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代詩在教材中並非第一次出現,但這次是以單元整組編排的形式呈現。本文的三首短詩均出自冰心的第一部詩集《繁星》,對母愛、童心和自然的讚美是其永恆的主題。
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教學時先著眼單元導讀,明確主題:
1.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2.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
3.合作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
根據單元導讀目標,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一、走近詩人,了解作品。
1.指明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向大家介紹有關作者的信息,教師多媒體出示作者資料。
2.了解作品。
(1)《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小詩集,一共收錄了164首小詩,所以每一首詩的題目後面都跟著數字,表示序號。
(2)品味詩題「繁星」。
①指導寫「繁」,注意「繁」字第四筆是「橫折」。
②讀了詩題,你聯想到什麼?
小結:「零碎的思想」是詩海中的一朵朵微小的浪花,然而也是光明閃爍的,如同點點星光鑲嵌在心靈的夜空中。
三、初讀詩歌,體會主題
1.自讀詩歌,藉助拼音,把詩歌讀通順。
2.識記生字詞。
(1)換偏旁識記「漫」:慢——漫,組詞:漫滅,隨文理解意思。
「濤」擴詞識記:波濤、濤聲、浪濤。
(2)出示圖片理解「藤蘿」,查字典理解「清響」——清脆洪亮的響聲。
3.教師範讀,學生練讀,討論每首詩的主題。
小結:繁星(七一)(一五九)表達詩人對母愛的讚頌;繁星(一三一)表達了對大海、對自然的熱愛。
四、發現特點,讀出韻味
1.朗讀詩歌《繁星(一三一)》,發現詩「韻」。
(1)感知「光」「香」「響」的韻腳,體會反問句的語氣,讀出節奏。
(2)情境朗讀,師生合作讀,感受相同句式「哪一……」的韻律。
小結:我們找出了詩歌的韻腳,發現了相同的句式,這就是詩歌朗朗上口的秘密。
2.自由讀詩歌《繁星(七一)》《繁星(一五九)》,發現詩歌特點。
師生交流,明確特點:
(1)《繁星(七一)》:句式相同,節奏相仿。
指導朗讀:讀到「事」「中、下、上」等字時音拉長,稍作停頓。
(2)《繁星(一五九)》:押「了」「裡」同字韻,兩個分句句式相同。
(3)展示讀,相機點評。
五、感受母愛,了解詩歌的意象
1.展開想像,豐富感受。
(1)創設情境想像: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你能想像一下母親與小冰心會做些什麼嗎?
帶著這些想像的畫面,再讀。
(2)此時,你感受到什麼呢?
難怪作者說這些回憶是——(永不漫滅的)。
「漫滅」是磨滅,模糊不清的意思,那永不漫滅呢?
(3)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還有哪些回憶是永不漫滅的?照樣子寫一寫。
小結:母親的愛,在冰心的詩裡化做了三個溫馨而又清新的畫面——「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這就是詩歌的妙處,只需要簡練的語言勾勒畫面,便能引起豐富的想像,傳達最深沉的情感,這些畫面就是現代詩的意象。
六、品讀母愛,感受修辭的妙用
1.輕聲誦讀《繁星(一五九)》,想一想,詩中最能打動你的是什麼?
2.思考:詩中的兩個「風雨」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第一個「風雨」是指大自然裡的風雨,第二個「風雨」是指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煩惱。
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當你遇到困難、煩惱時母親是怎樣安慰你的?
帶著感受再讀詩。
3.討論:同樣是讚美母愛,《繁星(一五九)》與《繁星(七一)》在內容、修辭的運用上有什麼不同?
匯報交流,小結:《繁星(七一)》側重讚美母愛的溫馨,《繁星(一五九)》側重讚美母親為子女擋風遮雨的無私;《繁星(七一)》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繁星(一五九)》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等等。
七、拓展閱讀,體會對海的深情
對自然,對大海的歌頌是《繁星》中的另一個主題。我們一起來誦讀《繁星(一三一)》。
1.交流:從詩歌中,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感情?
2.補充資料,理解深層意蘊。
(1)出示冰心描寫海的片段。
(2)思考,交流:從這些資料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為什麼冰心會這樣愛海呢?
結合資料,交流:冰心自小生活在海邊,對海非常熟悉,她將寬廣博愛的海作為精神的寄託。所以海在冰心的筆下是有生命的,是冰心的朋友。
帶著作者對海的深情,再次朗讀。
八、書寫指導
「漫」和「濤」要注意撇畫和三點水的關係,「藤」和「膝」筆畫數較多,要重點指導寫正確,注意「氺」部分。
課後第一題要求背誦課文,我們可以找到適宜的方法。如第一首短詩可以邊想像畫面邊背誦;第二首短詩可以藉助列舉的事物來背誦;第三首短詩可以抓住關鍵詞來背誦。
九、課後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一些幫助,別忘了點讚、分享,點關注可以看到作者所有內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