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氣候乾燥容易傷肺,容易使人產生口乾咽燥、乾咳少痰、便秘等症狀,因此秋季寶寶的飲食應當以潤燥、滋陰、潤肺為主。今天為媽媽們推薦10款秋季寶寶防燥煲湯食譜,不僅簡單好料理,還都註明了功效哦,媽媽們快來學兩招吧!
泥湫湯
★功效
小兒多汗、體虛、病後流汗不止。專用於小兒斂汗。現在很多小孩出熱痱,其實可以先為其斂汗,沒有這麼大汗了,痱子就不會這麼厲害。
★配料
泥湫+茨實+淮山+苡米
★做法
泥湫買回來,直接在袋子裡撒幾勺鹽。泥湫自然會不斷翻動,身上的黏液就會脫落。然後用水衝乾淨,不用劏的。然後少油落鍋,將泥湫爆炒一下,落四碗水,滾一下,然後轉落個細煲,加茨實+淮山+苡米一起煲濃。湯直接飲用,或用來煮麵煮粥。
魚骨湯
★功效
增強鈣質、清潤、去溼
★配料
大魚骨,選中段到尾,切件。紅蘿蔔+黃豆+雪耳
★做法
起鍋略煎魚骨,紅蘿蔔去皮切片略微爆炒,然後加水,滾十分鐘後換落湯煲去煲,加黃豆和雪耳。湯直接飲用,或用來煮麵煮粥。
高營養雞湯
★功效
雞腿肉煲的湯香味很特別,比光是用雞肉煲的湯味道要更香。加雞腳能有助於骨頭的軟化、營養融入湯中。大家煲骨頭湯,不妨都放一些雞腳,你會發現煲出來的湯特別濃、骨頭也很容易熬爛。
★配料
雞腳四隻、雞腿一隻、淮山、茨實
★做法
將配料放入湯煲中,放約2湯碗水,煲濃。
白朮茯苓雞湯
★功效
茯苓善健脾利水,且能安神,而白朮為健脾要藥,適用於脾胃虛弱諸證,脾胃虛弱而溼氣盛用之最宜。
★配料
白朮5克,白茯苓5克,白芍5克,甘草3克,雞翅500克,枸杞10克,四季豆50克。調料精鹽適量,薑片3片,清水12杯。
★方法
將雞翅洗淨斬塊備用;鍋中加沸水燒沸,下入雞翅焯透,打去浮沫撈出,其他原料洗淨;沙煲內加清水煮沸,將各種原料全部放入大火煲至20分鐘,轉至小火煲2小時,撇出浮油,加精鹽調味即可。
銀耳雪梨薏仁湯
★配料
銀耳10g,雪梨100g,薏仁40g,調料:蜂蜜15g
★方法
雪梨去皮後切塊,銀耳加溫水泡發半小時,薏仁用溫水浸泡4小時左右;鍋內放適量水,水開後,放入浸泡好的薏仁,煮二十分鐘;加入雪梨、銀耳再煮二十分鐘即可,放涼後淋入蜂蜜。
★功效
薏苡仁具有滲溼而不傷正,補脾而不滋膩之功,為清補之品。而雪梨具有清涼潤肺的功能,是乾燥的秋季給寶寶進補的佳品。
桂圓大棗紅豆湯
★配料
幹桂圓30克,大棗50克,紅豆150克,清水1500克
★方法
紅豆用清水洗淨,浸泡2小時備用;桂圓去殼留肉備用;泡好的紅豆、大棗、清水,上火煮沸;加入桂圓;再次沸騰後,轉文火煲60分鐘。
★功效
大棗性甘溫,為補脾養胃、養血安神之藥,多用於治療脾氣虛、血虛。大棗煲湯時加入生薑幾片更加補益脾胃。
枸杞山藥湯
★配料
土雞腿1隻,山藥200公克,枸杞1大匙,鹽1/4匙,雞精粉1/4茶匙,料理米酒1大匙,水600㏄
★方法
雞腿剁塊,山藥切塊,分別以滾水汆燙過後撈起洗淨;作法1的材料全部放入燉鍋中,加入枸杞、料理米酒、水混合均勻放入電鍋中蒸約40分鐘;作法2蒸熟後加入適量的鹽、雞精粉調味即可。
★功效
山藥有健脾益氣、養陰之功。適用於脾虛氣弱、食少便溏或洩瀉等症。
奶白魚尾湯
★功效
增強鈣質、鮮甜醒胃、富含蛋白質
★材料
大魚尾一條+紅蘿蔔半個
★做法
紅蘿蔔切成細塊。魚尾洗淨,起鍋落油略煎,加紅蘿蔔略炒,然後直接加白開水,大火滾20分鐘。隔渣飲用。魚尾略煎後滾出來的湯是奶白色的,非常誘人,加紅蘿蔔後湯更加鮮甜。寶寶必定喜歡。但一定要用「釐仔」隔渣,不然會有殘留的魚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