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手、啃指甲為啥停不下來?原來是因為……

2020-12-15 瀟湘晨報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見有人不自覺地摳手、啃指甲。很多人表示,雖然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把手摳出血還是停不下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摳手是不是一種病呢?

負面情緒的外在表現

很多網友分享說,從小就形成了用摳手來緩解焦慮的習慣,一直持續到成年;當感到焦慮時,往往會下意識地摳手,越焦慮摳手越頻繁。

回想我們小時候,做錯事被大人批評了,內心非常焦慮和不安,這時,是不是會忍不住摳手呢?摳手作為焦慮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能夠讓人發洩內心壓抑的不安,起到自我安撫的作用。

當發現摳手可以緩解焦慮後,每當感到焦慮時,有些人就忍不住用摳手來緩解焦慮。這種越焦慮越摳手的現象,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很好地解釋了該現象。

這個理論叫「操作性條件反射」,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終身教授斯金納提出。

關於「操作性條件反射」,斯金納做了一個小鼠實驗。實驗中,小鼠被關在一個箱子裡。箱子裡有個壓杆,碰到這個壓杆,就會有食物掉下來。

一開始,小鼠在箱子裡隨意摸索,直到一次偶然的操作,碰到壓杆,獲得食物。多次之後,小鼠就習得了這個規律:想要食物就去按壓杆。

用摳手來緩解焦慮也是這個道理,偶然的一次機會發現摳手可以緩解焦慮,多次之後,建立起操作性條件反射。之後一旦焦慮就不自覺摳手,時間久了,便成為一種下意識的習慣。

通過攻擊自己獲得愉悅

有人說,看到摳手出血,有一種莫名的愉快感。他們不停地摳手,摳出血,享受出血的快感。啃指甲啃出血也是這個道理。

聽起來有點難以理解,為什麼會有人這樣呢?其實這是一種帶有自虐傾向的行為,通常是為了發洩壓抑的負面情緒,比如憤怒、空虛、憎恨、抑鬱等。

有個網友發帖稱,當感到憤怒,無法找到宣洩的出口時,就會一直摳手,把手摳出血之後,內心就舒服了。

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習慣壓抑憤怒的人群身上。在他們童年的成長過程中,有憤怒時家長不允許表達,使得情緒找不到合適的宣洩出口。由於憤怒無法對外宣洩,他們就把憤怒轉向自己,通過攻擊自己獲得快樂體驗。

有的人則表示,當內心感到虛無麻木時,就不自覺摳手,直到摳出血獲得疼痛感,才能感受到自己鮮活的生命,感受到自己還活著。

還有的人表示,由於自我厭惡自我憎恨,比如覺得自己的手不好看,通過把手摳得慘不忍睹來自我懲罰,從而釋放了這些負面情緒,內心獲得愉悅。

如果摳手的行為演變成強迫症,比如每天花好幾個小時來摳手,手部損害嚴重,因無法控制自己感到很痛苦,且沒法正常地學習和工作,這種情況下則需要就醫,尋求專業的藥物或心理治療。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內心非常痛苦,用摳手來自我虐待,並已嚴重影響生活,同樣建議尋求心理援助。

不影響身心健康不算疾病

如果摳手能夠緩解焦慮,釋放負面情緒,不帶來身心困擾,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就不算病態行為。因為人在焦慮或有負面情緒時,通常都會做一些事情來緩解。

有人摳手,有人抖腿,有人啃指甲,有人刷手機,有人買買買,每個人有自己釋放負面情緒的方式。

摳手是一個外顯的結果,起因則是內在的負面情緒。要改善摳手行為,不僅要調整行為,更要調整情緒。

首先我們先要察覺一下,什麼情況下會摳手?是不是最近壓力較大感到焦慮,還是有什麼負面情緒?當有不良情緒冒出,可以通過運動、聽音樂、跟朋友傾訴等有益的方式去調節情緒,當負面情緒得到緩解,摳手的頻率也會降低。

其次多吃水果蔬菜,補充維生素,減少指間倒刺的產生;勤剪指甲、帶上指套,阻斷摳手行為也可以抑制摳手的行為。

此外,冥想被證明是緩解負面情緒行之有效的方法。當忍不住摳手時,讓自己暫停下來,深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到胸口,保持專注地呼吸,任情緒和思緒自然浮起消失。每天堅持至少10分鐘的冥想,一段時間後,負面情緒將得到改善,摳手的習慣將得以消減。

【來源:上海長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摳指甲啃指甲?你是否擁有一雙美手?
    俗話說,手是我們的第二張臉,一個人的手會給人展現你的氣質與衛生習慣。因此,指甲的問題就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了!
  • 摳疤咬手撕嘴皮啃指甲…簡直上癮停不下來?這其實…是病啊!
    她第一次發現這種別樣的快感,是因為小時候不小心把指甲弄劈了。懵懵懂懂的妹子就順著斷裂處一點點把指甲咬了下來,雖然有點疼,但妹子卻就此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這一瞬間的「快感」。-。-希望小朋友們別養成咬手的壞習慣二狂_一隻現充狗:我也有這毛病…努力改了很久了…現在指甲終於長出來了我特別開心!我也沒什麼好辦法,就是塗指甲油,越好看的指甲油塗上我越不捨得啃!不過確實會有啃嘴的習慣,我也有努力。我感覺做到了給自己點獎勵這種挺有效的陽光未必暖人心2:停不下來,自我感覺很爽呀
  • 摳指甲啃指甲?你知道後果有多嚴重嗎!
    如果你平時有留意一些細節,會發現很多人的指甲短得驚人,甚至出現殘缺破損的情況。其實,很大原因都是他們有啃指甲或摳指甲的習慣。
  • 王一博又被拍啃手指甲:為啥長大後的娃仍啃指甲,或與這2點有關
    文/小庚庚爸爸前段時間,「酷蓋」男孩王一博又又又被拍到啃「手指甲」,看著他專注手指甲的樣子,突然發現身邊有很多孩子也有這樣的習慣。為啥長大後娃還會啃手指甲呢,了解後發現,或與這2點有關。愛啃指甲的孩子除了王一博外,大家還知道誰願意啃指甲嗎?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靈魂」人物甜馨,還記得當年看到甜馨抱著腳丫子啃的時候,還在慶幸,好在自家的小朋友沒有這種習慣。
  • 摳指甲的危害原來這麼大!
    BP君發現,身邊有很多小夥伴很多時候指甲上的甲油膠有一點裂縫或者掉了一點很多人就喜歡用手去摳這其實對指甲會產生很大的危害【摳甲一時爽....摳完火葬場...】很多人表示摳的時候很開心,無聊的時候摳一下,看到缺一塊了再摳最後,你就會發現,指甲已經慘不忍睹了!聽BP君一句勸吧:指甲!真的!不能!摳!摳指甲的人分兩種,一種是沒做美甲,但是指甲軟薄,經常出現小豁口,所以就會強迫症去摳。
  • 寶寶總啃指甲、吃手、咬嘴唇,如何幹預?
    崔玉濤的育學園 只要你稍微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孩子總有些戒不掉的小毛病,啃指甲、吃手、咬嘴唇…… 孩子愛「啃指甲」、咬嘴唇等問題,最需要我們幹預的是和情緒、心理問題相關的情況。 首先,不粗暴幹涉或打斷孩子「咬嘴唇」、「啃指甲」,比如打手、訓斥等。否則可能強化孩子的負面情緒,加深了孩子對「啃指甲、咬嘴唇」這件的記憶,更不容易幫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 王一博被拍到啃手指甲:長大後仍啃指甲的孩子,大多有兩個原因
    大家一定記得《爸爸去哪兒》裡可愛的小甜馨兒,她就總愛抱著腳,滋滋有味兒地啃腳趾頭。其實,差不多三個月大的時候,寶寶能自己吃手,並且手和口協調得很好,家長這時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大概4個月開始長牙到一歲這個時間段寶寶處於口腔敏感期高峰,手口配合更精準、自如。
  • 24歲帥小夥從來不用指甲鉗,對付指甲全靠「啃」!愛咬鉛筆、啃指甲...
    都市快報訊 許多人在思考的時候,便會不自覺地把手指放進嘴裡開始啃咬指甲,仿佛啃咬指甲能帶來靈感。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們,手指頭上有大量的細菌,啃咬指甲十分不衛生。不僅如此,長期的啃咬指甲也會造成手指的不美觀。
  • 孩子愛吃手、咬指甲,是因為「壓力大」?
    尤其像吸手指,它是一種能撫慰自己,讓自己感到愉快的行為,所以孩子吸手指不一定是有心理壓力 或焦慮異常。不過咬指甲就不一樣了,近年來的研究已經推翻了孩童是因為緊張焦慮而咬指甲的這種理論。研究發現,孩子咬指甲主要是出現在無聊或是正在處理困難的事情時。
  • 孩子啃指甲可能是心理問題,父母千萬別忽視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一旦有一點疏忽,他們就很可能養成一些壞的習慣,比如說啃指甲,吃手,這些行為可能是每一個小孩子都會有的,但是有些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壞習慣就能夠慢慢的被改掉,但也有一些孩子直到成年之後這些習慣也依然保持著。其實啃指甲這個行為並不僅僅只是一個不好的習慣,很有可能也暗示這孩子心理方面的一些問題。
  • 「摳疤」咬手撕嘴皮啃指甲
    長大後知道自己罹患了強迫性皮膚剝離症後艾瑪就開始服用抗焦慮藥物,且開始變得不願意出門,不想碰見其他人,每天只有服抗焦慮藥後才能安心上班。剛開始,妹子也只是咬咬指甲,可由於經常出現用力過猛導致指甲旁的皮膚也被連拽了下來的情況,她的手指頭總是布滿了小傷口 ...同時,她驚訝的發現,不僅咬指甲很爽,撕那些傷口剛剛長出來的結痂也很有感覺誒!
  • 喜歡啃指甲、撕嘴皮,孩子這些不起眼的小行為,實則隱藏著大問題
    每天只要一閒下來,就開始撕,好好的嘴巴被撕得鮮血淋漓的。但是,怎麼管也管不了......啃指甲、撕嘴皮,不是健康的行為其實,像朋友家孩子一樣,啃指甲、撕嘴皮的不在少數。有的家長,只是把孩子的這些行為,當成壞習慣處理,並沒有過於放在心上。
  • 孩子愛吃手、啃指甲,多半背後隱藏著心理問題,家長要細心引導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我每次放眼望去找他的時候,他總是坐在角落裡或者不起眼的地方啃指甲。有一次是大家集體交換遊戲玩具的活動,主要目的是提升孩子的社交和語言能力,學會分享,但是小松沒有拿自己的玩具,也沒辦法與別人分享,就遠遠地坐在那裡看著其他小朋友玩,與此同時又上演了啃指甲的動作行為,助班老師提醒了他,他才放下了手。
  •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那些愛啃指甲的孩子,為什麼屢禁不改?
    打也打過,罵也罵了,辣椒水塗過,風油精也上過,孩子哭著保證無數次,可只要家長不留神,孩子又會開始咬上……無數家長深陷苦惱:真的不懂「啃指甲」的世界!孩子愛啃指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孩子啃咬的時候,連自己都不曾意識到早已把指甲給啃禿,有些人甚至還會啃出血來。也許有人會質疑,十指連心啊,難道孩子不會因為疼痛而停下來嗎?其實,對於啃指甲上癮的孩子而言,別人的痛或許就是痛,但在這些孩子的感受中,"痛感會變成快感",這種體驗,無形之中埋伏孩子心理扭曲的隱患。
  • 剝蠶豆還在用指甲摳?用這3種方法1秒剝1個,指甲不疼手不髒
    新鮮的蠶豆剛剛上市,有些地方也叫它胡豆,我們買回的蠶豆是要給它去殼的,如果買回來直接用手指甲摳的話,剝一個兩個還可以,剝得多了我們的手指甲就會很疼,手也會變得非常髒。不光是剝外殼不好剝,用指甲剝豆子也是一樣的疼。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三個快速剝豆殼的小技巧,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 寶寶為啥總啃指甲?真正原因不是維生素缺乏,不受控制另有誘因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啃指甲是因為身體內缺乏維生素,所以才會啃指甲,但是根據科學表明,寶寶啃指甲不是病,只是一種不好的習慣而已,所以寶寶總是啃指甲和身體內缺不缺維生素沒有直接關係。寶寶為啥總啃指甲?所以說啃指甲和缺乏維生素沒有關係,不可能班上的同學,大部分都缺乏維生素吧,朋友說了,有些同學之所以啃指甲是心理作用,害怕老師提問到她,如果她回答不上來怎麼辦?如果回答錯了,同學嘲笑怎麼辦?一系列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沒地方釋放,所以一緊張,就開始啃指甲。
  • 指甲周圍為啥經常會長倒刺?維生素:這鍋我不背!
    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過指甲邊上長倒刺就是指甲底部附近有點點皮翹起來了很細很小看起來像一根刺長了倒刺是件麻煩事不弄掉吧一不小心碰一下疼的要命為了省事很多人直接用手撕掉撕不下去還得用嘴啃幾下全身那麼多皮膚別的地方不長為啥只長在指甲邊上?
  • 孩子喜歡啃指甲怎麼辦?
    孩子出現愛啃指甲的狀況,一般說來有以下三種可能:缺乏微量元素、精神緊張或單純是一種壞毛病。首先應該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微量元素檢測,看到底缺乏哪種微量元素,然後進行有目的地補充。如果孩子還伴隨有注意力不集中或有蛔蟲等症狀,缺鋅的可能性比較大,但一定要檢查後再做判斷。
  • 孩子啃指甲是缺維生素?兩大心理因素有關係,2歲後還啃要制止
    當我們發現孩子出現啃指甲的行為時,多數家長用呵斥的方式來阻止是不正確的。孩子愛吃手,暴躁爸爸越管越嚴重「你怎麼又咬指甲?」大川拽過孩子的手,那雙小手上的指甲被啃得七零八落,已經露出嫩肉,孩子就像不知道疼一樣,好似上了癮。大川發現自己孩子有時候和人說著說著話,不由自主地就會啃起指甲。
  • 煮春筍時,別用手摳筍衣,學會菜農的妙招,不傷指甲,又快又乾淨
    導語:煮春筍時,別用手摳筍衣,學會菜農的妙招,不傷指甲,又快又乾淨,春季別錯過這菜,1元一斤,熱量低味道鮮,燃脂刮油,腸胃無負擔「竹林遭凍曾枯死,春筍連年再發生,」宋代詩人蘇轍的這首《林筍》形象地描繪了春筍頑強不息的生命力,每年3月春雷響過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