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短詩三首》教師筆記解讀:了解詩歌特點,體會詩歌情感

2020-12-21 燕語教育

雖然現代詩在教材中並非第一次出現,但這次是以單元整組編排的形式呈現。本文的三首短詩均出自冰心的第一部詩集《繁星》,對母愛、童心和自然的讚美是其永恆的主題。

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教學時先著眼單元導讀,明確主題:

1.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2.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

3.合作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

根據單元導讀目標,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一、走近詩人,了解作品。

1.指明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向大家介紹有關作者的信息,教師多媒體出示作者資料。

2.了解作品。

(1)《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小詩集,一共收錄了164首小詩,所以每一首詩的題目後面都跟著數字,表示序號。

(2)品味詩題「繁星」。

①指導寫「繁」,注意「繁」字第四筆是「橫折」。

②讀了詩題,你聯想到什麼?

小結:「零碎的思想」是詩海中的一朵朵微小的浪花,然而也是光明閃爍的,如同點點星光鑲嵌在心靈的夜空中。

三、初讀詩歌,體會主題

1.自讀詩歌,藉助拼音,把詩歌讀通順。

2.識記生字詞。

(1)換偏旁識記「漫」:慢——漫,組詞:漫滅,隨文理解意思。

「濤」擴詞識記:波濤、濤聲、浪濤。

(2)出示圖片理解「藤蘿」,查字典理解「清響」——清脆洪亮的響聲。

3.教師範讀,學生練讀,討論每首詩的主題。

小結:繁星(七一)(一五九)表達詩人對母愛的讚頌;繁星(一三一)表達了對大海、對自然的熱愛。

四、發現特點,讀出韻味

1.朗讀詩歌《繁星(一三一)》,發現詩「韻」。

(1)感知「光」「香」「響」的韻腳,體會反問句的語氣,讀出節奏。

(2)情境朗讀,師生合作讀,感受相同句式「哪一……」的韻律。

小結:我們找出了詩歌的韻腳,發現了相同的句式,這就是詩歌朗朗上口的秘密。

2.自由讀詩歌《繁星(七一)》《繁星(一五九)》,發現詩歌特點。

師生交流,明確特點:

(1)《繁星(七一)》:句式相同,節奏相仿。

指導朗讀:讀到「事」「中、下、上」等字時音拉長,稍作停頓。

(2)《繁星(一五九)》:押「了」「裡」同字韻,兩個分句句式相同。

(3)展示讀,相機點評。

五、感受母愛,了解詩歌的意象

1.展開想像,豐富感受。

(1)創設情境想像: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你能想像一下母親與小冰心會做些什麼嗎?

帶著這些想像的畫面,再讀。

(2)此時,你感受到什麼呢?

難怪作者說這些回憶是——(永不漫滅的)。

「漫滅」是磨滅,模糊不清的意思,那永不漫滅呢?

(3)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還有哪些回憶是永不漫滅的?照樣子寫一寫。

小結:母親的愛,在冰心的詩裡化做了三個溫馨而又清新的畫面——「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這就是詩歌的妙處,只需要簡練的語言勾勒畫面,便能引起豐富的想像,傳達最深沉的情感,這些畫面就是現代詩的意象。

六、品讀母愛,感受修辭的妙用

1.輕聲誦讀《繁星(一五九)》,想一想,詩中最能打動你的是什麼?

2.思考:詩中的兩個「風雨」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第一個「風雨」是指大自然裡的風雨,第二個「風雨」是指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煩惱。

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當你遇到困難、煩惱時母親是怎樣安慰你的?

帶著感受再讀詩。

3.討論:同樣是讚美母愛,《繁星(一五九)》與《繁星(七一)》在內容、修辭的運用上有什麼不同?

匯報交流,小結:《繁星(七一)》側重讚美母愛的溫馨,《繁星(一五九)》側重讚美母親為子女擋風遮雨的無私;《繁星(七一)》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繁星(一五九)》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等等。

七、拓展閱讀,體會對海的深情

對自然,對大海的歌頌是《繁星》中的另一個主題。我們一起來誦讀《繁星(一三一)》。

1.交流:從詩歌中,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感情?

2.補充資料,理解深層意蘊。

(1)出示冰心描寫海的片段。

(2)思考,交流:從這些資料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為什麼冰心會這樣愛海呢?

結合資料,交流:冰心自小生活在海邊,對海非常熟悉,她將寬廣博愛的海作為精神的寄託。所以海在冰心的筆下是有生命的,是冰心的朋友。

帶著作者對海的深情,再次朗讀。

八、書寫指導

「漫」和「濤」要注意撇畫和三點水的關係,「藤」和「膝」筆畫數較多,要重點指導寫正確,注意「氺」部分。

課後第一題要求背誦課文,我們可以找到適宜的方法。如第一首短詩可以邊想像畫面邊背誦;第二首短詩可以藉助列舉的事物來背誦;第三首短詩可以抓住關鍵詞來背誦。

九、課後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一些幫助,別忘了點讚、分享,點關注可以看到作者所有內容,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短詩三首》、《綠》、《白樺》,看資深教師備課重點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每課知識點,看資深教師備課重點,方便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現將各課知識點整理如下,給需要的你。3.合作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二、單元目標1. 認識19個生字,會寫23個字,會寫17個詞語。2. 能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背誦《短詩三首》和《綠》。3.
  • 四年級下語文第9課短詩三首練習題
    9 短詩三首一、看拼音,寫字詞。看著滿天的fán( )星,我想到了在téng luó( )的葉下,與母親促xī( )相談的情景。C.這首詩運用排比和連續的反問,加強了抒情的效果。D.這首詩格調清新自然,語言凝練含蓄,意境悽清悲涼。2.下列句子說法有誤的是( )A.《短詩三首》作者冰心,原名謝婉瑩,近代著名作家,兒童文學作家,詩人。
  • 2020年春部編版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4四年級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古詩詞三首》是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課所編排的內容是楊萬裡的《宿新市徐公店》,範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和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三首詩詞組成。這三首詩詞都是描繪農村生活景象的,但描寫的景象各有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差異。
  •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圖文講解,體會愛國情感
    這篇課文一首唐詩兩首宋詩,都是表達愛國情感的經典之作。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三首詩,感受傳統詩歌的魅力,體會詩人心中最樸素最動人的愛國情感。學習生字詞,掃除障礙,讀通課文給生字注音,拼讀兩遍,整體認讀兩遍。書寫生字三遍,注意「摩」字是半包圍結構,「仞」字不要漏寫一點。用斜豎線畫出三首詩的停頓節奏,大聲朗讀三首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梳理,我已經背您備好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梳理語文人文主題:鄉村風景、自然科技、現代詩、動物朋友、美景奇觀、成長故事、偉大人物、奇妙童話語文閱讀要素:(閱讀策略)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
  • 部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解讀及實施建議二
    部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解讀及實施建議二國家督學成尚榮先生說:「研讀教材是語文老師的第一基本功。唯有教師走進了文本,方能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心靈的溝通。」讓我們一起走進三年級下冊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設8個專題。
  • 劉洪浩評莊凌詩歌:半紙短詩,一世戲劇
    這首隻有十一行的短詩,「小三」展示的誘惑可能映照著「學生」式的生活渴望,拼成一部精緻的「戲中戲」,短詩以「信不信由你」結束,卻正和「人生如戲」這個題目構成完整的呼應。[11]]詩歌並不能個人化的即時、直接抒情,詩人不僅有「非常的感受性」,而且個體感受必須經過「深思了很久」的醞釀,思考「改變著和指導著我們情感的不斷流注。情感的「流注」不可能止於自身,而是一種忘我的移情體驗:「詩人希望把自己的情感接近他所描寫的人們的情感,幷且暫時完全陷入一種幻覺,竭力把他的情感和那些人的情感混在一起,幷且合而為一」[12]。
  • 翻譯詩歌欣賞:英文短詩兩首——文峰(譯)
    英文短詩兩首文峰(譯)譯者簡介:劉文峰:筆名文峰,山東德州市作協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喜愛讀書碼字兒,相比讀書碼字兒,更愛種花養草。曾在《朔方》、《鳳鳴》、《魯北文學》、德州晚報等雜誌報刊發表過多篇詩歌、散文;寫作之餘偶爾做些外文(詩歌)翻譯。
  • 四年級下冊《天晴了的時候》教師筆記解讀:運用方法,自讀自悟
    下面以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時候》為例,談一談略讀課文的基本流程:一、布置預習,明確要求1.收集資料,了解詩人戴望舒。2.認讀本課生字,朗讀課文。圈出「候、走、柔、垢」等字,知道這首詩押「ou″韻。再讀,讀出節奏和韻律。三、運用方法,品讀詩意1.師範讀,學生邊聽邊畫出詩人在雨後初晴的小徑中看到的景物。
  • 詩歌是最美的啟蒙語言
    詩歌是超越語言的。就在最近,BBC的最新紀錄片將杜甫呈現在英語文化中,這位東方詩聖,走進了西方的視野,鑰匙是他的詩歌。詩言志,詩歌表達內心的情感,而許多情感是人類共通的。詩是美的,詩歌是最佳文字的最佳組合,喜歡讀詩的人也能光彩照人,腹有詩書氣自華。
  • 高中古代詩歌閱讀三步讀詩法,典例結合分析,輕鬆讀懂詩歌
    古代詩歌是我們的文化瑰寶,也是語文教學考察的重點之一,如何讀懂詩歌,耐著性子,3000多字的方法、案例、解讀帶你讀詩。對於近體詩來說,絕句的一、二兩句,律詩的一、二兩聯,詞的上片是寫景部分;絕句的三、四兩句(尤其是末句),律詩的三、四兩聯(尤其是尾聯),詞的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詞,又特別強調上下片之間的過渡(過片)。當然,也有少數詩作是先抒情後寫景的。
  • 三年級語文《古詩三首》,看老師整理筆記,孩子學得更紮實!
    今天,大家一起跟隨橙子老師來學習三首關於傳統節日的古詩,共同感受燦爛的節日文化,體會詩人的真摯情感。在文學方面,王安石不僅在理論上獨樹一幟,而且在創作實踐上別具一格,給後人留下1540多首詩歌、800多篇散文的豐富文化遺產。詩句朗讀指導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同步課堂」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課文8:靜夜思
    《靜夜思》是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8課的一篇李白的古詩,他的詩想像豐富,風格飄逸豪放。《靜夜思》寫的是遊子月夜思鄉之情。作者以一個遊子的身份神馳萬裡,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一幅鮮明的月夜思鄉圖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表達了遊子強烈的思鄉情感。這首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 用詩歌激活的拼音、標點、字母、漢字
    出版詩歌、散文集《爸爸小時候》《詩歌魔方》等十多本。詩歌《一支鉛筆的夢想》入選統編本小學語文課本(三年級下冊)。榮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齊魯文學獎、泰山文學獎。比如漢字中的「田」,作者用文字象形為切入點,把「田」字的四個方塊想像成一片田地,這種想像繼承了中國文字象形的傳統審美。作者在《田》這首的第二小節中「如果,種上/一畦星,一畦月/一畦風,一畦雨」,用這些現實中的意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對農務作業時期盼風調雨順的美好心願,賦予詩歌超現實主義的色彩,這種想像力遵循著內在情感邏輯,這正是因為有這樣內在的聯繫,這首詩歌才有巨大的文學價值和美學意義。
  • 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編排思路與教學建議
    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編排思路與教學建議摘要: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第一、四、七、八單元的編排思路如下:引導 學生感受人物品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藉助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 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表達;培養學生根據童話特點閱讀童話的能力。
  • 七年級語文《古代詩歌四首》優秀教案一等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反覆朗讀中啟發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教學重點: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教師藝術地設問,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那個星期天》課文筆記知識點整理課後習題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8課《匆匆》課文講解筆記課後習題答案自學複習統編六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是《那個星期天》,作者是史鐵生。2.了解「我」的心情變化過程(可以根據時間變化來梳理心情變化)3.能找到文中描寫細緻的地方,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 通過朗讀想像,感受獨特表達,教師手寫筆記解讀現代詩——《綠》
    根據現代詩的特點,通過朗讀與想像,體會詩人對綠的感覺,感受其獨特表達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怎麼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呢?首先,我們可以以「綠」為引,走進詩歌。用形聲字的特點記「擠」:「扌」與「手」有關。寫字時可分類指導,「瓶、擠、揮」是左右結構的字,「瓶」字的最後一筆是點,「叉」是獨體字。(2)課文可分為五個小節。3.探究詩歌結構,體會停頓節奏。
  • 在家上課: 語文4-6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圖文講解+單元知識點
    歸納起來有三點: 1.朗讀詩歌的時候要注意朗讀的語調、速度、停頓,讀出詩歌的節奏。 2.根據詩歌的內容,展開豐富的想像,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