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世詩歌產生深廣影響的現實主義風格

2020-12-13 知歷史工作室

莎士比亞說:「人是萬物之靈長,宇宙之精華」。人類不僅有高於一切動物的智商,而且有豐富的感情。愛情是人類特有的感情,也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愛情是人類特有的感情,只要有人類存在,就會有愛情產生。所以,生活於遠古大地上的祖先們用詩歌來表達、歌唱他們愛慕、思念、渴望的情感。

《詩經》

《詩經》也稱為「詩」或「詩三百」。它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它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風格,展現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將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

《詩經》是中國古代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形成於周代社會的春秋時期。《詩經》中描寫愛情的篇章佔了很大的比重,其中有歡樂的情歌,也有痛苦的吟唱。《詩經》中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愛情詩呢?這要從《詩經》產生的時代說起。

首先,這一-時期,儒家思想與封建禮教還沒有形成。沒有所謂封建社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觀念,在婚戀觀念上也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收受不親"「三從四德"。這種觀念禁錮下的人們是不可能寫愛情詩的。

春秋到周代是一個開放、淳樸的年代,雖不能說多麼自由、平等,但是很開放的,男女之間的交往也很開放,男尊女卑的觀念也不明顯,自由戀愛是很普遍的事情。總之,《詩經》產生於遠古時期的鄉野大地,是一副先民生活的風俗畫卷。

《詩經》的內容

《詩經》內容及其豐富有趣,」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人用簡短的文字,即可表述情感。

《詩經》從內容上,它聚集了古人對社會政治獨到見解,豐富的感情生活,從整體上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風貌;從形式上,古人為了增加詩歌的生動性,在句法和章法上運用了不同的手法。

古人在創作時,通過自己對描述對象的理解,選擇合適的內容和形式,使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表達出作者的感情。

《詩經》的內容涉及面很廣,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人們的情感、民俗風情等,都在其中有了形象的表現。

《詩經》的「風雅」精神

《詩經》拓寬了後世詩歌的內容題材,表現出的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被後人概括為「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後世詩人的創作。屈原《離騷》漢樂府詩、建安詩人都是這種精神的直接繼承。

之後,後世詩人都倡導「風雅」精神,來進行文學革新。如陳子昂、杜甫、白居易和新樂府諸家,都是「風雅」精神的體現。

如果說,「風雅」在思想內容上被後世詩人立為準的,比興則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為後代作家提供了學習的典範。《詩經》所創立的比興手法,經過後世發展,成了我國古代詩歌獨有的民族文化傳統。

《詩經》的比興手法

所謂賦、比、興,是《詩經》主要的表現手法。所謂「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賦是對事物直接鋪陳敘述,是《詩經》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

比興。比興原本是《詩經》創作的重要表現手法。「比」即是「以彼物比此物」,包括明喻、暗喻等不同手法。而「興」則是「聯想,觸景生情,因物起興,」這種表現手法在《詩經》乃至大多數中國詩歌中都是比較獨特的手法。

漢樂府民歌、古詩十九首,明顯是對《詩經》起興手法的繼承。比興的運用,形成了我國古代詩歌含蓄蘊藉、韻味無窮的藝術特點。

但是作為後世詩歌創作和批評原則的比興則是一種表現健康思想的特殊藝術手段,要求詩歌不僅僅寄情於景、情景交融,同時還要達到託物以諷、比類切至的目的。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詩歌須藉助外物言情,另一方面是指寄托在外物之中的情的高尚嚴肅。

總結

作為中國古代詩歌創作和批評的重要原則,風雅側重於情感抒發的內容方面,而比興則側重於藝術表達的形式方面。它們給中國古代詩人指出了如何創作內容與形式、思想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作品的道路,形成了中國古代詩歌既重內容的純正文雅,又重形象的生動感人,以含蓄蘊藉、韻味深厚見長的民族風格和美學特徵。

《詩經》對我國後世詩歌體裁結構、語言藝術等方面,也有深廣的影響。曹操、嵇康、陶淵明等人的四言詩創作直接繼承《詩經》的四言句式。後世箴、銘、誦、贊等文體的四方言句和辭賦、駢文以四六句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詩經》。

總之,《詩經》牢籠千載,衣被後世,奠定了我國詩歌的優良傳統,對我國後世詩歌體裁結構、語言藝術方面,有著深廣的影響。

相關焦點

  • 高中總複習語文-學霸必學-詩經、楚辭、漢魏六朝詩歌知識講解
    《離騷》具有深刻現實性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其本義是指楚地的歌辭,後來逐漸固定為兩種含義:一是詩歌的體裁,二是詩歌總集的名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國文學)。
  • 集齊NO.1 10 板 《詩經》第24部 大雅 生民之什
    《大雅·生民之什》是《詩經·大雅》的什篇之一,有10篇,為先秦時代的漢族詩歌。《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 第10屆「十月詩會」在泉州惠安舉辦 聚焦「新時代詩歌與現實主義...
    朱晨曦 攝中新網惠安12月6日電 (記者 朱晨曦)第10屆「十月詩會」5日在泉州惠安舉辦,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吉狄馬加、著名詩人舒婷、《十月》雜誌主編陳東捷等參加了活動。在當天舉行的「新時代詩歌與現實主義精神」研討會上,吉狄馬加表示,作為詩人,要看到一個國家處在什麼歷史方位。
  • 《詩經》八百年後,四言詩第一人:曹操的詩歌有什麼特點?
    曹操流傳至今的詩有22首,有四言詩、五言詩、雜言詩三大類,數量大約各佔三分之一,但是,曹操成就最大的,還是四言詩,所以我便以曹操的四言詩為例,介紹一下曹操詩歌的三大特點。四言詩是我國古代最早一種詩歌體式,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便是以四言詩為主,風、雅、頌中,四言詩是基本體式。
  • 新時代詩歌論壇|龔學明:詩歌大眾化不等於是「大路貨」
    這證明,詩歌藝術不是某個小圈子的人所為。一部中國詩歌史也證明,詩歌作者廣泛,詩歌的讀者就會增多,詩歌的影響就會深遠。說起詩歌,我們總會想到唐朝。清朝初年編修的匯集唐代詩歌的總集《全唐詩》,全書共900卷,成書於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全唐詩》共收錄唐代詩人49403首詩,作者共2873人。可見,唐朝尤其是盛唐詩人眾多,這其中還有眾多沒有入選的詩人和詩作。
  • 佛學與儒學的碰撞:佛教思想是如何讓宋朝詩歌走向寧靜致遠的?
    一、受佛教思想影響,宋朝的詩歌一改前世奔放豪邁的內涵,變得高逸清靜中國的詩歌文化源遠流長,早在3000年前就已經出現。但實際上,在奴隸社會,詩歌並不是中國人最喜愛的文本格式。在那個時期人們使用的最多的還是賦,一直到春秋時期《詩經》出現,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才讓詩歌在諸子百家之間流傳開來。雖然在那個時期並沒有產生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詩歌作品,但是卻讓後世詩歌感情基調得到了確立,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 戲曲與中國古典詩歌有何關聯?對中國文學史有何影響以及意義?
    而宋元以後,劇曲則應運而生,產生了一系列無愧於前代的傑出和偉大的作品,在元明清三代不斷放出耀眼的光芒。劇曲無疑代表著中國詩歌史後期的偉大成就。戲曲是敘事體文學的一種,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代表戲曲是敘事體文學的一種,它要表達一個有一定長度的、相對完整的故事。
  • 詩歌是邊緣的,中國八十年代的詩歌熱不正常 專訪漢學家柯雷
    博士期間(1991-1995),柯雷專門研究起中國當代詩歌,在博士論文基礎上完成了第一本學術著作《粉碎的語言:中國當代詩歌與多多》(1996)。而現在,他的第二本著作的中譯本《精神與金錢時代的中國詩歌:從1980年代到21世紀初》剛剛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在中國的當代詩壇上激起了波瀾。
  • 詩歌就是生活,肉體的感受是詩歌的意義
    我在水中長時間遊泳時,會產生不少想法。我感到有點似夢非夢。這是一種麻木、茫然的感受。這時上千種想法會湧進你的頭腦,有韻、沒韻的都有。你感覺自己超然於你自己之外,這種感受開闊思路,使你產生許多聯想。幾乎所有的詩都是自傳的片斷。有時我可以循著一種想法追溯片斷的回憶。不過,我沒法使那些引起回憶片斷的事件具有意義。
  • 英語世界詩歌的發展歷程
    事實上,希臘人幾乎發展出了西方詩歌的所有固定格式詩體,有頌歌詩體、史詩體(epic)、抒情詩歌詩體,悲劇和喜劇等等,這些對文學、戲劇、音樂和詩歌的後續發展都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他的作品包括《公爵夫人之書》 (1369年), 《特洛伊拉斯和克萊希斯》 (C.1385年)以及他的傑作 《坎特伯雷故事集》 (1387-1400年))等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西里宮廷詩歌西西里詩歌的繁榮出現在公元13世紀中葉和14世紀初期。西西里是位於義大利半島南端以西地中海地區的一個島。
  • 詩歌中口碑比較糟糕的兩種流派:西崑體和香奩體
    李商隱很多《無題》詩同樣如此,這是他的風格。即對於形式美的追求和對於意境感的營造,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使得其詩歌構思新奇,風格穠麗,但又隱晦迷離,難於索解。就是說李商隱的詩歌雖然讀起來非常優美,但沒有人知道其內涵到底是什麼。後世所有對李商隱詩歌的註解,其實都是一家之見,難以形成定論,在今天同樣如此。而宋初的這些「西崑詩人」模仿的就是李商隱這一風格,但可惜的是,他們只學到了李商隱對於形式追求的皮毛,在意境上並沒有成績。
  • 「詩無達詁」:既然詩歌意義是不確定的,那麼可以無限解讀嗎?
    (《春秋繁露·精華第五》)這裡的「詩」,指的是《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又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這裡的「達」即通達、曉暢,「詁」即解釋、闡說,根據許慎《說文解字》:「詁,訓故言也。」即用通行的話解釋古代典籍中的語言文字。
  • 智利詩歌雜誌首推「中國詩歌專刊」,收錄莫言等人的作品
    近日,智利詩歌雜誌《筆記本》推出「中國詩歌」專刊,在拉丁美洲國家發行,產生了廣泛反響。《筆記本》季刊由智利聶魯達基金會主辦,是拉丁美洲發行量最大的詩歌雜誌,在智利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
  • 「詩路金華 群星璀璨⑩」月泉吟社:中國詩歌史上的奇蹟
    這就是被稱為中國詩歌史上奇蹟的月泉吟社徵詩活動。亡國後的南宋遺民詩人何來這股凝聚的力量?為何冬天要寫春日之詩?此次徵詩為何被稱為奇蹟?這一切都要立足浦江,從月泉說起,一路至月泉書院、月泉吟社,沿著浦江的文化脈絡,去探尋一以貫之的浦江人的精神家園。遺民詩人的柔性反抗浦江縣城西北二裡處,有一眼泉水。
  • 第六屆中國詩歌節「詩歌論壇」舉行 關注「抗疫詩歌」時代擔當
    第六屆中國詩歌節「詩歌論壇」現場。 單鵬 攝中新網成都11月2日電(單鵬)第六屆中國詩歌節「詩歌論壇」2日在成都舉行,百餘位國內著名詩人、詩評家、學者及部分詩歌刊物主編在論壇上開展學術交流與觀點碰撞。其中,「抗疫詩歌」被頻頻提起。
  • 《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荷馬詩歌與莪相詩歌
    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相傳記述公元前12~前11世紀特洛伊戰爭及有關海上冒險故事的古希臘長篇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即是荷馬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因此,這兩部史詩統稱為「荷馬史詩」。荷馬史詩被稱為歐洲文學的老祖宗,是西方古代文藝技巧高度發展的結晶。從藝術角度看,荷馬史詩內容豐富,生活氣息濃厚,風格古樸自然,節奏感很強。而
  • 吉狄馬加獲徐志摩詩歌節「銀柳葉詩歌終身成就獎」
    新華社英國劍橋7月30日電(記者梁希之 張代蕾)第三屆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組委會29日授予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吉狄馬加「銀柳葉詩歌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對中國和世界詩歌交流方面作出的巨大貢獻。  詩歌節組委會主席艾倫·麥克法蘭教授在頒獎時表示,吉狄馬加是中國最卓越的詩人之一,同時也是一位活躍於當今世界詩壇的著名中國少數民族詩人。
  • 紀天然成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
    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遼師著名校園詩人。2020年6月曾獲得風格微型詩賽冠軍。詩歌作品多次發表於遼師青訴,燕趙晚報電子版,滕州日報等。並曾被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官網,中國網絡詩歌學會官網等文化組織官網選用。紀天然的詩歌風格,深邃凝練惹人深思。在兼顧詩歌美感的同時,文學性上也沒有放棄。完全超出了人們對一般青春文學的認知,堪稱當代校園詩的楷模。
  • 「歌頌祖國 粽情端午」中國詩歌小鎮詩歌朗誦之旅
    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城市品味,豐富節日內涵,6月24日,由康巴什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康巴什區文化館、鄂爾多斯市朗誦協會承辦的「歌頌祖國 粽情端午」詩歌快閃在中國詩歌小鎮康鎮舉行。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本次活動選用《月光下的中國》、《端午》、《屈子與粽子》、《賽龍舟》、《美麗中國》五首現代詩,以快閃方式來宣傳詩歌藝術,凸顯文化內涵,豐富遊客體驗。
  • 高一語文必修詩歌《氓》,給戀愛中的女孩好好上了一課
    《詩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其產生的深遠影響不言而喻。《詩經》現存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氓》就出自其中。《氓》以女主人公的自訴,講述了一個婚姻悲劇的故事。