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劍萍《先進醫療材料》同位素顯微鏡觀察水凝膠骨骼結合成骨過程

2020-12-12 Macromolecule

【背景了解】

水凝膠是一類在3D聚合物網絡中存儲大量水的軟質材料,具有柔韌性,低摩擦力以及小分子和離子的高滲透性。雙網絡(DN)水凝膠,是堅韌水凝膠類別中的代表含有約90 wt%的水,具有與軟骨相當的模量,強度和韌性。堅韌的水凝膠的發明提供了治療諸如關節等人體關節受傷組織的新策略。軟骨,半月板和韌帶,使用各種人造組織和植入物誘導組織再生。堅韌的DN水凝膠是軟支撐組織(如軟骨和韌帶)的有希望的替代品。對於這樣的應用,通過醫學上可行的方法將水凝膠牢固地固定在骨骼上是必不可少的。已經有證明將DN水凝膠牢固地結合到兔的缺損骨骼上是成功的。DN水凝膠表面層上包覆的磷酸氫鈣氫氧化鈣鹽的低結晶羥基磷灰石(HAp)導致自發性成骨作用滲透到半透性水凝膠中,形成凝膠/骨複合層。

【科研摘要】

近日,日本北海道大學Takayuki Nonoyama(譯名野山孝之)和華人龔劍萍教授團隊44Ca同位素摻雜的HAp/DN水凝膠植入兔股骨缺損中,並使用同位素顯微鏡通過追蹤鈣同位素比來分析凝膠/骨界面的動態成骨過程。相關成果Isotop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Osteogenesis Process Forming Robust Bonding of Double Network Hydrogel to Bone發表在德國Wiely雜誌的《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DN凝膠表層上雜交的合成HAp在頭兩周因炎症迅速溶解,然後在凝膠區域開始形成具有梯度結構的未成熟骨骼,從而重新利用溶解的Ca離子。這些結果首次揭示了合成的HAp被重新用於成骨。這些事實有助於了解可吸收骨骼的材料的壽命,並闡明水凝膠自發,無毒但牢固固定在骨骼上的機制。

【圖文解析】

圖1顯示了製備44HAp/DN凝膠(圖1a),植入並評估植入的HAp在體內成骨作用中的再利用的實驗程序的示意圖(圖1b)。圓柱形DN凝膠塞在側壁側壁的表面層中雜有44HAp納米顆粒,被植入雙側股關節兔股溝中形成的骨軟骨缺損中。在手術後第2、4、6和12周收穫具有周圍松質骨組織的44HAp/DN凝膠植入物,並將在低溫下使用低溫恆溫器加工的橫向平面中14微米厚的切片放置在矽片上。解凍和乾燥的切片通過金蒸發塗覆。用同位素顯微鏡觀察了44HAp/DN凝膠與兔松質骨之間的邊界。

圖1. 備植入樣品以進行同位素顯微鏡觀察的實驗程序。a)通過交替浸泡K2HPO4和含有10%44CaCl2的CaCl2來將44HAp塗層塗覆到DN凝膠塞的表面。b)將44HAp包被的DN凝膠植入兔髕股的缺損股骨滑車,以及切片樣品在橫向平面上的示意圖和光學顯微圖像。

切片標本的光學顯微圖像顯示44HAp/DN凝膠塞的中心圓區域和周圍的松質骨(圖2)。 在第2周觀察到凝膠和骨骼之間有明顯的間隙,如圖中紅色箭頭所示(圖2a-i)。在第4周觀察到凝膠和骨骼之間的微小連接,如圖中紅色箭頭所示(圖2b-i)。幾乎沒有觀察到間隙,並且在6周時大部分接口都已連接(圖2c-i)。接口在12周時已完全連接(圖2d-i)。即使是在2周和4周的樣品中,也沒有觀察到大的間隙,因為將直徑為4.5 mm的凝膠塞壓入所產生的缺陷(內徑為4.3 mm)中。由於44HAp/DN凝膠塞在邊界處的骨組織粘附較少,在切片的乾燥過程中出現了間隙。隨著植入時間的延長,44HAp塗層區域變得不清楚,表明HAp隨時間溶解和擴散。

圖2 光學顯微圖像和同位素顯微圖像。光學顯微圖像(i),40Ca(ii)和44Ca(iii)映射的原始圖像以及在2 a),4 b),6 c)和12 d)處44Ca/40Ca比值(iv)的顏色映射周。紅色箭頭指示骨骼和凝膠之間的邊界。同位素圖像(ii–iv)在紅色方塊處獲取。海綿植入的44HAp/DN凝膠的整體光學顯微圖像是通過重建許多顯微圖像獲得的。

為揭示植入物HAp在成骨中的再利用,進一步研究了邊界周圍44Ca / 40Ca的線輪廓。由於44HAp逐漸溶解和擴散,因此很難從44Ca/40Ca線輪廓識別凝膠和骨骼之間的初始邊界。或者,作者使用DN凝膠的PAMPS 1st網絡中包含的硫元素來確定初始邊界。可以肯定的是,DN凝膠在如此短的植入時間內不會降解,因此硫的線形不會隨時間變化。圖3a顯示了通過同位素顯微鏡測得的44Ca/40Ca比的線形圖,以及通過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法(EDS)在邊界區域測得的鈣和硫的強度。對於在不同植入時間收穫的所有樣品,均觀察到歸一化硫強度的急劇下降(紅色曲線),這確定了凝膠和骨骼之間的初始邊界位置,並在圖3a中設置為零位置。 凝膠區域和骨骼區域分別以藍色和橙色突出顯示。 儘管未收集到第2周邊界周圍的44Ca/40Ca輪廓(黑色曲線)(圖3a-i),但從相應的成像數據中推測出相對清晰的線輪廓(圖2)。

圖3 a)通過同位素顯微鏡測量的44Ca/40Ca比的線形圖,通過EDS測量的歸一化硫和鈣強度。位置的起點定義為硫強度急劇下降到零的位置。藍色,橙色和陰影紫色分別是凝膠,預先存在的骨骼和新骨骼區域。基於從映射圖像生成的線輪廓的參考,繪製了44Ca/40Ca曲線中的虛線部分。 b)在44HAp包被的DN凝膠下表面44Ca / 40Ca比值的時間變化。44Ca/40Ca的特徵衰減時間為16.0天,接近編織骨形成的時間(約2周)。擬合曲線的R2為0.999。c)根據(a,b)的結果,使用44HAp/DN凝膠植入物進行的初次骨骼重塑的示意圖。由於手術後的植入環境由於發炎而呈酸性,因此44HAp迅速溶解為鈣離子和磷酸根離子,這些離子部分擴散到骨骼區域,如(b)所示。2周後,炎症得以緩解,成骨細胞利用溶解的44Ca離子生成成骨細胞,如(a)所示。如(b)所示,未成熟的44骨的形成是阻止離子擴散的物理屏障,可防止44Ca/40Ca在以後的時間遞減。

從44Ca/40Ca的時間演變,作者可以估計成骨相對早期體內植入HAp的特徵時間。圖3b顯示了在線輪廓=-60 m的位置處的44Ca/40Ca作為注入周期的函數。基於以上結果,作者提供了使用44HAp/DN凝膠植入物進行初次骨骼重塑的示意圖,如圖3c所示。植入HAp/DN凝膠後,會發生炎症,這會導致HAp溶解,因為環境pH值會因炎症而變成酸性。

參見文獻:

doi.org/10.1002/adhm.202001731

版權聲明:「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投稿加微信號:Poly_Sci,並註明單位姓名。

相關焦點

  • 《Macromolecules》龔劍萍團隊綜述:構建仿生水凝膠的挑戰與機遇
    在水凝膠領域,這也是合成水凝膠誕生60周年。1960年,Wichterle和Lim通過將甲基丙烯酸羥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共聚合成了第一代水凝膠。從那時起,水凝膠由於其獨特的固體和液體特性整合而引起了研究興趣。
  • 《自然·觀點材料》高級編輯喊話水凝膠,堅韌起來吧!
    答案是科研界研究火熱的軟物質材料「水凝膠」!3D網絡的水凝膠在軟體機器人,柔性電池,可穿戴設備,和生物醫學工程等新興領域具有強大的潛在應用價值。先前,北海道大學水凝膠資深專家龔劍萍及其同事在《先進材料》雜誌上發表的論文『『Instant Thermal Switching from Soft Hydrogel to Rigid Plastics Inspired by Thermophile Proteins』』提出了一種聚合物,當溫度升高時,該聚合物會經歷可逆的快速從軟質水凝膠轉變為硬質塑料的過程。
  • 《自然·觀點材料》高級編輯喊話水凝膠,堅韌起來吧
    答案是科研界研究火熱的軟物質材料「水凝膠」!3D網絡的水凝膠在軟體機器人,柔性電池,可穿戴設備,和生物醫學工程等新興領域具有強大的潛在應用價值。常規聚合物會在其玻璃化轉變溫度之上軟化-考慮使用熟悉的塑料產品,例如乙烯基袋子和PET瓶子。
  • 北海道大學龔劍萍團隊《Giant》:聚陽離子-π水凝膠中不同陽離子對苯環的競爭作用
    而水凝膠與生物組織有著類似的結構。因此,聚(陽離子-π)水凝膠為研究水溶液中的陽離子-π相互作用提供了理想的系統,這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種相互作用力在生物體系中的作用。近日,北海道大學龔劍萍團隊使用微電極技術系統研究了聚(陽離子-π)水凝膠中鹽離子與苯基之間的陽離子-π相互作用。
  • 3D列印含鎂骨修復材料:為缺損骨骼「牽線搭橋」—新聞—科學網
    「含鎂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復材料」進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申請審查結果公示》。這是深圳市在骨科領域第2個通過CFDA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的產品,也是深圳市第1個獲該審批的硬組織骨修復產品。相關公示已於6月27日結束。   骨骼在人體組織中如「硬漢」一般的存在,但是,人的骨頭雖然有再生能力,自體修復卻極為有限,如缺損較大就需要依靠輔助手段「牽線搭橋」。
  • 趙遠錦/商珞然《先進材料》仿生腎臟清潔的多孔凝膠及微流控晶片
    具有多個分子結合位點的MIPIOP首先通過組合印跡過程製備,如圖2a所示。具體而言,首先通過在微流體乳液液滴中密閉組裝來製備二氧化矽膠體晶體珠(SCCB)。SCCB表面的二氧化矽納米顆粒具有豐富的矽烷醇基團,因此能夠吸收帶正電荷的矽醇溶菌酶通過靜電相互作用。SCCB表面的大分子溶菌酶充當印跡模板,在聚合物基質中形成「分子印跡」。
  • 《ACS Nano》綜述:用於組織工程的磁性納米複合水凝膠
    他們結合了製備顯示出可控性能的磁性納米粒子的主要策略的詳細摘要,以及將其摻入水凝膠的不同方法的分析。還綜述了磁響應納米複合水凝膠在不同組織工程中的應用。此外,可以利用外部施加的磁場按需提供的磁/機械刺激,結合由磁性材料定義的分布產生的各向異性結構,來控制封裝的細胞的生長,遷移,增殖和分化在磁性水凝膠中朝向目標譜系,從而產生具有特定有序特徵的充滿細胞的構建體,從而重建了天然組織的結構(圖1)。圖1.示意圖:使用磁性水凝膠工程化人體的不同組織。
  • 中科院傑青周峰團隊《材料化學》可控表面解離性的分層水凝膠,可...
    【科研摘要】 開發具有特潤滑,承重和抗磨性能的生物啟發水凝膠材料對於耐用的潤滑性植入物或設備而言是必要的。儘管對水凝膠材料的潤滑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是由於其較差的機械性能,通常難以在當前系統的潤滑和承重之間達到平衡。
  • 多倫多大學《材料化學》3D列印鐵螯合碳點傳感的抗菌水凝膠敷料
    傷口敷料是醫療和藥物傷口治療的關鍵部分。儘管其主要作用是保持傷口溼潤,但除了降低治療成本外,還需要改善傷口癒合過程的傷口敷料。先進的傷口敷料經過精心設計,可釋放抗菌劑或生長因子,加速傷口閉合,或感知並監測傷口狀態的變化。傷口敷料材料的適當選擇還影響預期功能。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
    從納米到宏觀尺度的複雜組織特異性生理學,結合動態生物物理/生物化學刺激,啟發了具有刺激響應特性的複雜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系統的設計。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結合,擴大了它們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範圍。通過簡單靈活的選擇不同類別的納米材料/水凝膠,或調節納米顆粒-水凝膠的物化相互作用,可以獲得大大超出傳統水凝膠的性能。
  • 醫療機構同款消毒凝膠,一滴一揉,輕鬆消毒
    *顯微鏡下的自來水 ▼ 所以,今天給大家介紹這款醫療機構同款的免洗手消毒凝膠。
  • 顯微鏡下的玻璃纖維
    是的,用玻璃纖維擰成的玻璃繩,可稱是「繩中之王」。一根手指那樣粗的玻璃繩,就能夠吊起一輛載滿貨物的卡車!由於玻璃繩不怕海水腐蝕,不會生鏽,因此用作船纜,起重機吊繩很合適。合成纖維做的繩雖牢,但是它在高溫下會熔化,而玻璃繩卻不怕,因為玻璃纖維熔點 為680 ℃,擁有著優異的耐熱性。
  • 需要骨修復的患者越來越多,人工骨會是他們的救星嗎?
    由於無機材料不易被吸收,尤其是經高溫灼燒的無機材料,植入後與周圍組織的界面長期存在;而有機材料雖然誘導成骨性能較好,但植入早期缺乏足夠的力學強度,且提取量較少;所以人工骨的研究方向越來越向複合材料發展,複合材料既有無機材料也有有機材料,使人工骨能夠體現兩者的優點。
  • Biomaterials|「全能」的3D列印骨修復材料被成功開發
    目前已經有很多研究者利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進行骨組織修復,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水凝膠類材料在骨修復應用各有利弊,單一材料往往無法平衡機械強度、可列印性、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以及骨傳導性。常用的材料包括PCL、PLGA,具有很好的機械強度和可列印性,但由於列印過程中往往涉及有機溶劑或高溫,所以會喪失支架的生物活性;可光交聯的水凝膠類生物墨水例如GelMA、HAMA等機械性能太低,無法為骨再生提供支撐,且在光交聯過程中,會受到較高的溫度,使得生長因子、DNA等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失去活性;無機材料例如羥基磷灰石或磷酸三鈣可以改善成骨活性和機械強度,但是其在支架內部往往分布不均勻甚至堵塞列印噴頭
  • 巧奪天工科技-智能一體化顯微鏡工作檯,成就高科技物聯網實驗室
    物聯網實驗室產品介紹顯微鏡工作檯ED-ME8300是巧奪天工科技研發的新一代智能一體化顯微鏡工作檯,以國際先進實驗室設備設計理念為基礎,並結合國內實驗室發展情況研發的具備歐美風格的產品,對於整個工作檯採用的是全優質金屬材質和加厚鍍鋅鋼板,表面全部經過酸洗、磷化、環氧樹脂噴塗,結構簡單、承重性能好、耐酸鹼、耐高溫、耐磨、使用壽命長、無毒、無味、無汙染,工作檯融入顯微鏡本身的功能與工作檯集成的物聯網技術相結合,可對每次樣品觀測進行超高解析度成像並記錄、存儲視頻和數據。
  • 3D列印,讓仿生骨應用不再遙遠
    汪焰恩痛心於母親腿有殘疾,在國外留學期間便把研究方向鎖定在「研製人造骨3D列印技術及裝備」上,向骨缺損修復重建這項全球臨床難題發起挑戰。「不同植入物放入人體內會怎麼發育?」汪焰恩教授團隊通過對多種材質的植入物進行詳細研究後,篩選出最適合做人造骨的純生物級的生物活性材料——羥基磷灰石(HA材料)。
  • 先進功能材料:纖維素II氣凝膠摩擦納米發電機,實時監測人體運動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王忠林團隊在《先進功能材料》發表了Cellulose II AerogelBas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他們構建了一種以纖維素氣凝膠為基礎的TENG,該TENG可用於機械能收集器和自供電傳感器。
  • 先進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揭露垂直共振腔面射雷射的製程細節
    主動反應與氧化層f6yEETC-電子工程專輯上述這些結構由多層只有數奈米厚的薄膜組成且化學組成非常相近;採用傳統電子顯微鏡觀察方式,容易受限於成像對比差異度低,使得多層結構難以清楚觀察,更遑論後續的材料分析。
  • 五花八門的人工骨,哪些能成為臨床不可或缺的骨替代材料?
    ),植入材料通過促進宿主骨與移植材料表面的結合,引導骨形成;③骨誘導作用(osteoinduction),人工骨材料提供一種生物刺激,誘導局部細胞或移植的細胞分化形成成熟的成骨細胞。如頸椎前路手術時,使用方形的人工骨塊可支撐、維持恢復的椎間高度(圖4-0-5);最重要的是植入物應能以較低劑量的誘導因子引起最佳的成骨活動,並促使血管及間充質細胞迅速侵入材料,而與吸附在其上的誘導因子接觸。此外,在新骨的生長過程中,材料應逐漸被改建和吸收,並最終從植入部位消失。但迄今為止,各種人工骨替代材料並不能完全達到上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