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棉田裡走出來的育種專家 - 中國棉花協會

2021-01-21 中國棉花協會
從棉田裡走出來的育種專家

出處:兵團日報    2019年04月08日

從事育種、栽培技術研究及示範推廣工作22年,趙海用實幹託起夢想

    冬天的新疆,室外天寒地凍。但在海南的南繁育種基地裡,一個身影正頭頂烈日,在棉田裡忙碌。
    22年間,他從事棉花育種、栽培技術研究及示範推廣工作,主持完成省部級、地區重大科研、推廣項目課題10餘項,在《中國棉花》等專業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獲農林漁業部(現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豐收獎」1項,獲兵團、地區科技進步獎10餘項。
    他就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石河子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院棉花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趙海。
    這是一位雙腳沾滿泥土、從棉田裡走出來的育種專家。

    2018年入冬後,趙海遠赴海南的南繁育種基地,投入到緊張的棉花育種工作中。
    2019年元旦,從千裡之外的南繁育種基地傳來喜訊,由趙海主持的2個棉花新品系正在抓緊培育,有望在2019年通過自治區審定……
    今年48歲的趙海,在棉花地裡摸爬滾打了22年。他與棉花為伴,以育種為生,用實幹換來科研收穫,以執著譜寫豐收之歌。
    趙海的童年是在團場的莊稼地裡度過的。1965年,趙海的父親從西北農業大學畢業後,來到八師一四二團擔任生產科農業技術員,主要負責全團的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和農作物種植技術的指導工作。農忙時節,趙海的父親騎自行車馱著年幼的趙海,一起下連隊,一去就是一個星期,吃住都在連隊。
    趙海的父親是當時團場為數不多的農學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當地群眾對這位有學問、能吃苦的知識分子非常敬重。父親勤勞好學,對待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這對趙海的影響很大,也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一粒種子,長大後要做像父親一樣的人。
    1982年,趙海的父親因工作需要,調到石河子農科中心(現石河子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院)工作。每到放學和節假日,趙海就來到父親的試驗田,觀察各種農作物的生長習性。日積月累,趙海掌握了許多農作物生長方面的知識。
    趙海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因連年住院治療、手術等,耽誤了功課。中學畢業那年,他決定報考和農業相關的專業學校。深知搞農業艱辛的父親,希望他選擇別的專業,以便以後工作輕鬆些。但趙海卻懷揣著當一名農業技術員的夢想,毅然報考了中央農業廣播學校農學專業。
    1987年中專畢業後,趙海進入石河子農科中心土壤肥料研究所工作。深感自己的所學知識有限,在工作之餘,趙海虛心向單位的老同志請教。同時,他還買來了很多農學書籍,刻苦鑽研專業知識。
    在隨後的幾年裡,他先後自學了《土壤學》《作物育種》《植物病蟲害》等專業知識,快速提升了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在土壤肥料研究所工作的9年時間裡,他熟練掌握了土壤肥料等各類元素的分析檢測方法,同時參與了測土施肥、棉花需肥需水規律等項目試驗,還熟練掌握了棉花、玉米、小麥等作物水肥運籌栽培技術。這些,都為他日後開展棉花育種及推廣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更好地勝任各項科研工作,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通過不斷學習,趙海在石河子大學先後完成了大專學歷教育和專升本學歷教育。在取得了本科學歷後,他又完成了石河子大學在職研究生的學業,取得了碩士學位。

    1997年,趙海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轉折點。當年,通過組織考察後,他被調到棉花所雜交棉課題組工作。從此,他成為專業從事棉花育種的一名科研工作者。他給自己定下了新的奮鬥目標,培育高產抗病早熟的棉花新品種。
趙海明白,在育種實踐中,他還是個新手。於是,在做完自己的課題任務後,他就到其他課題組幫忙,藉機向同行的專家學習,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
    一杯水,幾個饃,在實驗田裡來回奔走觀察、記錄……從春天棉花播種出苗到吐絮收穫,整個生育期,趙海都在試驗田觀察記錄,選育優良的親本材料,配置優勢組合。
    一年四季,重複往返於單調的農田,趙海一幹就是5年。5年後,趙海課題組共收集了20餘份棉花骨幹親本、300餘份育種材料。
    育種工作是一項繁雜而漫長、艱苦而細緻的工作,除了年復一年在當地試驗田和實驗室裡忙碌外,還要遠赴千裡之外的南繁育種基地精心選育。「只有慧眼識珠,才可能不斷選育出優良品種。」趙海說。
    為了加快育種進程,趙海和他的課題組成員每年10月在石河子墾區收了棉花後,就趕緊拿上種子到海南再種一季,次年4月再把南繁育種基地的種子帶回石河子進行播種,一年收兩季棉花,專業術語叫作「南繁加代」。
    在南繁育種基地,趙海包攬了試驗田裡的所有農活。採摘的幾百袋棉花,要從地裡一擔一擔地挑到地頭,再運回試驗站,然後找地方反覆晾曬,以保證種子質量。每次從海南回來,趙海都要脫幾層皮。
    2002年,經過數年的努力,趙海課題組培育的早熟雜交棉新陸早14號通過自治區品種審定。這是新疆自主選育的第一個雜交棉品種,標誌著新疆雜交棉品種以後可以自給,結束了長期依賴內地供種的歷史,也填補了新疆棉花育種的空白。
    之後的幾年裡,趙海率領課題組又相繼開展了北疆雜交棉親本花器活力的測定、棉花花期調節劑的研製及應用等雜交棉高效制種技術研究課題10餘項。這些技術組合在全疆各地被推廣應用,效果明顯。趙海課題組還研製出「新疆早熟雜交棉高效制種技術」,在推廣應用中降低制種成本50%以上,從而使雜交棉在新疆大面積示範推廣變成現實,大大提高了植棉效益。

    在棉花育種過程中有一項重要的工作,是選取多種棉花的材質進行組合雜交,而後提純復壯,最後選定出抗病、抗蟲、早熟、耐鹽鹼的棉花新品種。但種質資源匱乏問題,始終是困擾趙海課題組的一大難題,這也嚴重製約了育種的進程。趙海說,種質材料的引進創新是頭等大事,只有收集到足夠多的各類不同品種的棉花種質資源,才能培育出優良的棉種。
    於是,趙海想盡一切辦法到各地收集這些資源。
    有一次,在試驗田工作的一名拾花工無意中說出他在河南老家種植的棉花品種,有「雞腳棉」「光籽棉」等品種。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下班後,趙海邀請這位拾花工吃飯並詳細了解河南當地棉花品種及種植情況。當年秋收工作一結束,趙海便趕赴河南、河北等地考察,當年引進了柳葉棉、光籽棉1號等材料17份,在試驗田進行雜交試種。
    試驗播種、田間調查、材料選擇、資料分析,再試驗播種、田間調查……驕陽似火的七八月份,天氣又悶又熱,趙海頂著烈日在棉田裡忙碌著,衣服溼了幹、幹了又溼,後背曬脫了一層皮。
    2006年,趙海課題組選育出的標記雜交棉「石雜2號」通過品系鑑定,並在石河子墾區大面積示範推廣,累計推廣38萬畝,畝增皮棉15%以上。2008年,「石雜2號」在一四九團種植,皮棉單產突破291.9公斤,創造了當時全國棉花高產新紀錄。
    2009年,趙海課題組迎來了盼望已久的收穫期,他們選育的早熟雜交棉「新陸早43號」通過審定,並被自治區品種審定委員會定為早熟雜交棉區試對照品種。截至2018年,趙海課題組先後通過自治區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了4個早熟雜交棉品種和3個早熟陸地棉品種。2018年,趙海課題組的2個棉花新品系參加自治區棉花生產試驗,表現優異,有望於2019年通過審定。
    近年來,趙海先後主持了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新陸早56號中試與示範」,兵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早熟雜交棉新品種中試與示範」等項目。同時,他還承擔了國家農業科技支撐項目「雜交棉強優勢組合選育與產業化技術集成與示範」等。
    其中,由趙海主持選育的早熟雜交棉新陸早43號、新陸早56號,已經成為八師棉花主栽品種,累計示範推廣300餘萬畝,新增效益6.7億元,是目前新疆自主選育種植面積最大的雜交棉品種。截至2018年,由他主持選育的陸地棉新品種新陸早61號,在北疆棉區累計示範推廣1200餘萬畝,新增效益25億元。他的研究,有力推動了新疆棉花生產的發展。

(來源:兵團日報;作者 張德智;時間:20190408;連結:http://epaper.bingtuannet.com/pc/cont/201904/06/c62845.html)

相關焦點

  • 棉花進入採摘期 科技助力新疆棉田「無人作業」
    在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採棉機在棉田中來回穿梭進行機械化採收。 熱孜萬古 攝 中新網新疆喀什10月6日電(熱孜萬古)眼下,中國棉花主產區——新疆迎來棉花豐收。在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伴隨著機械轟鳴聲,採棉機在棉田中來回穿梭進行機械化採收。當地棉農阿布都卡地爾·麥麥提說:「如今通過大型採棉機採收,效率高了很多。」
  • 大片的棉花,是新疆特有的白
    這裡大片的棉田,過去都曾是荒漠戈壁。進入五月,當地氣溫已開始突破25攝氏度,不時有風颳過,空氣裡充滿沙塵。大部分地區棉花播種基本結束,多數棉花已經出苗。阿熱孜古麗·買買提戴著手套,拿著一根小樹枝,沿著塑料薄膜覆蓋的長條田,一邊走一邊用樹枝戳破薄膜——她在給棉花「透苗」。
  • 【棉田管理】最全棉花打頂技術,現在你最需要!
    通過多年的棉花生產試驗和實踐表明:棉花打頂效果的關鍵在於時間和方法。1、如何確定適宜的打頂時間?棉花何時打頂最適宜?俗語說:「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意思是說既不能只按日期計算,又不能只按果枝數計算,而是要綜合考慮季節和棉株生育狀況兩個因素。每株留多少果枝最為適宜?
  • 通訊:李爾文的棉花情結
    中新社烏魯木齊十二月十七日電 通訊:李爾文的棉花情結  作者 楊東魯沙  最新統計紀錄表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今年種植的三十多萬畝長絨棉,平均單產達到九十五點三公斤。這與農一師農科所所長、研究員李爾文的長年研究是分不開的。   有人稱李爾文「棉痴」,也有人叫他「長絨棉」。
  • 談棉花種植效益的關鍵對策
    在棉花生產中,有不少農戶認為,選擇了1個好品種,就一定能夠取得好收成,獲得好的效益。其實,好品種對效益的貢獻率只有30%,在棉花生產過程中,要多走、多看、多聽、多學習,積累各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實施恰當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才能實現棉花的最大效益。
  • 破譯棉花的基因密碼(講述·一輩子一件事)
    資料照片 人物小傳郭三堆,1950年出生,山西澤州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分子育種中心原主任。他設計合成了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蘇雲金芽孢桿菌單價、雙價、融合抗蟲基因,並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適合產業化應用的轉基因三系雜交抗蟲棉分子育種技術體系,引領我國棉花育種領域不斷突破;他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新疆棉花高產棉田中的全程化控技術
    於是更有了甚至「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的英雄豪傑,難道他們不知道生命的珍貴嗎?適合他們不是物質而是精神,不是生命而作文http://Www.zUoWEn8.coM/是仁義,不是小愛而是大愛。就象林覺民烈士在《與妻書》裡含淚寫道的:天下人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 【棉花栽培】不要旺長、脫肥也不要蟲子危害——棉田管理需要因地制宜
    ,但目前看棉花還能承受。另一方面,還有很多農戶由於前期棉花不長,沒敢打縮節胺造成現在打頂後棉花旺長控不住的情況,針對這樣的棉田水肥如何上,我們今年來談談。因此現在有桃就有了庫房,如果有3-6個桃就不用擔心棉花還會旺長。   可自然封頂且沒有憋出頂芽的棉田,株高75-90、小桃3-6個、密度1萬-1.3萬、打頂後第二水:4-7公斤尿素+4-5公斤酸性高磷滴灌肥或一銨+2-34公斤酸性高鉀滴灌肥或水溶性比較好的硫酸鉀或氯化鉀+1-1.5公斤水溶礦源腐植酸。
  • 外國大姐探尋中國人衣櫥裡的小秘密
    11月1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海南科研中心劉記博士(左)帶領蘇德什娜•薩卡參觀棉花育種基地溫室,介紹中國棉花發展史(李南攝)他從全球和歷史的角度,給我們講述了中國棉花的發展史。他說,古時第一批棉花種子從印度,經由東南亞傳入中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布料供給是個大問題。1959年,第一批棉花育種專家被派往三亞,研究如何改良棉花品種。  1959年以前,棉花研究人員也曾在其他溫度較高的省份嘗試棉花育種。經過三年的探尋,他們最終在三亞崖城找到了棉花育種的最佳地點。
  • 新疆棉花採摘期 智能農機助力疆棉生產
    新京報訊(記者 耿子葉)目前,中國棉花主產區新疆迎來棉花豐收季。近日,陸續進入棉花採摘的高峰期。在新疆喀什等地,採棉機在棉田中來回穿梭進行機械化採收。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統計,2020年新疆棉花播種面積逾3761萬畝,其中,南疆棉區超1600餘萬畝。
  • 全國棉花播種及生長情況調查(2020年6月)|全國總產略有下降 棉花...
    2020年6月中國棉花協會棉農分會對內地12個省市和新疆自治區2451個定點農戶進行了植棉情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植棉面積為4615.63萬畝,同比減少4.15%,預計單產同比略增,總產量約為576.5萬噸,同比減少2.4%。
  • 夜聽丨棉花的花
    田野裡,棉田其實並不多,只有零星的一小塊一小塊,有的人家乾脆就不種棉花。種棉花風險大呀。從準備播種起,就得防止病蟲害。棉籽可以榨油,也特別容易生蟲,或者遭到覓食動物的啃噬,因此播種前就要進行防蟲防腐處理,然後才能下種,只有躲過蟲害和動物利齒襲擾的棉籽,才能幸運地發芽出苗。
  • 新疆棉花預計今年產量增長4.1% 農業無人機助力棉花收穫
    時值九月,新疆棉花產區進入高產期,是噴灑棉花脫葉劑的關鍵時期。經過多年普及,農業無人機已成為棉農進行脫葉劑作業的首選智能農機。據了解,新疆棉花產量佔全國近八成,也是全國棉花主要存儲地,國家把新疆棉花收購列為重點工作。今年,儘管特殊情況減少了新疆的勞動人口流動,但智能農機的進一步普及保證了棉花生產效率不受影響。
  • 棉田現蕾開花 保高產,科學打頂很重要
    一般情況下,長勢弱、密度大、地力強的棉田要適當提早打頂;長勢強、密度小、地力肥的棉田,打頂時間推遲;偏旺棉花要適當打早,7月1日前打完,最遲不超過5日,打頂後單株平均保留果枝臺數7-8臺,棉株自然高度控制在65-70釐米。三、棉花打頂方法在打頂方法上應採用輕打去小頂法,即打去一葉一心,切忌「大把揪」的打法。
  • 新疆棉花種植專利技術獲兩項國際發明金獎
    【解說】近日,由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田立文團隊完成的「棉田保苗新技術的應用」、「綠洲棉花高產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分別獲得「 2020英國國際發明創新技術展覽會」金獎傑出創新獎、第五屆摩洛哥「非洲創新周」金獎。【解說】兩項金獎,對長年致力棉花研究的田立文團隊而言是極大鼓勵,是對新疆棉花種植技術的肯定。
  • 棉花好豐收,中國膜力show
    棉花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也是生活必需品,自建國以來,中國的棉花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在國防、醫藥、工業等領域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中國棉花協會調研公布,預計2020年新疆棉花單產產量為524.4萬噸,籽棉單產提高10-20公斤/畝的概率較大,同比增長4.1%。新疆作為全國棉花主產區,棉花生產機械化水平也在穩步提升。
  • 半個世紀 一方棉田(講述·一輩子一件事)
    「棉花植株有點偏高,要控制在1米以下……」一大早,73歲的陳學庚就坐在電腦前打開了攝像頭,在視頻會議中,對河北、山東等地的棉田管理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在他的推動下,黃河流域棉花生產機械化近兩年來已頗見成效,2019年河北省南宮市新增示範區籽棉達到了每畝382.3公斤,並且實現了機械化採收。
  • 【棉花栽培】棉花吐絮期需要注意哪些?
    北疆尤其是風險棉區的棉花一般8月1日以後的蕾、8月5日以後的花為無效花蕾,要及時去掉。個別後期長勢旺、蔭蔽嚴重的棉田,還要進行打老葉、剪空枝、推株並壟、防爛鈴。治蟲防病:棉花進入吐絮期後突發性病蟲害較多,主要有三代棉鈴蟲,重點危害非抗蟲棉和晚熟棉,三代棉鈴蟲始發期在8月上中旬,危害盛期在8月中旬,應及時調查,抓住孵化盛期進行防治,消滅在3齡前。另外還有紅蜘蛛,也應及時進行防治。
  • 9月棉花即將上市,預測開秤價2.8元/斤,湖北沒人願意種棉花
    近日,湖北省棉花協會開展了新棉市場調查。先後到襄陽、枝江、公安、仙桃、洪湖等地,走訪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紡織企業和地方協會,了解棉花生產情況和企業收購開秤準備工作。由於7月份的降雨,對棉花有一定的影響,棉花長勢不如往年,8月天氣晴好,棉花開始炸桃吐絮,預計8月20日後湖北省全省將迎來第一批新籽棉集中上市,開秤收購價約2.8元/斤。這個價格不算高,往年棉花都是3元一斤左右。
  • 新疆棉花生產邁入大數據時代
    新疆棉花生產邁入大數據時代  「衛星+大數據+人工智慧」讓種地更輕鬆  450萬畝!2019年12月24日,隨著兩份合同的籤訂,新疆疆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疆天棉圖」服務面積突破450萬畝,佔到了全疆棉花種植面積的十分之一。  用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農業農村部特聘專家吳才聰的話來說,這意味著新疆的棉花生產邁入大數據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