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這個家族,江湖人稱「金陵神剪張」

2020-12-14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見習記者 徐可 記者 胡玉梅/文 記者 錢念秋/攝)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色的窗花,圖個喜慶。南京有一個家族,江湖人稱「金陵神剪張」,他們剪出的窗花,繁花之上再生繁花,令人驚嘆。

△張方林

如今,「金陵神剪張」的第四代傳人,70歲的張方林,已經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剪紙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他14歲入行,受過熱捧,也坐過冷板凳,但從未想過放下手中的剪刀。就在前不久,張方林喝了一口「拜師茶」,給他遞茶的,正是他的兒子張鈞。在這個年輕人手中,一幅幅輕盈的張氏剪紙,飛向了更遠的未來。

三登春晚,沒有什麼能難倒「金陵神剪張」

對於張方林而言,只要有剪刀在手,萬物皆可「剪」。

他有些作品看似簡單,只是一朵花、一棵樹,但全是空剪而成,絕不需要草圖;

有人說,剪紙剪出人的側影很神奇。2002年,張方林動動手,給丁肇中剪了張畫像,不僅五官清晰,連髮絲都根根可見。丁肇中收到剪紙後連連稱讚,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2016 年,他的剪紙作品《百鳥朝鳳》被選為禮物,贈給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祝賀她的 90 歲生日;

2019年,他完成了長達兩米的《十裡秦淮》,這是南京目前最長的剪紙作品……不過,他最為人熟知的作品,當屬《十二生肖》。

2013年春晚,當李谷一唱起《難忘今宵》時,舞臺後的大屏幕亮起的,正是張方林的得意之作《十二生肖》:兔子臥在地上,仿佛美目盼兮的女子;小狗雙目圓睜,眼巴巴地作揖……接著,2014年和2016年,張方林的作品再次登上春晚舞臺。從此,南京剪紙也成了全國人民的春節印象。

如今,鼠年春節將至,各種各樣的老鼠剪紙層出不窮,張方林的「獨家」老鼠長什麼樣?張方林拿出一份日曆,封面正是他在2009年製作的鬥香花老鼠。畫面中央,一隻黑色的小鼠滴溜著圓眼,正在撲蝴蝶,它的身上和四周散落著五彩繽紛的花朵,赤紅、藏青、天藍、翠綠,既熱鬧又喜慶,仿佛還能聽見它們為了過年而爭奇鬥豔的熙攘聲。

這隻鬥香花小鼠今年會再次登上春晚舞臺嗎?張方林大手一揮:「不上啦,也不是年年都要上的嘛!」

從14歲到70歲,一剪就是一輩子

從事剪紙行業半個多世紀,張方林對於這些風光往事,顯得很隨性。但輕飄飄的剪紙背後,卻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打磨與堅守,「我從14歲到70歲,就做了這一件事。」

張方林告訴現代快報記者,8歲時,他就跟著自己的父親、南京剪紙大師張吉根學剪紙。「做剪紙這麼多年,我越來越明白父親的話,基本功很重要。小時候我學習空手剪一些簡單的花樣,有時一個禮拜才能剪出一個,等到父親滿意了,才能剪下一個。」

說起自己的父親,張方林很是驕傲。「80年代,我父親代表南京剪紙去西方表演。一次宴會上,他看到一盤裝滿水果的果盤,就把它剪了出來。外國人不相信,他們還以為我父親的剪刀是用電腦控制的。」張方林笑了,「後來,我父親拿他們的剪刀和紙又剪了一幅,他們才徹底相信。『金陵神剪張』就是這麼傳出來的。」

父親領著張方林進入了神奇的剪紙世界,但入行後,張方林還是得靠自己一路摸爬滾打。「14歲那年,我成了一名職業剪紙人,中間也遇過不少挫折。」上世紀曾有段時間,張方林無奈地放下剪刀,去做電工、印刷工,但心裡想的全是剪紙。「當時恰好有工人業餘美術班招生,我就白天工作,晚上在路邊啃個大餅,然後趕去學畫畫。」就這樣堅持了兩年,有了繪畫功底後,張方林的剪紙功力大增。當他再次拾起剪刀時,便下「手」如有神了。

一傳傳5代,「金陵神剪張」的傳說還在繼續

2019年12月8日,甘家大院裡舉行了一場紀念南京剪紙成功入列世界級非遺十周年活動。當時,張方林坐在臺上,一位年輕人恭敬地端上一杯茶,他伸手接過,輕呷一口,微微點頭。這位年輕人,正是張方林的兒子張鈞。

△張鈞

這場收徒儀式,代表著「金陵神剪張」的金字招牌,正式傳到了第五代傳人張鈞手上。

其實,張鈞從小跟父親學剪紙,只把它當一門特長,從未想過要做一名職業剪紙人。長大之後,他進入電視臺工作了好幾年,直到2008年,他辭去工作,開始一心一意做剪紙。

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還得從上世紀90年代說起。那時,南京剪紙十分受歡迎,「金陵神剪張」已經名傳海外。可是風光之下卻暗藏窘境,張方林找不到中意的傳承人,徒弟來來去去,卻沒人留得住。

「經常有人問我,你為什麼不去繼承父親的手藝啊?」張鈞說,別人每問一次,他的心就會糾結一次。眼見父親身邊的「徒弟」越來越少,2008年,張鈞終於和父親聯手撐起「金陵神剪張」的招牌。

如今,這對「神剪張」父子已經做出了不少成績:恢復南京剪紙的傳統技藝鬥香花、研製出「獨門絕技」金箔剪紙……同時,他們還穿梭在大大小小的課堂裡,為許多愛好剪紙的大人孩子們傳授經驗。2019年年末,張方林曬出一張照片,孩子們高舉自己的剪紙作品,一個個笑開了花。

「金陵神剪張」和它的傳人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部分圖片由張方林提供)

(編輯 吳嫣然)

相關焦點

  • 南京有處「江北第一」,人稱金陵「趵突泉」,門票40不輸西湖
    大多數人都熟悉南京,因為它風景優美,自然地理位置和優良的風水資源,南京有很多景點,比如玄武湖,夫子廟,雞鳴寺,這些都是我們所熟知的,這些都是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每年秋天,城市裡的桂花香都是南京獨特的迷人風景,每年都有無數遊客來南京觀光,今天我要說的是南京有處
  • 御鐘山 | 金陵家族的中國年
    面對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作為六朝古都的老南京,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春節習俗。臘月二十四,是老南京市民送灶的日子,家家戶戶都要請灶王爺,好讓「灶王爺上西天,幫著人們做好事,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火盆取暖」也是南京人過去的風俗,初一到初三,把火燒的旺旺的,以此開個「興旺發達」的好年頭;正月十六爬城頭,也是有的,多是爬中華門城堡、臺城、武定門一帶。
  • 南京宵夜的江湖戰爭
    夜宵,作為南京的靈魂之光,有著讓人魂不守舍的魅力。但在這超凡的魅力下,卻是暗流湧動的宵夜江湖。這個江湖裡究竟藏著哪些流派?他們又是如何俘獲南京人的芳心? 金陵老祖派——薑還是老的辣 南京有這樣一批夜市,它們本是金陵城裡的開山鼻祖,在經歷了十幾年的風風雨雨後卻依舊屹立不倒,長年霸佔著江湖人心中的No.1。
  • 金陵飯店,南京人的獨家記憶
    1983年5月,在新街口廣場西北角興建的金陵飯店落成。金陵飯店總高110.4米,共37層,這可是當時中國的最高建築,也是南京市的標誌性建築物。對大部分人來說,金陵飯店就是個景點,大家都只能做仰望高樓的人。
  • 日本小說《血染金陵》表述,「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自己造成的?
    《血染金陵》從一個模擬的中國敘事者—中國軍官兼情報員陳英諦的口吻來敘述南京大屠殺,以賦予陳英諦民族主義者的身份,卻讓陳英諦進行民族精神的自賤自虐,並替日本人開脫罪惡。因此,《血染金陵》並不是有研究者所認為的,是一本對南京大屠殺進行反省的小說,而是事後對中國、南京施行的又一次大屠殺—對中華民族的精神虐殺。《血染金陵》初版於1955年,作者掘田善衛是日本「戰後派」作家,然而小說對戰爭災難的反思卻顯得怪異。《血染金陵》採用日記體,由陳英諦的日記構成。一個日本作家借一個中國人的口吻,如何敘述日本法西斯的野蠻侵略?
  • 南京超小眾的景點,是南京的根脈所在,也是「金陵」名稱的由來!
    每到秋天,南京就像被打翻了的顏料盤,頓時化身成金陵。在這裡,你總能在不經意間發現秋天的影子,你或許知道「秋日打卡聖地」明孝陵,又或許追尋過「佛教四大古剎」的棲霞山,亦或是那神秘浪漫的美齡宮。其實,在南京還有一處山林,不那麼引人注意,這裡不但有著迷人的秋色,還是「金陵」名稱的由來,是南京的根脈所在。這,就是清涼山公園。曾經的清涼山,長江浪濤拍岸,懸崖峭壁,怪石嶙峋,是一片蒼茫的石頭山。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滅越國後選此建「金陵邑」,金陵之名便是源於此。
  • 金陵鴨——南京美食
    南京小吃,又叫金陵小吃,歷史悠久,自六朝時期流傳至今,傳承了都快1700年了。品種繁多,將近百來個品種。南京民間有句很有意思的開玩笑的口號,叫:「絕不讓一隻鴨子遊過長江」。南京人對鴨子的迷戀,在這個星球上,如果說南京人第二,誰敢稱自己是第一。春天吃南京烤鴨,夏天吃鴨血粉絲湯,秋天吃鹽水鴨,冬天吃板鴨,燉老鴨湯。一年四季鴨不離口還不重樣。鹽水鴨:(又名為桂花鴨)小火慢煮,濾掉鴨子的油膩、驅除腥臊、留下的便是美味和精華。
  • 富邦華一南京分行舉辦第五季「金陵城牆徒步行」活動
    11月21日,富邦華一銀行南京分行聯合南京臺協在神策門公園舉辦了第五季「金陵城牆徒步行」,百餘位在寧臺胞參加了本次活動。儀式在熱鬧的戰鼓聲中拉開序幕。南京臺辦張屹主任、南京臺協劉耀源副秘書長、富邦華一銀行南京分行金軍行長共同點燃火炬,宣布活動正式開始。
  • 鴨都南京美食排行盤點,這個夏天約上好友一起吃遍金陵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除了有著悠久的歷史,美食文化也是源遠流長的,今天帶著大夥去品嘗金陵地地道道的的美食鴨!鹽水鴨鹽水鴨是南京著名的特產,屬金陵菜,是金陵菜的代表之一,又叫桂花鴨,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因南京有「金陵」別稱,故也稱「金陵鹽水鴨」,久負盛名,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南京鹽水鴨製作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
  • 「南京大學金陵中學」掛牌 金中「南大班」開班
    2020-09-29 07:39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南大金中掛牌 金中「南大班」開班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錢紅豔 通訊員 顧健)昨天下午,「南京大學金陵中學」授牌暨金中「南大班」開班儀式在金陵中學舉行。
  • 南京市同城高校,南京傳媒學院和金陵科技學院
    南京傳媒學院和金陵科技學院兩所學校都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都屬於同城高校,並且兩所學校就屬於「鄰校」,僅隔著弘康大道而已。兩所學校雖然都是「學院」派,但是兩所學校的辦學體制並不相同,南京傳媒學院是一所民辦高校;而金陵科技學院則是一所公辦學校。
  • 晚清金陵地方志專家陳作霖 14-老南京/服務信息-金陵晚報
  • 美人計 | 江湖人稱的「富婆快樂水」家族名單,碼齊了!
    精華水,作為護膚品種口碑非常兩極分化的產品,
  • 「您好,金陵飯店」
    金陵飯店承載著很多南京人對豪華和精緻的想像,在每個南京人心中都有一座金陵飯店,就如同每一個女孩都會想像有一天穿上最美的婚紗的樣子。金陵飯店改變了中國的服務業,電話接通不再是"餵",而是"您好,金陵飯店。"對於從荒野30年中走出來的人來說,帶來的刺激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 2020的第一場雪,一下雪,南京就美到了金陵
    每次下初雪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幾句話:「一下雪,北京就美成北平,南京就美成金陵,西安就美成長安……」這些古老的城市,雪景就叫美,大家也拿起手機拍照留念。現在的江蘇省省會南京,在歷史上曾是一座古都,有著近500年的建都史,它的古代稱謂「金陵」,至今仍有很多人對它的稱謂。
  • 繼金陵飯店後,南京又一地標走紅,問鼎「南京第一高樓」
    奔走在各個地方,在每個地方都留下自己的足跡,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去往北京便想去故宮走走,去往上海變想去東方明珠看看,到了南京又想去夫子廟去感受一下。南京這座城市的發展速度是不可小覷的,但是,印刻在它身上的一些印記也是極其深刻的,那些我們不曾參與過的故事,那些我們沒有背負過的沉痛,我們都不應該進行遺忘。
  • 南京美食。金陵鹽水鴨,久負盛名,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
    南京鹽水鴨是南京著名的特產,屬金陵菜,是金陵菜的代表之一,又叫桂花鴨,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因南京有"金陵"別稱,故也稱"金陵鹽水鴨",久負盛名,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 鹽水鴨製作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而以中秋前後鹽水鴨色味最佳,名為桂花鴨。
  • 一組南京時尚大片火了!抖in金陵活動將於10月17日在南京落地
    10月9日,「抖inCity」聯動時尚芭莎推出了一組城市大片,抖音達人@子箋子凜、@吳佳煜、@一隻藍鯨「南京潮流大片」驚喜亮相。這組重新定義南京之美的時尚大片打破時空次元跨界融合,以新形式打造著新時代南京的網紅風潮。
  • 青年音樂家演繹「南京四重奏」,市民逛商場「遇見夜金陵」
    6月13日晚上19點,「夜金陵」再次點亮。河西金鷹世界7樓的星光舞臺,悠揚的鋼琴四重奏《我和我的祖國》響起,顧客們停下腳步,不少人跟著哼唱起來。 由南京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和市文聯共同主辦的南京文化藝術節預熱活動「遇見夜金陵」第四場演出開始了。舞臺上表演的是四位年輕的音樂家石瀚文、謝力源、王舒涵以及馬明辰,他們都是自小學習音樂,為了音樂夢想走出國門的南京青年。他們平均年齡21歲,其中最小的謝力源剛滿20歲,是個標準的「00後」。
  • 江蘇再現「著名」景區熱點,人稱「南京西湖」,萬畝美景遊客不斷
    在江蘇省有一座景區,它位居金陵四十景之一,是一處很受重視的自然保護區,而且這裡還有很多的魅力風景,那就是這裡的金牛湖風景區。正是因為如此,這座景區也被人們稱為是「南京西湖」。湖光風景魅力無限,在這座景區周圍還建立了一座茉莉花園,沁人心脾的香氣,因此這裡的每年夏天,遊人更是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