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詩歌雜誌首推「中國詩歌專刊」,收錄莫言等人的作品

2021-01-21 澎湃新聞
智利詩歌雜誌首推「中國詩歌專刊」,收錄莫言等人的作品

澎湃訊

2020-08-20 10:46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智利詩歌雜誌《筆記本》推出「中國詩歌」專刊,在拉丁美洲國家發行,產生了廣泛反響。

《筆記本》季刊由智利聶魯達基金會主辦,是拉丁美洲發行量最大的詩歌雜誌,在智利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剛剛出版的第83期封面用中文和西班牙文標註「中國詩歌專刊」,收錄了莫言、吉狄馬加、胡弦、沈浩波、周瑟瑟、黃禮孩、李少君、嚴力、伊沙、蔡天新、明迪、李成恩、顏艾琳、陸漁、秦菲、夢亦非等20名中國當代詩人、作家的詩歌作品,詩歌文本中西雙語版對照,封面照片為聶魯達在長城,設計、插圖均採用了大量中國元素。另外,本期專刊篇幅達110頁,超過平時雜誌頁碼的兩倍,創了雜誌辦刊以來的單期記錄。聶魯達基金會執行主席費爾南多·薩艾思·加西亞在給中國詩人作者的郵件裡說:「本期特刊向中國詩人致敬。這是本刊歷史上第一次推出一個國家的詩歌特刊……希望不久的將來能與您再次在智利相會。特別感謝孫新堂先生,是他成就了本期特刊。」

《筆記本》中國詩歌專刊封面

目錄頁

孫新堂策劃和翻譯了這一期從封面到封底都是「中國當代詩歌」的雜誌。他是北京語言大學教師、阿根廷國會大學榮譽教授,目前在智利大學教授中國文學。他在拉美工作和生活多年,曾主持孔子學院拉丁美洲中心的「中國作家講壇」項目,邀請過50多位中國作家、詩人訪問拉美,並與聶魯達基金會多次合作舉辦交流活動。

2019年8月,孫新堂在智利主持作家莫言的演講(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和智利的文學交流源遠流長。聶魯達基金會主席勞爾·布爾內斯·卡爾德隆在本期特刊前言中寫道:「以『中國當代詩歌特刊』形式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智利共和國建交50周年,令人倍感欣慰。1970年12月15 日,在智利薩爾瓦多·阿連德總統的推動下,中智兩國建立外交關係,智利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南美洲國家。建交之前,巴勃羅·聶魯達曾多次到訪中國,並結識了中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艾青,兩人的清風高誼推進了中智兩國政治聯繫和各項交流。」除了聶魯達外,智利詩人埃弗拉因·巴爾克羅、阿曼多·烏裡維、巴布洛·羅卡、貢薩洛·羅哈斯等均在中國工作生活過,並通過詩歌書寫中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2019年8月,孫新堂和《筆記本》主編、詩人塔米姆·毛林商定,出版一期中國詩歌,紀念中智詩歌交流的歷史淵源,同時獻給2020年兩國建交50周年。這一期中國當代詩歌專刊已經出版,並發行到拉美多個國家,短短幾天就收到了中國和拉美眾多詩人、作家的認可。

智利著名作家、前作家協會主席拉蒙·迪亞斯是西班牙文譯文的審定者,他表示,本期作品質量很高,讓他對中國當代詩歌有了新的認識,審稿過程非常享受。阿根廷著名詩人格萊茜拉·馬圖羅收到雜誌後說,內容和設計非常精美,愛不釋手,中西文雙語版是個創舉。哥倫比亞著名詩人何塞·迪亞斯·格拉納多斯認為,專刊意義重大,豐富了我們時代的文學認知。哥倫比亞作家、漢學家、塔德奧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恩裡克·波薩達教授說,雜誌設計精美,譯文完美,雙語出版對於漢語學習和中國研究都是難得的文獻。墨西哥漢學家拉嫡娜認為,在拉美嚴重的疫情期間,出版這本專刊比任何時候都彌足珍貴,是世界詩歌對話的一大貢獻。

中國著名詩人、《揚子江》詩刊主編胡弦表示:《筆記本》中國當代詩歌專刊的出版,數十位中國詩人作品的集體亮相,是一個耀眼的文學事件,它像一個新的島嶼的誕生,通過它,遠在地球另一側的人們,也許已望見了一個詩歌大陸隱約浮現的身影。詩人周瑟瑟認為,本期專刊把中國與拉美詩歌交流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如此大規模把中國當代詩歌向拉美推廣,這是第一次。孫新堂的視野廣闊,從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到「80後」、「90後」的中國當代詩人,他都關注到了,讓拉美讀者能夠讀到中國當代詩人不同的寫作。詩人沈浩波拿到樣刊後說:孫新堂硬生生地在中國和拉美之間架起了一座詩歌橋。

近年來,孫新堂翻譯了《蔡天新詩選》,主編、翻譯了《林中鳥》、《海上的霞光》等多人詩選,在古巴和墨西哥出版,與學者黎妮主編翻譯了《中國新詩:五個詩人》在哥倫比亞出版,與詩人周瑟瑟共同主編《中國當代詩選》在中國和智利同時出版,兼任《人民文學》雜誌拉丁美洲版《路燈》翻譯總監在智利和墨西哥兩國同時落地出版,協調了趙麗宏《疼痛》、王寅《灰光燈》、沈浩波《下半身》、歐陽江河《蝴蝶》等中國詩歌作品,以及韓少功、阿來、劉震雲、方方、李敬澤等作家的圖書在拉美翻譯出版,翻譯中國詩人的作品在拉美《另有之詩》、《詩歌報》、《劍與筆》、《普羅米修斯》、《辛普森七號》等十家雜誌發表,並在智利詩歌雜誌《圓錐雲》開設中國當代詩歌專欄。

孫新堂與詩人周瑟瑟共同主編的《中國當代詩選》,在中國和智利同步出版

孫新堂在《筆記本》中國當代詩歌專刊的前言中寫道:專刊是跟隨聶魯達和艾青的腳步進行中拉詩歌交流的最佳途徑,假如聶魯達本人在世,定會樂見這一成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中國詩歌,智利,筆記本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新詩文本【平臺交流】001期丨世界詩歌網詩歌頻道編輯作品展
    寫詩二十餘年,中途擱筆,2015年重新學習寫詩,偶有詩歌作品發表在《詩刊》《星星詩刊》《詩潮》《詩林》《中國詩歌》等刊物。詩歌散見於《詩刊》《揚子江》《綠風》《詩潮》《延河》《中華文學》等詩歌文學期刊。早期有小說作品發表。近年來因兼職外賣騎手,詩歌作品常在送餐路上完成,而被網友稱為騎行詩人。
  •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世詩歌產生深廣影響的現實主義風格
    所以,生活於遠古大地上的祖先們用詩歌來表達、歌唱他們愛慕、思念、渴望的情感。《詩經》《詩經》也稱為「詩」或「詩三百」。它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它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風格,展現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將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詩經》是中國古代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形成於周代社會的春秋時期。《詩經》中描寫愛情的篇章佔了很大的比重,其中有歡樂的情歌,也有痛苦的吟唱。《詩經》中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愛情詩呢?這要從《詩經》產生的時代說起。
  • ...當代文學先鋒人物大典|文學|經典文學網|中華詩詞學會|中國詩歌...
    作品入編《「華語杯」(國際)華人文學大賽獲獎作品精選》《新時代文學人物作品精選》《2019中國年度優秀詩歌選》《當代詩詞人物大典》《當代詩歌人物大典》《當代散文人物大典》《「精英杯」文學大賽獲獎作品精選》《「蝶戀花杯」(國際)華人文學大賽獲獎作品精選》《中國先鋒》《齊魯文學》《參花》《鴨綠江》等許多文學選本和雜誌。
  • 祁陽一女孩9歲加入中國詩歌學會 10歲已發表作品近200篇(首)
    祁陽10歲女孩申雨霏已發表詩歌等作品近200篇(首),9歲加入中國詩歌學會、廣東清遠市作家協會——「會有一個夢成真」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躍兵 通訊員 唐書東 劉志軍「六一」兒童節前夕,一首小詩《種夢得夢》在廣大詩歌愛好者中流傳:「我要把今天美妙的夢/種在地裡/一月後/會有一個夢探頭/一年後/會有一個夢成真。」
  • 英語世界詩歌的發展歷程
    在佛理德裡克II世的幫助下,宮廷詩人們在短短的36年間(1230到1266年)創作了數百首優美的愛情詩歌,並在這個過程中衍生出了許多組歌(canzone)詩體的變體,其中最有名的包括Giacomo de Lentini 發展出十四行詩詩體。除了發明了「十四行詩」詩體之外,de Lentini還創造了許多後來被收錄進義大利語的新詞彙。
  • 第六屆中國詩歌節「詩歌論壇」舉行 關注「抗疫詩歌」時代擔當
    第六屆中國詩歌節「詩歌論壇」現場。 單鵬 攝中新網成都11月2日電(單鵬)第六屆中國詩歌節「詩歌論壇」2日在成都舉行,百餘位國內著名詩人、詩評家、學者及部分詩歌刊物主編在論壇上開展學術交流與觀點碰撞。其中,「抗疫詩歌」被頻頻提起。
  • 一名小學生的作品,完爆許多詩歌「大咖」
    這熱鬧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詩歌產量超巨。據有人不完全統計,現在中國詩人發表在各類媒體上一年的詩歌產量,就超過了唐詩的總量。二是名詩人多。《中國詩歌網》《中詩網》《詩生活》《詩領地》《詩歌流派網》《詩歌在線》等等官方、半官方、民間性質的詩歌網站和論壇上,自稱或者被標註的詩歌「大咖」多如牛毛。
  • 莫言長詩《餃子歌》全詩500餘行,讀完就一個感受:還是寫小說吧
    莫言自201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竟一下子沉寂了五年,直到2017年才開始重新發表作品。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莫言不再追求單一的小說創作,而將筆端伸向了更加廣闊的天地,接連發表了包括小說、詩歌、劇本等多種體裁的作品。其中,莫言對於詩歌的突然熱愛引起了不少關注。
  • 中山詩歌學會舉辦《時間紀念自己》作品分享會
    12月6日上午,廣東省中山市詩歌學會舉辦詩歌沙龍活動,分享本土實力派詩人陸文偉創作的詩集《時間紀念自己》。20餘名會員參與分享活動,暢談對陸文偉詩歌作品的理解與感悟。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陸文偉在武漢大學中文系讀書,曾是一名「狂熱」的詩歌愛好者,且受朦朧詩影響較大,但因種種原因一直只是悄悄「練筆」,很少在公眾面前「露臉」。從2016年底「歸隊」並在《中山日報》刊發了第一首作品後,他便一發不可收,陸續發表了數十首「接地氣、有靈氣」的詩作,獲得讀者喜愛。
  • 金敦:她,用詩歌叫醒自己——賞析香港詩人何佳霖的詩歌創意與詩美...
    其實,她是比較簡單的女人,所謂簡單就是性情坦蕩,不矯揉造作,讓人想起金庸作品「倚天屠龍記」裡的趙敏。時而明豔不可方物,時而端嚴之至,令人不敢逼視。性格脾氣又難免有些情緒化,但寫詩的男女哪個不是情感豐富有些孩童般的情緒?尤其是當一個詩人坦率純真而遭遇現實的殘酷無情之際,會撞擊起詩性的火花,創作出被世人驚嘆的詩歌。
  • 四年級下冊《短詩三首》教師筆記解讀:了解詩歌特點,體會詩歌情感
    本文的三首短詩均出自冰心的第一部詩集《繁星》,對母愛、童心和自然的讚美是其永恆的主題。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教學時先著眼單元導讀,明確主題:1.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2.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
  • 紀曉嵐評價此人的詩歌不雄健,然而這首詩卻無人敢於置喙
    唐詩之所以能成為文學殿堂的明珠,不僅是出現了金字塔尖的偉大詩人,更是因為他們的作品風格迥異,花樣繁多,呈現出滿園春色,異彩風採的局面。然而,還是有些後世文人吹毛求疵,對一些傑出文人肆意評價,比如說戴叔倫就曾經遭到過這樣的非議。
  • 詩歌是邊緣的,中國八十年代的詩歌熱不正常 專訪漢學家柯雷
    柯雷已有多篇文章以中、英、荷文發表於各刊物,包括《中國現代文學與文化》(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淡江評論》(Tamkang Review)《袖珍漢學》(Minima Sinica)《文火雜誌》(Het trage vuur)《今天》《詩探索》《新詩評論》等。
  • 中國新寫實主義詩歌 2020年度「十佳作品獎」徵文175號樊復生作品展
    中國新寫實主義詩歌2020年度「十佳作品獎」徵文啟事 一、中國新寫實主義詩歌群體活動得到了全國眾多詩友的參與和支持。於2015年編選《中國新寫實主義詩歌優秀作品選》、2016年編選《中國新寫實主義詩歌精華作品賞析》、2017年編選《中國新寫實主義詩歌實力詩人作品選》;2018年編選《中國新寫實主義詩歌2018作品選》,2019年編選《中國新寫實主義詩歌2019作品選》,2020年編選《中國新寫實主義詩論》,推廣中國新寫實主義詩歌群體人員的優秀詩歌作品。
  • 外國詩歌|波德萊爾詩歌精選六首
    外國詩歌|波德萊爾詩歌精選六首 2021-01-17 2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時代詩歌論壇|龔學明:詩歌大眾化不等於是「大路貨」
    一部《詩經》匯集了305首詩歌,這些中國最早的詩歌都是生活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人們有感於自然、生活、情感而創作,人們唱啊誦啊,快樂或悲傷,由此流行於民間,被當時的採詩官採集到,收到了這一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中。這些詩是如此地接地氣,它們寫到了當時自然中的種種植物、花草,荇草、葛藤、車前草,愛情、婚嫁、出徵、思念,讀之親切而生動,進入詩中如同回到那個時代。
  • 詩歌就是生活,肉體的感受是詩歌的意義
    照片旁有他寫的幾首詩。我不等他回家,就把書拿去給他看。他把書拿過去,嘴裡說著「給我,給我」之類的話,然後就帶著那本書走了。從此我再也沒見到過那本書。他一生中曾學過法律和希臘語,寫過詩。他把這一階段的生活完全埋藏在心底。他從不對我談論詩歌。不過有一次,他批評了我發表在雜誌上的一首詩。我的署名是「佩恩沃倫」。他講那不是我的全名。
  • 莫言出新作:約五百多行的詩體小說,更像「詩劇」
    這些作品的體裁也不僅限於一種,而是包括了小說、詩歌、劇本等多種體裁。2019年末,莫言的新作又用了一種不那麼常見的體裁——詩體小說。全文以詩歌形式寫就,共計五百多行。雖然新作整體觀感是一首長詩,但其中並不缺少敘事性,甚至整部作品都是以對話形式展開的。
  • 詩歌讓我們緊緊相擁
    今年6月,中國作協副主席、詩人吉狄馬加創作了一首長詩《裂開的星球——獻給全人類和所有的生命》,表達了自己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切思考。「我試圖通過這首詩來回答,面對當下世界境遇時產生的種種疑問。我始終相信,人類的眼睛將會看到,雖然世界已經被改變,但仍然是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家園。」吉狄馬加說。疫情期間,四川詩人凸凹一直關注著抗疫詩歌創作,自己也寫了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