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職場的新人,都會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夠得到領導賞識,獲得職位晉升?
在企業的晉升制度中,大都寫了這三條:一、工作能力;二、個人貢獻;三、忠誠度。
但在職場久了,你會發現,升職的人大多都是和上級走得很近,喜歡拍領導馬屁的人;而踏踏實實幹活的人,如果沒有特別的機遇,可能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會一直呆在一個基層崗位上。
那麼在職場中,職位晉升靠的是什麼?我們來聽聽某位職場資深人士的故事。
易先生,37歲,某知名服裝企業的品質總監,筆者和他是在某次政府舉辦的講座中結識,看到他遞過來的名片,這麼年輕做到了這麼高的職位,筆者只有羨慕的份。
我們在客套了幾句話之後,他講起了他自己升職的經歷。
易先生2006年大學畢業就來到了這家企業,從質檢員開始做起,做了6年都還只是一個品質工程師,這期間他上面的品質主管、品質經理換了一個又一個,但公司好像也沒有從內部提拔的意思,每次新來的領導都是從某家同行企業挖過來的。
後來他才從老同事那裡得知,這些人都是品質部最高領導晏總的舊部,晏總是3年前加入這家公司的,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這幾年品質部新來的主管、經理都是晏總從之前公司叫來的人。
在晏總的「統治」下,品質部70%的管理人員和員工被逐漸換成了自己人,晏總樹立了極大的權威,而品質部也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易先生所在的派系都是公司的老員工,已經被排擠到無力還擊了。
但晏總的權威越大,對企業來說就越危險,很多供應商為了能獲得公司的採購訂單,紛紛向晏總示好,在2012年年底,終於出了問題,晏總籤字特採的一批布料存在嚴重的品質問題,客戶向企業索賠500萬。
這場事故導致晏總被辭退,新來的品質總監朱總是老闆的某位親戚,以前在家裡做小生意的,沒有任何從業經驗。他在三個月的時間內,紛紛啟用被曾經晏總打壓的老員工,易先生被提拔到了品質主管的崗位。
而晏總的舊部,被辭退了十幾人,僅僅剩下四五個質檢員,因為他們雖然是晏總叫過來的,但與晏總交情並不深。
易先生一開始還很感激這位新領導,但這種感激只維持了半年,因為他發現這位朱總在的專業程度幾乎為零,如果換了其他人,我自己不懂多聽聽下屬的意見倒也不會犯什麼大錯,但朱總仗著是領導的親戚,與供應商的往來更為頻繁,特採的物料自己不籤字,每次都把下面的品質經理叫來籤字,出了幾次質量事故問題都讓時任的品質經理背鍋。
朱總上任後的一年內,品質經理換了三任,到2013年底時,品質經理又出現空缺,按資歷,易先生是最資深的員工了。
於是朱總找易先生談話,肯定了他做品質主管這一年來的工作成績,並殷切希望他能挑戰這個更高一級的職位。
易先生經過了痛苦的心理掙扎,他想到了前幾任經理的下場,但又不想錯失這個晉升的機會,畢竟他已經來了公司七年多了,經理的待遇,是他夢寐以求的,於是他接受了領導的安排,在2014年1月份晉升到了經理職位。
有了前幾任經理的教訓,易先生在工作上始終小心翼翼,朱總讓他籤字的東西,他認為不能籤的都找各種理由搪塞過去,但這樣朱總就開始越來越不高興,僅僅兩個月的時間,朱總就把自己當初親自提拔的易先生當成了圈外人,有時甚至直接越過他去向基層員工安排工作。
緊接著,易先生因為手下員工一次偶然的失誤被牽連,朱總直接提請公司對易先生罰款2000元,並向公司建議,以不勝任崗位為由將他降回原職位。
這時距易先生晉升經理職位剛剛滿三個月,易先生知道自己很難在公司做下去了,於是越級向副總寫了一封投訴郵件,講述了自己從入職以來部門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現任領導朱總與供應商往來密切的事實。
副總將這封郵件轉給了老闆,老闆授權副總進行調查,一個月後,本以為會被公司辭退的易先生受到老闆的約見,老闆向他詢問了一些過往品質事故的原因,他都如實回答了。第二天,人事下了任命書,破格將他提拔為品質總監,並免去了朱總的職位,這時,已經是2014年5月,易先生在入職即將滿8年時,做到了品質總監的職位。
如果非要從易先生的經歷中總結出職場晉升的規律,我們只能總結出這三點:
1.基層職位晉升靠實幹。有能力的人,晉升基層職位沒什麼大問題,因為部門的主要工作,都是基層職位在做。
2.中層職位晉升靠領導關係。中層職位是領導的心腹,領導必須要提拔自己的圈內人,因為部門的日常管理工作都是中層在做,領導無法事必躬親,但領導需要靠中層來建立影響力,就必須要讓中層忠實地按他的意思做。
3. 高層職位晉升靠權謀。高層職位的晉升,競爭是異常激烈的,將其他人踩在腳下,你才能上位,如果你想過於善良,不懂一點厚黑學,那還是別去做高層崗位了,經理崗位才適合。
或許有人認為,職場晉升,根本什麼規律可言,純粹靠運氣,那為什麼別人能做到高管而你不行呢,沒有好運氣嗎?筆者認為,職位晉升的因素,實幹、領導賞識、權謀這三樣缺一不可,還有最重要的,我們要有一顆正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