複雜程度大大超出其承受能力時,就有可能走上自我欺騙的道路。」這也可以說是一種人的心理防禦機制,在生活不理想的時候,人又需要一種好的情緒支撐著活下去,於是受害者們就進入了自我欺騙模式。

剛柔並濟

控制狂對待被控制者有時候輕聲細語地很溫柔,有時候又會大聲指責甚至暴力相向,他們用這種方法來讓對方混淆,從而更好地達到目的

古往今來,操縱、欺騙、謊言充斥著人類的整個發展史,人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而這份可怕的偏執也使越來越多的人出現精神錯亂和人格扭曲的症狀。

智利大學教授佩拉·本多夫曾說:「生活總是多面的,人也是如此。一個人可能是一個好爸爸、好丈夫、好兒子,但同時也是一個變態殺手。」這句話或許有點極端,但也清楚地告訴了我們:無論是控制狂還是其他壞人,他們並不會為自己做錯的事而感到內疚,也不會為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傷害而感到自責,他們可以繼續道貌岸然地扮演好其他的社會角色。

但是,說到底,那些總是試圖要操控別人的人,也將永遠都被他們自己內心的陰暗所操控著。

原文作者:拉奎爾·格拉納

[譯自西班牙《真有趣》]

輕鬆掃一掃~歡迎您訂閱


相關焦點

  • 遠離「控制狂」!當他人為你提供幫助的時候,也要有自己的判斷
    這種人就屬於控制狂。「控制狂」看起來並不是冷漠的人,反而是一些看起來挺爽朗的人,他會很樂意地幫你一點小忙,有時甚至會自告奮勇地幫助你,然後希望你從此對他感恩戴德,沒齒不忘1、如何面對控制狂接受了控制狂的幫助,心理上就會招致巨大的負擔,尤其當他把幫了你掛在口頭上的時候,慢慢地,你內心的感激就變成了厭惡。
  • 「控制狂,潔癖狂」英語能怎麼說?真的不是control crazy!
    ( ̄△ ̄)每天晚上一篇英語知識普及英語罐頭本文是我的第265篇英語知識文章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狂人」,控制欲極強的我們叫他為「控制狂」,對於衛生有極致要求的我們會說他是「潔癖狂」。今天罐頭菌來說一下吧~1.control freak 控制狂 控制狂,這裡的狂,我們一般不會使用crazy,而是會使用freak。freak,作為名詞,能表示「瘋狂愛好者」的意思,因此control freak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控制狂」。
  • 找出你身邊的控制狂,並戰勝他們
    控制狂不會通過溝通讓你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感受,他們一旦得不到自己所要的,就會認為你在挑戰他們的權威,他們就會用十分情緒化的方式表現出來。所以和控制狂在一起會有一種令人搞不清狀況的懵懂,你不知道他為什麼要生氣,也不知道他何時會生氣,爆發總是突如其來。
  • 控制狂:你要找的是伴侶,還是布娃娃?
    可以看到,這個男人是一個典型的控制狂,希望另一半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而且還不能有情緒。說到這裡,試問一下,如果你的男朋友又帥又有錢,你願意成為這樣一個精緻的布娃娃嗎?   2. 控制狂背後的動力是什麼?記得,有這麼一個來訪者,女企業家,非常能幹。
  • ▷控制狂:你要找的是伴侶,還是布娃娃?
    有這麼一個男子,小老闆,做外貿起家,有錢還挺帥,40歲離異,後來找了一個女友,是公務員。剛交往,男子就展現了慷慨大方的特點,一言不合就給女友送包送金送珠寶什麼的,甚至還打算給她送房子。可以看到,女企業家通過經濟不斷地控制著老公,這樣的掌控讓他覺得安全。在這樣一個歷程中,她的能力和自我不斷被激發壯大。而老公只是她的陪襯,一起越久,也越來越萎縮,無力擺脫,成為了一個任由擺布的布娃娃。有意思的是,她姐姐也是一個厲害的企業家,也同樣的婚姻不幸福,老公被長期打壓控制——可以說,這是一個典型的家族的輪迴。
  • 10個特徵顯示你也有控制狂傾向
    不知道各位身邊是不是也有控制狂的朋友或上司,還是剛好你就是其中之一?想要事事完美的我們,其實常一不小心就陷入了以為自己有辦法掌控一切、到頭來卻跌得更疼的無限循環裡,如何擺脫這樣的控制傾向讓自己活得輕鬆些,也給身邊的人喘息空間,某網站作家Raven Ishak分享了一些作法,先來看看以下10種徵兆你是不是也說中你了呢?
  • 問問自己是不是控制狂!
    …」這些令人窒息的問句,很容易讓對方覺得你是個控制狂!控制狂是一種與病態心理有關的貶義說法,他們要求絕對服從,希望某些事要以自己特定的方式完成。控制狂的一些特點包括:有時是直白的批評,有時是含沙射影的冰冷言語。總之,想要通過這些強刺激的言行來改變他人。認為對方按照你的方式做,才是正確的。有些時候也知道強迫別人不好,所以換了個說法——「建議」。表面上充分尊重對方,我只是給我的看法,聽不聽隨你。但內心的想法是:你得按我說的才會好。如果對方沒有採納,心裡則會又氣又急。
  • 真正的項目高手,都是「控制狂」?
    在項目的管理過程中,會涉及到關於項目的多個領域的流程管控,對於熟悉的組織行為也不能掉以輕心,而是通過有效的手段,去掌控項目的進程,控制好工作包的項目進度,有效地開展項目事務工作。逐步掌控那麼,項目事務的控制包含哪些內容呢?
  • 【重生】《拯救那個控制狂》作者:蜀七
    控制欲!這不叫愛!」容白恨不得重生回結婚前,打醒那個一時衝動的自己。直到有一天,他真的重生回結婚前了……只不過是重生回到了他男人還是個小豆丁的時候。看著面前被叔嬸佔去家產,落魄多疑像個小狼崽子的江巖柏。容白懵逼了……只有拯救不同平行線上的老公,才能活著回到現實。救?救吧。
  • 變成「控制狂」緩解不了關係焦慮
    戀愛中,控制欲時常會不由自主地冒出來。如何去避免愛情中的操控,讓感情朝著正面、積極的方向發展,為了對親密關係有更多的掌控感,讓自己能夠放心地去愛和依賴,他們想要完全地控制戀人,貪婪地索取另一半的愛和關心,讓自己成為對方生活和注意力的中心。
  • 一談戀愛就變成「控制狂」,是病嗎?
    照亮我們的人性深處的黑暗,遇見我們真正的自己······在戀愛關係中,你或許見過不少這樣的人:一旦喜歡上誰,ta就變身福爾摩斯,忍不住想查對方的好友列表和聊天記錄,不放過一絲曖昧的痕跡;戀人在外應酬,沒有及時回電話,ta的心裡就會產生許多無端的猜測,把對方也折騰得很緊張; 到底是什麼,讓戀愛中的你們、我們,變成「控制狂
  • 「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啊!」又雙叒,這個偷拍狂又「犯病」了!
    「我最近這兩年也不知道我自己的心理,有時候都控制不住我自己……」在審訊室裡,馬某低著頭輕聲地說著。啥?控制不住自己?到底是什麼情況呢?近日,市民李女士(化名)到縣第一人民醫院看望病人,期間到急診科的衛生間上廁所,正準備蹲下時,發現旁邊的隔板竟然伸過來一隻手機。「天哪,有變態!」李女士不動聲色地假裝上完廁所,趕緊跑到外面告訴醫務人員。
  • 12月,內心強大,穩中求勝,不易控制,愛情複雜,最好遠離他們
    而獅子座的人也很喜歡控制對方,特別是他們的另一半。兩人以為對方一定是聽自己的,再加上獅子座本來就有一定的大男子主義,所以在許多事情上,兩人都不願與對方妥協。十二月,內心強大,穩紮穩打,不易控制,獅子座的愛情錯綜複雜,最好遠離它們。
  • 昆凌自曝「控制狂媽媽」,周杰倫善於和兒子做朋友,畫面默契溫馨
    昆凌自曝「控制狂媽媽」1993年出生的昆凌是一位非常幸運的女人,17歲還沒畢業就與亞洲天王周杰倫相識相戀;而精明的周杰倫一眼相中混血兒昆凌,相戀4年後周杰倫終於下定決心迎娶完美的「公主」,在昆凌21歲的時候就嫁給了周杰倫,花樣的年紀享受著美好的愛情。
  • 你或枕邊人是「婚姻中的控制狂」嗎?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因為自己缺乏安全感,而想要控制另一個人。「我太太現在跟我講話都充滿試探意味,我說的每句話她都不願意相信,動不動就說要離家出走或是自殺。」「除了上班,不管去哪兒我老婆都要跟。有人打電話給我,她也會緊張到立刻跑到我旁邊問東問西。」「醫師,這樣的生活該怎麼繼續過下去?」
  • 孟子義播放《我不是購物狂》,每個樣式都很容易控制
    也許《我不是購物狂》能讓你鬆口氣。該劇以移動互聯時代為背景,講述了逆襲關於「購物狂」女孩的故事以及實體百貨與電子商務的較量,展現了年輕人在事業發展、直面情感、創業過程中的堅韌、責任和堅持。該劇於在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劇場首演。作為新年第一天的首播,觀眾非常期待。在今年這個特別的春節這一天,有這樣的影視劇公司,也可以考慮給觀眾更多的收視選擇。
  • 我來救你:購物狂!
    根據有關調查,美國成年人中有8%是購物狂,而中國的購物狂也比以前多了很多,為什麼呢?除了信用卡流行,和我們面對的壓力也大有關係。我沒法控制自己的購物衝動,對,我就是《天生購物狂》裡張栢芝的那個角色,我總能看到櫥窗裡的衣服在向我招手。因為無法控制衝動或者偏執、抑鬱形成的購物狂,理論上是可以通過相關的藥物調節的。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的情況很嚴重,可以嘗試去醫院看心理醫生,只有他們才有權限給你開出處方。另外,你也可以嘗試心理諮詢。
  • 心理學:一個人有這些表現,說明他是個控制欲很強的人,趁早遠離
    一個人有控制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生活需要某種掌控感和控制感。但是,如果一個人對身邊人有著過度的控制欲,往往會影響到別人的生活和心情。這樣的人,還是遠離為妙。一個人有著以下幾種表現,說明他是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
  • 于小彤陳小紜宣布分手:控制欲太強的男人,請遠離
    之前海陸談起前任于小彤,也說過他的控制欲,海陸說,他會要求在睡覺之前,一定要和他語音或視頻,而且要一直保持通話,這樣他才會有安全感,慢慢地,海陸受不了這樣的控制欲,最後導致兩個人分手。
  • 揭秘控制狂蘋果的供應鏈操控術
    話語權、成本控制、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商業效率等問題交織下,蘋果供應鏈管理的複雜程度可想而知。但,得供應鏈者得天下。前有諾基亞為削減成本和控制組件供應鏈,自研自產,錯過智慧型手機拐點;後有小米雷軍親自下場管理供應鏈,小米逆襲。蘋果為何甩開合作15年的國際知名大廠英特爾?到底是靠什麼協調管理供應鏈的?其供應鏈的操控術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