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蛋還沒從母雞身體產出來之前,小雞的胚胎生命就已經開始了。母雞的卵巢裡有著各種不同大小和成熟度的雞蛋。
吃雞蛋時,人們腦海裡常會浮現出一個恐怖的想法:如果剝開蛋殼後,裡面有一隻小雞該怎麼辦?
這…有可能嗎?
其實,幾乎所有商品蛋都是非受精蛋。也就是說,我們吃的雞蛋裡不會有小雞胚胎在生長。在蛋還沒從母雞身體產出來之前,小雞的胚胎生命就已經開始了。母雞的卵巢裡有著各種不同大小和成熟度的雞蛋,但只有左側的卵巢是功能正常的。從左側卵巢生成的蛋會期待迎接到公雞的精子來受精。這大約發生在母雞產出該枚蛋前的 24 小時。如果接收到了公雞的精子,精子就會與母雞的卵黃細胞結合形成一個胚胎。再之後,蛋黃外圈長出硬殼,雞蛋從母雞身體產出。
母雞其實並不知道雞蛋是否受過精,但不論怎樣,她都得將蛋從體內生出來。然後母雞會日以繼夜地趴在蛋上,以期孵出小雞來。我們將這樣的母雞稱為「抱窩母雞」,她們都特別敬業,每天只離開窩一次!
有意思的是,母雞能夠在沒有公雞參與的情況下產卵!在養殖場裡,產蛋母雞的產蛋頻率是 24-27 小時。而她們需要的僅僅是正確的營養攝入(指鈣和維生素 D3)和正常的身體狀況。光照會刺激產蛋過程,所以有些農場會在冬季採用人工照明來調節產蛋周期。
儘管受精蛋和未受精蛋在營養成分或口味方面沒有任何差別,但大部分商業化經營的農場都更傾向於在雞籠裡養殖蛋雞。這是因為,一隻公雞可以與 10-12 只母雞交配,如果沒有採取恰當措施,雞群數量很快就會失控!
在野外,母雞會持續產蛋,直至蛋的數量可以構成一窩來孵。一窩蛋的具體數量隨每隻母雞而異。一般來說,母雞會在產下大約 12 枚蛋後停止產蛋,並開始抱窩。在氣候嚴酷的冬季,母雞也會停止產蛋,因為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很難撫育後代。光照時間的縮短也會影響產蛋量。所以,在野外生活的母雞的總產蛋量相對就低很多,因為她們只能在春季產蛋。
對應的,專為產蛋而培育的母雞每年大約可產 300 枚不受精的蛋!
數千年來,人類在自己的生產生活中選擇了能生更多蛋的母雞品種,我們將這稱之為選擇性育種。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又對產蛋雞進行了改良,迫使她們每天都下蛋,並在冬天採用人工照明,以使其產蛋量保持平穩,一直處於產蛋高峰期。
其實,養殖場故意不養公雞才是這些雞蛋們不是受精蛋的唯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