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見習記者 徐可 記者 胡玉梅/文 記者 錢念秋/攝)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色的窗花,圖個喜慶。南京有一個家族,江湖人稱「金陵神剪張」,他們剪出的窗花,繁花之上再生繁花,令人驚嘆。
△張方林
如今,「金陵神剪張」的第四代傳人,70歲的張方林,已經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剪紙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他14歲入行,受過熱捧,也坐過冷板凳,但從未想過放下手中的剪刀。就在前不久,張方林喝了一口「拜師茶」,給他遞茶的,正是他的兒子張鈞。在這個年輕人手中,一幅幅輕盈的張氏剪紙,飛向了更遠的未來。
三登春晚,沒有什麼能難倒「金陵神剪張」
對於張方林而言,只要有剪刀在手,萬物皆可「剪」。
他有些作品看似簡單,只是一朵花、一棵樹,但全是空剪而成,絕不需要草圖;
有人說,剪紙剪出人的側影很神奇。2002年,張方林動動手,給丁肇中剪了張畫像,不僅五官清晰,連髮絲都根根可見。丁肇中收到剪紙後連連稱讚,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2016 年,他的剪紙作品《百鳥朝鳳》被選為禮物,贈給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祝賀她的 90 歲生日;
2019年,他完成了長達兩米的《十裡秦淮》,這是南京目前最長的剪紙作品……不過,他最為人熟知的作品,當屬《十二生肖》。
2013年春晚,當李谷一唱起《難忘今宵》時,舞臺後的大屏幕亮起的,正是張方林的得意之作《十二生肖》:兔子臥在地上,仿佛美目盼兮的女子;小狗雙目圓睜,眼巴巴地作揖……接著,2014年和2016年,張方林的作品再次登上春晚舞臺。從此,南京剪紙也成了全國人民的春節印象。
如今,鼠年春節將至,各種各樣的老鼠剪紙層出不窮,張方林的「獨家」老鼠長什麼樣?張方林拿出一份日曆,封面正是他在2009年製作的鬥香花老鼠。畫面中央,一隻黑色的小鼠滴溜著圓眼,正在撲蝴蝶,它的身上和四周散落著五彩繽紛的花朵,赤紅、藏青、天藍、翠綠,既熱鬧又喜慶,仿佛還能聽見它們為了過年而爭奇鬥豔的熙攘聲。
這隻鬥香花小鼠今年會再次登上春晚舞臺嗎?張方林大手一揮:「不上啦,也不是年年都要上的嘛!」
從14歲到70歲,一剪就是一輩子
從事剪紙行業半個多世紀,張方林對於這些風光往事,顯得很隨性。但輕飄飄的剪紙背後,卻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打磨與堅守,「我從14歲到70歲,就做了這一件事。」
張方林告訴現代快報記者,8歲時,他就跟著自己的父親、南京剪紙大師張吉根學剪紙。「做剪紙這麼多年,我越來越明白父親的話,基本功很重要。小時候我學習空手剪一些簡單的花樣,有時一個禮拜才能剪出一個,等到父親滿意了,才能剪下一個。」
說起自己的父親,張方林很是驕傲。「80年代,我父親代表南京剪紙去西方表演。一次宴會上,他看到一盤裝滿水果的果盤,就把它剪了出來。外國人不相信,他們還以為我父親的剪刀是用電腦控制的。」張方林笑了,「後來,我父親拿他們的剪刀和紙又剪了一幅,他們才徹底相信。『金陵神剪張』就是這麼傳出來的。」
父親領著張方林進入了神奇的剪紙世界,但入行後,張方林還是得靠自己一路摸爬滾打。「14歲那年,我成了一名職業剪紙人,中間也遇過不少挫折。」上世紀曾有段時間,張方林無奈地放下剪刀,去做電工、印刷工,但心裡想的全是剪紙。「當時恰好有工人業餘美術班招生,我就白天工作,晚上在路邊啃個大餅,然後趕去學畫畫。」就這樣堅持了兩年,有了繪畫功底後,張方林的剪紙功力大增。當他再次拾起剪刀時,便下「手」如有神了。
一傳傳5代,「金陵神剪張」的傳說還在繼續
2019年12月8日,甘家大院裡舉行了一場紀念南京剪紙成功入列世界級非遺十周年活動。當時,張方林坐在臺上,一位年輕人恭敬地端上一杯茶,他伸手接過,輕呷一口,微微點頭。這位年輕人,正是張方林的兒子張鈞。
△張鈞
這場收徒儀式,代表著「金陵神剪張」的金字招牌,正式傳到了第五代傳人張鈞手上。
其實,張鈞從小跟父親學剪紙,只把它當一門特長,從未想過要做一名職業剪紙人。長大之後,他進入電視臺工作了好幾年,直到2008年,他辭去工作,開始一心一意做剪紙。
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還得從上世紀90年代說起。那時,南京剪紙十分受歡迎,「金陵神剪張」已經名傳海外。可是風光之下卻暗藏窘境,張方林找不到中意的傳承人,徒弟來來去去,卻沒人留得住。
「經常有人問我,你為什麼不去繼承父親的手藝啊?」張鈞說,別人每問一次,他的心就會糾結一次。眼見父親身邊的「徒弟」越來越少,2008年,張鈞終於和父親聯手撐起「金陵神剪張」的招牌。
如今,這對「神剪張」父子已經做出了不少成績:恢復南京剪紙的傳統技藝鬥香花、研製出「獨門絕技」金箔剪紙……同時,他們還穿梭在大大小小的課堂裡,為許多愛好剪紙的大人孩子們傳授經驗。2019年年末,張方林曬出一張照片,孩子們高舉自己的剪紙作品,一個個笑開了花。
「金陵神剪張」和它的傳人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部分圖片由張方林提供)
(編輯 吳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